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

袁隗說完,劉範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假使答應了袁隗的話,最多能讓袁紹丟些面子,不能除掉袁紹,不能折斷何進的一條臂膀,還白白地被他羞辱一番,給天下人留下一個人善被人欺的形象;但不答應袁隗的話,情況會更糟:首先雖然袁紹會死,但是因爲這件事,袁家一定會用盡全力向劉範復仇,在接下來的鬥爭中,袁家都會站在劉範的對立面,這樣就是無形之中用袁紹的死換來袁家的全力反撲;而且,如果袁紹被斬首,那劉範留給天下人的心印象就會成爲得理不饒人,之前努力呈現的良好形象,因爲這麼一件小事,就毀於一旦,無法挽回。這就像,壞人做一輩子壞事,永遠都是壞人;好人只要做一件壞事,就會淪爲壞人。

並且,袁家在天下的地位僅次於坐江山的漢室劉家。四世三公幾十年,爲袁家積累下了廣闊的人脈和強大的政治力量,藉助於東漢的選官制度——察舉制,袁家通過舉薦人才,已經把觸角伸進了天下大部分的郡縣,很少有太守縣令不是袁家的門生故吏。若是袁家全面和劉範對抗,雖然不能將擁有一個州、實力雄厚的劉範除掉,但也能對劉範造成重創,阻礙劉範接下來的發展大計。這可如何是好?劉範頭疼不已。

坐在御座上,手握袁紹生殺大權的劉宏,一直在等劉範的反應。平心而論,他更希望劉範一口回絕袁隗的求情,這樣他就可以假借爲劉範平反的正當理由,折斷何進的一條臂膀,警告何進一番;這樣更能升級劉範和何進、劉範和袁氏一族之間的衝突矛盾,這樣,身爲皇帝的他,就能坐收漁翁之利,居中調停,把這兩派政治勢力耍得團團轉,進而把權力牢牢地掌握住了。

帝王之心,永遠都是不能被低估的,尤其是像劉宏這樣的昏君,勵精圖治、發展國家不會,卻偏偏最擅長權術。劉宏從小生長在政治鬥爭中,在這刀光劍影的鬥爭中,他早已把權術玩得爐火純青:囂張跋扈的十常侍,在尋常朝臣看來是十頭吃人的猛虎,在他面前只是十條狗,只能搖尾乞憐;何進不敢把手伸進北軍;袁隗、蔡邕等忠臣清流,都容忍他的荒淫無度、揮霍無度,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想到朝堂上一片大亂,劉宏心裡就爽。可劉範還在考慮利弊,劉宏等得急了,便道:“既然是冠軍侯被誣陷,那就讓冠軍侯決定袁本初的生殺!”

劉範在腦子裡極速地權衡了一下利弊,立即感覺到現階段還不能把袁家惹急眼了。於是劉範急忙給身爲他長輩的袁隗還禮,比袁隗鞠躬鞠得更深,道:“既然有司徒老大人爲袁尚書求情,小子也不敢得理不饒人。這件事雖是袁尚書誣陷小子在先,引得滿殿譁然,驚動至尊,將來更不少得使整個天下譁然,但看在司徒老大人親自求情的份上,這次便當袁尚書言語有失,不予追究。也望袁尚書記住今日之事,引以爲戒,不然日後又犯同樣的錯誤,屆時,可就不是不予追究這麼簡單了。”

聽了劉範這軟中帶硬、棉中藏針的,帶有警告和嘲諷雙重意味的話,袁隗心裡難受噁心到了極點,但也不敢當庭發飆,而是對劉範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連連鞠躬,道:“謝冠軍侯!謝冠軍侯!老朽必定在散朝後帶上本初登門致歉!”

“登門致歉就不必了,老大人學富五車,就煩請老大人回去教教袁尚書爲人之道即好!”劉範謙遜的樣子,卻掩蓋不住語句中的猖獗。劉範想着,既然不能把袁紹怎麼樣,那也要噁心噁心他,連帶着袁隗,在不和袁氏鬧翻的同時,還要震懾袁氏一下,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你袁氏不好惹,但我亦非池中物!也能震懾何進的其他黨羽,讓他們看看挑戰失敗的下場。

袁隗心中直罵娘,但還是要皮笑肉不笑地陪笑着。袁紹見性命保住了,驚喜得一愣一愣的,還跪在地上。袁隗憋了一肚子火氣,便發到袁紹身上,他怒吼道:“混賬!還不快起來,給冠軍侯謝罪!”

袁紹被袁隗嚇得一佛昇天,二佛降世,差點就被當場嚇死了。袁紹連忙連滾帶爬地站起來,在袁隗目光灼灼地審視下,極爲不情願地走到趾高氣揚的劉範身前,忍住心中的仇恨,規規矩矩地道:“下官向冠軍侯謝罪!前是因爲下官考查不嚴,錯把冠軍侯爲國爲民,伸張正義誤解爲屠戮良民。冠軍侯平白冤枉,全是下官之錯。若冠軍侯心中猶有芥蒂,下官任由冠軍侯處置,絕無怨言!”袁紹說着,兩眼放兇光。

劉範心想,你都這麼放下身段,我怎好意思再欺負你?這豈不是讓我背上以強欺弱的罪名麼?劉範道:“袁尚書情真意切,某怎會心存芥蒂?”

袁紹心恨得咬牙切齒,但還是麻木不仁地道:“謝冠軍侯寬恕。”

劉焉、盧植、黃琬、蔡邕、劉虞,五人見劉範解決了袁紹的問題,也就不出聲了。站出來聲援的兩派朝臣,也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各自退回自己的席位上去了。

劉宏眼睜睜地看着劉範與袁氏和解,心中埋怨劉範心眼多。若是劉範犯個年輕氣盛的毛病,那最終受益最大者就是他了,劉範、袁氏、何進,都會因此鬧得不可開交,相互鬥爭中,勢力各自折損,就只有劉宏一個人實力上升。但劉範身爲一方州牧,豈沒有些眼力勁?劉宏失望不已,又一個擴張勢力和影響力的機會沒了。

隨着雙方和解,劉範、何進、袁隗、袁紹都回到席位上去,各自的擁躉紛紛像退潮一樣退下,何進派連續敗了三場,這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又告一段落了。但劉範還不敢麻痹大意,因爲依照何進和董卓的驢脾氣,他們倆絕不會因爲一個小小袁紹的失敗,而放棄這天賜良機。要是等劉範回了涼州,他們哪裡還能制衡他?制衡劉範,唯一的機會就在眼前,他們絕不會眼睜睜地看着劉範完好無損地回去。

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八十六章 豐厚利潤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三百四十五章 風聞風語第七百三十四章 師徒夜話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劉交談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五百九十九章 悉問策論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二十五章 父子談話第兩百零二章 大戰之始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一百零八章 偶遇馬騰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情況第八百八十八章 青隼傳書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八章 張角來襲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二百四十五章 擴軍可否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八百九十四章 我心匪席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六十一章 黃忠歸心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談開始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險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虛假瘟疫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六百八十章 共乘一馬第五百八十九章 笑談兵機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五百三十二章 盟軍中計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義理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七百九十九章 銀刀制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馴馬高手第五十五章 佳人昭姬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後和談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一章 一跌越千年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一百四十六章 視察東市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半信半疑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四百九十二章 深谷退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途中問政第四百二十五章 噩耗傳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補漏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洛陽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五百零九章 貴山之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馴服烈馬第四百九十三章 坑殺降兵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九百一十四章 李儒詭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五百三十五章 敗報兩至第一百八十九章 龍爭虎鬥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六十二章 又收二將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四百零一章 奉孝高見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