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劉備稱帝

魏黃初二年(221)正月四日,初令郡國人口滿十萬者,歲察舉孝廉一人;如有秀異之才,舉薦可不受戶口數限制。魏黃初二年(221)正月十一是,曹丕以許爲本朝發祥之地,改許縣爲許昌縣(今河南許昌東)。魏黃初二年(221)六月二十九日,日食。有司依東漢舊制,奏請罷免太尉。魏方帝詔此後災異勿劾公。曹操的後繼者曹丕迫使漢帝退位,魏帝誕生,曹操守護到最後一刻的漢帝,竟如此輕易地遭曹丕廢黜,這是爲了與父親時代做訣別呢?還是……

普天之下,沒有人能窺伺曹丕的心意。魏黃初二年(221)八月,吳送還魏將於禁。于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見曹丕泣涕頓首。曹丕慰諭之,拜安遠將軍,令北去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謁曹操高陵。曹丕預先令人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伏地之狀。于禁見,慚恨發死。魏黃初二年(221)十月,涼州盧水胡治元多等起事,侵擾河西(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曹丕以京兆尹張既爲涼州刺史,遣護軍夏侯儒、將軍費曜等繼後。張既潛進武威,同年十一月,與盧水胡戰,大破之,斬首、俘獲以萬數,河西悉平。魏黃初二年(221),綁既平定河西后,西平(今肝海西寧)麴光起事,殺菘郡守,張既移檄告諭諸羌,“爲光等所詿誤者原之,能斬賊帥送首者當加封賞”。於是麴光部下斬送光首,西平遂平。魏黃初二年(221),魏初,自雲中(今內蒙托克托東北)、五原(今內蒙包頭西北)以東至遼水,皆爲鮮卑庭。鮮卑大八軻比能、素利、彌加割地統御,各自分界。魏帝曹丕以平虜校尉牽招爲護鮮卑校尉,南陽太守田豫爲護烏桓校尉,使鎮撫之。

黃初元年這一年內蜀將黃忠病逝,官至後將軍,死後諡爲剛侯,有一子黃敘,但英年早逝,無後。魏國名臣程昱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爲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其子程武嗣任。程武死後,其子程克嗣任。程剋死後,其子程良嗣任。公元233年(青龍元年),程昱從祀於曹操廟庭。法正爲漢中國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卒,時年四十又五,諡號爲翼侯。劉備賜其子法邈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法正年長諸葛亮四歲,兩人同爲劉備股肱(先主傳雲:諸葛亮爲股肱,法正爲謀主),雖然性格和興趣彼此不同,但雙方始終能以公事大義爲重,諸葛亮總理後方政務,足兵足食;法正則隨軍征討,出謀劃策。互相之間能夠緊密合作,取長補短。諸葛亮對法正善出奇謀十分欣賞,陳壽也將他比作魏國的程昱和郭嘉。但陳壽同時也認爲法正品德不佳,這一點也與程昱和郭嘉相似:程昱性格急躁,喜歡與人結怨;郭嘉不喜拘束,行爲不檢點。兩人雖對魏國功不可沒,但性格及操守上皆有缺陷,這也與法正得意後肆意報復相似,故陳壽以此二人比擬之。曹丕稱帝的消息傳到了成都傳言漢帝已遇害。漢中王聞知,痛哭終日,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

祭,上尊諡曰“孝愍皇帝”。劉備因此憂慮,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務皆託與孔明。孔明與太傅許靖、光祿大夫譙周商議,言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欲尊漢中王爲帝。譙周說:“近有祥風慶雲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黃氣數十丈,沖霄而起;帝星見於畢、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應漢中王當即帝位,以繼漢統,更復何疑?”於是孔明與許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請漢中王劉備即皇帝位。漢中王覽表,大驚曰:“卿等欲陷孤爲不忠不義之人耶?”諸葛亮奏道:“非也。曹丕篡漢自立,王上乃漢室苗裔,理合繼統以延漢祀。”漢中王勃然變色曰:“孤豈效逆賊所爲!”拂袖而起,入於後宮。衆官皆散。三日後,孔明又引衆官入朝,請漢中王出。衆皆拜伏於前。許靖奏道:“今漢天子已被曹丕所弒,王上不即帝位,興師討逆,不得爲忠義也。今天下無不欲王上爲君,爲孝愍皇帝雪恨。若不從臣等所議,是失民望矣。”漢中王說:“孤雖是景帝之孫,並未有德澤以佈於民;今一旦自立爲帝,與篡竊何異!”孔明苦勸數次,漢中王堅執不從。孔明乃設一計,謂衆官說:如此如此。於是孔明託病不出。

