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

章武二十五年二月,劉備從四川北上去關中,視察關中發展。

秦末漢初的時候,關中人口還是相當多,劉邦能夠起家,靠着約法三章以及關中父老的幫助功不可沒。

但東漢之後,關中人口就銳減,一是小冰河時期,關中災害頻繁,旱災蝗災地震不斷。

二是西北羌亂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關中,其它人不說,光韓遂馬騰這幫人寇略關中的次數就不下十次,每次都禍害三輔之地。

董卓之亂後,關中人口因爲從洛陽西遷而短暫暴漲,可這種人口暴漲並非良性,在這段時間大量百姓也遷移出關中。

像漢中、南陽在這段時間就接收了大量從關中因爲戰亂而過來的百姓,以至於後來張魯得人口數十萬之衆。

然而如今天下太平,關中大量修建水渠,抗旱救災,官府也會組織撲殺蝗蟲,多養雞鴨。靠着農業發展和絲綢之路的興起,人口逐漸增多。

西都長安,此時的長安早已經呈現出一片盛況。原來佔地面積最大的就是長安西漢皇宮,但絲綢之路商貿崛起,外城也得到擴展。

洛陽的擴展是東西南北都得到了延伸,但長安當時是建在渭水以南,城池的北面離渭水非常近,因此可發展的空間並不大。

於是如今長安的主要發展方向就是西南東三面,漢長安城的西南面就是秦時阿旁宮,現在已經變成了集市,一片片宏大的裡坊和城市在廢墟中建起,甚至還有巍峨高樓。

現在大漢還建不起幾十層的高樓大廈,但六七層倒是可以建了。泰山學宮和太學作爲大漢如今首屈一指的兩座大學,都已經開設了土木工程系。

土木牛馬的搬磚生活從東漢末年就正式開始,工地上的蒸汽水泥攪拌機日夜滾動,窯磚長燒紙的紅磚一車一車地送過來。

鋼鐵產能日益增大之後,國內對於鋼鐵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日常生活用品不用多說,蒸汽船舶製造、火車鐵軌鋪設、城市建設以及武器製造。

在經過二十多年發展,河北、山東等地的鋼鐵廠如雨後春筍一樣冒,產量也是逐年攀升。

從打袁紹時每年約兩萬噸鋼鐵,

到如今年產達到了三百八十萬噸,二十多年間番了一百九十倍。

但這跟後世我國年產十億噸比起來連個零頭都趕不上,想要滿足國內日益增多的需求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即便是鋼鐵產業發展了那麼多年,也僅僅只有大城市有六七層高樓。

不過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隨着技術的不斷革新,大漢的前進道路也在勢不可擋。

而且經過多年尋覓,電燈泡也已經有了鎢絲,等到鋼鐵產量更進一步,電網電力貫通整個大漢,也是遲早的事。

五月初,長安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都長安現在整體結構呈現一個品字型,漢長安城西南從阿旁宮廢墟里建起新的城市,東南則是後來唐朝長安城地址,也日益壯大。

在繼中都洛陽之後,長安成爲了大漢第二個人口破百萬的國際性大都市,老城區反倒空虛了許多,居民都遷居新城區去了。

未央宮內,劉備目前就住在這裡。西漢的長安宮殿其實已經有不少已經破敗,但這些年也有過修繕,勉強還能住人。

這些日子劉備在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等官員的陪同下,參觀了關中各地的試驗農田,視察了水泥廠、鋼鐵廠、去年年末完工的渭水發電站等等。

陳暮已經結束了守孝,正在長安陪同。

關羽張飛和沮授也在,現在洛陽留守就只有荀或、賈詡、鍾繇以及新晉的華歆、氏儀、孫邵等閣臣,以他們的能力處理政務還是綽綽有餘。

何況現在內閣除了閣臣以外,次一級的協助人員也不少。

司馬懿、陸議、陳羣、楊修、龐統、徐庶等年輕一代目前都已經完成了從縣吏、到縣官、再到郡丞、郡官的路程,這幾年陸陸續續都已經回到了內閣,擔任二等參議博士。

而今年44歲的諸葛亮則快人一步,於去年從內閣下放到冀州擔任正三品州牧丞,抓河北的鋼鐵產能和經濟發展,未來十年內,可能就要接陳暮的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種裙帶關係。陳暮在強行推自己的妹夫上位,也曾經有人彈劾過此事,但都被劉備壓下。

