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問世間誰主沉浮

站五一的一個活動:所有a籤作品在章節更新後的六小時內會出現抽獎按鈕,用戶點擊即可參加抽獎,每一個小時可以免費抽獎一次,獎品有手機、縱橫幣、月票、積分等。同時,讀者每次抽獎,該作品都會獲得1點碼字積分,碼字積分獲得最多的十本書會在五一活動結束後給予榮耀徽章,大家說我能得個勞模麼?

——

入到三月,月底時,倒是傳來了兩個好消息。

一個是皇甫嵩大敗王國、韓遂。

挾平定黃巾之功,皇甫嵩是不折不扣的當今第一名將,只是一方面朝廷不欲其久握兵權,另一方面則是趙忠、張讓進讒言,於是在中平二年秋,朝廷以他討邊章、韓遂等西涼叛軍久戰無功爲名,收走了他左車騎將軍的印綬,並削其封戶,改封都鄉侯,——要無皇甫嵩,黃巾之亂不知要亂到何時,這麼大的戰功,封他一個縣侯理所應當,可只因爲閹宦的讒言而就被削戶,從縣侯變成了鄉侯,連他昔日的部將荀貞、孫堅都不如了,可發一嘆。

從此之後,皇甫嵩就被閒置了起來。

朝廷改以太尉張溫統袁滂、董卓、周慎諸將擊邊章、韓遂等西涼叛軍,數戰未能功成。

韓遂等西涼叛軍之勢愈來愈盛,去年冬十一月,他們包圍了陳倉。陳倉屬右扶風,位處三輔,是一處重要的戰略要地,朝廷無人可用,沒有辦法,只得再次啓用皇甫嵩,拜他爲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令他二人各統二萬步騎援救陳倉。董卓認爲陳倉危急,應該趕快救援,皇甫嵩不同意,他認爲陳倉雖小,但城垣堅固、守衛嚴密,不易攻破,所以不如且等西涼叛軍疲憊,然後再擊之。事情果如皇甫嵩的預料,王國等圍攻陳倉了八十多天,不能克,今年春二月,遂撤兵退走。皇甫嵩下令追擊,董卓卻反對了起來,他認爲“窮寇勿追”,皇甫嵩說:“叛軍士氣低落,已無鬥志,並非窮寇,而是疲憊之師。”於是令董卓爲後援,獨自率軍進擊,連戰連勝,斬殺萬餘人,取得了自朝廷遣兵調將擊討西涼叛軍以來最大的一次戰功。

不但是最大的一次戰功,而且此戰之勝還間接導致了西涼叛軍的衰落。

——西涼叛軍從中平元年十一月起開始作亂,到現在四年多了,這四年多中,前前後後換了好幾任首領。最先的首領是北宮伯玉、李文侯,西涼之亂是由他二人始的,所以他二人是最初的首領,但他兩人俱是湟中義從羌,也就是羌人,在西涼的威望不夠,因而攻下金城,劫了“素名著西州”的邊章、韓遂,擁爲首領。前年,也即中平四年,叛軍內訌,韓遂殺掉了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成爲了這支部隊唯一的首領,擁兵十餘萬,先擊隴西,隴西太守降,繼大敗涼州刺史耿鄙,耿鄙敗後,本爲耿鄙司馬的馬騰擁兵反,與韓遂合,兩人歃血爲盟,如異姓兄弟,兵威愈勝,遂共擁在西涼聲望更高的王國爲首領,於是有了圍攻陳倉之戰。

——韓遂、馬騰等之所以擁立王國爲首領,不僅僅是因爲王國的聲望高,更主要的原因是叛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叛軍內部有北宮伯玉、李文侯的舊部,有邊章的舊部,隴西太守李相如降後,又有李相如的部隊,如今又加上了馬騰的部曲,諸如此等、山頭衆多,所以無論是韓遂、抑或是馬騰,都不好來當這個首領,爲免有人不服,乾脆還是另找一人來當元帥爲好。

——王國本來就是不得已拉出來的首領,陳倉如勝尚好,這一敗,不久後,西涼叛軍內部便又發生了內訌,韓遂、馬騰廢掉了王國,又劫漢陽名士閻忠,欲以閻忠爲帥。此閻忠即在中平元年時勸說皇甫嵩造反的那個閻忠,閻忠雖勸過皇甫嵩造反,可卻不代表他就願意當“賊軍”的首領,他不但不願意,還深以爲之恥,可想走又走不了,沒多久他就憤恨而死了。

