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

說到這裡,曹操露出了笑容。一是爲了他的遠見卓識而自豪,二是因爲荀攸聽到這裡,已經不能做到完全的不爲所動了。只見荀攸側耳靜靜地傾聽曹操討論天下形勢,說得越深刻越精妙,荀攸就越來越不淡定。等曹操談到朝廷必須要趁着劉範無暇東進之時西征,荀攸更是微微皺了皺眉頭。後來,荀攸乾脆放下了右手掌中早已不再盤玩的玉珠,置於桌上。這對於曹操來說是莫大的鼓舞,荀攸將有很大的機會會被他說動,而由此荀攸也有很大的可能說服何進,何進在勸服皇帝,則朝廷一心,決心西征,劉範逃不過一劫。

於是,曹操繼續說下去。曹操說道:“不論最終朝廷在戰場上是勝是敗,劉範同樣都會爲朝廷所拖累。劉範兩年來自商貿和戰爭中積累的巨量物資,會被戰爭所消耗掉。而如果朝廷在戰場上獲勝,只需是一場小勝,傳到西域二州,就會引起地震般的震動。因爲西域之民,皆是流民出身,最恐懼戰亂。流民之所以歸附劉範者,蓋因劉範軍功赫赫,涼地無戰亂之憂。劉範若敗給朝廷,西域民衆必會以爲,劉範及其謀臣武將,已然無力庇護他們,涼地即將陷入大亂,深刻的恐懼感會如同流感一般蔓延至所有人心中。”

荀攸同意地輕輕地點了點頭。曹操說道:“公達可知,恐懼感之傳染,會引發何事發生?”

荀攸冷靜地說道:“叛亂。”

曹操點點頭,說道:“公達果然智謀出衆,心懷大才。不錯,西域民衆皆是流民,而流民中必然混雜着爲數不少的黃巾餘孽。黃巾之亂得以在三個月之內平定,多因劉範之功。故而黃巾餘孽最怕劉範。當劉範治下穩定祥和時,黃巾餘孽自然處處順從,儼然良民。但獲知劉範行將破滅後,這些平時看起來敦厚朴實的良民,就會揭竿而起,嘯聚山林,聚衆造反。黃巾餘孽叛亂由來已久,作戰亦有經驗。若他們在西域掀起大亂,劉範少不得要分兵去平定黃巾餘孽之亂。如此一來,劉範內憂外患,不攻自破。”

荀攸說道:“孟德真乃一代梟雄,竟能謀出如此周全、狠毒、精妙之計;對時勢之分析,更是一針見血,字字珠璣。量是劉範,未必有如此見地、謀略。假使孟德居於西涼,輔佐劉範,劉範今必成關東之危。”

曹操說道:“實不相瞞,除開某今晚與公達透露的計策之外,某還有其他計策。攻範之兵,除官軍與西域黃巾賊外,還有幾路大軍。只要朝廷採納某之計策,劉範必死無疑。”

荀攸說道:“真沒想到,朝中還有孟德這樣的英傑梟雄。若是朝廷肯聽孟德一語,劉範早已重創。”

曹操說道:“公達過獎。現在,公達已知某之打算,未審尊意如何?公達是否答應爲某引見大將軍,獻上某攻範之計?”

荀攸看着曹操狹小卻炯炯有神的雙眼,半晌才說道:“孟德爲何千方百計、費盡心血也要除滅劉範?孟德可願實言相告嗎?”

曹操一下子警覺起來,說道:“公達不表態是否要幫助某,卻來質問某爲何要剿滅劉範,是何原故?”

荀攸又再次放下玉珠,正襟危坐起來。荀攸鄭重其事地說道:“這個問題與是否要幫助孟德不相干,全然是在下實在是很好奇,孟德將所能謀劃的毒計都使在了劉範一人身上,而袁紹曾派刺客刺殺孟德,袁術等世家子弟都嘲笑孟德之出身,而孟德卻對此毫不在意,又是何原故?”

荀攸這句話戳中了曹操的軟肋。曹操在年輕時,曾同袁紹是發小,從小玩到大,親密無間,儼然一人。但兩人之間的關係,因爲一件事產生了裂隙。事情是這樣的,曹操和袁紹好遊俠,有一次在外玩耍,遇見有人娶親結婚。於是,曹操就動了壞心思,和同樣是壞小子的袁紹商量之後,就決定要搞個惡作劇:劫持新娘。

古代婚禮都是在黃昏時分進行。婚禮又很熱鬧,結親的兩家人也有不認識的。於是,曹操與袁紹不費吹灰之力,混進了婚禮現場,並溜進了洞房之中,成功地劫走了新娘。但新娘聲嘶力竭,引來了兩家人的追捕。於是,曹操與袁紹亡命逃跑。眼看着就要被新郎家捉住,少不了一頓好打,於是兩人就奮力逃跑。由於太過惶急,兩人迷了路,袁紹還不小心落入了荊棘叢中,刺得袁紹不敢動彈。這時,眼看新郎家就要追過來了,曹操心生一計,高聲叫道:“有偷兒賊!”袁紹一聽這話,嚇得魂飛魄散,害怕被新郎家拿住,情急之下就從荊棘叢中奮力掙脫出來。於是,曹操和袁紹兩人才逃過一劫。

袁紹被荊棘刺得滿身是傷,十分狼狽。回憶起當時的情形,袁紹認爲是曹操故意落井下石。其實曹操之意,是要逼袁紹自己下定決心掙脫出來,反而是爲袁紹好,不然袁紹就會被繼續困在荊棘之中,等着被新郎家拿住。但這時候,袁紹外寬內忌、面慈心狠的毛病上來了。氣急敗壞的袁紹就命令府中門客前去刺殺曹操。刺客潛入曹操家,當時曹操正在榻上睡覺。刺客用小弩朝曹操射去一箭,未傷曹操性命。

發生了劫持新娘之事,曹操大約知道是袁紹派人刺殺他。於是,曹操躺在榻上一動不動,詐死。也許是曹操是個演技派,還是刺客太過慌張,沒有看清楚,刺客見曹操一動不動,真以爲曹操死了,就回去給袁紹交差了。袁紹也聽信了刺客的話,以爲曹操真的死了。但第二天,曹操生龍活虎地出現在袁紹面前,着實把袁紹嚇了一跳。而且曹操還裝作謀殺一事沒發生過一樣,絕口不提此事。袁紹大概知道曹操知道是他派出的刺客,見曹操不提,他也不再談起此事。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七百四十四章 錦衣之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實兵對抗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九百一十一章 何袁密謀第二百二十七章 遠大志向第六百四十八章 闖陣擒將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場賭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四十九章 交易達成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潛入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二十一章 蘇陵泄密第六百九十六章 臨車聽政第四百二十章 三軍用命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十六章 強攻廣宗城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六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八百七十一章 錢幣錢莊第九百零九章 袁紹妙策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七百八十章 囤積困境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戰敗第五百五十八章 攻入長安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儒中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底線所在第二百八十六章 主意已定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反制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八百一十八章 爭權奪利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二十四章 拜見劉焉第六百七十六章 突得情報第七百一十二章 狂醉終解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七十八章 陰謀敗露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戰略第三章 初識盧植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八百四十三章 虛假和約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七百六十三章 伏擊戰成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五百一十八章 向東追擊第七百三十五章 師徒矛盾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軍會攻第五百二十章 一意孤行第四百六十九章 忠孝難全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八百五十一章 羣策羣力第三百二十一章 改制屯田第六百七十三章 絕望逃亡第三百三十九章 反應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