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用計東吳

“不可!”諸葛亮接過羽扇,手下微微一頓,拒絕了姜維的請求,“眼下戰事頻發,正是用人之際,你怎可輕離?伯鬆此去東吳,乃是服喪,家兄於東吳有大功,孫權不會爲難於他,中原之事,便要着落在他

身上了。”

姜維雙目微凜:“莫非老師想借此機會讓東吳出兵?”

“正是!”諸葛亮點頭道,“如今陸遜不受重用,又支持太子孫和,孫權正自多疑,正可再用一計,叫其再無統兵之機,除此大患!”

姜維言道:“東吳所慮者,唯陸遜耳,若能將其離間,則威脅盡去,江東四大世家久爲孫氏心頭之禍,此番太子與魯王之爭,只怕會引發內亂。除去陸遜,則如虎失爪牙,鷹去雙翼,從此淪落。”

諸葛亮雙眸深邃,似有無限星辰閃爍,沉聲道:“能否攪動中原風雲,動盪曹魏根基,全在此次行動了。”

第二日,諸葛喬帶着諸葛亮的祭奠文書從柴桑出發,順水路前往建鄴,隨行的有陳楚和沐風二人,暗中還有一名暗衛的人保護,正是先前的劍客南秦,隨行中充當諸葛喬的門客。

諸葛亮選這兩人也是仔細斟酌過了,陳楚已經跟隨其父陳到掌管白毦兵兩年之久,尤其這一年來陳到身體日漸衰弱,陳楚更是成爲白毦兵的統帥,隨行的隨從中,有五名白毦兵精銳,以防萬一。

沐風也爲人機敏,如果諸葛喬遇到難斷之事,也可兩人共同商議,這兩人目前都還不算太出名,又各有所長,正好讓他們出去歷練一番。

寒風料峭,舟行江中,沐風在船艙中的小火爐邊上煮着茶,盯着飄渺而氣的白氣眼神忽遠忽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陳楚和南秦站在船尾,望着激流向後退去,討論着劍法精要,兩人雖然一個爲遊俠,一個爲武將,但在劍術上卻頗有共鳴之處。

諸葛喬怔怔地坐在艙中,諸葛瑾病故,他心中自然悲傷,但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正如諸葛亮所說,遭逢亂世,身處高位,卻能壽終正寢,何其不易?

悲傷的同時,卻也暗自欣慰,所幸父親沒有在出徵中遭逢意外,也沒有在朝堂中陷入紛爭,鬧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他心中更憂慮的,是兄長諸葛恪的性格,會爲家族惹來災禍,而且此去東吳,諸葛亮給他三月時間,需要完成的任務卻十分艱鉅,不但要小心謹慎,還要步步爲營,一個言語上的差錯,可能就會前功盡棄

“江東勢力錯綜複雜,伯鬆可是在思慮如何行動?”沐風拿着溼毛巾端起噗噗冒氣的茶壺,倒上兩杯茶,轉身遞給諸葛喬。

諸葛喬默然接過茶杯,輕聲一嘆,點頭道:“雖然丞相已然交代如何依次行事,但細節之事,卻還需你我二人隨機應變,孫權聰明仁智,乃雄略之主,立足江東成就霸業,豈可掉以輕心?”“伯鬆何須長他人志氣,徒增壓力?”沐風淡然一笑,品着剛剛得來的秋茶說道,“孫權有雄才、能識人納士的確不假,納魯肅於凡品,拔呂蒙於行伍,都爲一時豪傑,但這都是以往之事,然其性多嫌忌,果

於殺戮,如今年邁更甚,立太子孫和又親近魯王,同居王宮,二黨相爭,乃取亂之兆也,連年征伐,寸土未取,百姓多有怨懟,民心漸失,只要伯鬆言語得當,說中要害,定叫陸遜再無起用之日。”

諸葛喬微微點頭:“且看到了建鄴之後,孫權如何對我,再伺機行事,如今兩黨相爭,只恐孫權也想借此打壓日趨穩固的四大世家。”“不錯,”沐風雙目微凜,“臨行之前,丞相也曾交代,孫權生性多疑,不似陛下寬宏宅仁,陸遜功高震主,東征西討,屢敗強敵,功勳卓著,聲望顯赫,在朝中威望極高,陸家又是江東四大家族之首,儘管

他忠心耿耿,從無貳心,且韜光養晦,只恐孫權也難以容他了。”

