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盟散

袁紹帶着衆將,找到剩下的士兵之後,就邀請長者和三老來自己大營商議事情。百姓知道是袁家軍救了他們,也知道這隻軍隊的首領是袁家袁紹之後,都踊躍過來,沒有推辭的,畢竟袁家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等他們到來之後,袁紹招呼他們坐下,就把洛陽被火燒,董卓逃到長安的事情向他們一一敘說,建議他們去冀州。

雖說背井離鄉,但是好在是安樂之地,自己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全。

他們初聽到洛陽被火燒了,雖感到不可思議,但還是沒有離開故土的打算,畢竟安土重遷是國人的本性的。後來聽到董卓逃到長安,可能還會回來的,就再也坐不住了,紛紛表示願意跟着將軍去渤海的,看來董卓的威懾力比什麼都管用的。

袁紹見目的達到了,就順着他們的請求。讓趙雲、張遼、張郃、顏良等將領連夜帶着大軍護送他們回渤海老家的,自己帶着文丑領着一千人馬,回洛陽去接田豐他們回去。

在這裡就此分別,渤海再會的,趙雲他們向北而去,袁紹卻向西而走,乘着夜色而行,一夜無話。

且說孫堅救滅宮中餘火之後,屯兵城內,設帳於建章殿基上。令軍士掃除宮殿瓦礫,凡董卓所掘陵寢,盡皆掩閉。

孫堅回到寨中,見星月交輝,乃按劍露坐,仰觀天文。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孫堅嘆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言訖,不覺淚下。

傍有軍士忽見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告訴了孫堅。於是孫堅喚軍士點起火把,下井打撈。撈起一婦人屍首,宮樣裝束,項下帶一錦囊,雖然日久,其屍不爛。

孫堅好奇讓軍士打開看看,內有硃紅小匣,用金鎖鎖着。打開視之,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孫堅得璽,趕緊藏好,回營召集衆將詢問。

程普觀察良久,喜道,“此傳國璽也。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爲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道,‘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於秦。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很是喜悅道,“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託疾辭歸。”商議已定,密諭軍士勿得泄漏。

?次日,袁紹引軍剛回到洛陽,就聽到兩則消息。一是兗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瑁推辭不與,岱引軍突入瑁營,殺死喬瑁,盡降其衆。二是到處傳言孫堅得到了傳國玉璽了,要回長沙的。

袁紹還沒來得及,分辨消息真假的,就聽說諸侯在大帳正在爭吵的,於是就讓士兵歸營休息,自己帶着文丑朝諸侯大營而去。

剛到門口,就聽到裡面嘈雜聲一片,而孫堅和曹操的爭論聲最大。

袁紹推門而入,環視四周,就只剩下十四路諸侯。兗州太守劉岱殺掉了東郡太守喬瑁之後就離開洛陽回家了,分陣營對立而坐。

見盟主來了,曹操喜道“本初你來的正好,孫堅鼠輩得了玉璽私自藏匿,不肯交出,現在想逃跑,我們一起拿下他”。

孫堅憤怒道,“曹阿瞞,你血口噴人,我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辭別,你們反誣我私藏玉璽,天理何在?”。

曹操冷笑道,“吾知道你疾乃害傳國璽耳。作速取出,免自生禍。”

孫堅嘴硬道,“此言何來?吾本無之,何強相逼”。

他倆你一言,我一言,就在諸侯面前爭論了起來。袁紹纔想到歷史上的確有這事的,玉璽確實被孫堅所得,後來好像孫堅爲了玉璽還賠了性命的。

諸侯也分成兩派彼此爭論,一邊以公孫瓚爲首支持曹操,其實是劉備鼓動的,作爲漢室宗親這樣可以理解的。另一邊以袁遺爲首站在孫堅這邊,幕後其實是袁術支持的,目的可想而知了。

袁紹見自己小兄弟被欺負了,出聲聲援道,“今興兵討賊,爲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衆留於盟主處,候誅了董卓,復歸朝廷。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爲?”

