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遷都 二

龍策二年,四月。?一看書??w?ww?·?k?an?sh?u?·com

四月在開春之後,這時候江東的天氣,到處都是一片春風和煦。

而這時候本來平靜的金陵城突然再起波瀾,在短短數日之間,就被一陣陣狂風暴雨般的流言給完全包圍起來,大街小巷之中,酒肆茶樓,三三兩兩成羣,皆然在討論一件事情。

“朝廷最近又發生大事情了,你們聽說沒有!”

“什麼大事情啊?”

“就說你們不知道,我和你們好好說說,上個月的御史臺稽查組在戶部查賬,結果查出問題了!”

“這可是大事情啊。”

“什麼問題?”

“有人說,前年和去年戶部有些賬目之中有數筆鉅額銀元流向不明,現在已經被御史臺查出了去向了!”

“真的嗎?”

“難道這又是一次貪腐?”

“這些貪官污吏真不怕死,這一次恐怕陛下震怒起來,又要人頭滾滾了!”

“這一會你們可能猜錯了,這事情不是貪瀆!”

“不是貪腐,那是爲什麼?”

“哈哈,這事情恰恰好我知道,我來說,我聽在戶部當值的一個表叔說,這些銀元都撥給了工部,而工部全部投入在長安城修建方面,已經投入超過八千萬銀元!”

“怎麼可能?”

“區區一個長安城,就算是返修,也不可能耗費如此多銀錢,一定是有人貪瀆!”

“這些貪官污吏,難道就不怕陛下的屠刀嗎?”

“要是有貪官在其中貪墨,早就被御史臺查出來了,你當人家御史臺是吃素的!”

“那怎麼可能花費如此多錢財!”

“你們這些人就是小見多怪,戶部撥給工部款項還不足修築長安城所用的三分之一而已,我去年行商西域,和雍洛商戶同路,我可是聽說了,雍州總督府以修築長安城,修築未央宮城,向這些雍洛商戶集資一億五千萬的銀元!”

“這怎麼可能呢,就算雍州總督府這樣做了,雍洛之地的商戶也未必買賬,雍洛商戶錢多,也不可能如此支持雍州總督府,他們的錢又不是大風颳來的!”

“一聽你這麼說,我就知道你不是一個商人,商戶一直講究的是投資,以錢生錢,雍洛之地十二商會更是集合了整個北地商界的精粹,最近幾年,因爲絲綢之路的崛起,雍洛之地的商戶可比我們富裕的多了,如果他們認爲投資長安城能帶來利益,區區一億五千萬銀元,他們肯定能籌措起來了!”

“長安城不過只是一座前朝廢都,這有什麼好投資的?”

“如果長安城變成了我們大吳朝廷的都城,你想想,他們這些商戶投資的錢,日後將會以幾倍回報他們,單單是朝廷對他們有一絲感恩,在政策上給他們調整一下,憑藉着絲綢之路的開放,就足夠他們賺回來了?”

“都城?”

“長安城會變成我們大吳都城嗎?”

“不可能,大吳都城乃是金陵!”

“朝廷之上,早有遷都的消息透露出來,這一次戶部查賬更是證實了這一點,不然你以爲工部爲什麼投入這麼多人力物力在長安城之中!”

“我也聽說這個消息了!”

“而且這兩年長安城的變化的確很大,行商西去的人只要路過長安城都發現,無論規模還是氣勢恢弘,已經不壓抑金陵城!”

“難道這個消息是真的!”

“如此看來,恐怕遷都的事情已經是**不離十啊!”

“……”

這一陣陣輿論的風暴在有心人的操縱之下,變得越來越狂暴起來了,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開始讓很多人都刻意的去關注這事情了。w?w?w?·書k?a?nshu·com

……

紫禁宮城,內閣。

首輔大殿。

寬敞的大殿是屬於內閣首輔辦公的地方,身穿內閣首輔官袍的朱治端坐在的首輔椅子上,看着手中一個奏本,眉頭皺成一個川字。

“異度,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看了看身邊站着的內閣主簿蒯良,問道。

“首輔大人,這些關於朝廷要遷都的謠言爆發的很突然,而且傳播的很快,在三天之內就已經的傳遍了整個金陵城,這幾天時間更是連江東,荊楚之地都已經開始討論這事情!”

蒯越躬身,向朱治拱手,然後低聲的道:“屬下認爲,在如今大吳疆土之內,有能力操縱如此強大的輿論能力,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得到,除非是……”

“除非最擅長輿論的宣傳司和錦衣衛放在民間的力量合作,纔可能完成如此大的一個謠言散播,弄得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都把注意力放在這個事情上!”

朱治聞言,靈光一動,頓時明白蒯越的意思了,面容之上不禁揚起了一抹苦澀的苦笑。

宣傳司的確是屬於從內閣,做事情必須要聽從內閣的命令,但是宣傳司的司長可是當今陛下的心腹大將,而錦衣衛就唯獨聽天子的命令,無論是誰都不可能號令的動,所以能讓這兩個部門合作,甚至是越過他這個內閣首輔而合作,唯有當今天子的意思才能辦得到。

“首輔大人,你說陛下這是何意?”

