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最後的麻痹

第二更。

——

荀貞一入官寺,就覺得寺中的氣氛有些異樣。

看門的老卒和迎出來的吏員們表面上看來,似與往日不同,一樣的畢恭畢敬,但那低垂的眼神中卻分明有了不同的意味,有的是憐憫,有的是驚懼,也有的是幸災樂禍,有的則是充滿擔憂。在他走過去後,好幾個小吏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荀貞聽不清楚他們說的什麼,但心中明瞭,此必是他們聽說了胡平被捕拿一事。本來西鄉就只是一個鄉,就算是一個比較大的鄉,也只是一個鄉而已,消息傳遞得很快,加上第三氏乃本鄉“巨頭”,而凡能在官寺中爲小吏的也都是有點背景的,所以他們知道此事並不奇怪。

荀貞也不理會他們,將繮繩交給小夏,叫他和小任幫着唐兒把牛車趕去後院舍中,自去寺中堂內,召諸小吏進見。他對着門坐在案後,看着站在堂前的諸小吏們,問道:“近幾日鄉中可有事?”

一個帶頭的小吏答道:“前日高素遣人來了寺中,問荀君回來了沒有。除此之外,並無他事。”

“高素遣人來過?說了什麼沒有?”

“沒什麼,只是說等荀君回來了,請去他家中一見。”

荀貞微微頷首,心道:“這高素遣人找我,不是爲了正旦謁賀,便是也聽說了我捕拿胡平之事。過兩天去見他一見就是。”

他往堂前看去,忽然發現小吏中少了一人,剛纔是有七個人迎他,現在卻只有六人,心中一動,擡眼向院中看去,正見一人進來,可不就是少了的那個小吏?這小吏急匆匆地登上臺階,脫下鞋子,弓着腰步入堂內,恭恭敬敬地說道:“荀君,寺外有人求見。”

——荀貞記得,這個小吏就是他正旦前臨走時召見的兩個佐史之一,名叫劉德的,乃是專職聽訟的一個吏員。他饒有意味地瞧了他幾眼,問道:“誰人求見?”

這個叫劉德的佐史答道:“小人也不認識。那人只說是第三家的賓客,奉其家主之令請荀君赴宴的。”

“赴什麼宴?”

“這不是正旦才過麼?想來應是想請荀君吃酒,以賀新喜的吧?”

荀貞嘿然,想道:“想不到我這官寺之中,也有第三家的耳目!這小吏適才必是通風報信去了。話說回啦,我纔剛回來,就有第三家的賓客聞風到來,那第三家離寺中甚遠,料來他家的這個賓客應該是一直等在寺外了。難怪我在城中時,不見有人登門。”略微思忖,又想道,“這第三家的酒宴,我是去,還是不去?”很快做出了決定,揮了揮衣袖,說道,“我剛回寺中,路上疲倦,你去給我謝絕了罷。”

“這,……。”

荀貞不動聲色地注視着他,問道:“怎麼?你還有話說?”

劉德眼神閃爍,吞吞吐吐地說道:“這第三家乃本鄉右族,在鄉中德高望重,極俱威勢。荀君,就這麼拒絕了他們的邀請怕是不太好啊。”

堂下的小吏們雖因“尊者”在上,不敢說話,然而在聽了荀貞的拒絕和劉德的此句話後,都忍不住目光交流,最後又齊齊把視線盡數都投注在荀貞的身上,卻只見他神色如常,端坐榻上,一手撫弄放在案上的長劍,一手摸頷下短髭,似乎很淡淡地看了劉德一眼,然後聽他回答說道:“你說的對。今我爲鄉中有秩,日後治鄉的確需要多靠鄉中大族相助,只是我今天確實乏了。……,這樣吧,你去給他說,就說等我洗去風塵後,改日必然會親自登門造訪。”

劉德還想說些什麼,荀貞不耐煩再聽,臉上依舊是雲淡風輕的表情,按幾起身,對衆人說道:“既然這幾天鄉中無事,我也正好回舍中休息一下。你們各自散了吧。”不等劉德阻攔,提劍出堂,沿着青石板路走出院外,轉去後院。

留在堂上的諸小吏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半晌沒人開口。好一會兒纔有人說道:“荀君這是什麼意思?”

