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願以區區當芹獻

這是昨天的第二更。

——

接下來的兩天,荀貞果然一步沒有出府,除帶着趙雲等去了趟兵營之外,連着兩天邀趙雲、嚴猛來後宅暢敘別情,雖說因爲趙雲的婉拒沒有大擺酒宴,卻也小小地擺了兩晚的家宴,乃是陳芷、唐兒親自下廚、素手調羹,場面上固然遠不及正式的筵席,而在情誼上卻遠重之了。

董植這是頭次與荀貞見面,完全被荀貞的開襟下士、平易近人征服了,他私下裡對趙雲說道:“荀君真英雄也!身爲名族子弟,銀印青綬,居國中尉之高位,帳中虎狼成羣,府內人才濟濟,年少得志,功名赫赫,然卻不自矜伐,貴人賤己。這樣的人物,是我生平僅見!”

莫說比二千石的國中尉了,便是董植以往見過的那些百石縣吏,如論謙恭下士,也是沒有一個能和荀貞相比的。當今之世,連同爲讀書人的士族與寒士之間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鴻溝,遑論士族與最底層的市井輕俠之間了,如董植這類的市井輕俠,縱是有些武力,被貴族豪門看中,收爲門客,於貴族豪門而言之,也只不過是如同豢養了一隻猛犬罷了,根本不會給予相應的尊重,即便給點尊重,也是那種帶着優越感、高高在上、故作姿態的“尊重”。

荀貞不然。

首先,他是從後世來,本身就不看重身份上的差別;其次,他又知亂世將到,“求賢若渴”,對勇士和有一技之長的人當然就更能夠放低姿態。兩者結合,在他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在與市井豪傑、寒門士子交往時,給人的感覺就不但謙恭,而且自然與真誠。

西鄉的輕俠們大多是這樣被他招攬到手下的,樂進也是這樣被他招攬到手下的,董植雖然才與他見了兩天,可也爲之心折了。

趙雲早就見識過荀貞的卑體下士、謙光自抑了,心道:“若非荀君鳴謙接下、寬大平和,我又怎會過我常山的郡治元氏不入,不辭路遠,來趙郡相投?”

從真定到趙郡,常山的郡治元氏是必經之地。

他心中這麼想着,嘴上答道:“荀君雖是名門出身,然其入仕、發跡卻是靠自身之能。上次與荀君相見時,我還不知,後來從夏侯子芳的信中才知,原來荀君是以亭長起家的,從野亭亭長到鄉有秩薔夫,再到郡北部督郵,復爲郡兵曹掾,乃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後從皇甫將軍征討黃巾,又以軍功得以擢升,三遷爲趙國中尉,可謂是起於鄉野、發於卒伍。”

荀貞是從最基層做起的,接人待物的態度肯定會與那些“何不食肉糜”、不知民間疾苦的貴族、大家子弟不同。

董植一副驚歎佩服的模樣,說道:“原來如此!”嘆了口氣,說道,“子龍,想我冀州、常山也有不少的名士英傑,可與荀君一比卻多半相形失色啊。……,你有什麼打算?”

他本是在誇荀貞,後邊卻突然轉折,問趙雲有何打算。此一問問得突兀,不過趙雲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他這是在問自己有無投到荀貞府中爲吏的打算。

趙雲沉吟片刻,沉穩地說道:“你我的家鄉而今陷落賊手,父老鄉親日夜受褚賊毒害,我實無心考慮別的事情。關於日後的打算,且等收復了真定再說吧。”

“荀君已經上書刺史,也不知刺史的檄文何日下來?”

“我聽說朝廷新拜的這位刺史王公是黨人的‘八廚’之一,名聞海內,是個清直耿介的名士,雖受褚飛燕兵鋒所逼,可至今坐鎮高邑,不肯撤移,他這樣有膽勇,想來是斷不會坐視吾鄉、吾郡沉淪賊手,爲賊所害的,荀君今既主動上書請戰,那麼他的檄令應該很快就會傳來。”

王芬的檄文沒有傳到,先來了一則有關皇甫嵩的消息。

北宮伯玉、李文侯、宋楊入侵三輔,皇甫嵩、董卓與之交戰,不克,——董卓是與皇甫嵩同時被徵詔的,去年代盧植擊張角,董卓戰不利,軍敗抵罪,被撤了東中郎將之職,爲抵禦北宮伯玉,朝廷於本月初又重拜他爲中郎將,詔爲皇甫嵩的副手。

消息傳來,國相劉衡憂心忡忡,急把荀貞請來相府。

“中尉,皇甫將軍竟然兵敗了。……,唉,唉,我本還想着皇甫將軍如能將北宮伯玉等剿滅,也許朝廷就能騰出手來,再遣皇甫將軍入冀,擊討張牛角、褚飛燕了!而今看來,卻是萬難了。真沒想到,這北宮伯玉、李文侯、宋楊居然如此驍勇剽悍?”

