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亂將至中流擊水

所來之騎俱是郡府的吏卒,領頭之人是朱治。

朱治是揚州丹陽人,與孫堅同州,早在孫堅討許昌時,他就跟隨孫堅左右了,與祖茂、韓當、程普、吳景諸人一樣,他也是孫堅的心腹爪牙。

因此之故,他也是除了桓階外,寥寥幾個知曉荀貞真實身份的長沙郡吏之一。

聞報是朱治馳來,孫堅命車駕停下。

荀貞與孫堅同坐在一車上,心道:“朱君理爲行都尉,向在兵營,甚少出城,今卻馳奔而來迎文臺歸郡,莫不是長沙發生了什麼賊亂?”

朱治認得孫堅的坐車,沒有停馬,直接奔到輜車的前頭,這才從馬上跳下,三步並作兩步,向輜車衝來。

孫堅已經撩開了車簾,荀貞往外看去,注意到朱治神色倉皇。

荀貞心中一沉,斷定此必是長沙出了賊亂了,而且還不是普通的賊亂,心道:“朱君理久從文臺征戰,乃是沙場宿將了,今卻驚亂至此,到底是長沙哪裡又出現了大規模的賊亂?”

朱治未至車窗前,“明公!”

孫堅沉聲說道:“不要急,發生什麼事了?可是哪裡又出了賊亂?”

孫堅的判斷卻是與荀貞一致。

朱治奔至車窗外,不暇調整呼吸,喘着粗氣叫道:“天子崩了!”

一言既出,孫堅、荀貞俱皆愕然,面面相覷,卻是誰也沒有想到朱治卻竟是說出了這句話。

“天子崩了?”

“今早剛接到的消息!”

孫堅與荀貞對視一眼,兩人俱是人傑,已從愕然中恢復過來,愕然過後,兩人又俱從對方的臉上看到了震驚。

“文臺,卿當立即歸郡。”

孫堅面色沉重,說道:“好,我現在就乘騎歸縣,卿可乘車還城。”

天子崩,本就是震動朝野的大事,何況近來兵亂多年,忽然國家失主,更是可能會造成動盪,又尤其直到天子崩前,皇太子的人選都還沒有選定,也就是說,國家現在是空懸無主,這更會使天下吏民人心惶惶,雖然說長沙大股的賊寇已經被孫堅清繳了個乾淨,可保不齊就會有人趁機再興兵作亂,作爲一郡之長,孫堅這個時候不能在外,必須坐鎮府中。

孫堅下車,自有義從牽馬過來。

他當下翻身上馬,和荀貞暫時告別,催喝坐騎,領着朱治和聞訊從別的車上下來、亦換乘奔馬的桓階等人卷馳而去,先歸臨湘。

這等動靜不小,跟着荀貞出來的荀攸、程嘉、劉備、欒固、陳儀、魏光、簡雍、於毒等等諸人分別從自己的坐車上下來,聚集到了荀貞的車外。

“天子崩了?”程嘉頭一個發問。

劉備大驚失色,連聲說道:“今戰亂不已,賊起如蜂,天子卻怎麼、卻怎麼在這個時候崩了?”

雖然天子在位已二十一年了,但登基時他才十二歲,也即是說今年他才三十三歲,和孫堅、荀貞、劉備的年齡差不多,只比孫堅大兩歲,比荀貞大三歲,比劉備大四歲,縱是在人均壽命不長的當下,以他九五之尊、養尊處優,卻也是正當盛年,儘管從今年開春起,洛陽就不斷有傳聞傳出,說天子病重不起,可劉備也好、孫堅也罷,卻都是沒有想到他竟就這麼崩了!

不過話說回來,本朝天子普遍短命,自光武以下,至今共已歷十二帝,其中單是早夭的就有四個,年齡最小的殤帝死時還不到一歲,活過六十歲的只有一個,便是光武帝,活過四十歲的亦只有一個,是光武的兒子明帝,明帝之後的歷帝再無一個活過四十的,年齡最長的桓帝,也即先帝,也只活了三十六歲了,所以說,今天子以三十三之齡而崩,已算是長壽的了。

問題是,今天子崩的太不是時候。

便是如侍衛在荀貞車外的典韋、趙雲這樣接觸政事不多的人也能感覺得出來。

當今天下,外有南、北叛亂,內有士大夫、宦官之鬥,本來就已經是危急存亡之秋了,天子如不崩,以他在位二十一年的威權,或尚可以系漢室於將倒,使漢室能夠再苟延殘喘些時日,可他卻這個時候崩了,更要命的是,直到他崩,都還沒有確立皇太子。