蒯越面容有些陰沉,問道。

“他在告訴我們,遷都是他的主意,任何人阻礙這事情,就是他的敵人!”

朱治自然很瞭解孫權的心思和手段,他長嘆一聲:“此事恐怕已經是在所難免了!”

只要孫權鐵了心要去做的事情,他不認爲他有能力能擋得住。

“可一旦遷都都城,對我們的影響會很大!”

“我何嘗不知道,如果說阻擋荀,我倒是有點把握,但是既然這是陛下桌洞暴露出來的意思,我們是不能忤逆聖意!”朱治搖搖頭,沉聲說道。

他現在等於執掌江東系的大旗,和荀的曹魏系在內閣之中抗衡。

荀的能力不容置疑,這幾個月時間雖然兩人在明面上始終保持彬彬有禮,但是荀的不經意之間暴露出來的強勢掌控力還是讓他壓力很大。

如果可以,他自然不願意遷都北上。

這等於讓曹魏系如虎添翼,日後江東系就要的曹魏系鼻息之下的生存了。

“不過該做的依舊要去做!”

朱治想了想,眸光之中迸射出一抹凌厲的光芒,說道:“既然他們先出手了,我們也出手,以輿論對抗輿論,陛下不會主動出手,我們的陛下是很愛護羽翼的,所以我們要做的並非阻擋遷都,而是讓陛下認爲,這事情,他們做不好!”

自古以來,政治爭鋒,只有利益,從無對錯。

這事情不管如何,江東都要表露江東的態度,反對就是反對,哪怕最後擋不住。

“屬下明白了!”蒯越點點頭,楚系如今爲江東繫馬首是瞻,自然要明白急先鋒的意思,所以這事情他不做也得做,而且還要做得漂亮。

……

內閣的另一個大殿之中。

荀也在召集了內閣之中的幾個嫡系親信,正在商議此事。

“這是誰的手筆,切入點很合適,輕而易舉的把遷都的事情弄的天下皆知道,爲我們節省了不少功夫啊?”

荀明顯也被這一陣陣的輿論打了一個滿天星,有些摸不着頭腦。

他纔剛剛策劃遷都事宜,自然沒有這麼強大的能力去策劃爆發在大吳朝的輿論。

當輿論爆發起來的時候,他也大吃一驚。

“前幾天,御書房政務參謀長司馬朗去了一趟錦衣衛和宣傳司!”

如今已經入住大吳錢莊的諸葛均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眯着眼睛,悠然的說道。

“應該是陛下!”

鍾繇輕聲的道:“唯有陛下,方有如此能耐,一手翻雲,一手覆雨!”

“這麼說,陛下也希望遷都的事情能趕緊完成?”戶部尚書荀湛眸光之中有一抹玩味的光芒。

“外界傳言,遷都是我們所提出了,但是在座的都知道,遷都從來不是我的主意!”

荀想了想,輕聲的說道:“陛下這是在催促我們,讓我們必須儘快完成遷都事宜,因爲一座都城的安定對大吳朝未來的戰略部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這邊已經準備好了!”

諸葛均道:“工部已經完工的未央宮城的修築,而長安外城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修建!”

“那就動手,開始動起來,必須讓遷都之事,在半年之內完成!”

荀眸光變得凌厲無匹:“是時候打響我們站穩朝廷中樞的第一仗,遷都事情必須要順應民意,要做的讓所有人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讓陛下看到我們的能力,讓陛下認爲,我們是又能爲陛下分憂解難的!”

“明白!”

幾人聞言,面容變得凝重,這事情對他們來說,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之中的,關於朝廷即將要遷都的輿論風暴,越演越烈。

四月上旬,一個內閣官吏站出來闢謠,否認朝廷有遷都意向。

四月下旬,金陵城萬民上書,請求朝廷的放棄遷都的打算。

輿論開始轉向。

“遷都之事,必然是勞民傷財,朝廷怎可如此行事!”

“金陵爲都,不過十餘年而已,當初爲了修建金陵城,我江東之人,爲朝廷貢獻何其之多,如今朝廷說放棄就放棄,至我江東萬民何在!”

“上奏陛下,必須反對那些好大喜功的讒臣挑挑撥離間!”

“反對遷都!”