劉備信任陳暮看人的眼光,陳暮說過,未來他們這一批老的閣臣離開之後,諸葛亮將帶領大漢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這幾日結束了對關中各地的視察工作之後,才發現衆人居然還未去長安城內走走,於是決定出訪看看。

沮授對長安城很有感情,他早年在長安待過很長一段時間,鎮守關中,爲關羽能夠平定關中和西涼做出了很大貢獻。

現在關中各地不少水渠、糧倉、屯田就是當時沮授在關中時候修建,京兆尹不少官員,也是他提拔。

衆人喬裝打扮了一番,劉備裡面穿了件白色絲綢t恤,外面套了件黑色絲綢長袍,不是對襟,而是雙排鈕釦,有點像是後世某寶上的唐裝。

這也是紡織業興起之後,服裝發展出現了飛躍進步的表現。

古時候因爲缺少金屬以及塑料,古人不會選擇釦子衣服,而是選擇用布把自己包裹起來,然後腰上系一條腰帶束着。

但現在鋼鐵產業和製造業蓬勃發展,化學物理和數學得到了高度發展,泰山學宮和太學以及最近各州逐漸建立起來的州學每年要培養大量這方面的專業學生。

人們通過樹脂以及其它化學材料合成出了塑料,釦子衣服漸漸流行起來。夏天大漢百姓也往往會選擇寬鬆的衣服,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捆糉子。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樹脂和化學纖維材料得以發展,在塑料出現之後,很快得到應用,這幾年大漢已經開始在給所有百姓發身份證。

而劉備每到一處之後,就喜歡喬裝打扮,帶着關羽張飛陳暮沮授等人微服私訪。

雖然也不乏有地方官員猜到了他會這樣,害怕天子發現一些不利於當地官員的情況,因此經常派人監視。

但論起刺探,誰能比得過軍情司?

別看他們一行人加上隨從才十多個,但周圍負責警戒的軍情司達數百人,遍佈下榻的行宮、酒店附近,別說有官員敢於刺探皇帝行蹤,就連只路過的蒼蠅都得被查查公母。

六個人都穿了夏天常服,什麼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和士子劍,現在統統都被放在桃園殿裡,關羽張飛和陳暮腰間都別了小型手銃。

這種元朝才發明的槍械到如今已經得到了很大發展,雖然後膛槍因爲一些技術問題暫時還沒有發明出來,但手銃已經算是小型前膛槍中最好的槍械,近距離射擊一槍能解決大部分危機。

即便有人刺殺,人少了一槍撂倒。人多了周圍數百軍情司一擁而上,然後行宮還有上萬跟隨出行的軍隊,火器又是嚴格把控,不能流入民間,想刺殺皇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每次微服私訪都非常順利,也經常能夠從百姓口中詢問到當地官員情況、官府政策、以及百姓遇到的其它問題。

一路走來,嚴懲了不少貪官污吏以及無能庸吏,解決了不少事情,爲百姓做了實事。

按照慣例,一行人出了未央宮,便往西南方向去。

從章城門出來之後,就已經是與長安城連在一起的外圍集市,街道上二三層的磚瓦樓房比比皆是,六七層的高樓有三棟,分別是萬年縣縣衙,西都酒樓以及。

長安城這些年經過擴建,下轄四個縣,老城區的長安縣,西南的萬年縣,東南的長門縣,北面的櫟陽縣,再加上週圍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霸陵、杜陵等西漢諸多帝王陵墓形成的縣城,拱衛長安。

如今最繁華的就是萬年縣和長門縣,這兩個一個是秦末阿旁宮舊制,一個是唐代長安城。萬年縣是靠與絲綢之路的商貿起家,被稱爲胡人之城,裡面棲息的西域商人超過八萬,充滿了異域風情。

