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

劉範聽完,困擾他多時的問題迎刃而解。劉範一直不確定他能否在此次大戰之中取勝,但郭嘉一語中的,言劉範之必勝,這讓劉範心安不少。劉範說道:“郭奉孝真乃鬼才,頃刻之間就爲我將時勢剖析盡。如今我之勝績可坐等矣。”

正在這時,典韋進入大帳,說道:“稟主公,情報已被傳回。”

劉範聞言,下意識動作就是與郭嘉對視一眼。劉範說道:“奉孝及諸將都隨我來!”隨着,劉範便第一個衝出了營帳,郭嘉和諸將也是趕緊跟從劉範,騎上戰馬。很快,劉範從大營返回到刺史府。準備進入刺史府時,又命人去通知賈詡和田豐兩人同來。議事堂內,只見劉誕一人正在焦急萬分地走來走去,手裡還拿着厚厚地一沓紙。

劉範快步走入議事堂,坐上位置。劉誕想立即稟報,讓劉範給攔下來了。賈詡和田豐不到,劉範一直不會心安。很快,賈詡和田豐也是氣喘吁吁地趕來了。劉範看到賈詡和田豐的到來後,說道:“休文,現在可以說了。到底是何情報?”

劉誕一臉凝重地說道:“兄長,據洛陽據點傳回來的情報來看,恐怕這次,我們西涼真的是凶多吉少,窮途末路了!”

劉範一聽這話,一顆剛剛被郭嘉所激勵起來的心,又瞬間沉入幽暗冰冷的深海里。而謀臣和武將們,一聽劉誕如此說,心情也是十分凝重警覺。劉範知道,若不是情況十分嚴重,劉誕也不會如此言重。劉範說道:“仔細講來,勿得漏掉。”

劉誕說道:“喏。果如兄長所猜測的一樣,正是曹操曹孟德那廝向朝廷建議的西征一事。原本皇帝懼怕洛陽之變重演,對此事十分猶豫不決,躊躇不前。在第一次廷議時,曹操被張讓斥出,西征一事隨之不了了之。但第二天,不知曹操用了何等計謀,或許是背後有高人相助,忽然皇帝對於西征一事之態度變得十分強硬,第二天就下令再次就西征之事進行朝議。在廷議時,曹操在朝廷中獻上了一計,朝廷百僚對此頗爲贊同,皇帝便下令施行此計,故而得以加官進爵。”

劉範憂心忡忡地說道:“我素來知道曹操此人,足智多謀,詭計多端。若是他爲朝廷設計攻伐我西涼之地,則必是一擊必殺之絕戶計。因爲他絕不會容忍西涼之獨立於漢之外。”

郭嘉畢竟是新附之人,還不瞭解劉範對曹操此人的警惕和防備,故而說道:“主公,曹操是何人?主公何以如此重視?”

劉範說道:“奉孝很快就會知道爲何我如此痛恨他。在此次西征中,奉孝一定會對曹操印象深刻。奉孝也要記下此人,因爲此人必將成爲你之後長期的對手,此人不得不防。”

郭嘉點點頭,知道劉範看人是從來不會錯的。郭嘉說道:“既然主公如此重視,嘉必當對此人另眼相看。”

劉誕說道:“兄長此言不錯。正是曹操此人爲朝廷獻計。曹孟德之計,堪稱千古未有之狠毒計策。比此計策更爲可怕的是曹操。曹操能想出如此毒計,未嘗不能再設下一毒計。”

劉範說道:“那曹操之計,又是何等計策?”

