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

平心而論,孫邵此人確實很有才華,他的才能也足以撐得起一個太守,就算是做一州刺史也不在話下,但孫邵畢竟在歷史上沒什麼記載,所以劉辯對他的品行確實不太瞭解。

就目前來看,孫邵此人好高騖遠,而且此人爲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要知道當初那張聖旨上劉辯只是提到要廬江城招兵買馬,可並沒有說具體要招多少兵馬,所以孫邵也算是假傳聖旨。

鄧芝其實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但礙於孫邵畢竟是自己的同僚,又考慮到孫邵應該也沒這麼大的膽子,說不定是劉辯的口諭,所以鄧芝纔沒有跟別人提出來。

但看現在廬江這局面,鄧芝再也不能袖手旁觀,他現在必須要跟周倉商議一番,看看應該如何勸阻孫邵讓他循序漸進,不要急於一時,不過在此之前,鄧芝還是決定要將廬江城的情況向劉辯稟告。

打定主意後,鄧芝悄悄來到了錦衣衛的暗處,雖然鎮撫司已經在金陵城中掛牌展露在世人眼中,但在各地方的分部倒是潛伏地極爲隱蔽,也就只有太守、郡丞、駐軍將軍才知道錦衣衛到底潛伏在哪。

悄悄來到此處後,在對過暗號後,錦衣衛在廬江郡的負責人也親自來面見鄧芝,畢竟鄧芝也是廬江郡的郡丞,還是劉辯的從龍之臣,這讓錦衣衛不敢掉以輕心。

“鄧郡丞,不知今日來此有何貴幹啊?”領頭那錦衣衛笑眯眯的將鄧芝迎到了一間密室中詢問道。

“最近廬江郡大肆募兵,我有些擔心招募的人可能是別有用心之人,不知道你們錦衣衛可有打探的方法?”鄧芝說道。

那錦衣衛百戶擺了擺手道:“那怎麼可能,僅僅一個月時間你們就招募了五千多士卒,若要一個個查驗身份得需要多久,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這倒也是,那周瑜你們錦衣衛查探的怎麼樣了。”鄧芝摩挲着下巴詢問道。

“周瑜此人就彷彿消失了一般,我錦衣衛和舒縣的衙役在各處張貼告示,更是找了原本服侍周府的幾個丫鬟僕人,只說那周瑜早早遣散了僕人,變賣家產後便離開了舒縣。”那百戶輕描淡寫的說道。

“這麼一說,那周瑜是否早已離開了。”鄧芝皺眉道。

“那買了周府府邸的人說,周瑜賣給他這府邸到現在已有數月之久了。”百戶說道。

鄧芝聽到這話後也是搖了搖頭,這麼看來劉辯和周瑜就算是失之交臂了,若周瑜真有經天緯地之才,那可就是一個大敵了。

鄧芝想完這一切後長吸一一口氣道:“今日來找你們錦衣衛,是想你們錦衣衛將這封書信送回金陵。”說罷,鄧芝從懷中將書信遞給了那百戶。

見狀,那百戶接過了這封書信,作爲錦衣衛最不應該有的就是好奇心,所以那百戶也沒有去詢問這封書信中到底寫了什麼。

“明日我就派人星夜將這封書信送回鎮撫司,然後通過統領大人交給陛下。”百戶對着鄧州開口道。

“那就多謝大人了。”鄧芝站起身來道。

“哈哈不必如此,你我都是同僚,那在下就不送了。”說罷,那百戶喚來幾個在門口值守的錦衣衛示意他們將鄧芝帶走。

鄧芝見狀也只好對這邊百戶行了一禮,便跟着那幾個錦衣衛離開了。

午後的金陵城皇宮,劉辯的尚書房內,荀彧、狄仁傑、顧雍、李德裕、魏徵、張文謙等文臣都等待着劉辯的到來,除了那久未露面的王朗、朱儁、盧植外,可以說劉辯將在金陵城中所有的文臣全部喚了過來,就連許靖、左光斗、利瑪竇等人都來了。

