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

劉辯雖然已經在江東立足,但是江東有一個他無論如何都無法跨越的障礙——孫家。

孫家在江東實力龐大,隱隱有江東第一豪族的趨勢。因爲孫堅參與十八路諸侯名聲大噪,孫家人也是囂張跋扈,欺男霸女。

劉辯將手下文武召集過來,商討關於孫家人的處理態度。

高熲出言道:“陛下,孫家聲勢浩大,更兼孫堅有江東猛虎之稱,陛下對於孫家可採取懷柔政策,與其結盟。”

不得不說高熲這話確實符合當前的情況,但是劉辯仍決定如鯁在喉,沒有人喜歡自己的都城內有一個大族在。

劉辯並沒有說話,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只是看着手下文武默不作聲。

魏延在柴桑訓練完騎兵後已經率軍回到會稽,看到劉辯的態度後,站出來說道:“陛下臣有一計。”

“愛卿快快說來。”劉辯示意魏延坐下說。

“孫堅與陛下勢同水火,就算現在能夠攻守同盟,但陛下一但在江東登基,孫堅必然不會同意,不如陛下發兵富春,將孫氏家族斬草除根。”

聽了魏延的話,劉辯確實是大吃一驚:“文長此爲何意。”

“陛下,臣已探聽消息孫堅僅僅帶着長子孫策討伐董卓,只要大王一聲令下,臣願冒充山越軍將孫家斬草除根。”

聽完魏延的話,高熲和包拯同時提出來反對,穆桂英也搖頭。

魏延還在勸說:“陛下若是有所顧忌,臣願承擔全部責任,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聽完魏延的話後,反對聲一下子消失了,確實針對目前情況來說,魏延所說的是當前損失最低,收益最大的方法。

良久劉辯睜開了眼:““此事絕不可行,若如此做,孤與嚴白虎又有何異?寡人要做的是天下之主,對孤來說,民心大於土地,吳郡丟了可以奪回來,民心丟了卻再也回不來了!”

聽了劉辯的話,魏延額頭見汗,拜伏在地道:“大王所言極是,倒是末將鼠目寸光,險些害了大王。”

劉辯笑了笑,把魏延從地上扶了起來:“文長不必自責,寡人已經知道你的忠心,並非你目光短淺,而是你沒有處在寡人的位置上考慮。孤不怪你,這件事一定要守口如瓶,勿要泄露了風聲。富春縣那邊,寡人會派重兵把守,嚴防孫氏!”

屏退衆人後,劉辯坐在案桌前繼續思考,劉辯突然想到十八路諸侯,現在這個時間點正好是諸侯跟董卓相持不下的時間,劉辯決定發兵中原,會盟諸侯!

劉辯重新召集了文武大臣,宣佈了決定。

秦瓊和太史慈對視一眼,聽聞要去虎牢關與天下第一猛將呂布對戰,二人戰意熊熊燃燒。

經過了將近一個時辰的軍議,在文武幕僚的羣策羣議之下,經過劉辯的拍板,最終達成了進軍中原,會盟關東諸侯的戰略。主意拿定了,接下來就是兵力部署。

劉辯決定讓穆桂英和廖化留下統領建業郡的軍隊,防範劉繇。

至於吳郡在孫氏一族心生怨恨的情況下,在與劉繇漸生嫌隙的情況下,吳郡的防禦容不得一絲馬虎。包拯雖然才智沒得說,但畢竟是個文人,展昭和白玉堂沒有統兵的經驗,所以需要一員武將進行留守。

劉辯環視了一圈,張清、秦瓊、太史慈、陳武、周泰,秦瓊和太史慈一定要帶去充當打手,周泰和陳武沒有統兵能力,那就只有張清了。

就在這時侍衛來報:“啓稟大王,外面有兩人,一人自稱盧植,一人自稱朱儁,說收到王太守書信前來投奔陛下。”

“喔,快快有請”原本還在思考自己手下的人捉襟見肘,就來了兩位統兵大能。

身爲漢末三傑,有這兩位在,可保吳郡不失。

想到這裡,劉辯的笑容越發燦爛了起來,揮手喊住了剛剛轉身的侍衛,“算了,還是寡人率領文武親自出迎吧!”

