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兩線作戰

聽完郭嘉對匈奴的算計策劃,劉範越加慶幸,幸虧是他首先得到郭嘉作爲謀士。若是他投靠朝廷的話,他就必敗無疑。因爲郭嘉之大才,實乃孫臏、孫武之所不及。郭嘉再一次用他的足智多謀,贏得了其他同僚的認可。以前有對郭嘉年紀輕輕而有所輕視的,現在聽到郭嘉如此老謀深算,智謀出衆,都對郭嘉刮目相看,從對他的俯視而變成了對他的仰視。衆人這纔回想起來,劉範看人確實是從來不會錯。

劉範點點頭,說道:“郭奉孝真乃鬼才,不用幹戈不用兵,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將對涼州南北威脅巨大的四軍一一化解,爲樂毅、吳漢之不及。涼州之形勢,爲東西狹長,從玉門關到街亭、大散關,橫跨千里。而涼州之南北,卻不過二三百里,根本沒有戰略縱深可言。以匈奴、胡人之騎兵,不過一天,就可從涼州之北境,穿插到涼州之南境,沿途城池,俱爲搖搖欲墜,危在旦夕。羌中地勢險惡,窮山惡水,大軍也不容易經過。且若不是朝廷的計劃有大牂羌,我等尚未可知仍有大牂羌在於南方。若大牂羌趁機偷襲,羌中必然淪陷。武都郡爲涼州抵抗東線大軍之第一站,更必爲大軍糧草囤積之地。若益州派兵圍攻武都,則大軍危矣。而奉孝卻能以一一化解,且不費一兵一卒,真乃國士無雙。”

賈詡說道:“屬下之獻策抵抗東線四軍,仍然需要付出流血犧牲,頗爲痛心。而奉孝卻兵不血刃,解除危機。孫子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戰爭最爲高級之形式,與伐交爲不戰而戰,不殺而殺爲最高境界。戰爭最不可避免者,也是最應該避免者,就是流血犧牲。而奉孝之伐謀伐交,採用不殺之方式,輕鬆將南北兩戰線消彌於無形之中,真乃高明。而在下之出戰東線,仍要運用到伐兵與攻城,屆時損失的將士必將數不勝數。雖然東線大軍爲最大敵人,但對比起奉孝伐謀伐交,實在是太過下策了。”

郭嘉聽着劉範長篇大論地對他誇讚,心裡樂開了花。郭嘉說道:“主公過獎,賈先生過獎。世人誰不知,賈先生老謀深算,卻又深藏不露,稱爲毒士。而嘉不過一孺子,怎可與先生相提並論?之所以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不過是這兩條戰線之軍,與先生之敵:官軍等比起來太過孱弱。先生明見萬里,嘉難以望其項背。嘉是麾下最晚歸附主公之人,自當要比同僚們多一分努力,多一分盡心,纔可立足。爲主公化解南北兩條戰線之後,主公便可將主力用於東線和西線了。”

劉範很滿意,郭嘉是聰明人,雖然驕傲,而不傲慢;雖然自信,而不自滿。待人接物,仍能做到謙和恭謹,不失高士之風。劉範說道:“好,既然東線已經被賈文和破解,南北兩線已經讓郭奉孝破解,誰能爲我破解西線之軍?”很顯然,劉範這句話,明顯就是說給田豐一個人聽的。

田豐會意,立即就站出來,說道:“既然兩位已經只把西線留下,那豐自當爲主公解決西線戰事之憂。首先,豐先爲衆位解讀一下,西線之危險。表面上看,曹操給我們在西線佈置的敵人,只有大月氏軍與烏孫軍。但其實不然,西線之兇險,要遠遠超過東線之危險。烏孫國自從西域之戰後,對我西涼仇恨若滅門之恨,絕不是財貨可以使之退兵的。後來,主公又從赤谷之盟中獲得烏孫大量的割地賠款,又使烏孫人痛恨我西涼。再者,烏孫自己找死,派渾都靡來挑唆朝廷監禁人質,主公再殺之,又使烏孫視之爲血海深仇。所以,烏孫之軍,雖無戰力,卻有戰心,不可不防。而且,西域之戰中受到主公摧殘的,還有大宛和康居兩國。雖然朝廷並沒有指使烏孫與大宛、康居聯合,但烏孫勢單力薄,必定要尋求盟友之助。也就是說,烏孫這一軍,其實還包括了大宛、康居兩軍,成第二次三國聯軍。

而大月氏是爲強盛之國,民有數千萬,兵有近百萬,此誠爲不下於大漢之強國,更爲我軍大敵。大月氏又垂涎於西域之地遍地黃金,商業興盛,必定要發重兵來攻取西域。大月氏之軍,絕不會少於二三十萬。而且,大月氏侵佔了天竺之地,糧草充裕,資源豐富,絕不是堅壁清野之計能夠擊退的。大月氏又多爲騎兵,比步兵居多的官軍勢必更難以擊敗。這是敵人之難以打敗。

而我軍要想擊敗烏孫軍與大月氏軍,也存在着不小的困境。其一,東有官軍、幷州軍、鮮卑軍、烏桓軍,西有烏孫軍和大月氏軍,東西之間,橫跨數千裡。我軍面臨着兩線作戰的困境。兩線作戰,意味着軍糧之調動供給困難重重,而且數千裡運輸糧草,糧草在運輸途中就會被運輸者消耗大半。兩線作戰更意味着,我軍要分兵東西,不能連成一線,不能互相攻守。行軍打仗,歷來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我軍兵分千里,很可能會被逐個擊破。其二,西域之地尚未穩定。其中尚有黃巾賊混跡其中。若被大月氏軍所激,黃巾賊勢必會趁勢而上,揭竿而起,重新變爲亂匪。黃巾一亂,西域必當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我軍出征大月氏與烏孫,恐糧道與後路會被黃巾賊所斷。此誠爲險惡。”

田豐說的鞭辟入裡,字字珠璣,劉範意識到了他在西線的危險,纔是最大的危險。而且,兩線作戰,歷來是兵家大忌。希特勒就是因爲在西線尚未打敗英國時,又好死不死地去招惹蘇聯,導致陷入兩線作戰的泥潭之中,最後被夾擊而敗。希特勒當時還能選擇不與蘇聯作戰,先把英國擊垮了再說,他還有選擇的餘地。但劉範基本上沒有選擇的餘地,兩線作戰現在已經成爲事實了。這意味着,劉範的困境,可是堪比元首之困境了,搞不好就敗在兩線作戰上。

就連郭嘉和賈詡,也對田豐的分析十分認同。屆時,劉範不僅要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東邊有官軍、幷州軍、鮮卑軍、烏桓軍步步緊逼,西邊又有大月氏軍、烏孫軍犯邊之險。而且,西域還會陷入內憂外患如此危險的境地,外有外敵,內有黃巾之亂。西線戰場,堪稱最爲兇險之戰場。

第五百零五章 烏孫潰敗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九十六章 兄妹齷齪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五十五章 佳人昭姬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四百六十一章 舉世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線告平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師東征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允智算第二百五十七章 互下戰書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董卓發展第六十章 欲攬猛虎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五百章 挑釁開戰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一百五十章 指南二寶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三百九十五章 購買和平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見聞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騎兵出擊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九章 迎戰妖兵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六百一十八章 一場豪賭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後續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二章 新的征程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三百零九章 劉範論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關鍵工作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進論策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見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四章 第一次殺人第三十七章 梟雄來了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六百零一章 兒女雙全第六百八十五章 無藥可救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三十四章 長社首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攬流民第七百六十三章 伏擊戰成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賞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