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父子夜談

鄧瀚從隆中匆匆回到水鏡莊,卻沒有在莊內找到水鏡先生,又四處探尋了一番,也沒有發現水鏡先生給他留有什麼訊息。鄧瀚尋思一番,卻是決定回襄陽。

如今鄧瀚往來縱橫,若是與先生同行,自是或步行或乘車皆隨先生,若是其單獨出行,卻是乘馬而行,畢竟這是當下最快的行動方式了,多虧了他的父親爲了照顧他,並也算是報答水鏡先生,給他這邊送了幾匹馬。業已十歲的他,身量雖然不足以騎乘高頭大馬,小一號的倒也可以將就。

雖然鄧瀚也是知道騎此時的無鞍無蹬馬,是一種很難的事情,卻也沒有貪圖自己便宜,而將那幾樣東西擺弄出來,卻是因爲此物雖小,可是能大大的提高騎兵的作戰能力,在他還不能對這類東西有能夠控制的能力時,卻是不想將那蝴蝶的翅膀扇的更大一些。此外,對於他來說,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鍛鍊,年少多吃苦,倒是可以增強自身的體質,也能鍛鍊自己的意志,不過倒是每次騎完馬,他都要好好的做些恢復運動,儘量的將腿腳伸直,他自然是不想有一雙羅圈腿的。

當他回到鄧府,母親鄧氏自然喜出望外,雖然水鏡先生現下對他的學業多是讓其自學,不再嚴格的控制他的行動,鄧瀚卻很喜歡和那幾個師兄一起,不過由於距離近,而且諸葛亮也多是在家,就是不在時,黃月英也是鄧瀚樂於見到的,所以他就往隆中跑得較勤,至於鄧府,卻甚少回來,以至於鄧氏幾次去水鏡莊看他,都沒有見到。

鄧瀚見到鄧氏高興的模樣,不僅心下深感愧疚不已,“原本自己還有想着好好的報答鄧氏夫婦,可是仔細想想做的很是失敗,求學不是理由,即使是再沒有功夫,提筆寫上些消息告知家人也是好的,父母對兒女所求甚是簡單,常回家看看,足矣!”

當下,他便放下心思,將近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學習中發生的種種軼聞樂事,和鄧氏好好的攀談了一番,看着鄧氏細心的聽着,爲他的高興而喜,爲他的煩惱而憂,鄧瀚只是覺得自己無言以對,只好將這些深深的埋入心間。

偶爾,鄧瀚也想不顧自己年齡問問母親,父母二人年紀俱都尚輕,爲何不再生養一個,可是在此時鄧氏看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中,好像找到了答案,那是因爲他們把愛全都給了他。

日暮時分,卻是父親鄧羲回府,待見到鄧瀚歸來,自然又是一陣歡聲笑語,不過鄧瀚發現父親,即使在笑的時候,其眉宇間還是有一些憂慮,內心已有準備的他,自是能夠大概猜到那是爲何?

飯罷,鄧瀚便尾隨着鄧羲進入了書房之中。隨即便問道,“不知父親可有心事,不然今日父親的臉上總是不得展顏?”

“想不到,我兒年方十歲,倒也有些心思,”鄧羲卻是搖了搖頭,“爲父也非發愁,只是有些感慨,倒也無他,卻是今日州府議事,只爲那劉備劉玄德。此人戰敗於汝南,卻得大難不死,而又無立足之地,便派來孫乾爲使,求託我荊州!”

“哦,不知諸位大人有何諫言,州牧作何決斷,而父親又爲什麼感慨,兒雖小,或可爲父分擔一二?”鄧瀚問道。

“那孫乾之言甚是有理有禮,曰:‘劉使君天下英雄,雖兵微將寡,而志欲匡扶社稷。汝南劉闢、龔都素無親故,亦以死報之。明公與使君,同爲漢室之胄;今使君新敗,欲往江東投孫仲謀。乾僭言曰:不可背親而向疏。荊州劉將軍禮賢下士,士歸之如水之投東,何況同宗乎?因此使君特使乾先來拜白。惟明公命之。’”主公聞言,自是承情,應之。”

“州牧大人,此舉甚好。劉備乃義士,又是英雄,勢孤來投,若俱之,恐傷天下傑士之心,再無一人來我荊州爲官相助!”