“諸位愛卿,這麼晚將你們全部召集過來,朕心中有愧呀。”劉辯的聲音從門外傳來,而在尚書房的諸位大臣紛紛站起身來行禮。

“參見陛下。”

“諸位愛卿請坐。”劉辯坐下後示意道。

“多謝陛下。”

“今日召集諸位愛卿,是朕打算改革官職。”劉辯此話一出,石破天驚,頓時讓衆人呆在當場,但還沒等衆人回過神來,劉辯便示意周泰和宇文成都將紙卷遞給諸位大臣。

“朕決心想改三公九卿製爲三省六部制,從今以後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詔令,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衆人細細看完劉辯所寫的書卷後,都不由得對劉辯這新的官位制度嘖嘖稱奇。

這些事之前都歸丞相一個人管,而在三省六部制度之下,相權一分爲三,這極大的分散了相權,可避免權臣獨攬大權,有利於加強皇權。

除此之外,三省六部制度的分工也更加明確,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官員的辦事效率,另外官員之間相互監督,相互牽制。

“諸位愛卿覺得怎麼樣,如今朝堂中人才濟濟,又剛好那孫家叛亂,朕已經指派錦衣衛將那些人全部處理掉了,剩餘的官職剛好可以讓那些有才之人頂上。”劉辯手指輕輕翹着案桌道。

三省六部制,雖然由隋朝開始確立,但卻是在東漢時期就已經萌芽。漢光武帝劉秀設立的尚書檯,便是唐朝時期尚書省的雛形。而尚書檯之下的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便爲六部前身。

尚書省乃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門下省乃審議機構,負責審覈政令;中書省乃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

中書省主要負責與皇帝討論法案的起草,草擬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內容,並根據情況退回給中書省。這兩個部門是決策機構,通過審查的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

“陛下雄才大略,改革之法應該立刻推行。”荀彧站起身來拱手道。

就在此時,左光斗皺着眉頭道:“陛下,這三省六部雖好,不過微臣以爲六部可以先設立,可三省卻不可以,至少現在不可以。”

第16章 攻取吳郡第171章 使臣第186章 議事第103章 真正的精銳第148章 門客第7章 南陽第91章 大獲全勝第158章 交鋒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166章 原來如此第23章 虓虎之勇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130章 思索第198章 歡聚一堂第50章 李善長第194章 醫聖張仲景第107章 醉臥美人膝第224章 意圖收服第137章 文聘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185章 廣納賢良第56章 四姓家奴第46章 農政全書第25章 七探蛇盤槍第132章 東林黨第11章 以後的路第198章 歡聚一堂第111章 城門變故第58章 長安攻守戰第91章 大獲全勝第219章 世家門閥和寒門百姓第76章 算個好皇帝嗎第201章 英雄榜第189章 安排第75章 斬祖茂第147章 招攬第112章 內部爭鬥第88章 橫勇無敵將第186章 議事第69章 真相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186章 議事第137章 文聘第58章 長安攻守戰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178章 東吳四老將第69章 真相第144章 勾結第111章 城門變故第171章 使臣第106章 農部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204章 說降第79章 商議第180章 應對之法第140章 將軍與遊俠第96章 龍爭虎鬥第180章 應對之法第145章 王越來歷第11章 以後的路第101章 建安變故第209章 比試第5章 山賊來襲第205章 豈不知蒙恬之死?第59章 老將戰死第9章 攻心爲上第115章 處斬第153章 定計第67章 收攏大才第2章 系統妙用第136章 埋伏第57章 呂布中計第41章 乞活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27章 人質第138章 敗第90章 中計第60章 利瑪竇第129章 蹤跡何處覓第86章 十二奇策第174章 江夏第155章 江東小霸王第31章 傳國玉璽第127章 人質第182章 周公瑾第121章 關勝揚威第5章 山賊來襲第103章 真正的精銳第124章 鴛鴦陣第99章 一直召喚一直爽第41章 乞活第28章 賈詡第3章 太后做媒第41章 乞活第22章 諸侯會盟第226章 封妃第174章 江夏第121章 關勝揚威第91章 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