劉備聞諸葛亮病篤,親到府中,直入臥榻邊,問道:“軍師所感何疾?”諸葛亮答說:“憂心如焚,命不久矣!”劉備說:“軍師所憂何事?”連問數次,諸葛亮只推病重,瞑目不答。劉備再三請問。諸葛亮喟然嘆道:“臣自出茅廬,得遇大王,相隨至今,言聽計從;今幸大王有兩川之地,不負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漢祀將斬,文武官僚,鹹欲奉大王爲帝,滅魏興劉,共圖功名;不想大王堅執不肯,衆官皆有怨心,不久必盡散矣。若文武皆散,吳、魏來攻,兩川難保。臣安得不憂乎?”劉備說:“我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諸葛亮說:“聖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今大王名正言順,有何可議?豈不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劉備說:“待軍師病可,行之未遲。”孔明聽罷,從榻上躍然而起,將屏風一擊,外面文武衆官皆入,拜伏於地說:“王上既允,便請擇日以行大禮。”漢中王視之,乃是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青衣侯向舉、陽泉侯劉豹、別駕趙祚、治中楊洪、議曹杜瓊、從事張爽、太常卿賴恭、光祿卿黃權、祭酒何宗、學士尹默、司業譙周、大司馬殷純、偏將軍張裔、少府王謀、昭文博士伊籍、從事郎秦宓等衆也。

漢中王劉備驚道:“陷孤於不義,皆卿等也!”諸葛亮說:“王上既允所請,便可築壇擇吉,恭行大禮。”即時送漢中王還宮,一面令博士許慈、諫議郎孟光掌禮,築壇於成都武擔之南。

諸事齊備,多官整設鑾駕,迎請漢中王登壇致祭。譙周在壇上,高聲朗讀祭文說:“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備,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漢有天下,歷數無疆。曩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

滔天;曹操子曹丕,載肆凶逆,竊據神器。羣下將士,以爲漢祀墮廢,備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罰。備懼無德忝帝位,詢於庶民,外及遐荒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高、光之業,將墜於地,謹擇吉日,登壇告祭,受皇帝璽綬,撫臨四方。惟神饗祚漢家,永綏歷服!”讀罷祭文,孔明率衆官恭上玉璽。漢中王受了,捧於壇上,再三推辭說:“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諸葛亮奏說:“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文武各官,皆呼萬歲。拜舞禮畢,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吳氏爲皇后,長子劉禪爲太子娶張飛之女爲太子妃;封次子劉永爲魯王,三子劉理爲樑王;封諸葛亮爲丞相,許靖爲司徒;大小官僚,一一升賞。大赦天下。兩川軍民,無不欣躍。

爲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學習,又令其拜伊籍爲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

次日設朝,文武官僚拜畢,列爲兩班。劉備降詔說:“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雪此恨!”言未畢,班內一人拜伏於階下,諫道:“不可。劉備視之,乃虎威將軍趙雲也。先主欲起兵東征,趙雲諫言:“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願陛下察之。”劉備說:“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趙雲說:“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爲重。”劉備答道:“朕不爲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爲貴?”遂不聽趙雲之諫,下令起兵伐吳;且發使往五溪,借番兵五萬,共相策應;一面差使往閬中,遷張飛爲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兼閬中牧。公元221年(魏黃初二年),孫權向曹魏稱臣,曹魏派邢貞前往東吳,拜孫權爲吳王。

孫權出都亭等候邢貞,邢貞臉上露出驕橫跋扈的神情。吳臣張昭見狀大怒,徐盛也十分氣憤,對身邊的同僚們說:“我們不能奮身出命,爲國家吞併許昌、洛陽、巴、蜀,反而讓主君和這個邢貞會盟求和,實在是恥辱!”說着,不禁淚流滿面。邢貞聽說後,對隨行人員說道:“江東有這樣的將相,恐怕不會久居人下啊!”之後,徐盛被加爲建武將軍,封都亭侯,領廬江(治今安徽潛山)太守,又得到臨城縣作爲賞賜的奉邑。

(本章完)

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第一百三十章 平定遼東第四十九章 江東英豪第八十五章 劉備入川第一百一十九章 石亭之戰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第九十章 計捉張任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五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十一章 總觀亂世外記(五)爲袁紹檄豫州文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紹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六十五章 江東水師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紹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外記(十九)袁紹部將第五十九章 營中對策第八十八章 黃魏爭功第五十六章 徐庶孝道第一百六十四章 慘無人性外記(二十九)天命正統外記(三十二)短命法家第一百零七章 蜀漢興兵第二十四章 再擊呂布第九十九章 漢中稱王外記(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四十七章 臥龍之理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兵敗街亭第七十六章 劉備曙光第一百六十一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五十三章 當陽交兵第八十六章 趙雲截江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舊功臣外記(四)宛城陰謀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第四十二章 江東基業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七十章 一統決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理想破滅外記(十七)南方叛賊第九十七章 奪嫡之爭外記(四十五)西晉西北名將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將爭功第一百六十八章 羊祜其人外記(二十一)曹休敗仗-石亭外記(十二)龐羲別傳第一百三十四章 二宮之爭第一百七十四章 三國事件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五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風前夕第一百四十一章 決戰合肥外記(十一)荀彧之死第九十八章 爭奪漢中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九十一章 捲土重來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四章 關東聯軍第十九章 江東幼虎第三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序幕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離人心第三十章 帶詔敗露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陰謀陽略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第四章 關東聯軍外記(四十)荒漠鮮卑第五十五章 長阪怒吼第三十一章 劉備敗走外記(二十六)再論太和浮華案歷史註明第一百零八章 火燒連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治世之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七十九章 義釋黃忠第二十二章 宛城失算外記(三十五)東吳孫氏第八十九章 痛失臂膀第四十一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三十八章 淮南一叛第一章 蠢蠢欲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風五丈原外記(二十三)興勢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