42 鮑信燭下勸離洛

是夜,鍾繇自回在京中的吏舍,荀貞等便住在了太傅府內。

鮑信荀貞、兩人雖是初見,但兩人皆是州郡豪傑,並且對董卓的態度也一樣,所以惺惺相惜,以是之故,鮑信儘管趕了幾百裡的路,很疲憊了,卻沒有馬上休息,而是來到了荀貞的住處。

“荀侯,今觀司隸,似無逐董之意。”

荀貞嘆道:“涼州兵強,董侯百戰餘生,可謂國家名將,司隸對他有所顧忌,亦是難免。”

董卓出身於武人之家,他的父親起於寒微,後官至潁川綸氏尉,“綸氏尉”,即綸氏縣的縣尉,這是個武官,而縱觀董卓的履歷,他亦純是以軍功起家,早年未入仕時便以“健俠”聞名西州,後歷仕涼州兵馬掾、羽林郎、軍司馬、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等職,軍功積累,遂得爲二千石,曾經出任過河東太守,中平元年,又被拜爲東中郎將,代盧植擊冀州黃巾。——時至此時,董卓儼然已是可以獨當一面、能與皇甫嵩等並駕齊驅的一員國朝名將了。

相比董卓的久經沙場,袁紹未曾經歷過陣戰,加上手底下的兵馬又遠不及董卓麾下的兵馬精強,那麼對董卓存有畏懼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荀侯,我欲明日便離京返鄉,不知荀侯是何打算?”

“君明日便要返鄉?”

“董卓不除,京都必亂,司隸既無逐董之意,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與其坐等京都生變,不如及早離去。”

董卓現在是初到京都,立足未穩,正如鮑信、荀貞對袁紹所說的,如果現在逐他,那麼可能還會好辦點,如果現在不動手,假以時日,待他立足穩當了,再逐之恐就難上加難了。

是以,鮑信一見袁紹不敢對董卓下手,馬上就決定離開洛陽。

事實上,荀貞也是有這個心思的。

那麼說了,即便袁紹不敢動手逐董,可荀貞、鮑信手底下自有兵馬,他兩人卻爲何不聯兵一處,聲討董卓呢?卻是因爲洛陽乃帝國京城,沒有一個足夠分量的人出來挑頭,只憑荀貞、鮑信二人,他兩人縱有逐董之意、手下雖各有精兵,這等大事卻也不是他兩人能發動得起的。

荀貞現爲左中郎將,鮑信現爲騎都尉,如果打個比方,放到後世來說的話,他兩人至多也就是個軍中的中、高級將領,洛陽是天子所在,權貴雲集,袞袞諸公無不爲天下之望,就憑他倆這點官職、資望,就算他倆敢擅自起兵逐董,他倆手底下的人恐怕也會拼死勸諫,不會讓他倆這麼幹的。

所以,儘管憂董,鮑信還是決定離開,而儘管十分不甘,非常不想看到董卓亂政、洛陽生民塗炭,可荀貞卻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見荀貞沉吟,鮑信說道:“荀侯,以君侯的眼光、見識,肯定不會看不出洛陽將要出現亂局,既然如此,何不與我一起離京?君侯文武兼資,世之英才,擊黃巾、殺張角,定趙魏、退黑山,威名赫赫,有君侯陳兵在外,一足可爲司隸之強援,二亦足能震懾董卓,使他不敢亂來。”

鮑信說得很有道理。

只要不除掉董卓,那麼京都亂局就是必然。在這種時候,留在亂局中、爲人所制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只能束縛自己的手腳,甚至可能會爲敵所趁,而若能抽身在外,則便如雄虎脫困、進止隨欲,不但對自己有好處,對袁紹也有好處,而至於對董卓,也確實能形成潛在的震懾。

曹操也在屋中。

荀貞先沒回答鮑信,而是轉對曹操說道:“孟德兄,以君之見,我當何爲?”

“貞之,我不瞞你,我要是能走,我也是要走的!”曹操長嘆了一聲,敲案說道,“只是此時此刻,我卻是走不得也!”

與鮑信、荀貞不同,曹操是袁黨的中堅,如果他在這個時候離開洛陽,勢必會影響他在這個小政治集團中的地位,所以,他雖然也不滿袁紹的“膽怯”,卻無法像鮑信、荀貞一樣能夠說走就走。

“如此,孟德兄也是贊成我離開洛陽的了?”

“我贊成你離開洛陽,不過不能就這樣離開洛陽。”

“此話何意?”

“卿如有意,我明日可面見本初,爲卿求一近京大郡。”

荀貞現爲左中郎將,左中郎將是朝官,不是州郡官,荀貞如想離開京都,就只能掛印綬而去,換言之,一旦離開了洛陽,荀貞就無官職在身了,雖然還是潁陰侯,可手中卻不再有任何的權力,這樣一來,所謂“爲袁紹強援”,所謂“震懾董卓”,都將成爲“水中之月”,不可能會實現,所以,曹操說:你如果同意,我可以請求袁紹爲你謀取一個近京大郡的太守之職。

至若爲何一定要是“近京大郡”,不必多說,自然是爲了“一旦有變,方便應召入京”。

曹操這句話可算是說到荀貞的心窩裡了。

荀貞與陪坐堂下的戲志纔對視了一眼,戲志才微微頷首。

荀貞沒有推辭,回答曹操說道:“那便拜託孟德兄了!”

