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大禮

“卻不知文先公何意?還請明示。”一名世家家主沉聲道。

看着這羣揣着明白當糊塗的世家家主,楊彪心中冷笑一聲,表面卻是面色平靜的淡淡道:“諸位以爲,袁公路是良善之輩嗎?”

在場衆人聞言,皆是沉默。

袁公路良善?雖說其方式溫和些,但是難掩其霸道狠辣的本質。

在場世家雖有不少新面孔,但數量依舊不到漢末之時的一半。消失的那些世家結局如何自然不言而喻。

雖說世家的整體實力不減反增,甚至還暴增數倍,但是沒有人會忘記倒下的那些血淋淋的教訓,更沒有人會膽敢反抗袁術。

因爲相對於世家實力的暴增,大楚、百姓和寒門的實力的增長更加恐怖無比,比之世家還要強上數倍,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楊彪看着在場如鵪鶉一般的世家,忽的升起一種兔死狐悲之感,輕嘆一聲,拿起桌上的酒杯,一飲而盡。

“袁公路不是個善人,他扶持我等,不是讓我等繁榮發展來再次對他造成威脅的。他是將我們作爲大楚開疆擴土的利刃,一如商朝八百諸侯一般。若是我們一味隱藏實力,只顧自我發展,你們覺得袁公路會怎麼辦?”楊彪微微苦笑。他的這個小舅子雖說對他也算尊重,但是涉及核心利益的時候可是沒有半點照顧。與其他世家一視同仁,絲毫沒有拉攏扶植楊家作爲外戚來平衡的意思。

“要得到袁公路的支持,就要展露相應的實力。這個道理想必你們也都清楚。而此次,就是我們最好的機會。向袁公路,向大楚,證明我們世家的能力。”楊彪擲地有聲道。

他不希望看到現在的世家。被袁術去蕪存菁削直了枝幹之後,很多世家卻也失去了其氣節和氣魄。這不是他心中的世家,也一定不是袁術心中理想的世家。

袁術需要的不是一羣牆頭草,而是一羣果敢進取、有氣節有責任,能夠協助他帶領漢人走上世界之巔的開拓者。眼前的諸多世家,大部明顯沒有這種器量。

“吾等世家之所以爲世家,即是因爲我等先祖爲炎黃血脈開疆擴土、代天牧守、教化萬民。若是隻依仗着那些許的財富和書籍,我等又有何資格自稱爲世家?有何資格於九泉之下面見先祖?難不成諸位真想讓世家之榮耀化爲烏有了嗎?”楊彪恨聲道。

“文先公,直說吧。我們應該如何?”司馬坊站了起來,衝着楊彪拱手道。

其餘世家家主也紛紛起身,拱手相拜。目光之中滿是決意和凝重。

世家沒有一個是隻知蠅營狗苟之輩,以往不過是彎腰彎太久,已經不習慣站起來了。現在終於有一個領頭羊站了出來,他們也終於爆發了。

錢財權利不過過眼煙雲,讓世家千年不滅,一直屹立於漢人之巔的,是名望和榮譽。先祖的榮耀不容玷污,世家的名望不容侵犯。

楊彪緩緩的站起身來,看着在場的衆人:“西南諸國獨立於漢土之外,乃是袁公路眼中之釘。既然袁公路大業已成,我等就將這片土地獻於漢人,以展我世家之能、正我世家之名。我楊彪不才,但願帶領我世家光復先祖之榮耀,願諸位助我。”

“我河內司馬家願隨文先公。”

“我益州張家願隨文先公。”

“我金城姬家……”

……

諸多世家紛紛響應,一時間氣勢如虹。

司馬防看到這一幕,心中喟嘆:楊家還是楊家啊!能在這個位置的如今也只有楊家了。

漢末諸多世家,頂端者便是袁楊荀陳四家,餘者根本無法與這四家相提並論,只能稱爲一流。像司馬家這樣的更是居於一流末席,若非處世特別,怕是連二流世家都夠嗆。

袁家如今已然登頂,雖袁公路不欲扶植皇室宗親,但畢竟血脈相連,無論如何也得照拂一二。

荀家陳家如今已各爲其主,分投曹操劉備。

這些年來雖然也有揚州陸家、荊州蔡家等世家藉着大楚這場東風乘風而起,一躍成爲明面上堪比荀陳的頂尖世家,可畢竟底蘊、聲望尚淺。最爲重要的是,他們身份的敏感,是的他們根本無法再進一步,不可能站出來。

