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

騎兵的行軍速度很快,又是在本州境內,不需要帶太多的輜重,所以兩天後,荀貞便引部到達了合鄉。

合鄉北鄰魯國,魯國尚有殘存的黃巾,故此,荀敞在西進任城前,選了一曲兵馬留駐。到了合鄉,荀貞即召合鄉縣的長吏和此曲的曲軍侯來見,詢問合鄉周邊近期的情況。

合鄉的長吏和這個曲軍侯稟報道:魯國的黃巾近日皆無南下侵擾,據探報,魯黃巾的主力似乎都北上去了濟北,與濟北黃巾會和了。

荀貞聽罷,顧對左右說道:“青兗黃巾,同氣連枝,魯國黃巾北上支援,看來他們是想在濟北與文謙、子龍打一場硬仗了。”問帳下幕府的從吏,“濟北今天可有軍報送來?”

從吏答道:“尚無。”

荀貞沉吟稍頃,令道:“可傳檄文謙,叫他不要浪戰,務以謹慎爲要,小心濟北黃巾給他設伏。”又問道,“子龍到哪裡了?”

從吏答道:“趙將軍已率部抵至濟北,至遲今晚即可與樂將軍會師在肥城。”

“好。”荀貞點了點頭,摸了摸頷下的短髭,短暫地考慮了一下,說道,“傳檄文謙,與子龍會師後,可先作勢南下,試探一下蛇丘、剛縣等地的濟北黃巾,看他們會否有所異動。”

魯國的北部與濟北的南部接壤,魯國黃巾北上,只能是與蛇丘、剛縣等地的濟北黃巾會合,所以如果有大仗,就極有可能會在濟北的南部發生,這樣的話,便可以暫時改變一下“主攻盧縣,圍城打援”的計劃,佯裝南下,先試一試蛇丘等地黃巾的虛實內情。

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仗固然比勇,但同時也一定要細緻謹慎。

從吏應諾,自有人起草檄文,傳送給樂進、趙雲。

魯國黃巾、濟北戰況,這些雖然重要,然皆非荀貞親至合鄉的原因。

荀貞親領兵來合鄉,爲的是曹操。

故而,在簡單地瞭解了下魯與濟北的形勢,給樂進、趙雲下達了隨機應變的指令之後,荀貞把合鄉的長吏和那個曲軍侯打發走,把重點轉到了任城縣的戰場。

荀貞問道:“孟德給我來書,卿等怎麼看?”

在快到合鄉的時候,大約是曹操知道了荀貞的動向,他遣人給荀貞送來了一道私書,落款既非兗州刺史,也不是行奮武將軍,而是他的本名。在這道私人性質的信件中,曹操殷勤問候,致意荀貞,在略述了久別思念之情後,約荀貞在山陽郡與沛、魯兩國的交界處一見。

對曹操的這個請求也好,期望也罷,荀貞帳下的謀士文臣們各有己見,但有一點是大致相同的,那即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認爲沒有必要與曹操相見。

有的認爲這是曹操的緩兵之計,曹操是想通過此舉來給他自己多爭取點時間,好能組織、調集更多的兵力,比如再向兗州的各郡要兵,或就地徵募等等,以能有更大的把握去攻下任城。

有的認爲這是曹操的伏兵之計,曹操也許在約荀貞相見的地方埋伏下了精兵,以圖趁機把荀貞拿下,“擒賊先擒王”,從而結束這場戰爭。

包括戲志才、荀攸在內,也不建議荀貞“應約”,他倆倒不認爲曹操會設伏,只是認爲沒有這個必要,打仗嘛,沙場上見勝負就是,見什麼面。

唯有程嘉意見不同。

程嘉認爲:曹操既然提出見面,那就與他見上一見,如果不應,未免顯得己方懦弱,消息傳開,可能會使兗州兵的士氣有所提高。

程嘉的這個觀點有些對。

荀貞若是不應約的話,曹操那邊確實有可能會大肆宣揚,把荀貞的“沒必要”見,說成是荀貞“怕”見。

程嘉好大喜功,因爲身矮面醜,深藏內心的自卑導致了他外在爭強好勝的表現,所以會有這個見解。荀攸等人聽了程嘉的這個意見後,皆覺得頗有道理。

荀貞傾向於見,但他的出發點與程嘉又有不同。

他心道:“君昌所言,不能說錯,以孟德之智,確有此一可能。”說道,“吾與孟德相知,君昌所慮,雖有道理,然必非孟德之本欲。”

戲志才問道:“然以將軍之見,曹東郡是何意也?”

曹操被袁紹表爲兗州刺史已經有段時日了,但徐州方面,自上而下,不論是文臣,抑或是武將,卻都仍稱他“曹東郡”,或“曹奮武”,又或“曹將軍”,無有一人以“兗州”相稱,之所以如此,沒有別的緣故,只是在表明他們不承認曹操這個“兗州刺史”的合法地位。

荀貞撫案喟嘆,說道:“人情、人情,身而爲人,豈可無情?孟德之相約,無非人情故罷了。”摘下腰間的鞶囊,出示給諸人看,又道,“此鞶囊,孟德之所贈也,吾用至今,雖早破舊,不捨換之。而今王室凌遲,海內紛爭,羣雄並起,如南北袁、劉荊州者,固皆負四方之望,堪稱州郡之雄,可要說能與我知己的人,唯孟德而已。吾觀孟德如是,料孟德看我亦同。”

“將軍的意思,是要應約了?”

“我便與他見上一見。”

有人擔憂地說道:“將軍寬仁,因念舊情,可若是曹東郡不像將軍這麼想,他萬一真的設伏?”

荀貞顧視坐在上席上的辛璦,又指了指侍立在帳門口的典韋,笑道:“吾有玉郎、阿韋,孟德便是真的設伏,其帳下誰可與比?他又焉能奈我何?”

就此定下。

從合鄉到曹操相約的地點,距離不遠,五六十里地,快馬的話,半日可到。當下,荀貞回書曹操,答應了他的請求,約定明天下午相見,見面時,雙方都只帶百騎相從。

荀貞的回書在當天晚上,被送到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看罷,笑對夏侯惇等人說道:“我去書貞之,約他相見時,卿等皆以爲貞之必不會應,如何?是不是如我所料,他應了我的此約?貞之與我,知交者也,非卿等可知。”

84 誅趙家者在今日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60 鎮東結與糜家婚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31 除惡務盡15 陽城治吏(下)34 一怒之威26 決勝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3 倏忽如白駒過隙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4 賊困屋中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27 舉薦戲忠5 大計40 鐵營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3 荀成善納奉孝策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57 二月習射(上)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24 張讓賓客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92 兵臨西華(中)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47 辨旗察鼓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11 前倨後恭因何故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274 夏侯淵傳捷坎谷(中)15 出城激戰37 生來無計避徵徭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16 五日九戰(上)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39 得二荀舉薦98 荀貞之虎膽包天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1 督郵屬吏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54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四)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92 兵臨西華(中)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75 曹純少貴氣吞虎5 且以盜賊付太守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51 得領汝南意不足16 亂將至中流擊水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30 朱陽第三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35 潛光爲養羽翼成24 文聘(下)19 誅滅沈家(下)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18 未到輕身入京時55 買馬(上)14 賊困屋中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4 大勝(上)57 市恩21 上任西鄉75 許縣陳氏58 孫堅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