“不想我兒雖仍是垂髫少年,見識卻遠遠勝過那蔡瑁!那廝卻是言道,劉備乃不詳之人,且又不能忠奉一人,先後從呂布,曹操,袁紹,皆不得終!”

“此藉口甚是無理。以父親觀之,都是何等樣人,劉備又若何?”

鄧羲一向只是與劉先能夠相交默契,能夠彼此暢談,不想今日從學於水鏡先生的兒子,與之談也感到十分暢快,“我兒試言之!”

“呂布,袁紹,曹操,皆是心懷叵測之輩。呂布雖曾刺董,但其背主求榮之舉,屢見不鮮,袁紹,雖有四世三公累累盛名,但觀其心志,竟有不臣之意,而曹操,雖爲丞相,其所行乃是王莽之舉。此等樣人,想劉備爲漢室宗親,忠義仁厚之士,又怎麼能與之同始終!”

“哎,我兒此言甚是。想我荊州,昔日文事自有蒯氏兄弟爲之,武事則仰仗蔡瑁之輩,經緯分明,卻也相安。不料蒯良先生一去,蒯越又被蔡瑁排擠出襄陽,如今蔡瑁又憑藉與主公有親,其勢越發的囂張。此非好事,頗類當年二帝舊事!”

“父親,卻是不必憂慮,只要盡到爲人臣本分就好!”

“那是自然,爲父今日議事時,卻也暢所欲言,駁那蔡瑁,向主公建言,蔡瑁不能用心任事,不能事主以忠,大阻各方英傑投歸我荊州之心。”

“父親既然已經暢所欲言,直抒胸臆,爲何歸來後,還是眉頭不能盡展?”

“雖然蔡瑁或許用心不良,但是卻有幾句話也說得有些道理?”

“怎麼?”

“他說,劉備乃是爲曹操所敗,若是我荊州收留劉備,豈不引得曹操側目。加上如今官渡之戰後,北方大勢見明,曹操已有一統中原之象,到時曹操勢力必將大漲,而後必將以此爲藉口來犯我荊州,我荊州雖也號稱兵精足備,但武事卻是明強闇弱,到時一旦干戈起,豈不危險!”

“父親又是多慮了,先說當下,雖然曹操有一統中原之象,可是袁紹畢竟尚存,百足之蟲,尚且死而不僵,何況袁紹還頗具實力。再說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要是想犯我荊州,還需要找什麼藉口,逼得天子一紙詔書,還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再說到我方的戰備,雖然我荊州武備不全,可是有劉備來投,其手下關羽,張飛,趙雲等皆是勇猛敢戰之士,前事不諧,都是因其兵少,而且缺乏訓練之故,若州牧大人能得這幾人死力回報,趁此間曹操無暇南下,任其訓練我荊州士卒,一旦有成自是不懼曹操的精兵強將。”

“呵呵,看來當初我兒拜入水鏡先生門下,實乃大幸事。奈何大才如先生者,寧隱於山野之間,劉荊州也不能屈至,實乃憾事!”

“父親,豈可得寸進尺,若是先生得入仕途,又哪來的時間來教導孩兒,凡是有一得着,自會有一失!”鄧瀚說道。

“既如此,我兒能得如此才學,又失了何物?”鄧羲調侃着鄧瀚道。

“兒子所失着,乃是不能與父母雙親,朝夕相伴,未享童年之趣爾!”

鄧羲聞言,卻是有些黯然。沒想到自己的一句話,讓父親情緒低落,鄧瀚忙轉換話題道:“父親,兒子現下有一賭,不知父親願聞否?”

“哦。說來聽聽!”鄧羲自也知道兒子爲了調節自己的情緒,卻也應和道。

鄧瀚見父親如此模樣,看着像是願意參與,或許根本就不會放在心上吧,“我敢斷言,父親將在不久後就會調任外地,爲州牧大人守牧一方,甚至兒子還敢斷言此地必然是在襄陽之南,父親能信否?”

