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

如西苑、顯陽苑等者,本皇家之苑林,而今漢室衰微,京都方經大亂,董卓提兵入城,此時此刻的顯陽苑卻儼然成了董卓的“行宮”。

未至苑林,已接連遇到在外巡弋、警戒的西涼騎兵,騎兵裡有漢人,也有胡人裝束的,無論胡、漢,皆披甲持戈、挾掛弓矢,甚是精悍。

荀貞暗將遇到的這些胡、漢騎兵與多年前在鉅鹿見到的董卓部曲相比,得出的結論是如單比剽悍之氣,眼前的這些騎兵似比當年董卓的部曲要勝上一籌。

這卻也不奇怪。

一來,這些騎兵既能巡邏在顯陽苑外,顯是董卓部下的精銳;二則,現今已是新帝登基,距離中平元年已經過去了六年,董卓在這六年中征戰不斷,他的部下因之而更加勇悍善戰亦是正常,——這從荀貞的部曲也能看出,較之六年前,荀貞現今的部曲也是善戰了許多。

徐榮注意到荀貞在留意路上遇到的這些騎兵,以爲他是在奇怪爲何這些騎兵在馳馬經過時大多注目望他,甚至有的騎兵已經馳騁而過了,還不斷扭臉回顧,因而笑道:“荀侯,這些騎士多是董將軍的舊部,不少人追隨董將軍已不下十年了,六年前,在冀州鉅鹿,他們曾經見過君侯在戰場上的英姿,大概是還記得君侯的容貌,所以路遇之時,難免頻頻顧望。”

荀貞笑了一笑,做出追思往事之貌,嘆道:“六年前,我從皇甫將軍征討張角,因得與董侯相遇冀州,六年過去了,卻不料今日會與董侯再相見於此。”

徐榮指向前頭,笑道:“離顯陽苑不遠了,君侯,董將軍已恭候君侯大駕多時。六年不見,非但我想念君侯,董將軍亦甚是懷念當年與君侯並肩殺賊的場景。待會兒君侯與董將軍相見後,如有意,可與董將軍把臂歡敘。”

荀貞遠望了下前頭的顯陽苑,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忽然笑問道:“沿途所遇甚多董侯麾下的勇士,我聞董侯在城北、南北宮中亦留下了不少兵士,今在顯陽苑又築營按扎,……徐君,不知董侯這次總共帶了多少兵馬來洛?”

徐榮騎馬在前引路,比荀貞靠前了半個馬身,聞得荀貞此問,他轉過頭,看了荀貞一眼,臉上微笑,嘴上答道:“董將軍此次入京前,我與董將軍未在一營,而是別駐在它營,所以,此次從行董將軍來洛的兵馬有多少,我卻是不知啊。”

徐榮與荀貞關係雖不錯,但到底是董卓的部將,有關這等軍事的機密顯然是不會告訴荀貞的。

荀貞本來對此也就沒抱多少希望,只是本着“試一試”的態度問的,此時見徐榮不肯實話回答,亦不在意,心道:“昨日分離,已過去了一夜,也不知子龍打探清楚董卓到底帶了多少兵馬來洛了沒有?”

入到顯陽苑內,徐榮在前帶路,領着荀貞來到一處宮館外。

董卓便正在這裡等候荀貞。

董卓沒有讓荀貞多等,徐榮進去通報不久,便見一人在衆多甲士的前呼後擁下從宮館內大步走出。

荀貞定睛看去,出來的這人可不就是董卓!

與六年前相比,董卓的身形又肥碩了許多,雖然肥碩,行走間卻與六年前相差不大,依舊虎虎生風,依然敏捷。

“荀侯!哈哈哈哈,多年不見,可想死我了!”

董卓在宮館的門口頓了下腳步,看到不遠處的荀貞後,登時滿臉堆笑,先令左右扈從的衛士們停下,旋即帶劍昂首,一邊大聲地對荀貞打招呼,一邊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

荀貞把坐騎的繮繩遞給典韋,整了下衣冠,從容迎上,笑道:“鉅鹿一別,與將軍六年未見,貞亦頗是想念將軍。”

董卓大步行到荀貞身前,定住身形,一手撫挺起的肚子,一手按住腰上的寶劍,上下打量荀貞,笑道:“雖是六年未見,君侯風采如昔,……我卻是老了啊!”

“將軍正值盛年,何來‘老’字?”

“國事艱難,朝中不正,每思及此,常懷憂憤,……一邊是日月如催,一邊是宿夜懷憂,兩下相逼,君侯,你說,我怎能不老呢?”

