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

劉範哈哈大笑,說道:“華神醫過獎了!”

張機說道:“華佗非但沒有過獎,而是實話實說罷了。在下也是寒門出身,雖然在下家中尚有百畝薄田,日子過得也算殷富。但在下家中未曾出過官吏,也無人學識高雅,名震一時。反倒是在下家中世代相傳,皆爲醫者,素以懸壺濟世爲榮,這才讓那些世家大族們所看不起。縱然家中有人確爲孝廉,也絕不會被郡縣官吏舉薦給朝廷爲官,只因郡縣官吏皆爲世家子。如在下這般的寒門,甚至可說是賤人,早就讓世家大族們排擠到如此地步。如果沒有侯爺爲我等寒門請命,恐怕這天下都是他們的了。”

劉範說道:“世家大族不過只是些國家的蛀蟲罷了,平日裡只會吟詩作賦,清談辯論。若是有人做了官,也是在職位上玩弄權柄,藉着權力兼併土地,大肆蓄奴,把國家的利益統統往自家門閥裡攬去。在他們眼裡,家族的利益纔是根本,國家社稷的安危,天下萬民的死活,他們自然不放在眼裡。假使讓他們繼續胡作非爲下去,何爲家國,百姓又何以生計?”

華佗和張機兩人聽了劉範的話,皆拜服。華佗說道:“得知侯爺雄心萬丈,雄才大略,我二人恨不得與共,以爲天下黎庶盡微薄之力。只恨我二人不過兩個赤腳醫生,文不能治國安民,武不能征戰沙場,只得開出藥方,以醫術救人性命,不能爲侯爺效命驅馳。我思慮一番,敢請侯爺留我二人在府中,我二人也可爲侯爺及侯爺親屬治療保養,也算我二人爲侯爺之江山大業貢獻一份綿薄之力了。未審尊意如何?”

張機也期待地說道:“此言極是。侯爺身經百戰,出生入死。縱然武藝高強,使得一把好劍,也難免身上留有創傷,遺爲大害。若我等有幸侍奉侯爺,爲侯爺治病養傷,也不枉我等學醫半生,略有小成。爲心繫天下、愛民如子的侯爺治病,也算我等爲侯爺的天下大業、爲天下萬民盡到一份心了。”

聽到兩人這麼說,想要劉範將他們二人挽留下來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就等着劉範定奪。劉範費盡周折纔得到他們,眼前又急需解決流民防疫問題,怎會不挽留他們?劉範激動萬分,拱手說道:“有幸能得到兩位神醫的襄助,本侯何其幸也,天下何其幸也!但治療本侯一個人,未免還是太屈才了。”

聽到劉範這麼說,華佗和張機兩個原本一臉淡定和期待的中年人,急得都快要從座位上站起來了,生怕劉範趕他們走。其實他們太心急了,也不想想,劉範都用了綁架的手段把他們給弄過來,怎麼可能會輕易放他們走?

劉範連忙擺擺手,說道:“二位神醫稍安勿躁,本侯尚有話未曾說完。但是,本侯有個絕妙的主意,能讓二位神醫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也能讓二位更好地爲天下盡心盡力。一切妥當,就看二位神醫有沒有興趣了?”

華佗和張機又是一次面面相覷,不知劉範雲裡霧裡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張機撓了撓頭,說道:“難不成,侯爺想要給我二人官做?我二人不過是兩個雲遊四海的醫者,恐怕治理郡縣起來,還沒有一個亭長擅長。在下曾經擔任長沙太守,在任期間也是碌碌無爲,未曾施惠於百姓罷了。天下高士嚮往侯爺者多矣,自然有人可爲侯爺之官。望侯爺三思。”

劉範又是噗嗤一笑,說道:“誰說只有當官纔是效力天下、服務萬民的唯一出路?在本侯治下,不論是士人、農人、工人、商人、軍人,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地位。自然醫者也是如此。”

華佗說道:“那侯爺是何意思?”

劉範說道:“二位也知道,現如今本侯正和朝廷合議,要把在朝廷治下的百萬流民都遷到本侯治下的三個州來。這一工程,早就在洛陽之變後啓動,現在數以百萬計的流民已經過了虎牢關,下一步就是要經過函谷關和潼關。等他們過了潼關,離西北三州也就不遠了。這麼多的人口聚在一起,難免會爆發流行傳染病。之前黃巾之亂前,幽州和冀州就曾經爆發過疾疫,患者屍體堆滿城池。”

“本侯唯恐疾疫會隨着冀州籍貫的流民涌入涼州,傳染到涼州百姓。如果不對疾疫加以防範,涼州今日之盛難存。二位神醫也可能曾聽聞,本侯在金城設立書院,爲的是培養行政人才,教化百姓,造福一方。本侯在想,既然可爲士人設一書院,現今疾疫隱患巨大,何不設一專門培養醫者人才的機構呢?故而本侯想建立一座醫院,專職治病救人,救死扶傷,負責對遷入本侯治下的流民防疫治疫。現在,二位神醫總算知道本侯不惜用綁架這等手段把二位請來了吧?”

華佗和張機聽完,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原來,劉範綁架他們在十天的時間內就把他們綁到涼州,就是因爲現在流民大潮將至,時間容不得劉範在慢條斯理地把他們請來。時間緊迫,劉範只有出此下策。但華佗和張機又不是一般人,他們可是東漢末年少有的神醫來的,自然心性不會像常人那般記仇。在劉範給他們構思的藍圖前,兩人早已把綁架一事

忘得乾乾淨淨。他們只關心一個問題。

華佗說道:“敢問侯爺,可是需要我二人總領醫院?”

劉範說道:“正是正是!既然本侯治下三州,僅在西州(以崤山爲分界線,崤山以西的涼州、益州、三輔等,都是西州。有時,西州也特指涼州,比如三國演義裡就說董卓是西州刺史)一隅,所以這醫院就叫西州醫院。待醫院建成,二位神醫就併爲祭酒,總領醫院,培養醫學人才,負責對醫學進行研究,著書立傳,造福一方,何如?”

第二百八十四章 文人原罪第八百四十二章 迷惑拖延第七百一十七章 貿易之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八十一章 鮮卑無謀第六百八十六章 爲愛求藥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二百二十八章 皇后有請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五百八十一章 誅殺宦官第二百零七章第八百六十六章 大戰落幕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七百三十九章 宮名之議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處視察第三百五十六章 …轉變態度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三百九十二章 四方皆險第五百零三章 馬槊之威第七百四十章 宮名大明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匯聚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軍糧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燕再亂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九百零五章 實兵演習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五百一十六章 搦戰藍氏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九百零二章 遺詔矯詔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夏二陷第七百八十二章 國無忠臣第一百五十一章 艱鉅任務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州昆州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零二章 報中端倪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一百二十二章 看破一切第七百八十四章 兒女情長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五百五十六章 獻計獻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作說客乎第四百三十一章 曠世之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七百四十六章 貿易困局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三百八十六章 曹袁恩仇第二十八章 劉關張來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監獻計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條約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八百零八章 對策長秋第五百章 挑釁開戰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醫東來第三百四十章 牛馬數量第七百一十一章 無限苦衷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四百二十八章 作說客乎第二百六十一章 恐怖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