孫堅見盟主懷疑自己,不等不指天發誓道,“玉璽何由在吾處?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這假話說的一套一套的,還發誓,真是爲了玉璽不要命了。袁紹好笑的看着孫堅的表演,曹操他們有點半信不疑了,因爲古人很重視誓言,一般不會輕易發誓的,都怕靈驗,惹怒鬼神的。

袁術見孫堅都發毒誓了,坐不住了,接口道,“文臺如此說誓,想必無之。”

說完就用眼神示意孫堅可以離去了,孫堅很是感激,對着袁術抱了一下拳,就打算離開。

文丑站在門口,想要攔住孫堅,袁紹搖搖頭,於是孫堅得以出營。程普他們已經等候多時了,孫堅隨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

袁術見孫堅走了,很神秘的笑了笑了,也跟着出去了,袁遺等諸侯緊隨而去,各自回營,拔寨起行,各回各家了。

公孫瓚見正主走了,帶着劉備三兄弟,徑直離開了。倒是劉備對着袁紹歉意的抱了一下拳,回營拔寨北行,回幽州了。其他諸侯也對着袁紹行了一禮,陸續散去,不一會就剩下曹操和自己面面相覷。

十八路諸侯都散去了,這會盟有點虎頭蛇尾了,袁紹知道天下大亂的時候到來了,這之後就是諸侯爭霸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危急時刻第一百八十六章不爽第三百九十六章君臣相見第七百五十八章援軍殺到第一百四十三章一場屠殺第五百四十三章酒醉未醒第八百章會見夫人第七百零九章隔岸觀火第一百六十三章管亥慘死第四百一十五章遙相呼應第六百五十一章懵,懵,懵第六百五十三章以戈止戰第二十七章大婚(六)第一百一十七章假扮援軍第十七章風后八陣圖第一百零五章及時趕到第四十二章應對之法第八百零七章惺惺相惜第一百七十七章提醒第三百八十二章商討第一百九十章毒士之謀第一百一十八章壞消息第三百六十章火冒三丈第一百三十七章丞相駕到第九百一十九章炸鍋了第八百六十四章覲見劉協第九十章糧草問題(第二更)第一百零一章定親第一百八十三章南陽黃忠第八百三十九章漸行漸遠第七十六章共赴國難第四百七十三章磨刀霍霍向豬羊第二十二章大婚(一)第七百九十一章兵發豫州第八百一十五章處心積慮第四百五十八章挑釁第一百五十九章郭嘉娶親第七百一十七章迎戰第一百七十八章曹操的得意第八百六十四章覲見劉協第六十章共同禦敵第一百八十四章鬥法第五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二百零六章驕兵必敗第二十八章攻城第八百五十五章面談第六百四十二章大舉進攻第八百一十二章暗潮涌動第六百四十六章當頭棒喝第七十六章決戰第八百零六章城門瑣事第五百章將計就計第六百三十二章出動第四百四十四章博弈第九百零六章各方行動第四百二十七章悍不畏死第七百六十二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五十八章自導自演第六十七章遷都第二百二十四章逃出生天第六十九章民族敗類第三十五章重整旗鼓第三百章緣由第一百九十一章風起壺關第五百六十章投懷送抱第八十八章徐晃離隊第四百六十八章大破匈奴第一百四十二章楊彪辭官第四百七十四章崩潰第五百八十四章相互利用第一百七十八章弄巧成拙第九章萬邦來朝第九百一十三章衝殺過去第一百九十三章殺手鐗第九百零八章快馬揚鞭第五十七章鮮卑猖狂第四百四十七章大失所望第三十二章興兵雪恥第十四章一氣周瑜第十六章嚴陣以待第七百八十六章火速救援第一百七十九章運籌帷幄第三百四十五章退第五百七十六章最毒婦人心第七百六十六章釋放第一百三十五章火併第五十二章志纔出仕第十四章遷都長安第一章袁術稱帝第三百五十章全軍撤退第五百七十一章和平的使者第三百八十五章捷報第六百四十九章暴跳如雷第一百二十六章不謀而合第二百一十四章請罪第一百二十九章無可救藥第四百三十五章去卑在後第五百六十四章原來如此第四百四十五章三叉戟第七百九十二章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