劉誕說道:“在解釋之前,請容小弟取出地圖。”說着,劉誕走到了劉範背後。劉範爲了鼓勵麾下的謀臣武將們不忘天下大業,特意把一張靜心繪製的天下地圖懸掛在他的背後。這樣,在劉範召開會議時,每人皆可清晰地看到天下形勢,知道敵我之間差距,知道山川之向,地理之表。

地圖上,繪着大漢以及周邊各國,最西有安息,最東至倭國。大漢的國土,在地圖上以紅色塗色。而劉範領下的三個州,則是以劉範最爲崇尚的黑色塗色。在地圖上,清晰可見的是劉範的三州三十二郡,在面積上已經快與關東十二州相接近了,這主要是因爲西域的面積很大。

劉誕拿起長長的棍子,指着西涼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說道:“兄長,我們四面八方俱是敵手。曹操之計,爲十軍會攻之計。曹操在西征之統籌上,不僅安排了東面之官軍,另外還安排了其他九路兵馬。一共十路兵馬,將從西涼的東西南北四面八方一同圍攻。在東方,朝廷依曹操之計,除安排有官軍外,另又下令讓烏桓、鮮卑、幷州出兵。烏桓因朝廷答應犒軍,故而答應;朝廷又遣使與鮮卑七部,邀之共討西涼,以報兄長昔日殺檀石槐之仇;董卓歷來仇恨兄長,又恐朝廷降罪,故亦聽命。屆時,東路之軍,將有官軍、烏桓軍、鮮卑軍和幷州軍,四軍之數,不下數十萬。”

劉範聽着劉誕的話,心情更爲緊張。曹操竟然會爲了剷除他,還動員起了如此之多的敵人。官軍本就讓劉範憂愁,如今又多了烏桓人、鮮卑人和董卓的襄助,更加是如虎添翼。郭嘉、賈詡、田豐三人也是眉頭一皺,他們也沒想到曹操竟然會如此難以對付,居然會想到拉攏烏桓、鮮卑和董卓等勢力,羣起而攻之,一起來攻擊勢單力薄的西涼。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到的。眼下,曹操送給西涼的大禮,就是數十萬的精兵強將。縱使郭嘉、賈詡和田豐三人多麼智謀出衆,足智多謀,也不得不爲此憂慮不已。衆將更是緊張不已,數十萬大軍,遠遠超過劉範的二十四萬五千之衆。再好戰的諸將,也不得不對此萬分焦慮。

劉誕說道:“這還只是東路大軍而已。朝廷西征大軍之北路,就有匈奴和胡人二軍。朝廷將往日西涼低價購買匈奴牛馬之事透露給了匈奴單于羌渠與右賢王於夫羅。父子二人聞知後,又繼續親附朝廷,而準備停止與西涼之榷場。胡人久居西涼之北,雜於西涼與匈奴、幷州之間。朝廷遣使盧水胡首領伊健妓妾和治元我二人,策動其聯結其他胡人部落,一共攻擊涼州。朝廷還許諾,若胡人能攻入涼州,則隨意大索抄掠,所得財貨人口,胡人可全部帶走。由此,匈奴與胡人已決意聽命朝廷,南下西涼,攻擊涼州北境。且匈奴人與胡人,俱爲騎兵。東路大軍中,以官軍之步兵居多。且涼州北境,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由此觀之,北路大軍對涼州之威脅絲毫不比東路大軍小。”

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六百九十二章 新的領土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八百三十七章 襲營得手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條妥協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圍呂布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八十四章 鎮北軍首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三十章 盧植蒙冤第八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謀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六百章 赤霄臨世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價牛馬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四百四十三章 陣前動員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六章 定計破鄴縣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七百零四章 慶典結束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鋒開始第一百九十八章 貢品驚人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九十四章 亂世初現第八百八十一章 雙重保障第二百五百五十六章 狼狽爲奸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三十九章 梟雄本性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第六百四十六章 包圍漸成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貪婪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三百零七章 人質交接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七百九十五章 單獨行刺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爭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流心得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三百五十二章 監牧制度第八十六章 大雕隕落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話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九百一十六章 秘密審訊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付出代價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舌戰蜀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五百四十八章 詐取陽平關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壯語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機降臨第七百五十六章 惻隱之心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