而其他如幷州王家這些勉強有資格的,又位於北方河北,與袁紹糾纏不清,有自己的思量和想法。

算來算去現在唯一有資格帶領大楚世家的只剩下雖已沒落,但卻實力猶存的楊家了。

果不其然,楊彪一站出來,便是一呼百應、從者如雲。若是換做了他司馬家,怕不是響應者寥寥,也無法真正成爲世家的掌舵之人,只能淪爲傀儡。

“某在此多謝諸位的信任和支持,還請各位落座,我與諸位細說此事。”楊彪面帶微笑,輕輕揮揮手道。

這種場面對於他而言不算什麼。曾幾何時他也是站在這個時代最頂端的人物之一,統領關西所有世家與作爲關東世家代表的袁家鼎足相抗。那時的場面可不比現在的小。

“衆位也清楚,西南諸國毗鄰大楚,乃袁公路勢在必得之地。我等於此,不過爲袁術做嫁衣,借之爲他日西遷分封爭取袁術的支持。”

“世界浩大,遠非我等曾經所想的眼前之地。諸國局勢複雜,諸多帝國勢力強大,幾不亞於大楚。我漢人如欲有所爲,不宜擅動。袁公路正是因此,於大典之中不欲招攬諸國來朝,我等也不可貿然行動。”

“西南諸國大大小小數十國家,不知各位掌握了幾何?”楊彪問道。

衆人聞言,也不隱瞞,將自身情況一一說明。雖仍留有餘地,沒有盡言,但也說了個七七八八。

楊彪將之盡皆記於心中,將西南諸國各國打上標記。最後細算下來,整個西南諸國七成以上的國家都已完全被世家掌控,剩餘的國家之中,近九成的也都被被掌控大半,只有些許國王十分固執,而且權力集中的國家,收效甚微。

“很好。”楊彪點頭道。

“距離大典還有兩個多月,兩個月內,我需要整個西南諸國都由國王暗中獻上一份國書,由我私承給袁公路,以爲大禮。”

“也就是說,兩個月內,我需要西南諸國所有的國家,都完全在我等的掌握之中。”

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第五百三十章 拔矢啖睛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五百七十章 爭論第六十章 法正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七百四十章 引誘第七百九十六章 箭術第六百三十章 離殤第九百六十九章 謀劃再起第一百一十六章 冀州戰事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八百零八章 袁家第三百三十四章 殘酷的西涼第七百九十二章 速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帝位與權力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七百七十二章 周公瑾第一百八十八章 曹操缺糧第五百六十四章 猶豫第一百三十一章 交州建設第四百五十二章 袁術的弱點第三百二十二章 荀彧之謀第三百零四章 南蠻傳承第六十五章 鹽價第八百三十一章 覆滅第六百零一章 重騎之威第七百四十四章 盤蛇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格局第六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五百七十九章 外遷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焉稱帝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第九百一十一章 轉變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五百四十三章 訪賢第六百六十三章 身毒進貢第六百五十七章 謀劃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牧民族第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六百九十章 戰始第七百一十三章 缺人缺人第六百二十八章 烏桓降第四百零五章 夜襲第二百三十六章 得寸進尺第七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四百六十六章 佈置第七百一十九章 路上第八百一十章 身毒境況第三百四十章 狼狽爲奸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五十七章 大壽第五百一十七章 理智第九百零一章 祭拜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荀氏兄弟第二百九十章 各人算計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四十七章 造船廠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崖洲第九百章 改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謀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四十章 活躍的江東第七百四十二章 蹤跡第八百八十二章 氣運加身第四百七十八章 破關第三百八十八章 錢莊計劃第四百零八章 連環計第五百六十章 論呂蒙第五百八十章 船隻技術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八百二十三章 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水泥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第九十一章 雙雙突破第三百四十八章 遼東戰略第五百九十九章 挑釁失敗第四百三十四章 意外第二百四十八章 拿下CD第六百九十章 戰始第二十三章 破局的辦法第五百八十三章 安排第九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二十三章 破局的辦法第九百零七章 大禮第六十四章 拍賣第六百一十四章 袁紹撤軍第一百零四章 不安的劉表第五百三十八章 抉擇第八百二十一章 落後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