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

劉範也不得不退出三十六營寨。見盟軍已趁着大火逃跑,西涼軍又不能衝破大火去追擊盟軍,於是就鳴金收兵,命令西涼軍押解降兵返回街亭城。皇甫嵩等人在敗退途中,聽聞西涼軍中響起鳴金聲,這才鬆了一口氣,然後繼續扶老攜幼地退回陳倉城。等劉範返回街亭城後,再次清點西涼軍,得知此戰西涼軍又陣亡了六千多人,輕重傷者又是數萬。但此戰,西涼軍在三十六營寨中又收降了將近一萬兩千餘人。加上前三戰的俘虜,西涼軍受降了一萬五千多人。劉範命人從中甄別出官軍和幷州軍,以及鮮卑軍和烏丸軍,傳令對待官軍和幷州軍的俘虜一律從寬,待遇較好;而鮮卑軍和烏丸軍的俘虜,則是每日只發放很少的口糧,維持之不死而已。

之後,劉範又封賞了斬殺步度根的張遼。取得又一次大勝,劉範反而還有興高采烈,而是憂慮不已。張遼說道:“大王已經接連四次大敗了盟軍,殺得盟軍狼奔豕突,丟盔棄甲,次次損失慘重。而我西涼子弟損失極少,又何故憂慮?”

劉範說道:“儘管我們四次大敗盟軍,但這四次勝利,不過只是小勝罷了,並未因戰勝敵軍而達到最終目的。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是要完全消滅盟軍,而盟軍人多勢衆,四次戰敗後仍有一定的實力,距離完全消滅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將盟軍對涼州的威脅完全消除,但現在盟軍仍然盤踞在陳倉城內。陳倉城乃天下有名的堅城,我軍又不善攻堅。盟軍一日據守陳倉,涼州仍處在危急存亡之秋。如此,雖幾番大勝,本王又何能不愁?”

諸將皆道:“大王深謀遠慮,明見萬里,末將等皆遠不及。”

郭嘉說道:“陳倉城高三丈,厚三丈。若盟軍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對我軍不再打正面戰,而是打消耗戰,則我軍必敗。西州物產,除開供養西域二州,其餘者已經被消耗殆盡。我軍囤積的糧食、輜重等物資,只能維持一個月之久。若是不能再兩個月內徹底擊敗盟軍的話,我軍糧草斷絕,定會不戰而敗。而盟軍物資充裕,人多勢衆,可以在陳倉城中堅守超過兩個月的時間。我軍不善攻城,攻擊陳倉城這樣的堅城,更會造成我軍死傷慘重。眼下的形勢十分不利。”

賈詡說道:“除此之外,大王之圍魏救趙之計也沒能成功。盟軍雖又一次大敗,但仍然實力雄厚。只要堅守不出,我軍奈何不得。且我軍被盟軍拖在陳倉城下,袁紹就仍能肆無忌憚地猛攻大散關。盟軍若坐等大散關被袁紹攻下,絕不會出城野戰。袁紹二十倍於文聘,恐大散關危急矣。且大王不能速勝盟軍,則不能應對大月氏。若大月氏與田豐、趙雲等相持不下,形勢又危急一分。以此觀之,大王實爲危急。”

張遼說道:“若不是孫堅以大火焚燬連營,以大火遲滯阻擋我軍,末將早已在盟軍逃入陳倉城之前追上其軍,在陳倉城下就爲大王除掉盟軍。誰知孫堅如此奸詐,竟防火焚營!”

劉範說道:“孫堅此人,若是不死,日後必成本王之大敵。”

聽得二謀士都如此分析,衆人都不僅氣餒。不僅是劉範和他的謀士想到了這幾點,撤回陳倉城的盟軍中也有人和西涼軍想到了一塊。回到陳倉城後,皇甫嵩命人清點盟軍,盟軍又戰死了四萬人,投降了一萬人,輕重傷兵不計其數,輜重也在大火之中損失殆盡。所幸陳倉城裡囤積着大量的糧草和輜重,足以重新裝備盟軍。看到盟軍都是盔甲不全、身上帶傷,步兵相互扶持着,騎兵則是伏在馬背上,疲憊得不能動彈,他們的戰馬也是身上大多插着羽箭,皇甫嵩悲哀不已。但皇甫嵩很納悶,爲何劉範能在他佈陣不久,就迅速找到他的位置,然後猛攻,致使盟軍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從而大敗。皇甫嵩思來想去,這才意識到是他的驢壞了大事。正是高亢入雲的驢叫聲,引來了西涼軍的攻殺。而此時,盟軍也大概知道了他們的戰敗的原因,尤其是以曹操爲首的諸將。都是因爲皇甫嵩的這頭驢。盟軍士卒對皇甫嵩十分不滿,都認爲皇甫嵩給西涼軍露出了破綻,指揮失當,應該對此次戰敗負主要責任。盟軍內部議論紛紛,死傷慘重的士卒們都開始抱怨皇甫嵩,皇甫嵩的威信一下就陡然而降。

皇甫嵩何等聰明,很快就察覺到了諸將以及士卒們對他的怨恨。失去了威信,皇甫嵩就無法統御盟軍,無法取勝西涼軍。皇甫嵩知道,他必須做點什麼,挽回自己的威信。皇甫嵩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辦法。於是,皇甫嵩佯裝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抽出寶刀,高高揚起,就奔向他的驢,悲憤地說道:“皆是因爲你這孽畜,才引來賊軍攻擊!你這孽畜不死,何以對得起滿營士卒戰死沙場?老夫今日非殺你不可!”說着,皇甫嵩怒吼一聲,手起刀落,一刀就將他那驢砍成兩半,鮮血飛濺。如此一來,皇甫嵩就巧妙地把戰敗的責任推到了一頭驢的身上,盟軍諸將皆以爲是驢的過錯。見皇甫嵩憤然砍殺他的驢,這纔沒有過多地抱怨皇甫嵩。但諸將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驢是皇甫嵩的,而且盟軍的戰敗,必然是主帥的過錯,和一頭驢又有多少關係?但皇甫嵩此舉之後,諸將又重新對皇甫嵩敬重起來。然後,皇甫嵩又採取了很多措施,這才挽回了他搖搖欲墜的威信:聽說步度根被西涼驍將張遼斬殺,皇甫嵩立即趕到步度根餘部的營中慰問,撫慰其手下逃跑回來而沒有投降張遼的鮮卑兵。知道大人步度根是鮮卑另一位大人蒲頭的弟弟,皇甫嵩又召集蒲頭,對蒲頭賞賜了一些金銀,以加撫慰。蒲頭泣拜。又聽聞是孫堅燒燬了連營,爲盟軍撤退創造了機會,皇甫嵩又對孫堅大加賞賜,將更多的部曲調給孫堅指揮。經過這一系列的拉攏人心,皇甫嵩又重新贏回了威信。皇甫嵩鬆了口氣,感嘆這三軍統帥可真是不好當。

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六百八十八章 藥到病除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一百八十四章 反戈一擊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七百七十一章 宣傳手段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八十一章 喜從天降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陽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目成仇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縣失陷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七百零三章 四番敬酒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十一章 籌謀再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佳人投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決絕果斷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告停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執又起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一百五十九章 擴軍十萬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施恩樓蘭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七百八十七章 願賭服輸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榮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八百二十九章 勁弩顯威第六百九十八章 凱旋歸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四百八十五章 遁地之術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獲成功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遊暴病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一百三十八章 處置兩族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三百零五章 流民利益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