淅淅瀝瀝的春雨中,兩位老人靜靜的矗立着,沒有任何交流,這兩位明明與王朗同齡,看上去卻遠比王朗更年老,也是大漢大廈將傾,卻恨自己無力迴天,沒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的能力,痛心疾首之下,日漸憔悴。

“兩位大人,不遠千里來投奔,寡人愧不敢當。”當見到這兩位老人後,劉辯肅然起敬,對着二位老人一禮。

“殿下英武,如此年紀便能做出此等成績,便是高祖重生只恐也不及也,你我君臣既然重逢,我等二人就算拼卻老命,也要再把殿下送上天子寶座!”

在劉辯的攙扶之下,盧植、朱儁這才顫巍巍的起身,一邊擦拭淚痕,一邊表明忠君之意。

冒着雨,劉辯攙扶二位老人回到宅院,吩咐下人準備宴席,衆文武作陪,並且於席間宣佈盧植官復中郎將之位,統率吳郡的七千駐軍拱衛吳郡。朱儁統率建業郡一萬兵馬守衛都城。

“聽聞北平太守公孫瓚乃是盧卿的學生?”

所以盧植拱手道:“正是,公孫伯圭曾經跟着微臣研習過儒道。”

劉辯點點頭:“寡人這次率部赴中原,必然會與公孫伯圭謀面,麻煩盧卿修書一封,我好給伯圭兄送去!”

盧植何等人,他早就聽出來劉辯口中的意思:“臣自當修書一封於伯圭,叮囑他們對殿下的人馬多多照顧。”

劉辯再次對着盧植一禮:“多謝盧大人。”

翌日,劉辯吩咐各部人馬整頓裝備,備置糧草,待春雨消停之後,劍鋒直指洛陽。

“嗚嗚……”

隨着一聲悠揚的號角,這支兩萬人的大軍列陣向北,目標直指中原。

盧植、朱儁、包拯等人帶領吳郡大小官員於道路兩旁恭送,揮手辭別弘農王。

臨別之際,劉辯叫來包拯和盧植向他們叮囑一定要警惕孫家,重兵把守孫家,若是有一點風吹草動,滿門抄斬。

秦瓊和太史慈自告奮勇,率領了本部人馬擔任先鋒;魏延所部騎兵一千,步卒三千緊隨其後。而劉辯與高熲則在周泰的護衛之下,統率八千人馬作爲中軍。張清和陳武負責殿後和保護糧草。

驛道之上,旌旗招展,兩萬大軍蜿蜒數裡,氣勢非凡。

第198章 歡聚一堂第56章 四姓家奴第196章 迎接第75章 斬祖茂第122章 荊州議事第221章 升官第135章 先下一城第155章 江東小霸王第123章 大戰將起第160章 誤會第71章 魏噴子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51章 美人計成,董卓身死第165章 下詔第15章 大豐收第202章 榜單出爐第107章 醉臥美人膝第46章 農政全書第5章 山賊來襲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第42章 收復朔方第126章 新開一軍第148章 門客第174章 江夏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12章 文臣來訪第24章 鬥將第127章 人質第173章 條件第125章 猛將對戰陣第120章 往事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8章 魏延來襲第182章 周公瑾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138章 敗第6章 廖化與周倉第84章 先登攻城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39章 點數上漲第95章 現身第81章 一線生機第140章 將軍與遊俠第222章 貼身宦官第166章 原來如此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92章 逃出生天第47章 美人計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53章 錦衣衛第132章 東林黨第142章 引袁攻劉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63章 長安城破第209章 比試第93章 教導第6章 廖化與周倉第38章 唐宋雙帝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153章 定計第6章 廖化與周倉第179章 九字真言第186章 議事第156章 劫殺姚廣孝第24章 鬥將第121章 關勝揚威第12章 文臣來訪第144章 勾結第136章 埋伏第101章 建安變故第114章 條件第173章 條件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201章 英雄榜第30章 豹子頭林沖第129章 蹤跡何處覓第159章 翻版的神亭嶺大戰第50章 李善長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124章 鴛鴦陣第53章 錦衣衛第107章 醉臥美人膝第129章 蹤跡何處覓第218章 招賢館第118章 商議第165章 下詔第60章 利瑪竇第24章 鬥將第189章 安排第208章 舉薦第218章 招賢館第51章 美人計成,董卓身死第196章 迎接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8章 魏延來襲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第21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