這已經不是內憂外患,而是致命了。

時到四月下旬,江南風景宜人,道畔樹綠,風暖花開,空氣中時時處處都充滿着芳香。

如此的風光之下,荀攸、程嘉、劉備諸人卻皆心情沉重。

荀貞早知天子將要崩,雖然沒有想到是在今年,可卻也差不了多少,他對此早已有心理準備,因此他的心情是最早平復下來的,他止住了諸人亂糟糟的說話,面沉如水,說道:“大道之上,非圍聚說話之所,汝等且各歸己車,先回臨湘。”

諸人應諾。

荀貞叫住荀攸、程嘉:“公達、君昌,汝二人來我車上坐。”

劉備等人各歸己車,荀攸、程嘉上了荀貞的坐車。

荀貞命車隊啓動,徐徐向臨湘去。

車中,荀攸緊蹙眉頭,說道:“君侯,而今外亂不止而天子崩,並且皇太子至今未立,這國家的局勢?”

荀攸首先考慮的是國家的局勢,程嘉待心情平復下來之後,首先考慮的卻不是國家,而是荀貞。

程嘉拈鬚沉吟說道:“君侯,袁本初素有誅宦之志,今天子崩,而天子愛董侯,……會不會?”

程嘉這話聽來似乎難懂,但荀貞、荀攸皆知其意。

天子愛董侯,不愛史侯,一直想立董侯,即從小被董太后撫養長大的次子劉協爲皇太子,只是因爲顧忌何進和士大夫們的反對,所以才直到亡故也未能如願。可既然天子有此心願,——天子一直到死都沒有立皇太子,寧願皇太子的位置空懸,他也不立史侯,即從小在史道人家長大的嫡長子劉辯爲皇太子,可見他想立劉協爲皇太子的念頭是多麼的強烈,那麼,他生時不能立,在他亡故前,會不會留下遺詔給信用的宦官們?會不會讓宦官們立劉協爲天子?

這看來似乎是不可能的,——天子活着的時候都沒有能立劉協爲皇太子,他死了,劉協反倒能繼承大統?可細想之下,卻也是有可能的。

一方面,現而今宦官把持朝政,黨羽、爪牙遍佈州郡,蹇碩又統帶京都禁軍,實力強大,另一方面,“董侯”劉協是被董太后撫養長大的,不用說,董太后肯定是願意立劉協爲天子的,天子一死,作爲天子生母的董太后在京都的分量顯然極重,兩個方面加到一起,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如果能夠操作得當,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可這樣一來,何進必然不願意。“史侯”劉辯是他的外甥,劉辯又是天子的嫡長子,繼承皇位名正言順,何進怎麼可能會同意立“董侯”劉協爲天子?如此,袁紹久有誅宦之志,會不會趁此良機進一步加強與何進的聯盟,甚至以此爲機逼迫何進和宦官們徹底翻臉?

荀貞和袁紹、何顒等人的通信,荀攸、程嘉這些心腹皆知,程嘉因此而知袁紹有誅宦之志,又因此而知何進現在雖與袁紹同盟,可在誅宦上卻一直是猶豫不決,遠沒有袁紹這麼堅決。

荀貞、荀攸聽程嘉分析。

程嘉接着說道:“如能趁此之機,袁本初與大將軍共起誅宦?……君侯,君侯的復起之日就在眼前了啊!”

荀貞捕滅鄴趙,因之亡命,現如今譽滿天下,就且不說袁紹與荀貞的關係,他二人本即是“一黨”了,便只衝着荀貞如今的名聲,袁紹要想動手誅宦,也一定會書召荀貞。

“公達,你怎麼看?”

“蹇碩統帶京都禁軍,洛陽兵馬泰半在其麾下,如再與驃騎將軍合勢,大將軍名號雖尊,怕也是誅宦不易,……君侯,還記得建寧元年事麼?”

“驃騎將軍”說的是董重,董重是董太后的從子,現爲驃騎將軍。

“建寧元年事”,說的是建寧元年,時爲大將軍的竇武和士人領袖、時爲太傅的陳蕃謀誅宦官,結果事情泄露,被宦官獲知,宦官遂劫持竇太后,命人持節收捕竇武等人。竇武不奉詔,馳入兵營,召北軍數千人屯於都亭下,稱“宦官謀反”,欲攻諸宦。中常侍王甫矯詔令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又命剛率師歸京、不明情況的護匈奴中郎將張奐與周靖一起率五營軍士擊討竇武,王甫本人亦率虎賁、羽林等甲士千餘與張奐合兵。北軍兵士素來畏服宦官,一見王甫等來,紛紛逃散,不過半天功夫就幾乎逃光了,最終竇武被圍自殺,陳蕃死在獄中。