對皇甫嵩不克北宮伯玉等叛軍一事,荀貞初聽聞時也很驚訝,但是細想之下,卻也不奇怪。

北宮伯玉等統帶的叛軍均是邊地之民,多騎兵,此次他們入寇三輔,足有數萬騎之多,戰鬥力比黃巾軍強得太多了,而皇甫嵩麾下的兵馬卻大多解散,遠不及征討張角時兵多,彼漲我消,一時不敵亦屬正常,饒是如此,皇甫嵩也只是“不克”,沒有“大敗”,無愧名將之稱。

“皇甫將軍只是不克,算是和叛羌打了個平手吧。皇甫將軍乃是當世名將,董中郎亦驍悍善戰,有他兩人在長安,諒叛羌難入山東半步。”此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即中原、冀州等地。

“話雖如此說,張牛角、褚飛燕卻怎麼辦?”劉衡從案上的文牘裡抽出幾頁公文,由相府功曹魏暢遞給荀貞,他說道,“張牛角、褚飛燕這才作亂了不到一個月,博陵全郡已失,常山、中山、魏、鉅鹿諸郡國亦接連丟城市地,冀州半壁亂成了一團,郡縣求援告急之書不絕於道,如不盡早、儘快地將張牛角、褚飛燕剿滅之,假以時日,恐不可收拾。”

★тTk án ★co

荀貞接過那幾頁公文,粗略地看了看,都是從州治發來的各郡戰報。

這幾份戰報他也接到了,早已看過,將之放到案上,對劉衡說道:“方伯王公是當代名士,胸有韜略,定有平賊之策。”

“王公便是腹有錦繡良謀,奈何州中兵少,諸郡之兵自保尚不足,何以平賊滅寇?”劉衡忍不住又唉聲嘆氣起來,說道,“唉,唉,唉……,中尉,雖賴君之功,州內諸郡紛亂,唯我趙郡獨安,可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張牛角、褚飛燕、於毒諸賊早晚會來攻我趙郡,你我亦難獨善其身也。”

“相君勿憂,我已上書州府,詢問方伯平賊方略,並主動請戰了。”

荀貞這句話不說還好,話方吐口,音未落地,劉衡大驚失色,一下沒坐好,險些歪倒席上:“啊?中尉上書州府,主動請戰了?”

“然也。”

“何時上的書?”

“有兩三天了。”

“你、你、你,唉,上書前爲何不先與我商議商議?”

荀貞明知故問,說道:“相君此話何意?”

“而今我郡北有褚飛燕,南有於毒,西邊鉅鹿郡又有張牛角,這是三面受敵啊!中尉確是知兵善戰,帳下亦皆熊羆之士,可保我一郡已是不易,又哪來的兵馬去救別郡呢?”

“相君,誠如公所言,現而今我郡三面受敵,正因爲此,所以我郡才該主動出擊啊!”

“此話怎講?”

“貞以爲,我郡該當趁褚飛燕、張牛角、於毒三面合圍之勢尚且未成之際,當先擊出,不求盡將三巨賊剿滅,只求破其一路,打開一面。只有如此,我郡才能起死回生。否則,待褚飛燕、張牛角、於毒諸賊的合圍之勢一成,我郡就如甕中之鱉,此爲必死之局。”

陪坐下席的相府功曹魏暢聞言說道:“相君,中尉言之甚是。”

陪坐的相府主簿樂彪也道:“確然如此。”

劉衡不是笨人,適才只是因爲害怕褚飛燕等入侵趙郡,故此方纔失態,這會兒聽了荀貞的分析,亦以爲然,覺得荀貞說得對,低頭想了會兒,擡頭問荀貞:“不知中尉想先擊破那一路?”

“上策當然是擊破張牛角,保住鉅鹿,不過……。”

鉅鹿在冀州的戰略地位是很重要的。

這一點只從先有張角屯聚重兵盤踞鉅鹿、後有張牛角一起事就進擊鉅鹿便可看出。

此郡地處冀州腹地,佔據了此地後,向西可以席捲趙、魏、常山諸郡,直達太行山東麓;向東可以進擊安平、甘陵諸郡,從安平向東,又可擊取河間、渤海,直達海邊,由甘陵向東,則可繼擊青州之平原、兗州之東郡,進取青、兗之地;而如果從此地南下,可以進入司隸校尉部,直接威脅京都,想當年光武中興帝業就是肇於高邑,高邑雖非鉅鹿郡地,但緊挨鉅鹿,離鉅鹿的州治癭陶只有二三十里地。

這個郡如果落入張牛角、褚飛燕的手裡,那麼以冀州現如今缺兵少將的情況來說,冀州的漢兵就將會徹底陷入被動,形成張牛角、褚飛燕想打哪裡就能打哪裡的不利局面。

這是對冀州的全局來說,對趙郡來說,鉅鹿的歸屬更是攸關趙郡的生死。

趙郡西邊是太行山,北邊是常山郡,南邊是魏郡,東邊是鉅鹿郡。常山、魏兩郡分別有褚飛燕、於毒,若是鉅鹿郡再被張牛角、褚飛燕徹底佔據,那就等同是徹底關上了趙郡與外界聯繫的大門,趙郡就會完全陷入黑山軍的包圍之中,也即形成了荀貞所說的“褚飛燕、張牛角、於毒諸賊的合圍之勢”,——事實上,對州治高邑來說,鉅鹿的歸屬也同樣攸關生死,高邑在常山郡的最東南角,離鉅鹿的郡治癭陶不遠,如果鉅鹿一丟,高邑的下場與趙郡無異。

因而,如要帶兵出郡,荀貞首選進擊鉅鹿。

“不過什麼?”