諸吏轉望院中,院裡空蕩蕩的,只有青石路淨,孤樹長大,早不見了荀貞的身影。

另一人接口說道:“前天我聽說繁陽亭拿了胡平,當時還不敢相信。如今看來,荀君像是真的想要對第三家下手?”他們都知道荀貞是從繁陽亭長任上升遷來的,所以在聽聞杜買拿住胡平後,第一時間就將此事聯繫到了荀貞的身上。

又一人連連搖頭,感嘆地說道:“這第三家確也欺人太甚,平時在鄉中跋扈倒也罷了,那第三蘭卻連荀君的臉面都不給,劫荀君之友,逼迫荀君拿錢贖人。荀君乃荀氏子弟,出身縣中名門,聽聞他族中有不少長輩都是做過兩千石郡守國相的,難免會咽不下這口惡氣。前些日我見他沒動靜,還以爲他將氣忍下了,卻不知原來後手埋在此處,在正旦前日拿下了胡平。”

一個四十多歲,留了一部鬍鬚的佐史嘆了口氣,說道:“這第三家稱雄鄉中百餘年,又豈是能容易拿下的?荀君雖出身名門荀氏,但在咱們西鄉卻是個外來者,怕是鬥不過第三家的。”忍了忍,最終沒忍住,又說道,“想那前任鄉有秩謝君,生長本鄉,其族也算鄉中大族了,但是對第三氏不也是百般容忍,千般退讓?何況荀君一個外來之人呢?”

他們作爲寺中小吏,議論上官是不對的,但這會兒因爲吃驚,卻是都顧不得了。

這個四十多歲的佐史放低聲音,又說道:“十五年前的那件事,你們還記得麼?第三氏剽悍輕死,門下盡多死士、劍客,荀君若是一意孤行,怕最終也會落個那般下場!你我身爲下吏,當爲上官着想,諸君,要不然咱們齊去後院舍中,勸一勸荀君?”

諸吏沒一個搭腔的,劉德冷笑說道:“你活膩了,我還沒活夠呢!‘勸一勸荀君’?你怎麼勸?十五年前的那件事,是咱們能亂說的麼?若是傳到第三家的耳中,你還要命不要了?”一句話嚇得那個四十多歲的佐史面如土色,不敢再吱聲了。

劉德撩起衣袍,邁步出堂,在門口穿鞋的時候,對衆人說道:“我在寺中十來年了,加上荀君,已歷經三任鄉有秩,每年正旦的時候,從來都是鄉有秩去拜謁第三氏,未曾見過第三氏來拜謁鄉有秩。今次第三家遣人來拜,荀君卻給拒絕了,等話傳回去,也不知第三明、第三蘭會有多麼的憤怒、生氣!諸君,你們都要小心啊,小心第三氏會遷怒於吾等。”他急着去給第三家的賓客報訊,說完了話,略拱手作揖,又急匆匆地去了。

第三氏之威,竟至於此!

……

果如劉德的猜測,當第三家的那個賓客將荀貞的答覆說給第三明、第三蘭後,第三蘭當場就勃然大怒,騰地跳起來,把腰上的環首刀抽出一半,嗔目叫道:“荀家小兒,竟這般不給咱家臉面?阿兄,不如今日就點齊人馬,殺去繁陽,把胡平救出!”

第三明也有點驚訝,不過他頗有城府,卻沒將心情流露在外,而是按了按手,示意第三蘭坐下,眼望堂外天空上雲來雲去,沉吟片刻,說道:“根據這幾天收集來的情報,荀君不是個魯莽的人。他在繁陽亭時,賑贍孤寡,施恩里民,很是與人爲善,也不像個小氣的酷吏。雖然我家得罪過他,但只是小事,且也已經把金餅還給他了,你也親去給他道過歉了,便是有多大的仇也都揭開了,應該不致於此啊!……,他爲何拒絕我的邀請呢?”

第三氏橫行跋扈慣了,第三明自認爲姿態已經放得很低了,想不通荀貞爲何不肯給他情面。

第三蘭懶得想,雖然坐下了,怒髮衝冠,按刀叫道:“阿兄,管他爲何拒絕?既然他不給咱們臉面,咱們也不必再給他臉面了!想咱第三氏素乃鄉中大俠,遠近的豪桀英雄誰不敬咱家三分?今日卻被他將咱家的臉面盡數落下。大丈夫不可受辱!你便允了俺帶人去將胡平救出吧!俺只要半天,就必能把他搶出,順帶將那杜買、陳褒盡數殺了,一雪此恥!”

“不可胡鬧!”

