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

劉誕發號施令後,洛陽的錦衣衛開始了對劉範所要情報的收集。由於錦衣衛在劉誕的帶領下,滲透潛伏到了幾乎全天下各個角落,以及全天下各個領域,就連朝中也有幾個職位中下的朝臣是錦衣衛成員。另外,劉範給錦衣衛的資金,不比給西涼軍的少。有如此強大的陣容和資金支持,錦衣衛已經在短短的一兩年間陡然而起,成爲一個精密的情報收集系統,其能力已經完全不亞於明朝時的廠衛。

加上劉範特意指點錦衣衛,讓他們重點圍繞曹操進行明察暗訪。起初錦衣衛還有些疑惑,查一個議郎有何用?但仔細一查後,錦衣衛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大秘密,這個秘密,關乎到西涼三州的安危,關乎劉範的成敗得失。得知這個秘密後,有參與的錦衣衛皆是嚇出了一身冷汗,趕緊八百里加急將此情報送回姑臧。

錦衣衛不惜累死沿途各個據點的近三十匹良馬,纔在十五天期限的第十天,將情報送回姑臧都指揮使劉誕手中。劉誕略一查看,當即也是驚嚇得滿身大汗。又立即去尋找劉範。但劉範此時卻不在刺史府,而是出了城,去到軍營之中了。

劉範之巡視軍營,目的不爲別的,就是想看看郭嘉在長史這個責任重大的工作崗位上乾的如何。劉範帶着典韋一進軍營,就看到西涼軍正在訓練。訓練的間隙,西涼軍就以各自部曲來劃分隊伍,開展打馬球和踢足球的運動。看到這一幕,劉範十分欣慰。原本西涼軍有些萎靡的訓練熱情,因馬球和足球的挽救,又重回高漲。而且,無論是馬球還是足球,都對西涼軍的整體戰鬥力的增加有很大的作用。

看了一眼綠茵場上閃轉騰挪的健兒們,劉範就直奔郭嘉的長史營帳。爲了適應戰時,劉範規定,西涼軍不許入住房屋,只能住在營帳之中。這樣也有利於使西涼軍適應在營帳中的生活,在戰時不會被營帳所困擾。不僅軍士必須住在營帳中,軍官也必須住在營帳內。

劉範掀開了郭嘉營帳的一角,想着應該能看見郭嘉正在處理軍務的畫面。但劉範定眼一看,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郭嘉確實是在營帳中,但卻不是在處理公務;營帳中也並非只有他一人在,而是有除了龐德和典韋以外,所有的將軍都在,有黃忠、趙雲、張遼、張頜、高順、馬超、馬岱、閻行、文聘和魏延。衆將正圍着郭嘉,不知在幹什麼。

感覺到有人掀開營帳的幕,衆將和郭嘉都是擡起深埋的頭來,一同望着劉範。見是劉範來了,衆將和郭嘉紛紛起身,一起行禮道:“末將參見主公!”

劉範說道:“起來吧!你們不好好帶兵訓練,都聚在郭奉孝這裡幹什麼?難道是在聚衆飲酒?”

高順說道:“主公軍令,我等豈敢違抗?主公有所不知,我等聚在郭長史這裡,其實是在聽郭長史談論義理。”

劉範聽高順這一句話,倒是十分驚奇,不僅驚奇於郭嘉竟在與衆將談論如此深刻的議題,更驚奇於衆將看上去一點對郭奉孝這個新來乍到又年紀輕輕的同僚有所排斥,反而是一臉的混熟了的模樣,同時似乎還有些對郭嘉崇拜的意味在其中。劉範百思不得其解。郭嘉放蕩不羈,傲骨凌雲,劉範一直爬怕他融不入西涼的軍政團體裡去。不過今日看來,劉範已經不必再爲此事憂愁了。

劉範看了一眼郭嘉,卻只見郭嘉一臉的驕傲,神采飛揚,一臉得意的笑對着劉範。劉範說道:“哦?這我倒好奇了?郭奉孝給你們講了何等義理?讓你們這些將軍如此崇信?漢升,你來說說吧!”