——閻忠一死,沒了威望足夠的人來當首領,叛軍內部遂又一次起了內訌,韓遂、馬騰等爭奪權利,更相殺害,由是軍勢漸衰,再不如以前了。

因此說,皇甫嵩此陳倉之勝,間接導致了西涼叛軍之衰。

皇甫嵩真是漢室的福將,先擊平了張角之亂,又陳倉大勝,間接導致了西涼叛軍之衰,張角之亂如不能早定、西涼叛軍如不能早衰,這大漢的北州、西州還不知道要亂成什麼樣子。

第二個好消息是幽州叛軍的首領張純被門客王政刺死。

這個張純是漁陽人,本爲漢家的故二千石,以前做過中山相。中平四年,故太尉張溫奉詔討邊章、韓遂,朝廷徵幽州烏桓精騎三千,以公孫瓚統之,命赴戰場,聽從張溫的統帶。可是因爲軍糧不足,這三千烏桓精騎很多不聽號令,叛還回了他們的部落。

張純於是對故太山太守張舉說:“今烏桓反叛,皆願爲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徵也。你如與我共率烏桓之衆以起兵,說不定可成大業。”張舉信了他的話。

因於中平四年,張舉、張純與烏桓大人,也即烏桓部落的酋長丘力居等結成聯盟,起兵叛亂,先攻下了薊縣,焚燒城郭,擄掠百姓,繼而轉攻右北平、遼西屬國諸城,所至殘破,前後殺了護烏桓校尉、右北平太守、遼東太守等人,衆至十餘萬,屯駐肥如。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號“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說張舉當代漢,叫漢天子退位,敕公卿奉迎。

公孫瓚聞之,不再去西地的戰場,改而回軍擊張舉、張純,追討有功,遷爲騎都尉。

張舉、張純與丘力居烏桓人等合兵之後,衆至十餘萬,公孫瓚雖追討有功,卻不能平定之。張純與丘力居等遣步騎數萬,抄掠青、徐、幽、冀,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天子詔公孫瓚討之。去年三月,朝廷重設州牧,以劉虞爲幽州牧,劉虞到任後,罷省屯兵,廣佈恩信,遣使至烏桓叛軍的部落,陳說利害,告訴他們朝恩寬宏,歡迎他們投降,並懸購張純的首級。政治仗打得好了,軍事仗也就好打了,去年十一月,公孫瓚進至遼東屬國的石門山,與張純等交戰,張純等大敗,丟棄妻兒,逃入鮮卑。公孫瓚乘勝深入追擊,但因沒有後援,反被丘力居等包圍在遼西郡管子城,整整被圍困了二百餘日,最終糧盡軍潰,士卒亡者十之五六。

公孫瓚雖被圍管子城,現尚未解圍,但張純等已被他擊破,貪圖劉虞的懸賞,張純的門客王政遂於這個月殺了張純,將其首級獻給了劉虞。

如果說皇甫嵩的陳倉大勝,間接導致了西涼叛軍的衰落,那麼劉虞的被拜爲幽州牧,卻就是埋下了劉虞和公孫瓚不和的種子。

荀貞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首先的反應就是:劉虞罷省屯兵,試圖以德義治幽州,這與縱橫於沙場、以兵戰取功名權力的公孫瓚的追求恰好相反,劉虞在幽州的威望雖高,但公孫氏乃遼西大姓,公孫瓚又久掌兵權、驍悍善戰,就算不是亂世,兩人之間也早晚會爆發矛盾和衝突。

荀貞特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劉備。

劉備和公孫瓚是老同窗了。

前幾天,劉備剛接了他的新娘子歸來,荀貞召來荀攸、程嘉、魏光、欒固、陳儀、江禽、典韋、趙雲等等衆人,並及關羽、張飛、簡雍,借孫堅的地盤、酒肉和歌舞女,連着給劉備擺了兩天的筵席,好好地慶祝了一下他的新婚大喜。

劉備的新婦,荀貞在劉備回來的當天就見了,雖非一等一的美人兒,相貌卻也稱得上美麗,尤其身段,甚是豐腴。程嘉給劉備開玩笑,說:“觀卿婦身貌,卿來日不愁無子!”

程嘉這玩笑開得有點過分,此乃劉備正妻,作爲同僚也好、作爲朋友也罷,都得多點尊重。關羽聽了,極是不滿,差點和程嘉翻臉。不過程嘉就這性格,便是荀貞,他也敢戲虐,——當然,對荀貞的正妻陳芷,他從來都是尊尊敬敬的,但對吳妦、對蔡瑁送給荀貞的那兩個小妻,他卻是沒少以之爲話題戲虐荀貞,對荀貞尚是如此,何況劉備?

