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試的學子們,心驚膽戰,一面懷着激動的心情考試,一面懷着恐懼的心情,看到監考的大人有時候會被抓走。
等他們考完了,回去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有的自信,有的消沉,恰如第一次科舉那樣。
十天之後,縣試科舉的結果出來了,有人歡喜有人愁。益州和雍州還好,很能接受最終的評判結果,畢竟這是第二次了。
吳地和司州、豫州等一如之前,很多人都不服這次的考覈結果。因爲考覈標準和之前的吳國、晉國差距太大。
當然,這些地方的人也和第一次的益州人一樣,被劉尋血腥鎮壓了下去。
鑑於天氣已經很冷了,即將進入十一月了,朝廷決定,更高一級的郡級考試放在明年開春。
學子們對這種決定基本上滿意。天氣冷了,而且考上的人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這個成果。只有極少數對自身才學非常自信的人,才覺得自己可以快速取得三級考試的好成績。覺得放在明年開春,有些耽擱自己的晉升了。
考上的學子,作爲對他們辛勤學習、才能卓著的表彰,會給他們舉行瓊林宴。
劉尋將在兩場最大的瓊林宴上發表講話,主要是告訴學子們,你們一定要遵紀守法,好好爲百姓謀福祉,要不然,人皮稻草人就是你們的榜樣。
第一場,就在長安城。
整個長安城以及附近的縣城裡的秀才們,全都來到長安城,在皇家廣場裡面吃宴席。
這宴席場地規模很大,大紅色的告示,非常乾淨的地面,規矩整齊的桌椅,淡紅色的桌布和金銀器皿,還有皇家禁軍的護衛,讓人看起來覺得逼格很高的樣子。
逼格當然高,最中間的高臺,那可是給皇上準備的!三層臺階、雕龍畫鳳、金瓜銀斧、御林侍立。
衆考中的學子陸續入場,正襟危坐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隨後,幾個相關的官員也到場了。劉尋沒有去,身份最高的當然要最後到場。更何況,劉尋現在去,就沒有那些官員的事兒了。
瓊林宴開始,先是本地的長官出來說話,大致是首先恭祝各位秀才此次能夠高中,今後必然能夠做官吏。然後又預祝他們能在來年通過郡級考試,做更大的官,爲百姓造福等。
然後說爲了嘉獎他們,朝廷這次擺下瓊林宴請他們。瓊林宴每個縣都有,但是長安城的,可是有皇上會現身的!
最後叮囑他們,等皇上現身的時候,要及時跪拜,不要失了禮數等。
然後就開始吃飯。
會交際的人,把這個宴會當做是擴大交際圈的平臺,跟這些一同考中秀才的人拉近關係,希望能夠在之後相互幫助。
不懂這些的人,埋頭吃菜。尤其是那些貧民子弟,平時伙食很差,現在宴席上啥都有,自然是埋頭猛吃。
由此也可以看出,平民出身和士族出身,哪怕是劉尋已經給了他們相同的際遇,哪怕他們都很努力,才學相近,自小得到的不同的教育,也會讓他們表現不同。
不過世界上哪有絕對的公平。現在這樣的局面,可以說已經是很公平了。兩種人不同的表現,也未必是某一方佔據優勢,因爲,大漢在劉尋的治理下,會幹實事的人,比會耍嘴皮子的人,更得重用。
吃了大半,忽然前方一聲玉罄響,有太監高聲叫道:“聖上駕臨!”
衆學子連忙放下筷子或者酒杯,在官員的帶領下跪在地上。
隨着劉尋坐的三十二人擡的大轎子落下,劉尋走出來,衆人一起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尋看着這許多的學子,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
別以爲劉尋搞出來的科舉就很公平了。所有的秩序,都是站在食物鏈最高層的人弄出來用來維護統治的。劉尋在維護自己統治的同時,能夠考慮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幸福和漢族的繁榮,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那爲什麼說科舉也不公平呢?因爲劉尋在暗中有明確指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錄取!寒門佔有多少比例,普通百姓子弟佔有多少比例,都是定好的。只有這樣,社會各階層都佔有一定的權力,相互之間形成平衡,劉尋的江山才穩固啊!
所以,就算某一個階層,比如士族遺留子弟,因爲以前的教育,才子人數比其他階層多不少,那也不會多給名額!
劉尋道:“平身。”
他的聲音很輕,但是卻傳達到了每一個人的耳朵中。
衆人平身之後,劉尋笑道:“諸位可以繼續吃。朕也嚐嚐瓊林宴的菜品如何。”
說完,他走上高臺,開始吃起飯來。
衆人也只好繼續吃。那些很會交際的,也不敢再有所動作,只敢小心翼翼地吃飯。
劉尋嚐了不少菜,發現味道還不錯。
他停下來,輕輕咳嗽一聲,衆人立刻停下來,靜等他發言。
劉尋道:“這一次科舉,範圍大大地擴大了。地方多了,就會出現各種事兒。很多地方,學子和監考的人,甚至是批改卷子的人,都徇私舞弊,被抓了起來,施以懲罰!朕首先要說,長安城以及周邊地區,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雖然也有這種情況,但是比較少。所以,朕心甚慰。”
下面的人聽了,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齊聲道:“都是皇上聖明!”
劉尋也不推遲,道:“好了。諸位,希望你們能夠一直保持這種狀態,甚至更好!好好的給百姓造福,不要有不該有的想法!要不然,哼,你們應該都知道那些貪婪官員的下場!來人啊,把這些人皮稻草人帶上了幾個,給他們看看!”
御林軍們立刻推上來了一輛木車,上面有三個稻草人。可怕的是,這三個稻草人,外面竟然包裹着一層人皮!
很多學子看了,嚇得臉色發白。有靠近的人,連雙腿都發抖了起來!
劉尋道:“這就是徇私枉法的人,希望你們引以爲戒,不要向他們學習!”
衆學子立刻答道:“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