荀貞心道:“比之六年前,董卓的氣勢似乎大了很多。……‘每思及此,常懷憂憤’,他這話是在向我表明心事,還是在試探我的意思?又或是兩者兼有?”

他正要回答,卻見董卓瞥了眼侍候在他身側的典韋,隨即董卓收回眼神,笑眯眯地又開口說道:“君侯,你身側的這位壯士,如我沒有記錯,應是名叫典韋吧?”

“將軍好記性,正是典韋。”

“君侯,你此次來洛,我聞你帶了數千家兵,現正駐紮在城東,可對?”

董卓才和荀貞總共說了五句話,卻已先後幾次改換話題,先是說想念荀貞,繼而轉到國事,又不等荀貞回答便即轉到典韋身上,這會兒又忽出此問,明顯是想用快速轉換話題的辦法來打亂荀貞的思緒,繼而趁荀貞不備,先給荀貞來個下馬威。

荀貞卻是早有準備,晏然答道:“正是。”

“君侯帶家兵入京,不知是有詔,還是無詔?”

董卓兩次發問,兩次都說了同一個詞:“家兵”,再加上“有詔”、“無詔”這個直搗中軍的“質問”,很明顯,董卓這不但是想給荀貞下馬威,而且還想拿“合法性”來壓荀貞了。

“我此次來洛,本是奉大將軍之令,後聞大將軍被害、天子流落宮外,遂催兵急進,過河進京。此來京都,我雖然無詔,然卻是爲勤王,……將軍問我此話何意?”

董卓的這個問題,問荀貞是“有詔”還是“無詔”,荀貞有兩種回答方式。

一種是可以直接給董卓頂回去,可以反問董卓帶兵入京是有詔還是無詔,再一種便是他剛纔的回答方式,不給董卓頂回去,也不反問董卓,而是託以勤王之名。

這兩者回答方式,前者固然痛快,卻容易落把柄到董卓的手中。

首先,如這麼回答,從本身而言,荀貞就把他自己和董卓混爲一談了:兩人都是無詔而帶兵入京,大哥別說二哥。這麼一來,荀貞頓時便失去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其次,如果有人質問董卓爲何無詔而帶兵入京,那麼董卓就可以拿荀貞來當擋箭牌:你們說我不該無詔帶兵進京,荀貞呢?他不也是如此?

所以,荀貞沒有第一種方式回答他,而是用了第二種方式。

用第二種方式回答董卓,就有利多了。

如果第一種回答方式的重點在“合法性”,那麼第二回答方式的重點則是在“目的性”。

荀貞這次帶兵入京雖是無詔,可他卻是爲了“勤王”而來,“道義”上的制高點就在手中了,同時也用這句“綿裡藏針”的回答,隱然與董卓劃開了界限。

董卓盯着荀貞看了稍頃,見荀貞面不改色,從容不迫,遂再度展顏,又揚起臉,哈哈大笑,笑了幾聲,收住笑聲,落回視線,重放到荀貞臉上,親熱地握住荀貞的手,感慨萬千似的說道:“我與君侯一樣啊!不瞞君侯,我這次入京,亦是無詔,也是爲了勤王!”

荀貞不動聲色地抽回手,說道:“將軍既與我一樣,都是爲勤王而來,貞有一事,卻頗不解。”

“何事也?”

“我聞南北宮內外,而今遍佈將軍部曲,此事可有?”

荀貞和董卓這纔剛剛見面,兩人已經明刀暗槍,交手了兩個回合。

頭一個回合是董卓以“地主”之利稍占上風,這第二個回合卻是荀貞抓住了董卓的一句回答而開始借題反擊。

董卓爲何請荀貞來見,董卓清楚,荀貞也清楚,所以此時他兩人在顯陽苑宮館外見面的“氣氛”雖說看似融洽,而實際上卻是互藏殺機。他兩人皆久經沙場,嫺熟兵法,俱深知於戰場之上,主動權是萬不能讓給對方的,因而,你來我往,互不肯讓。

45 天寒遙寄冬衣去33 程偃45 正旦前日45 欺人59 奮武意收黃巾用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28 辰彼碩女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56 行若純儒實懷詭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46 可憐的胡/平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60 文直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47 張飛急襲葛陂西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9 辛璦(上)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3 市中美人88 從徵汝南(上)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49 聖如仲尼也好名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42 可願南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3 殺人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6 何爲乳虎18 捕人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38 範繩36 天下之中洛之陽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27 高素三勸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41 謀重有利爲臣職84 誅趙家者在今日62 賜字69 樂文謙領兵北上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7 偏將軍用計賺蓋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63 田邊斷案(下)35 大勝(下)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9 二荀優劣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30 歸家諸事22 文聘(上)6 何爲乳虎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35 集合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