劉備度量大,亦知他程君昌是荀貞的親用心腹,不和他一樣見識,卻是笑呵呵的,亦不惱怒。

得知了公孫瓚先擊敗張純,覆被困管子城之後,劉備又喜又憂。

喜的是公孫瓚又立戰功,憂的是公孫瓚被困孤城。

和荀貞不一樣,劉備現今的人脈很薄,除了荀貞,能說得出來的也就二人罷了,一個盧植,一個公孫瓚。相比盧植,公孫瓚和他的交情更好。盧植身爲北地大儒、朝中重臣,門生、故吏不知有多少,劉備只是其中之一,還是那種不靠前的,指望盧植提攜他,不太現實,公孫瓚則不然,他兩人是同窗,昔年在盧植門下求學時,他二人皆任俠,意氣相投、喜好相近,劉備常跟在公孫瓚的屁股後邊,兄事之,感情挺好,故此說,公孫瓚如能顯貴,對他自是大有好處,因而,他當然盼着公孫瓚能多立戰功,盼着管子城能早日解圍。

說到這裡,劉備卻又有點慶幸,還好在荀貞捕滅鄴趙前他沒有聽從荀貞的建議,離開荀貞、改投公孫瓚。如若不然,現在管子城裡被圍的,定然有他一人。現跟着荀貞亡命江湖固是“不能得志”,可總好過被圍孤城,生死難料。

大約是因吳妦向婢女炫耀之故,荀貞那日所作的第二首《曇》詩很快就被孫堅聽聞到了。

孫堅這些天特地推掉了所有的公務,亦不去兵營,也不見外客,專門在府中陪伴荀貞,每當黃昏人靜之時,他就邀荀貞、荀攸、程嘉等人出府行遊。

臨湘城裡的古蹟,如吳王殿、賈誼故居以及前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所築的定王臺等等,孫堅引着荀貞等人一個個地遊玩過去。

——長沙定王劉發即光武帝的祖上,是光武的天祖,光武是他的六世孫。劉發之母是景帝后妃程姬的侍婢,出身微賤,故此劉發沒有能得到好的封地,被封在了長沙這個“卑溼貧國”,長沙離長安有數千裡之遙,他思念母親,便擇城東高地,築了一臺,每當想念母親之時,就登臺遠望長安方向,聊盡一片孝心,此臺即是定王臺。

早在剛入到臨湘時,荀攸就想去賈誼故居看看,只是因爲荀貞一直沒怎麼出府,——他知道荀貞其實是很喜歡遊玩古蹟的,所以爲了“照顧荀貞的情緒”,儘管得了程嘉、陳儀、欒固等人的數次之邀,他卻也一直沒有去看過,甘與荀貞“同甘共苦”,直到今時才得償所願。

臨湘城外有靈麓峰,即後世之嶽麓山,乃是南嶽衡山的七十二峰之一,離臨湘不是太遠,風景秀麗。遊遍了縣中,孫堅又與荀貞等趁夜出城,乘車命舟,到得峰下,上去玩了四五天。

在山上,孫堅笑對荀貞說道:“卿詩云‘靈山臺上靈犀戀,唯恨流年入鬢來’,吾讀書少,不知靈山何處,亦不知靈犀何物,然卿且請觀此靈麓峰,不知較之靈山如何?”

荀貞笑道:“所謂‘靈’者: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頓了下,又笑道,“正如:城不在陋,唯長吏之德以馨。”

聽出了荀貞這是在誇讚自家,孫堅撫着鬍鬚,哈哈大笑。

荀貞記得橘子洲在嶽麓山附近,遊過嶽麓山,本欲再往橘子洲一遊,然而問及孫堅此洲在何處,孫堅卻茫然不知,臨湘本地人的桓階亦未嘗聽聞此洲,也不知是現在還沒有橘子洲這個名字,還是尚無橘子洲之存在?

遙想起後世那人在橘子洲頭指點江山的英雄意氣,到了臨湘卻不能至橘子洲一看,荀貞未免有點失望。

不過行船水上,迎浩蕩清風,舉視鷹擊長空,俯瞰魚翔淺底,遠眺萬山新綠,顧盼湘江北去,天水蒼茫中,一船數人,似極渺小,而身處其中,卻又胸懷大開、塊壘頓散,思及亡命藏匿、展望天下將亂,不覺間,荀貞的胸臆間豪情漸起,竟是生起了與那人類似的慷慨情感。

他步至船頭,按劍而立,解衣衝風,慨然吟道:“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大丈夫,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下船上陸,未至臨湘,數騎絕塵奔至。

1 上任42 鮑信燭下勸離洛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8 守職歲滿乃爲真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45 正旦前日30 朱陽第三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13 荀君有召2 二李陰與澤賊通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93 夜夜磨我削葵刀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38 列得嚴陣詈以挑57 市恩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75 欺上弄假國之賊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26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七)35 褒貶由人25 我公恩信結人深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70 今才知君是誰人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90 揭竿而起爲招安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3 陽翟侯扣使不遣2 禮錢需得四百萬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9 袁公路縱虎謀北66 負此俸食慚愧極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48 雷霆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4 陽城治吏(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64 欲得鐵馬先得人55 買馬(上)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25 我公恩信結人深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22 旋舞26 決勝59 軺車從事雷霆來57 市恩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99 月黑雁飛弓馬逐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63 田邊斷案(上)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93 夜夜磨我削葵刀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10 防寇33 督郵一怒(下)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65 安之若素使人奇56 買馬(下)30 將戰31 除惡務盡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83 商應拜奉州印綬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11 朋黨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72 凌霄鴻鵠潁陰侯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23 市中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