“不過,以我與公達、志才的分析,褚飛燕恐怕很快就會東進到鉅鹿與張牛角會合,他兩人一旦會合,聲勢必然大漲,我郡只能暫避其鋒,退而求其次,北擊常山。”

首選是擊鉅鹿,次選是擊常山。

“北進常山?爲何不南下魏郡?”

相比常山,南下魏郡在表面上看來是個更好的選擇。

因爲常山再往北是幽、並二州,往東是中山郡,幽、並二州貧瘠之地,中山郡現也有賊兵活躍,怎麼看都不是一個上好的選擇。

魏郡就不同了,魏郡東邊是兗州的東郡,南邊是司隸校尉部的河內郡,不但離京都不遠,而且相鄰的俱是富庶之地,把魏郡控制在手,可以得到外界的支援和物資的補充。

“有兩個原因。”

“噢?願聞其詳。”

“其一,據軍報,魏郡南邊的河內郡亦有亂賊,其帥名爲眭固,眭固、於毒兩部合兵不下兩萬人,要想擊潰他們,最少需三千步騎,而我郡目前只有五千兵馬,也就是說,只能留下兩千人守境,如此一來,萬一褚飛燕、張牛角趁機來擊我趙郡,則我趙郡難保,此是爲何不南下魏郡;其二,常山是褚飛燕的根本,如他果我之所料,東進鉅鹿與張牛角會合的話,那麼這就反過來給了我郡趁虛擊之的機會,此是爲何北擊常山。”

“中尉真知兵者也!”劉衡讚了荀貞幾句,想起了一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轉而蹙眉,問道,“如是北擊常山,不知中尉需要多少人馬?”

“千人足以。”

“一千步騎就夠了?”劉衡大爲驚奇。

他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忽然想到褚飛燕、張牛角既然有可能會趁荀貞南下魏郡的機會來擊取趙郡,那麼自然也有可能會趁荀貞北擊常山時來攻趙郡,卻不料荀貞居然只需千人,這也就是說,趙郡還能留下四千步騎,足夠守衛趙地了。

“然也。”

魏暢迷惑不解,說道:“我聞褚飛燕眼下已有部衆數萬,縱是他東進鉅鹿與張牛角會合,留在常山的人馬怕也不會太少,區區千人如何破敵?”

荀貞笑而不言。

魏暢猜測說道:“高邑、常山郡治元氏現共駐有皇甫將軍留下的三千步騎,雖說前些日因爲與褚飛燕交戰之故,這三千步騎頗有折損,可留下的怎麼着也還得有兩千步騎,中尉是想問方伯借兵,與這兩千步騎合兵共進?……,可這兩千步騎肩負守衛高邑、元氏之責,方伯是不會答應借給中尉的吧?”

荀貞仍是笑而不言。

魏暢腦中靈光一閃,頓時醒悟,拍案叫絕,說道:“是了!中尉是在聲東擊西!”

荀貞哈哈一笑。

劉衡、樂彪不通兵事,沒聽懂。

劉衡問道:“什麼聲東擊西?”

魏暢說道:“如中尉所言:常山是褚飛燕的根本。中尉如果北擊常山,褚飛燕必會從鉅鹿回師,返入常山……。”

劉衡聽懂了,恍然大悟:“說來說去,中尉還是想打鉅鹿!”

“不錯。”

“褚飛燕如不與張牛角會師,則中尉直接東入鉅鹿,擊討張牛角,褚飛燕如與張牛角會師,則中尉先分兵千人北入常山,待把褚飛燕調回去後再擊鉅鹿。……,此誠妙策也!中尉,在給方伯的上書裡你可有獻上此策?”

“獻上了。”

“如此妙策,方伯定然採納。”

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39 班底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47 武貴立功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75 許縣陳氏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37 會師(下)34 大勝(上)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97 出身未捷身先死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66 子義樹戟喝虎狼10 督郵在此(下)34 一怒之威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75 曹純少貴氣吞虎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1 陳琳表令諸荀怒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27 如夢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6 延攬勇士(下)11 朋黨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3 道左遇貴33 鸞鳳擇良木而棲66 子義樹戟喝虎狼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12 郡兵曹椽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30 將戰63 滍水星河影動搖65 短歌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46 恩威並施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6 初夜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89 從徵汝南(中)8 士族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3 殺人16 五日九戰(上)17 無賴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27 如夢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56 熔鑄68 鳳集西鄉(下)5 冀董幽田兩名俊18 捕人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3 路見白骨露於野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6 東漢諸侯王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3 習射33 督郵一怒(下)69 樂文謙領兵北上1 謀北要在泰山郡95 冀州北望氣如何42 鮑信燭下勸離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