黃忠說道:“喏!主公,郭長史所談義理,並非是尋常意義之義理。義理,本爲《禮記》所載,意爲禮之義。而今之義理,則是儒家精義。郭長史所說義理,則是天下之義,天下之理,與前二者均在意義上大相徑庭。”

劉範坐在了郭嘉的位置上,說道:“那何爲天下大義?何爲天下之理呢?”

黃忠說道:“郭長史說,天下大義,即是一統天下之義;而天下之理,便是天下必須一統之理。天下若陷入分崩離析,四分五裂,則生民遭殃,百姓塗炭。而一統天下,救民於水火之中,便可稱爲大義。而天下必須一統,分裂之局面必不會維持長久,無論是天意如此或人力所致,天下終將統一。”

劉範聞言,驚訝萬分,指着郭嘉說道:“此真爲奉孝所言?”

郭嘉傲意十足地說道:“不瞞主公,正是屬下之見。”

劉範慢慢平復下來,想起眼前此人就是郭嘉。郭嘉能想到如此境界,實不奇怪。劉範說道:“奉孝說的好啊!以我觀之,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天意,不可違逆。”

這句明言,是劉範從三國通俗演義中偷來。雖然看似簡單,寥寥數語之間,卻能將歷史興亡之事統統概括其中,可謂之微言大義。郭嘉和衆將陡然聽到劉範說出這句話,一開始還不以爲意,但回味過來之後,都是驚奇不已。郭嘉說道:“主公寥寥數語,可將天下大勢分析得鞭辟入裡,屬下佩服!”

劉範知道這其實不是他的名言,所謂人生三大事:立功、立德、立言,劉範已將屬於《三國》的立言之事搶走,十分不好意思。面對郭嘉的五體投地,劉範十分地不好意思。

劉範擺擺手,說道:“只此一言,何足道哉?”

趙雲說道:“主公之岳父蔡老夫子博古通今,正在修漢史。主公此言,微言大義,意味深長,當爲入史,使之萬古流傳。”趙雲說完,其他諸將紛紛贊同。

劉範知道,現在要是再不轉移話題,他就尷尬了。劉範說道:“話雖如此。但我剛剛聽漢升說,天下必須一統,不得分裂,且分裂必不可長久。然則我雖爲漢室臣子,卻爲西州之主。於實質上,我阻礙了天下之一統,豈非有罪於天下?”

劉範此言,其實說的很重了。但郭嘉卻一點都不在乎,不以爲意,仍然嬉皮笑臉地說道:“主公謬矣。天下雖須歸於一統,但必須由賢德英主居之,萬民方可生息。若爲暴君居之,則天下雖時爲一統,而必有分裂之象。朝廷殘虐百姓,禍加蒼生,此爲取禍之道,必致天下爲亂。此爲主公之所得也。若主公誠能矢志不渝,則大業可竟,九鼎可望。”

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允智算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七百七十七章 再次受挫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四百一十六章 稱帝之爭第六百四十七章 敗局已定第十二章 定策擊張寶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戰已止第四百九十六章 田豐定西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八百八十章 榻前遺計第八百一十七章 兩軍匯合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中生有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六百八十七章 藥到病除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八百七十三章 羅馬使團第三百三十七章 權衡利弊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下大同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九百一十五章 密信又至第一百零九章 馬氏子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四百零二章 表露心跡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四百三十六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零二章 禍事又起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場爭辯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章 宗親集團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五百六十二章 徘徊不前第三百八十九章 纔多異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八百五十九章 氣憤填膺第九百零六章 演習結束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七百七百三十二章 劍客史阿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聲驢叫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力表演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三百零七章 人質交接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五百五十六章 獻計獻策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五百章 挑釁開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儲被俘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賊崛起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三十八章 秉燭夜談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中灰燼第四百二十八章 作說客乎第四百零五章 無可避免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三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糞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對比第一百二十八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