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

袁術稱帝后,這是一段難得可以平穩的發展時期。

四國,或者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五國現在剛剛經歷變動,或稱帝或稱王或...,除了北方針鋒相對的公孫瓚建立的燕國和袁紹建立的趙國外,中原和南方是平靜無比。袁曹劉三方都在穩固勢力,平復民心、擴招士卒,發展內政。

藉着稱帝之事,袁術又開始大肆擴招選拔士卒和改革。藉助這些年江東繁華所積攢的大量的錢糧,以及大小書院培養出的人才,再度開始在各地興建書院,並徹底放開了對於紙張和印刷術的限制,大量的刻印書籍,降低麾下百姓讀書的經濟壓力。

與此同時,之前一直在書院內部施行,並沒有放到明面上的科舉選拔制度也被袁術徹底的推到了明面上,代替了大漢的舉孝廉。並大力培養百家發展各自的學派,建立自己獨特的書院,以各種形式加入到楚國的建設中來。

最關鍵的是,袁術將工匠和商人的待遇和地位都大幅的提高,基本與農民並列,而不是之前的士農工商。袁術還將楚國的頂尖工匠和醫師紛紛組織到了一起,分別組建了金陵科學院和金陵醫學院,與金陵書院並列。

至於其他的還有袁術支持下諸子百家們所建的農學院、林學院、水利學院等等,林林總總數十種學院在金陵建立了起來。好在當初袁術規劃建設金陵城時,就特意將其規模設的很大,輕易容納了這麼多的學院。

袁術如此多的動作自然引起了無數人的震撼,也引起了很多世家們的不滿。但是很快他們就被袁術頒佈了另一件事給轉移了注意力。

袁術開始派人聯絡益州東南和西域各國,統計這些國家的地域大小、土地、糧食、人口等情況,並取代大漢重新將這些小國納入麾下,作爲附屬國。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裡袁術給的消息是要分蛋糕了。

附屬國的國王需要得到大楚的認可和敕封,袁術給的承諾是一般不會干涉其內政,但依然有很多小國或是不相信或是自大,不樂意如此,拒絕了大楚的敕封。

畢竟當年的大漢雖強,但時過境遷,大漢已經好久沒有關注過這些小國了,雙方這麼多年基本是老死不相往來。這些小國有不少已經消亡分裂,被其他國家所佔領或取代,而且大部分對於大漢的印象只停留在國家的一些記載之中,根本不甚瞭解。更何況袁術所建立的是楚國,而非大漢,有些人心裡自然起了其他的念想,畢竟誰也不像自己的國家被別人隨意摻和,成爲別人操控的傀儡。

而且在益州西南的諸多小國之中,對大漢還有印象的都是些臨近益州的小國,至於再往南的化外之地,大漢也未曾前往過。袁術可是清楚那裡可是一大片土地呢,其上的小國大漢根本就沒接觸過,一切聯繫都需要袁術從頭開始建立。

大半的小國不願意歸附大楚,袁術自然要出手嘍。

率領三萬南蠻精銳、剛被袁術從司隸調來的徵南將軍太史慈,率領萬益州精銳的平南將軍張任,率領兩萬蠻兵的安南將軍孟胡,率領一萬益州士卒的安夷將軍嚴顏和率領一萬蠻兵的安遠將軍兀突猛皆陳兵於益州邊境。隨時可以出擊平定這些不聽話的“小弟”。

而在涼州,除了率領三萬鐵騎鎮守武威的鎮西將軍馬騰,率領飛熊軍以及兩萬西涼鐵騎的安西將軍李傕和徵虜將軍郭汜和各自率領一萬鐵騎的冠軍將軍馬超、虎牙將軍張繡、鎮軍將軍龐德早已磨刀霍霍。

不過袁術現在正在休養生息,而且情報工作和準備工作還沒做好,半年內並不打算出兵攻伐。而這半年之內,就是袁術給世家們的發揮空間。

無論用什麼辦法,只要不觸犯袁術的底線,不聯絡外敵,不賣國求榮,這些世家若是能佔據或者暗中掌控這些不聽話的小國,並歸順於大楚,袁術就能分封與他,承認其一國之主的身份。

這等於什麼?這就等於封國了啊!而且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順的封國。要知道,益州西南方向的地域之大,根本不在揚州之下,廣袤無比,小國林立。對付這些文明落後、生產落後的化外小國,這些根基深厚、人才衆多、手段狠辣的世家豈不是手到擒來?