“……”

金陵城開始揪起一陣陣民意的反對聲音。

當然有反對就有贊同。

關中之地百姓自然也開始聯名上奏,請求朝廷遷都長安城。

關中和江東開始打起了口水仗。

可是到了五月份,這一個輿論的風向再一次改變。

商界的數十商會突然之間聯名上奏,以金陵城已經阻礙朝廷未來發展,不足以拓展朝廷未來發展戰略爲理由,請求朝廷遷都長安城。

這些商會之中,不僅僅南北皆有,就連江東大地上的幾個領**商界的商會都參與進去了。

這引發了可不是一丁點的民意。

這些年因爲工部修築各州道路的工程層出不窮,打通連朝廷與地方連接的道路,而且海路暢通,絲綢之路爆發,商業越發繁榮起來了。

自然而然在百姓之中的影響力也就增強了。

大吳把田地落戶到家,佃戶這個職業開始進入夕陽階段,從而增加的是工人這個職業,如今多少人都是在依靠着商戶而吃飯。

商界的反擊,讓遷都的事情進入的**對持。

五月中旬,荀在朝廷議會的月會之上,正式上奏,請求陛下遷都長安城。

當時就引發了整個朝廷議會的爭論。

以內閣首輔朱治爲首的江東系大臣自然是不遺餘力的反對。

雙方之間爭論不休。

……

六月,朝廷議會已經對遷都之事進行了第三次的討論,依舊沒有一個結果,第四層的討論,最後以李儒的反水,讓荀他們佔據上風。

孫權開始拍板,直接派出一組稽查處,趕赴長安城,勘察長安城是否有爲新都城的規模。

稽查處的組長和副組長最後花落御史臺的御史大夫呂岱和宗人府的宗正孫靜。

八月,呂岱和孫靜返回朝廷,上奏孫權,長安城修建的規模無論是城牆上的修築還是內外城街道的規劃,都已經遠遠超越如今金陵城的規模。

九月,孫權正是下令,遷都長安。

遷都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個消息一下,整個長安城便是洛陽紙貴,一寸土地一寸金,各地世家商戶都紛紛落戶長安城。

龍策二年,十月一日,孫權於鐘山封禪臺上的祭天。

十月三日,中央軍團和禁衛軍開始護送朝廷北上長安,一條一條長龍一般的隊伍從朝陽門開始離開金陵城,彷彿金陵的鼎盛和繁榮就此逝去。

十一月二十七日,孫權率朝臣抵達長安城。

十二月七日,劉曄於長安城郊修建祭天台。

十二月十五日,孫權率文武百官登臨祭天台,上奏蒼天,表朝廷定都長安城。

大吳遷都事宜,就此結束。

金陵城作爲從江東時代就開始爲都城的任務也結束了,大吳未來的政治方向正式的定在了長安城之中,也是連接西域的最近地方。

第八百一十一章 青州之戰 十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滅魏之戰 二十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朝堂風暴 十第五百八十七章 金陵城之十招第一百六十七章 鬼卒第七百九十五章 青州之戰 一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一擊 一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埃及之戰 一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下輩子不要是朕的兒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天權二年第三百九十一章 朝堂風暴 六第六百九十二章 最後一站,薊城!第八百四十七章 唯一的突破口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壓倒曹魏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滅安息 八第六百七十章 平衡內閣第三百九十三章 朝堂風暴 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猛虎歸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安排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九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決戰關東之定北疆 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信任第七百六十六章 關中之亂,長安風起!第五百五十章 比狠,還是劉備狠!第一百零八章 伸手要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龍虎鬥 九第六百零四章 丞相府的難題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渡海戰役 六第七十七章 飛魚服,繡春刀!第三百六十三章 會獵於魯 二十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孫權和李儒的交鋒新的一年,新的奮鬥.第一百九十四章 猘兒難與爭鋒也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奪長安 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長安再變,驚天下!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西部戰局第五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之西軍是孫仲謀的第五十九章 孫權練兵記 上第七百三十六章 成都兵變 一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龍虎鬥 二十二第一千零五十章 決戰關東之定北疆 上第五百零九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里秦淮第八百六十五章 奪培城 下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我孫伯符不認命 上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上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叩開羅馬帝國的大門 五第八十九章 血戰吳縣之前奏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後路第三百一十章 最新大作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兩大軍團的軍事會議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權的長遠目光第一百零二章 車下虎士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張遼分兵第八十二章 郭異的決心第四百九十六章 蹴鞠大賽 十五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陛下……你不是楚霸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風起蕭關 中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第二次西征的前奏 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破釜沉舟一擊 十第三百六十章 會獵於魯 二十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郊遊第三百九十四章 朝堂風暴 九第八十章 江東之變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龍虎鬥 二十一第兩百零八章 借兵第九百章 孫劉大戰之試驗成功第六百九十九章 劃時代的戰爭 二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魏軍的動作第三百六十四章 會獵於魯 二十九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滅匈奴 七第五百五十章 比狠,還是劉備狠!第八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的佈置第五百一十七章 瑜亮初戰 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柄心甘情願的刀第六百三十章 軍中改革的領導者,趙雲和呂布!第九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北伐 四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冀州易幟 續三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門爲正陽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投降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商會事宜第二百七十九章 兵分兩路第五百一十九章 瑜亮初戰 六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育司的大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烽火大草原 五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勸諫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天權六年的開始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塞維魯之死 八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武關亂 一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繼續北上第八百一十三章 突圍血戰 上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壓倒曹魏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三百二十一章 荊州行 四第六百八十二章 東北的三郡兩府第七百九十九章 青州之戰 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吳變法的前奏第六百八十四章 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