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

想到這裡,曹操不禁志得意滿地笑了。雖然涼軍四十萬、官軍也四十萬,且涼軍戰鬥力要遠遠高於官軍,涼軍的步騎比率爲一比三,官軍的步騎比率勉強達到三比一,在軍隊實力上,大漢和涼國還存在較大差距,但這並不能絲毫動搖曹操對大漢的信心。他相信,以大漢的底蘊,假以時日一定能抹平這一差距。

曹操開始考慮,既然自己已經贏了,是不是應該去信劉範,要求他遵守當初的諾言,率西州五州降於朝廷?想到這,坐在略有些昏暗的馬車車廂裡的曹操,雙眼頓時一亮。他知道,涼國已經強大如斯,乃至於有與堂堂強漢平起平坐的實力,劉範絕不會捨棄他的涼國,甘心投降於朝廷。雖然這麼做得不到什麼,但卻能狠狠地羞辱劉範一番。想到這,曹操的惡趣味立即上來了,他打定主意等在大將軍府議事結束後,回到家裡他便着手給劉範寫信,要求他兌現承諾,率領西州五州上千萬百姓歸降朝廷。

至於怎麼把這封信傳遞給遠在數千裡外的涼國國都姑臧城的劉範,曹操也很快有了計劃。在繡衣衛打擊錦衣衛時,曾在他的府中揪出了十幾名錦衣衛安插的臥底。但他爲留餘地,故意留下其中一名臥底,沒有對他下手。要給劉範傳信,最快的方法便是抓住那名臥底,命他滾出曹宅,並把信帶給錦衣衛。

曹操想到這,馬車突然停下了。車伕掀起簾子,曹操才發現已經到了大將軍府。曹操結束了自己的遐想,與荀彧一同走下各自的馬車,走進大將軍府裡。

在大將軍府正堂之中,何進、袁隗、王允、楊彪、朱儁、袁紹、袁術、王匡、鄭泰、淳于瓊、陳琳等朝廷重臣和大將軍府幕僚,已經大多到齊。曹操和荀彧到了後,衆人行禮一番,便分賓主落座。

曹操環顧四周後,發現人大多數已經到齊,但卻唯獨不見了車騎將軍何苗。曹操有些疑惑,何苗身爲朝廷的車騎將軍,地位大致相當於三公,可謂位高權重;同時何苗手裡還掌握着三萬軍隊,宮變之後,太后又指派他親自掌握十萬西園軍,因此他的兵權十分重大。大將軍府已是朝廷之中的朝廷,朝廷大事都在這裡商議。可何苗如此位高權重,居然沒有到場,曹操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曹操正疑惑着,何進的話打斷了他的思路。

何進從桌案上拿起一卷絹帛來,說:“諸位,今日幷州牧董卓給朝廷上了一道表,他舉薦其女婿李儒和弟弟董旻到朝廷出任議郎,並建議朝廷同意他率軍五萬駐紮到河東郡,以期日後與駐守關中的皇甫嵩一同對榆林之地進行夾擊,而從西州人手裡收復榆林之地。諸位都看看吧,看完後我等議一議朝廷該怎麼辦。”

榆林之地,就是涼國新設的榆林郡。在打完陳倉會戰後,涼國逼迫幷州牧董卓把他的幷州上郡境內的奢延水以南的雕陰、夏陽、定陽、高奴、漆垣、橋門、奢延、膚施等縣,割給了涼國。除此之外,涼軍又佔領了司隸的夏陽城。因境內多榆林,涼國以之爲榆林郡,挖掘郡內盛產的煤礦作爲涼國官民所用的燃料,並在榆林郡駐紮重兵,對東邊的幷州和南邊的關中都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朝廷不承認榆林郡,因此統稱爲“榆林之地”。

陳琳便把早已謄抄的董卓的表,各自分發給衆人一份。

衆人看完後,沉思片刻,袁術不屑一顧地把表文扔在自己桌案上,冷笑道:“駐兵河東?哼!誰知道他是想幫助朝廷收復榆林之地,還是想問鼎輕重於雒陽?”

鄭泰也皺着眉頭,說:“是啊,明公,雖說河東郡與失陷於涼的榆林之地僅僅隔河相望,但河東郡卻也是司隸的北端,是雒陽城的北方防線。一旦放董卓進駐河東,萬一他心懷叵測,便可從河東直趨雒陽城下,社稷便有傾覆之憂啊!”

聽了袁術和鄭泰的話,何進皺起了眉頭,沒說話。

曹操也極爲贊同,也道:“在十軍之戰前,劉範就曾向朝廷揭發董卓有謀反之心。稱朝廷若是不信,大可以借徵辟董卓的女婿,同時也是其謀主的李儒來朝廷就職。李儒身爲董卓謀主,爲他出謀劃策,董卓離不開他。若董卓肯順從朝廷之令,那麼便證明其爲忠臣;若不肯,便一定是其還要依靠李儒謀求造反。結果董卓玩了一把李代桃僵的把戲,騙過了朝廷。若不是在陳倉會戰中被劉範再次揭發,朝廷根本都不知道董卓其實包藏禍心。

在渭水之戰被打敗後,李儒便與呂布逃回幷州。當時朝廷也剛剛打完陳倉會戰,無力再去討平董卓。在繡衣衛未曾被錦衣衛擊敗之前,繡衣衛曾經在幷州探查到董卓自渭水之敗後,一直在緊鑼密鼓地擴充幷州軍。時至如今,恐怕董卓之幷州軍,早已恢復元氣,人數重新恢復到八萬之衆了。”

淳于瓊沉吟片刻,說:“八萬之衆,若進入河東,便是一柄利劍懸在朝廷頭上。明公,朝廷斷斷不可答允了董卓。朝廷應當明發詔令,命令其退回晉陽。”

見衆人都持反對觀點,何進便也暗下決心,但當他正要開口答應淳于瓊時,袁紹卻從席位上站了起來,他道:“明公,在下卻與諸公意見相左。”

何進一向器重袁紹,因爲他知道袁紹將是汝南袁氏的領頭羊,而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是他所必須要拉攏的對象。何進問:“本初,你怎麼看?”

袁紹道:“明公,以及諸公,雖然董卓包藏禍心、意欲謀反是不假,可是這並不代表着朝廷就一定要與幷州爲敵啊!”

衆人一聽袁紹這話,有些人急怒不已,有些人疑惑不解。袁隗焦急得從席位上直起身子來,嚴厲地訓斥道:“袁本初,你安敢出此不忠之語?!還不快退下!”

袁紹卻沒有動,他道:“叔父且聽侄兒一言。董卓雖然是反臣,但朝廷當務之急是應對涼國。相較於幷州,涼國對朝廷、對社稷的威脅纔是致命威脅。董卓雖反,但卻也與涼國有仇隙,正可爲朝廷所用。

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六百五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決戰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九十一章 再設州牧第一百七十二章 駟馬難追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四百八十八章 毀家紆難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凱旋歸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九百零二章 遺詔矯詔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八百二十四章 親切攀談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四百六十一章 舉世之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二百七十八章 獄中之會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間地獄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一百七十九章 毒殺大賊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二十三章 殺蘇陵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諾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六百零四章 議將親征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四百五十九章 堅守不出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火如荼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