第三明想了會兒,說道:“是了,荀君與此前的那幾任鄉有秩不同,他是本縣名門的出身,聽聞還得過縣君的讚許。咱們只派一個賓客去請他,確實有些不妥、失禮。這樣罷,此時天色尚早,阿蘭,你給我備下輜車,我再親自去請他一請。”

第三蘭十分不情願,不過長兄如父,卻也無法阻止,惡狠狠、氣沖沖地領命而出,把輜車備好。第三明換了身衣服,帶了七八個隨從,前去寺中,二請荀貞。

到了官寺門外,他爲表示尊重,沒有直接進去,下了車,叫看門的老卒再去通報。不多時,那老卒去而復回,說道:“荀君正在沐浴,這會兒怕是見不了你。”

“無妨。只是今夜的酒宴,荀君怎麼說的?”

“荀君說了,多謝君之好意,只是他剛回寺中,還有不少公務需要處理,怕是近期都沒有時間。”

第三明見這老卒眼神不定,有吞吐之意,問道:“你爲何支支吾吾?莫非荀君還說了別的話?”

“荀君倒沒說別的話,小人從舍中出來時,荀君的隨從們跟小人說了一句話。”

“說的什麼?”

“說:第三君若是爲胡平而來,要想請荀君放了胡平,也很簡單,不必請荀君吃酒,只需要將酒錢折算送來就行了。”

跟着第三明來的那幾個賓客都是面現怒色,一人怒道:“荀家豎子,竟然敢如此大膽!敲詐到家主的頭上了?”

第三明心中一鬆,想道:“果如我之預料,這荀貞不過是爲敲一筆錢、出一口氣罷了。他是城中名門的子弟,又得縣君的賞識,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的好。給他點錢不算甚麼。”笑道,“你告訴荀君,他的意思我都懂了,今夜必將酒錢送來。”坐回輜車,吱吱呀呀地離開了。

官寺後院,荀貞沐浴完畢,在唐兒的伺候下穿好衣裳,出得門外,候在外邊的小夏、小任問道:“荀君,你爲何先前拒絕第三氏,剛纔卻又叫俺們傳話,暗示叫第三明送錢來呢?”

荀貞洗過澡,渾身清爽,此時站在院中,北風甚冷,透體生寒,雖然冷,當風過時,卻覺得似乎將前幾日的忙碌和路上的疲憊盡皆吹去,不覺精神一振,伸了個懶腰,笑道:“我雖官卑,大小也是個鄉有秩,第三氏乃我治下之民,我豈能因他家的一個賓客邀請就登門吃酒?所以先前拒絕了他們。”

“那方纔又爲何叫俺們傳話暗示呢?”

“第三明乃第三家的族長之子,他親自前來邀請,我若再次拒絕,未免會惹其疑慮,但是他家我又實在是不想去,所以叫你們傳話暗示,令他送些錢來,以安其心。”

“那等他將錢送來後,真要把胡平放了?”

“放了?”荀貞笑了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說道,“你現在就去繁陽,教君卿、阿褒過來見我。待我問清了之後,明天一早就上書縣中,請縣君定他家之罪!”

雖然聽高丙說,“證據”都已經有了,但此事事關重大,荀貞必須得再親自問一問許仲,只要問過之後,確鑿無疑,自就到了動手之時。老實說,他受黃巾起事的壓力,實在也沒太多的閒心和功夫去和第三家鬥智鬥勇,只想快刀斬亂麻,儘快把此事處理了,好投入到下一步的計劃中。他遙望天際,遠處似有彤雲,悠悠說道:“我記得年前曾烏雲密佈,以爲是要下雪,卻最終雲散天晴,看這遠處又是彤雲密集,也不知這場雪,能不能下來?”

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38 初步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98 荀貞之虎膽包天8 程嘉獻策難吳輯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23 豫兗羣豪三人最65 安之若素使人奇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2 禮錢需得四百萬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 光和六年(上)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65 奉孝高臥懷棲逸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69 尋得事由插爪牙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48 雷霆9 書箋反覆修棧道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34 孟塗敢棄夜襲利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3 先表北海刺青州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29 許季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97 出身未捷身先死6 生子當如孫伯符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6 什伍60 樽前豪傑意難決26 鄉中四姓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40 隱秘非只君可尋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21 辛璦(下)24 杜買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39 可笑雛鳳誘老薑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16 虎狼之威(上)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25 備寇7 置彀在此請君入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3 典韋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9 太守長史兩不負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65 短歌41 一諾從來許殺身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9 惡奴92 兵臨西華(中)40 鐵營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67 本以霸王道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