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遣使議和

三天之後,東吳建業明德殿中,孫權和一衆文武正在議事,整個大殿中氣氛沉悶,無一人說話,只有孫權翻閱竹簡的嘩啦聲。

一份情報放在桌案上,蜀中發兵七十萬,張飛爲先鋒,劉封爲副將已經到了江州,而劉備親自掛帥出征,有趙雲、馬超等隨行,大軍向白帝城開進,兵鋒直指荊州!

拿着這份情報,孫權看着下面低頭不語的羣臣,心中十分惱怒,劉備竟在這時候傾巢而出,擺明了是要拼命啊,他還是低估了桃園兄弟的情義。

“報!”正在這時,傳令兵又拿着一封信進來!

孫權回神,命人遞上來一看,卻是劉備的征討書,指責孫權背信棄義,偷襲荊州,傷了關羽,若不是劉封冒險去救,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兄弟三人榮辱與共,此仇必報。

孫權放下信箋,輕嘆了一口氣,說道:“如今劉備率七十萬大軍水陸並進,欲與吾決一死戰,諸位有何良策退敵啊?”

爲首的張昭聞言站了出來,皓首白鬚,言道:“主公,劉備大軍來犯,又有張飛、趙雲等猛將,我軍難以抵擋,又有曹軍覬覦,萬不能迎戰,速速遣使求和吧!”

“主公,子布之言差矣,”武將一側站出來說話的正是新晉大都督呂蒙,自從取得荊州之後,呂蒙在孫權手下的地位也是急劇上升,大將之風透着自信和沉穩,“常言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劉備雖有七十萬大軍,依屬下看來,不過虛張聲勢而已,且蜀軍遠道而來,又倉促起兵,定然糧草不足,我荊州駐軍二十餘萬,又有地利優勢,何懼於他?”

“豎子之言!”孫權還未說話,就聽張昭怒喝道:“呂將軍只是打了一場勝仗,便目空一切了?你可知劉備麾下五虎上將之威,我東吳除了甘興霸何人能當?區區黃口小兒敢誇下如此海口?”

大家聽張昭這麼一說,不由紛紛點頭,張飛這些人可都是萬人敵,而且身經百戰,經驗何等豐富?荊州二十萬人如何抵得上劉備的七十萬,就算沒有七十萬,估計也不下於五十萬!

呂蒙似乎早就料到張昭會這麼說,從容答道:“軍師之言也有道理,但我軍擁有地利人和,若不戰而示弱,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且主公剛剛上表朝廷,與曹魏言和,若再向劉備求和,豈非兩面三刀?若劉備不肯罷休,得寸進尺,又如何?”

他看着衆人笑道:“蜀中諸將,我等所懼者,唯獨諸葛亮耳,如今劉備因諸葛亮阻止出兵而將其留在成都,便是我東吳最好的機會,此乃天助我東吳也。”

步騭卻皺眉說道:“雖然諸葛亮未曾出征,但此次劉封卻是張飛的副將,此人不但能將關羽救回,而且全殲潘璋軍隊,又能計退曹真,也不可輕視!”

一提劉封,便聽一個略顯嘶啞的聲音怒喝道:“劉封小兒交給我便是,兩軍陣前,我定要取了他的人頭,祭奠潘璋和馬忠二人!”

說話的是一個白麪小將,正是凌操之子淩統,他平日與潘璋關係甚好,沒想到卻被劉封所殺,自然要爲好兄弟報仇。

闞澤看大家爭論不休,言道:“主公,據細作報告,劉備雖然大軍傾巢而出,但漢中和永安卻一卒未動,可見早就做好了防備工作,我軍若是和劉備開戰,襄陽如今便有曹仁十萬大軍,將荊州雖有二十萬兵馬,但子明你敢全部調出嗎?”

此言一出又引起一陣嘈雜,大家開始議論紛紛,和孫權的顧慮不謀而合,若是兩面作戰,真的後果真的不堪設想,而且合肥壽春一帶又是魏國大將張遼,逍遙津一戰便讓東吳人心浮動,比之曹仁更加可怕。

想到這裡大家的意見都傾向了議和,東吳的這些官吏大多都是本地大家族的人擔任,能保住自己的利益纔是最重要的,孫劉聯合的局勢一旦被破壞,打破平衡之後的格局便再也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了!

呂蒙心中一陣無奈的嘆息,雖然自己有信心與劉備軍一戰,但東吳確實也不適合多線作戰,而且自己終究不如周瑜,影響力又怎能和張昭一衆老臣相抗衡,即使還有不甘,但他也知道此時不能再請戰了!

孫權見呂蒙都低頭退回原位,就知道局勢不能改變,只好問道:“那以大家所見,當如何向劉備求和?”