有了封國這種事關千年傳承的大事,誰還有功夫在這個袁術威勢正盛的時候去做違逆袁術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如今大勢在於袁術,在於大楚,他們就算聯合起來也無法阻止袁術的行爲,最多添添堵、製造些麻煩。但袁術既然已經作出了讓步,給足了好處,他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自討苦吃呢?反正大楚現在已經不是他們這些世家能夠控制的了,是和袁術兩敗俱傷,還是搶佔先機爭奪封國,這二者之間是個人都會選擇後者。

袁術雖然行事霸道,但是從來不會讓順從與其的人吃虧,封國的好處可遠遠超出了那麼些蠅頭小利的百十倍。這些世家能在袁術麾下活到現在,而且活的如此滋潤,就是因爲他們“聰明”。知道什麼叫做見好就收,不像那些被袁術弄消失的世家一般的囂張跋扈和貪得無厭。他們自然清楚自己現在應該選擇什麼。

一個巴掌一個甜棗,袁術這一手玩的別提有多溜了。畢竟這種事袁術已經做慣了,世家們也被打慣了,雙方自然和諧無比。袁術的一系列改革基本毫無阻力的順利的推行下去,而益州和涼州卻開始瘋狂的熱鬧起來了。

世家一多,很多問題袁術就可以借力順便解決。比如說益州到周邊小國的道路建設問題,外交問題,商業問題等。再比如說涼州的建設問題,戰馬交易問題,牧場開設問題,周邊異族牛羊收購問題等。

這些世家在忙着自己的封地大事之餘,在袁術的引導之下順便乾點副業,解決自己的一些問題或者弄些營生自然是樂意之極,袁術和世家商人基本算是雙贏,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當然,袁術自然是賺了大頭。

益州西南諸國和西域諸國問題的解決對於袁術來說可不僅僅是促進商業發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之類的,最關鍵的是藉由世家的力量將這些地區穩定,打造成鐵板一片,穩固局面,爲日後袁術對貴霜的動兵打下基礎。

這些世家基本算是被袁術賣了還在爲袁術數錢,畢竟他們攻佔下來的這些封地,將來肯定會被袁術用更大的畫餅換去。不過這些世家們卻基本都是心甘情願,甚至對袁術感激至極,把他當做家族興盛的指路明燈。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對於這些世家來說,既然不能反抗,那就默默地享受吧,有時候想想這樣被那啥還挺爽。

第五百一十章 出兵第七白五十五章 七探第九百章 改變第六十六章 商會第四百四十七章 攪局第五百零七章 西涼諸將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二百七十章 生死一線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修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動兵第五百五十二章 動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崛起的劉備第四百一十六章 決斷第一百四十三章 隱忍第五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八百二十五章 身毒的優勢第三十四章 陷陣營第六百七十七章 親出第一百一十八章 拿下荊州第九百五十三章 失算第八百三十三章 依然是個窮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第五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八百三十七章 互彪演技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三百零八章 袁紹在頭痛第二百三十七章 過分了啊第一百七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九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三十一章 兵餉第七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九百一十七章 隱忍第二百八十五章 熊一樣的蠻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過分了啊第二百零二章 閒不住甘寧第九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之變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二百五十章 南陽之變第六百零三章 白馬悲鳴第八百四十六章 虎豹騎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三百一十一章 出巡江東第八百五十二章 戰啓第八百三十五章 使者到來第五百零四章 民心民意第九百二十八章 進退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八百七十五章 慘烈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況第二百二十四章 流言風波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六百二十二章 親兒子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二百六十七章 有死無生第四百零三章 攻關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三百零七章 影響第六百二十六章 隱匿第七百四十三章 身陷第四百九十六章 猶豫不決第九百四十九章 偏激第七百七十四章 皇甫嵩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七十章 時機第一百三十五章 順水推舟第四百一十四章 歸屬第四百零九章 大火第二百五十九章 詐敗與離間第七百四十八章 對將第二百八十九章 應戰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開始第九百一十三章 研究象兵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六十七章 討董檄文第六百六十五章 通商第一百八十章 商人的平衡第四百零二章 投石車第六百三十三章 遊牧民族第五百九十章 戰始第一百八十九章 醫學發展第三百三十八章 河內司馬第七百八十九章 謹慎第三百零一章 地圖和藥方第七十一章 分兵第六百五十二章 強硬第四百六十一章 爭搶第六百一十五章 曹操徵兵第五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八百六十三章 反噬第二十二章 根源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五百七十七章 許攸第八百八十二章 氣運加身第六百三十六章 勸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