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

張飛在閬中,聞知關公被東吳所害,旦夕號泣,血溼衣襟。諸將以酒解勸,酒醉,怒氣愈加。帳上帳下,但有犯者即鞭撻之;多有鞭死者。每日望南切齒睜目怒恨,放聲痛哭不已。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得劉備指令從閬中出兵在江州。魏黃初二年、蜀章武元年(221)四月,孫權自公安(今屬湖北)徙都幹鄂,更名鄂爲武昌(今湖北鄂城)。以武昌、尋陽、陽新、柴桑、沙羨六縣爲武昌郡。八月,築武昌城。劉備每日自下教場操演軍馬,剋日興師,御駕親征。於是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見諸葛亮,說:“今天子初臨大位,親統軍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鈞衡之職,何不規諫?”諸葛亮說:“我苦諫數次,只是不聽。今日公等隨我入教場諫去。”當下諸葛亮引百官來奏劉備說:“陛下初登寶位,若欲北討漢賊,以伸大義於天下,方可親統六師;若只欲伐吳,命一上將統軍伐之可也,何必親勞聖駕?”從事祭酒秦宓勸道:“陛下,此時東征,天時不當,必難取勝。”劉備大怒說:“朕欲興兵,爾何出此不利之言!”叱武士推出斬之,秦宓面不改色,回顧劉備而笑說:“臣死無恨,但可惜新創之業,又將顛覆耳!”衆官皆爲秦宓告免。劉備說:“暫且囚下,待朕報仇回時發落。”諸葛亮繼續勸阻劉備出征:“臣亮等竊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劉備看畢,擲表於地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馬超被封爲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曹丕勸說西羌王,侵擾蜀漢西北邊境的鎖陽城,鎖陽城往下走就是大堰,此堰是蜀漢農業的命脈,國家財力的根本。諸葛亮得知後,以馬超素得羌胡人心,於是派馬超前去守堰。馬超到了之後,採取和羌政策,並將“鎮夷關”改名爲“雁門關”,將“鎮僚關”改爲“僚澤關”,在馬超的努力下,蜀漢百姓與西羌人民相處融洽,並在羌、僚兩家首領的建議下,將大堰改名爲“都安堰”,而馬超駐軍的大坪也被稱爲“馬超坪”。劉備執意討吳時候,從張

飛軍營傳來了張飛被部下張達﹑範強謀殺,並將張飛的首級去投奔孫權劉備聽聞後不由得嘆道:“噫!飛死矣。”蜀後主劉禪(shàn)於公元260年(景耀三年)追諡張飛爲桓侯。劉備更加憤怒,馬超守邊關不能調遣,魏延守巴中也不能離任。劉備親率蜀漢軍隊萬人進發,留趙雲都督江州,丞相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爲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孫權聞劉備將來伐,遣使求和,備不許。吳南郡太守諸葛瑾給備來箋說:“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熟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來自吳人的議論,只能引起劉備的更大反感,而不會有何效果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爲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孫權見大軍壓境,不知如何是好,大夫趙諮說:“主公可作一表,某願爲使,往見魏帝曹丕,陳說利害,使襲漢中,則蜀兵自危矣。”孫權表示同意,修書送到魏國洛陽,先見到了太尉賈詡。賈詡上朝讓趙諮見到了曹丕。曹丕笑道:“此欲退蜀兵故也。”即令召入。諮拜伏于丹墀。曹丕覽表畢,遂問趙諮說:“吳侯乃何如主也:”趙諮說:“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曹丕笑道:“卿褒獎毋乃太甚?”趙諮說:“臣非過譽也。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爲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乎?”曹丕又問道:“吳主頗知學乎?”諮曰:“吳主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少有餘閒,博覽書傳,歷觀史籍,採其大旨,不效書生尋章摘句而已。”曹丕說:“朕欲伐吳,可乎?”趙諮說:“大國有徵伐之兵,小國有御備之策。”曹丕說:“吳畏魏乎?”趙諮說:“帶甲百萬,江漢爲池,何畏之有?”曹丕說:“東吳如大夫者幾人?”諮曰:“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輩,車載斗量,不可勝數。”曹丕嘆道:“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卿可以當之矣。”於是即降詔,便與東吳結盟,離間孫、劉,八月,封孫權爲吳王。孫權遂任命陸遜爲大都督、假節,統率朱然、韓當、徐盛、潘璋、孫桓等部五萬人抗拒蜀軍,派平戎將軍步騭領兵萬人鎮守益陽(今湖南益陽地區),以防止武陵(湘西、黔東、鄂西南)的五溪蠻夷助蜀。吳將甘寧於220年去世兒子甘瑰,後來因犯罪被罰遷徙到會稽,不久就死了。次子甘述在吳國擔任尚書之職。甘述之子甘昌,在吳國擔任太子太傅之職。甘卓,甘昌之子,東晉初期荊州牧、鎮南大將軍。孫權侄子孫桓拜安東中郎將抗擊劉備,滿山都是蜀兵。陸遜上任後,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並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先主使前隊搦戰,辱罵百端。遜令塞耳休聽,不許出迎,親自遍歷諸關隘口,撫慰將士,皆令堅守。先主見吳軍不出,心中焦躁。馬良說:“陸遜深有謀略。今陛下遠來攻戰,自春歷夏;彼之不出,欲待我軍之變也。願陛下察之。”劉備說:“彼有何謀?但怯敵耳。曏者數敗,今安敢再出!”先鋒馮習奏道:“即今天氣炎熱,軍屯於赤火之中,取水深爲不便。”先主遂命各營,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澗;待過夏到秋,併力進兵。馮習遂奉旨,將諸寨皆移於林木陰密之處。馬良奏道:“我軍若動,倘吳兵驟至,如之奈何?”劉備說:“朕令吳班引萬餘弱兵,近吳寨平地屯住;朕親選八千精兵,伏于山谷之中。若陸遜知朕移營,必乘勢來擊,卻令吳班詐敗;陸遜若追來,朕引兵突出,斷其歸路,小子可擒矣。”文武皆賀說:“陛下神機妙算,諸臣不及也!”

(本章完)

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與壞弟弟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七十五章 重用賢能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十三章 新盟誕生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時代第一百三十二章 重演奪嫡第一百六十三章 平民一品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之死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外記(三十六)英雄記外記(四十六)西北守神人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八十一章 大宴銅雀臺第七章 爭霸序幕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第五十四章 單騎救主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外記(二十四)司馬懿的悲劇第一百五十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十五章 再次交鋒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一百五十七章 父親旗幟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外記(十三)逍遙津之戰第五十八章 劉備選擇第一百四十五章 淮南二叛外記(三十三)清淡誤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權獨攬外記(八)皇帝夢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第六十四章 初到江東第八十三章 離間之計第四十八章 託孤遺言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八十二章 西涼再反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四章 關東聯軍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遙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八十四章 議取西蜀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上篇第一百二十九章 內政之亂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六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五十章 大難前奏第一百二十一章 孫權稱帝外記(一)濮陽之戰外記(三十)九品中正制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外記(十一)荀彧之死外記(四)宛城陰謀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十章 長安之亂外記(八)皇帝夢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外記(三十七)人傑第十九章 江東幼虎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五十二章 攜民南下第五十七章 再敗漢津外記(十五)曹丕三路伐吳下篇第一百五十二章 兵分漢中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七十章 初戰三江口第十四章 濮陽大戰第六十九章 江東都督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二十八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一百六十五章 交州爭鬥外記(三)笮融小傳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