鄧羲只是微笑不語,鄧瀚卻是嘿嘿一笑,繼道:“若是到時不幸被兒子言中,還望父親能應承兒子一件事情,如何?”

見兒子這副摸樣,鄧羲也不由的湊趣答應,不料鄧瀚卻是鄭重其事,要與自己擊掌爲誓,使得鄧羲一時間心內猶疑不決。

翌日得空,鄧羲便將昨夜與兒子所談之言語,稍加整理之後,便去面見州牧大人,並將其中有關如何應付曹操之事盡皆稟告給劉表,劉表自是聞言喜不自勝,對鄧羲大加讚賞,稱其爲衷心任事之人才,可堪大任。

待鄧羲回家將此評語告知鄧氏和鄧瀚時,夫婦二人自不再以鄧瀚先前所言爲重,“豈有將大用之人放任於外的!”

如此過了數日,卻是有州牧府下了一紙公文,將治中鄧羲,連同別駕劉先一起外調至江陵與江陵太守蒯越爲輔。

鄧羲聞之,不禁愕然!

第152章 兩個賊人(上)第169章 歸去來辭第114章 雍涼風雲(五十七)第96章 雍涼風雲(三十九)第129章 本道柳暗花明(四)第136章 安定不太平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20章 信第3章 小童與大勢第65章 爭執(上)第24章 丈夫第1章 雲漢漫荊州第157章 勢顯第71章 雍涼風雲(十八)第116章 再戰衡陽城(六)第93章 雍涼風雲(三十六)第17章 行蹤第156章 定(中)第59章 雍涼風雲(六)第196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九)第44章 明心見性不易,壯志難酬也憾第39章 坑蒙拐騙,搶先挖角第116章 雍涼風雲(五十九)第190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十三)第157章 定(下)第13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九)第37章 西行漫記(十)第104章 雍涼風雲(四十七)第62章 等與不等第113章 再戰衡陽城(三)第148章 彩雲之南(下)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149章 龍兄虎弟(上)第84章 雍涼風雲(二十七)第8章 母親的絮叨第42章 自知第38章 神打(上)第一百四十八 掌君君臣臣下第74章 關前陽奉,關後陰爲(上)第182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五)第184章 任憑風浪,我自不動(七)第26章 搬家第140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五)第41章 北南第145章 先鋒第68章 努力去失望第149章 龍兄虎弟(上)第31章 變化第98章 雍涼風雲(四十一)第6章 師兄弟答對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7章 老東西(下)第106章 雍涼風雲(四十九)第56章 東西南北事,事事誰由之第81章 雍涼風雲之話外篇(下)第58章 利見大人,巺位有益第57章 雍涼風雲(四)第40章 怪第4章 當爲我師第49章 月夜談,即是南華,也食煙火第209章 十年磨一劍,風光照九州第130章 虎口拔牙(下)第65章 一發動第6章 老東西(上)第23章 東家在襄陽第77章 風雲起第77章 風雲起第62章 雍涼風雲(九)第120章 信第27章 煙波第129章 虎口拔牙(中)第18章 幾分思念第66章 爭執(中)第32章 名動朝堂和江湖,天子徵辟第57章 雍涼風雲(四)第174章 面前究竟幾條路第145章 河水,江水,湘水第33章 一紙詔書到,衆說紛紜第63章 江東第94章 制限第72章 又是一番光景第155章 江夏結局(下)最終卷之二終第96章 雖無長阪坡第53章 將無將(六)第125章 高屋建瓴第15章 大生意小動作第130章 人來了第37章 郎有情妾無意,言談相試第14章 添柴第13章 吾爲先行第120章 建安二十年年末第7章 老東西(下)第9章 東邊日出西邊雨(五)第43章 瘋還是?第15章 當發之時第45章 醫不易第102章 雍涼風雲(四十五)第29章 決斷第90章 制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