送走了曹操、鮑信,掩上門戶,紅燭光中,荀貞揹着手在室內繞行,喟嘆連連。

戲志才說道:“君侯可是爲離京而嘆?”

“志才!我所以無詔而帶兵入京,所爲者,正是董卓!我本以爲以我部曲四千,加上京都駐軍,或能說動司隸起兵逐董,卻實在沒有想到……,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戲志才身份低,在袁紹屋中時,他沒有發言的機會,但卻趁機細細觀察了一遍當時的屋中諸人,這會兒聽了荀貞之嘆,他說道:“司隸雖公族子弟,名滿天下,固姿容弘雅,風度晏然,然以我觀之,論臨機決斷,卻似不如曹、鮑二君,……不過話說回來,司隸卻也有他的考量。”

“噢?以卿之見,司隸有何考量?”

“大將軍被害、中官被除,現今朝中當權者,是司隸的從父袁太傅。汝南袁氏,累世公族,宗族、姻親、門生、故舊遍及朝中和天下,一呼百應,袁太傅今又獨錄尚書事,董卓雖強,在洛陽畢竟是無根之木,或許在司隸看來,其人最多是一時之患,而非爲國家大害。”

荀貞因知董卓之害,故此只顧想着說動袁紹逐董,卻是沒有細想過袁紹的心態,此時聽了戲志才的分析,霍然醒悟,心道:“還真有可能如志才所說,袁本初沒準兒真是有這個想法,對董卓、對將要出現的朝局還存有僥倖心理。”

靈帝崩後,早前的朝局是:何太后臨朝,何進、袁隗共錄尚書事。朝權分別在何太后、何進、袁隗和宦官們的手中。現如今,何進死了,趙忠、張讓、段珪等宦官的頭領們也全都被除掉了,沒了何進和宦官,何太后亦等同是被架空了,也即是說,朝權已經完全落入以袁隗爲首的士人集團手中了,董卓雖然在這個時候突然躥了出來,可如論根基,他卻是完全不能和袁隗、袁紹等比的,在不知道董卓後來一系列“膽大包天”的舉動之前,袁紹難免對朝局還抱有一些幻想。

畢竟說到底,即使是荀貞,如果不知道歷史發展的軌跡,即便他看出了董卓是個禍害,可大概卻也是萬萬料想不到董卓後來居然敢做出那麼多“大逆不道”、“喪心病狂”的事來的。

不說荀貞,鮑信、曹操、戲志纔等“有識之士”其實也是如此,畢竟本朝還從沒有過武人擅權的前例,而且董卓雖然兵強,可陳列在京畿周邊的諸路兵馬亦非弱者,如扶風的皇甫嵩,他麾下三萬皆爲精兵,這麼個背景下,誰能猜想得到董卓竟然會有那麼大的膽量和野心,後來竟然會做出那麼多“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來?而事實上,即便是在董卓擅權洛陽後,如果皇甫嵩聽了蓋勳的建議,與蓋勳聯兵向洛陽,那麼在西有袁紹等諸侯聯兵的情況下,東西夾擊,董卓雖強,卻亦難免會早早地就敗亡掉了。

只能說,董卓後來之亂洛陽是在集合了各種的“巧合因素”之後,最終才形成出現的,拿句後世的話說:是歷史的偶然,不過從整體上分析,卻也是歷史的必然。

只是,身在局中,難免會出現“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情況,能夠撥開重重迷霧,卓有遠見地看出“歷史之必然”的人少之又少,——設想一下,如是袁紹能看出董卓後來居然敢擅權朝中,他又豈會猶豫不決,不同意荀貞、鮑信的進言?

時勢如此,荀貞空有扭轉歷史之心,到底因其現地位尚低、名望尚不夠大,只能徒呼奈何。

75 欺上弄假國之賊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27 蘇合湯餅孰爲香33 偏師掠潁橋蕤橫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18 未到輕身入京時69 尋得事由插爪牙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73 忠孝勇武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49 選編死士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9 計吏郭圖(上)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6 聞寇16 虎狼之威(上)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2 賭錢1 光和六年(上)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63 田邊斷案(上)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8 守職歲滿乃爲真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20 名士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47 山雨51 謀算將戰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43 爲今之計71 擒得鄭相逃呂尉45 得士親附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47 張飛急襲葛陂西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32 破敵(中)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59 慨嘆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4 留錢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7 虎狼之威(下)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33 破敵(下)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46 恩威並施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29 鍾繇65 延攬勇士(上)84 威震陽翟(中)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4 豫州乳虎第一威7 生死之恩何以報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35 潛光爲養羽翼成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0 督郵在此(下)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8 西鄉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