諸葛瑾答道:“主公,若劉備是爲關羽報仇而來,定然心中有恨,屬下願前去探問,想必不會爲難於我!”

孫權點頭說道:“子瑜之言有理,孔明就在成都,你的身份最爲合適。”

諸葛瑾略作沉吟,言道:“爲表誠意,可將尚香夫人送回,讓夫人與劉備團圓,所有俘虜將官一併釋放,還有…”

“還有何事?”孫權見諸葛瑾遲疑,問道。

諸葛瑾道:“糜芳、傅士仁也要一併送回!”

孫權聞言皺眉說道:“如此一來,豈不是寒了將士之心?交出此二人,以後還有誰願意來投靠我東吳?”

“主公,屬下覺得子瑜說得有理!”步騭也贊成諸葛瑾的一件,“關羽之敗,與此二人有莫大的關聯,若是將此二人送回,再說明我軍也損失潘璋、馬忠兩員大將,彼此便算扯平了,再讓子瑜說明蜀、吳聯合的好處,相信劉備會答應!”

孫權還是覺得沒把握,換作是他,他也不會如此輕易答應,皺眉道:“那失去荊州之事,劉備便不會追究麼?”

闞澤言道:“主公放心,荊州本就是借於劉備之地,只是他遲遲不肯歸還,如今子敬離世,此事也該做個了結,劉備所恨者,不過是背叛之人,獻上糜芳、傅士仁,定能能消了他心中一半怒氣,待其冷靜,且看他有什麼要求,我們再做商量,劉備創業數十年,豈能不知自惜?”

孫權這才鬆口氣,緩緩點頭道:“那好,此事便辛苦子瑜親自走一趟,子明即刻趕回荊州佈置防務,同時還要注意北方的動靜!”

雖然被迫求和,但孫權此刻反而有種輕鬆的感覺,鬆了口氣吩咐道:“大家都散了吧,不過要隨時防備戰事!”

衆人答應一聲都各自散去,只有張昭還站在原地,孫權問道:“子布還有何事?”

張昭言道:“諸葛子瑜知道蜀軍勢大,有可能以通和爲由而去投靠劉備,主公不得不防!”

第660章 對手的評價第708章 許昌援軍第1927章 喪子之痛第253章 絆馬釘第1690章 夜戰古廟第1517章 敲山震虎第1051章 俠義堂第183章 進逼長安第1003章 還施彼身第657章 黑靈騎第1320章 羣策羣力第676章 公私輕重第57章 再加籌碼第2037章 文武雙全第1714章 首戰正名第1387章 擅闖營寨第1937章 樓蘭遺址第15章 再派追兵第2110章 繪製藍圖第199章 皆大歡喜第1121章 操控全局第418章 伏擊援軍第1878章 灰飛煙滅第275章 失敗的理由第766章 皇宮危機第1830章 深夜偷襲第941章 急不可待第1147章 自立爲王第1554章 聲東擊西第1679章 大開殺戒第697章 擔當大任第676章 公私輕重第1068章 不請自來第2092章 被迫出戰第1008章 禍從口出第1086章 首次出兵第36章 便宜師傅第1431章 掌控輿論第179章 步步爲營第374章 智取雁門第2014章 聲東擊西第333章 門戶大開第443章 隔河相望第1970章 止戰之殤第515章 陣前認親第307章 後起之秀第33章 鎮北將軍第345章 朝堂暗鬥第489章 不同命運第1835章 窮追不捨第242章 故友相逢第312章 鬥智鬥勇第1486章 真假難辨第1925章 狼狽逃竄第78章 裝配戰馬第105章 拜訪馬鈞第1559章 進退兩難第436章 聲東擊西第83章 驚天演技第880章 名門之後第747章 不擇手段第1270章 談笑風生第1009章 殺雞儆猴第1350章 聲東擊西第1208章 猶豫不決第2084章 柳暗花明第648章 自以爲計第610章 陷入絕境第1952章 會見使者第349章 喜結連理第1861章 連夜破城第1199章 少年逞威第94章 武力壓制第1140章 慘烈一戰第1797章 少年英雄第1456章 青龍寨主第1409章 風平浪靜第1279章 佈局江東第2018章 大獲全勝第826章 來者不善第631章 東進洛陽第1943章 歪打正着第222章 猶豫抉擇第128章 蠻軍壓境第909章 郡主之怒第1421章 神秘族羣第1831章 圍點打援第15章 再派追兵第1255章 死於亂軍第1302章 碩果僅存第611章 退路阻隔第87章 有心試探第995章 人言可畏第1179章 集齊經書第257章 殺敵立威第1211章 無奈敗逃第1816章 無知自大第347章 兵不血刃第666章 挾怒進攻第682章 苦肉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