諸葛喬慨然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亡,勾踐誅文種,呂后斬韓信,古來皆是如此,江東即將生亂,更不能讓家兄捲入這趟渾水中來,讓家族蒙受血光之災,於公於私,此行絕不容有失。”

沐風笑道:“人言令兄性情剛愎,我看請將不如激將,到時候我配合伯鬆演一場好戲,保證令兄即刻揮師北上。”

諸葛喬喜道:“如此最好不過了,不過此事還需見過家兄纔好盤算,十餘年未見,只有書信來往,我們之間也生疏了許多。”

二人商議着此行東吳需要注意之事,諸葛喬又拿出暗衛蒐集來的情報,尋找可以利用的資源。

******

“殿下,我在長安聽說你和鮮卑人結成了同盟,消息是真的嗎?”離石議事廳中,哈彥骨和巴圖等人以及漢軍衆將都在,哈彥骨已經忍不住開口了。

匈奴三萬精騎來到西河之後,劉封命其駐紮在離石西北方向的圜陽,這裡可以防備拓跋力微的鮮卑軍,又能隨時支援上郡和離石,以匈奴騎兵的速度,半日就能趕至。

北匈奴的兵馬到來之後,劉封便把張苞和徐陵也調到了西河,上郡暫時應該不會有戰事,由胡坤帶兵駐守,這也是對他的一次歷練。

“哈彥骨將軍不必着急,”徐陵笑道,“我們與鮮卑的合作,也是爲了對付魏國,敵人的敵人,不就是朋友麼?”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哈彥骨一怔,大眼珠子轉來轉去,似乎有些發懵。

“哈哈哈,這可是燕王金句之一,哈彥骨將軍慢慢體會,就明白了。”徐陵不由大笑起來。

由於劉封經常語出驚人,簡扼卻又是至理之言,所以有人專門整理出來,稱之爲“燕王金句”,在整個長安都十分流行,尤其深受百姓歡迎,人人都會說上一兩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不怕路遠,就怕志短;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

第1479章 開設當鋪第1104章 再遇馬皇第184章 子午谷之兵第191章 倭寇消息第886章 名士之後第359章 叔侄交鋒第638章 新槍法第1564章 臨危不亂第300章 山越分兵第1016章 不戰自亂第396章 借道第74章 屯田之策第835章 七日之限第1154章 意外之變第544章 心頭隱患第1249章 君無戲言第744章 風口浪尖第152章 巡視江陵第278章 釋放第1497章 贖當之人第1749章 天道輪迴第92章 各施手段第401章 攔路堵截第964章 東山再起第984章 否極泰來第824章 夷人殺官第1110章 得遇明主第716章 未解之謎第1708章 喜訊連連第394章 用計東吳第681章 破敵之策第245章 羌族郡主第1259章 捲土重來第1950章 迷途羔羊第153章 隆中求才第1552章 引狼入室第1060章 人面獸心第517章 中原大計第1152章 南北防線第1662章 再生巧記第1781章 斬草除根第379章 奇襲平陶第1993章 撕破臉皮第99章 羌人謝禮第1680章 切身體會第468章 議事第680章 飛鴿走狗第1486章 真假難辨第566章 六戒和尚第399章 昭陵散人第974章 籌備婚禮第341章 奇襲房陵第1873章 追根溯源第466章 三道防線第1329章 後院拱火第1431章 掌控輿論第1659章 搭臺唱戲第1269章 同殿稱臣第1934章 軍事部署第41章 趙廣的煩惱第2065章 佛像出城第1989章 一路向西第938章 國盛道強第1165章 虎豹騎第220章 勸降第289章 長安發展第555章 自食其果第172章 兵出斜谷第400章 假途伐虢第2109章 皇家寺院第964章 東山再起第1462章 紫玉令第833章 夷王之死第281章 無奈抉擇第1900章 幽州平定第1364章 雙親俱喪第671章 專軻的能力第1497章 贖當之人第1374章 魏國之變第1585章 豪傑死士第1222章 再發援兵第195章 肉爛在鍋裡第1706章 良莠不齊第1662章 再生巧記第811章 清除隱患第1800章 以逸待勞第1452章 搶劫官員第1070章 初獻三策第1157章 搶先一步第440章 無奈求援第166章 智擒姜維第1731章 偷樑換柱第112章 東吳求救第75章 認主第307章 後起之秀第1720章 新型軍器第864章 恬不知恥第1992章 進退兩難第1754章 遁甲天書第1280章 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