“將軍”號中,大將軍最尊,驃騎將軍次之,車騎將軍再次之。

現今朝中位號最尊的三個將軍,除了何進外,其餘的兩個都與宦官結好。

董重不必說,他肯定是聽他姑母董太后的,車騎將軍何苗雖是何進的弟弟,但對何進與袁紹等士人走得太近之舉他卻向來都是持反對態度的,和何進爲此事屢次爭吵,他也是偏向宦官這一邊的。

蹇碩手握重兵,與董太后、董重聯盟,聲勢愈強,何進本就兵少,不敵蹇碩,與何苗又不和,其勢自然愈弱。這個情況下,如果貿然起來誅宦,很有可能會重演建寧二年的事。

程嘉不贊成荀攸的觀點,說道:“公達只聞建寧元年事,卻不聞前漢徵和二年事乎?宮中常侍、上軍校尉蹇碩,彼輩之勢雖強,然所賴者,天子也,如今天子崩,諸宦無所賴,大將軍只要能搶佔先機、擁‘史侯’爲天子,之後,一道詔書、數百甲士,便足以戮滅諸宦。”

“前漢徵和二年事”,說的是前漢武帝時皇太子收捕江充,時武帝在甘泉宮,聞之,令召皇太子,使者不敢去,回報武帝說“太子反”,武帝大怒,命丞相劉屈犛率兵擊之。長安流言說“太子謀反”,吏民遂不敢依附皇太子,最終,皇太子力孤兵敗,逃出了長安。

程嘉說的也有道理。

前漢徵和二年,以皇太子之尊,在被傳說謀反後,吏民尚不敢附,況乎蹇碩一個閹宦?他就是再有兵權,在天子詔書、漢室名義下,也得束手就擒。

一件事情如果往復雜裡想,那麼就會很難做,可如果往簡單裡想,解決的方法也許就很簡單。

常侍們的勢力再大、蹇碩再手握重兵,可他們的勢與權卻都是依附在天子身上、也即皇權上邊的,何進如果真能如程嘉所說,搶先把劉辯擁立爲天子,那麼以天子之詔、漢室之名,敢跟着常侍們、蹇碩起兵作亂的恐怕是一個也沒用。

雖然說現在和前漢徵和二年時還是挺有區別的,前漢徵和二年時,武帝在位已久,威望無人能及,是故一說皇太子謀反,吏民無人敢依,而現今卻是天子剛崩、皇太子位空懸,國家的最高權力正處於一個真空期,上邊並沒有一個如武帝這樣的人壓着,所以此一時、彼一時,若是在這個時候起來誅宦,風險其實真是很大的,不過對程嘉的這個觀點,荀攸倒是不反對。

荀攸思忖了會兒,說道:“今一時、彼一時,君昌,雖說今時與前漢徵和二年時不同,然如按卿所言行之,亦非無可成之算。”

荀攸、程嘉一路討論。

荀貞知道歷史的走向,所以沒必要加入到討論中,他聽得多、說得少。

傍晚時分,臨湘在望。

荀攸、程嘉停下討論,荀攸問荀貞:“君侯,天子今崩,如果如君昌所言,袁本初促大將軍誅宦、飛書相召君侯,不知君侯是何打算?”

“當此之際,豈能等袁本初傳書?回到郡府,我便給他寫信,公達,你親自帶信去洛陽。”

何進去年遣袁紹出京擊青徐黃巾,袁紹實際上就沒去,一直待在京畿一帶,現今天子駕崩,他絕對已經回到了洛陽,在這種關鍵的時刻,他肯定是全身心答地投入到了政鬥之中,一時半會兒怕是想不起來荀貞,荀貞不能坐等他的飛書,要主動給他寫信。

不但要主動給袁紹寫信,而且這次派去洛陽的信使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以前荀貞派給袁紹、曹操等送信的信使多是門下義從,這一次他決定讓荀攸去。

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76 演武薦賢(上)63 田邊斷案(下)59 荀君爲政(上)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41 夕陽11 督郵屬吏15 問世間誰主沉浮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65 歸來解甲抵足眠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24 河南諸侯荀曹雄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3 先表北海刺青州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67 鮮卑復又寇幽並55 毀容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1 雙喜臨門(上)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4 牆下相托54 膽大妄爲豫州兒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10 督郵在此(下)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20 屯田從來積糧策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28 詐降50 勵士出征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32 督郵一怒(中)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1 雪夜攻莊29 志高行健皓月明34 馮家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33 偏師掠潁橋蕤橫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2 光和六年(下)30 奉先馳雄擊汝南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63 田邊斷案(上)26 鄉中四姓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34 孟塗敢棄夜襲利51 無中生有兵家計41 效果71 初見一龍(上)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25 我公恩信結人深64 戲忠63 田邊斷案(下)23 文聘(中)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4 歸來有美迎於城6 初夜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3 志纔出山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38 陰入縣寺持短長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0 牽掛者何23 豫兗羣豪三人最8 程嘉獻策難吳輯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