而東南的長門縣在漢代是長門亭,由於依靠霸河而興建起大量碼頭。原來的長安城距離渭河與霸河有一段距離,不能依靠航運興起,而長門縣則有河運之便,靠着關東貿易往來起家。

從長安運往西域的商品除了關中本地製造以外,大部分都是從關中或者四川地區運送至長安,絲綢、瓷器、茶葉以及精美的刀具甚至菸草、咖啡,都成爲了西方消費的主力。

說件挺離譜的事情,那就是絲綢之路運轉了這麼多年下來,現在十萬裡之外的羅馬帝國喝咖啡、抽菸草都已經變成了習慣。

羅馬貴族以喝茶和咖啡爲榮,以穿東風絲綢衣服爲美,軍隊戰士以裝備東方刀具和鎧甲爲首選。

反倒是他們自己的手工製造品逐漸沒落,雙方形成了巨大的商貿逆差。

劉備等人進入萬年縣,這裡一排排的街道臨河渠建立,岸邊楊柳依依,商鋪林立,一眼望去,數十條街道和裡坊縱橫交錯,宛如一片璀璨的星河。

而且萬年縣並沒有城牆,或者說,從章武十年以後,大漢新建立起來的城市就沒有了城牆這個東西。

城市擴張的道路不再被城牆限制,城市人口和商貿人口也是與日俱增。

街道要麼用青石板鋪設,要麼用水泥路鋪設。現在很多石料廠都已經採用大型電力切割機,原理也很簡單,跟電風扇一樣,因電流產生磁場而帶動定子轉動。

很多人們以爲的高科技東西其實發明時間都很早,比如在電力被髮明出來之後,火力發電站於40年後就已經實現,水力發電站則在47年後。

電燈、電風扇,甚至空調都只是在電力發明出來的70年後出現,科技有的時候就像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之後就沒什麼新奇。

街道上每過二十步就有一盞路燈,水泥柱子上的電線與下方穿梭的漢代民居和來來往往的無數百姓交織在一起,映照出一股別樣而又奇特的風景。

衆人漫步在萬年縣的大街上,沮授的目光頗爲深邃,也同樣充滿了回憶。

關羽摸着已經灰色發白的鬍鬚輕笑道:“公與,我記得這座縣城,就是當年由你規劃的吧。”

“是啊,十多年過去,沒想到它發展得這麼快。”

沮授感嘆道。

劉備看着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羣,無數與中原百姓樣貌不同的西域人穿梭期間,笑着說道:“西都能有今日的繁華,公與功不可沒呀。”

沮授笑道:“這都是因爲雲長和翼德平定了西域,不然的話商人們也不會來長安,亦不會給長安帶來今日輝煌。”

幾個人踏入一處裡坊,門口的兵丁正在檢查路過行人的身份證,確定無誤之後才能放行離去。

因爲劉備來長安之後,官府就開始搞嚴查和宵禁,原本就不錯的治安再次直線上升,監牢裡抓了不少平日爲非作歹的人,這幾個月來連一起偷盜事件都沒有,可謂是結繩之治。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民衆出行困難,比如每天要排很久的隊才能進出裡坊。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即便是劉備也沒有因此責怪地方官吏。

шшш¸ ttκǎ n¸ C〇

幾個人照常用僞造的身份證矇混過關,說起來有趣,大漢的君主和最高級別的幾個臣子居然用僞造身份證來探察民情,也是奇事。

但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一味地坐在朝堂上聽官員的報告,很有可能遭到矇蔽。

因此高級官員私訪、調研已經成爲了常態。

衆人順利進了裡坊當中,坊內人流如梭,秩序井然,街道也非常乾淨,來來往往的商人、百姓以及巡邏的門下督盜賊,也就是地方尉院下轄的巡警都沿街行走。

長安城的規劃已經很有先見之明,萬年縣東面是集市,西面是馬市。西域來的商人多有馬隊,少則數百匹馬或者駱駝,多則成千上萬。

如果把馬匹駱駝都牽到集市來,肯定會造成影響。因此縣的西面放馬,東面當集市,每日用車輛和力工進行搬運。

這個舉措不僅讓長安城的城市面貌非常乾淨,同時也給了城市裡的勞工更多的工作崗位和機會。

一路走來,劉備十分滿意,對沮授說道:“公與,這也是你籌劃的一部分?”

沮授笑道:“當初建的時候確實有考慮過,不過也是子歸提醒,說將來要把西域收回來,絲綢之路不能斷絕,我才這麼想的。”

“善。”

劉備撫須笑了笑,在城裡四處亂轉悠了幾圈。

張飛注意到前面有西域酒樓,看到門口露着肚皮跳舞的胡姬眼睛都直了,說道:“這是不是有傷風化啊。”

陳暮笑道:“各地自有各地的民俗風情,大漢廣納海川,自然也就應該容納民族習俗,若是強行逼迫他們必須接受大漢自己的民風,豈不是與強盜何異?”

張飛連忙道:“那我們去體驗體驗西域民風吧。”

劉備翻着白眼道:“行了三弟,都要年近六十的人了,豈能爲老不尊?那些小姑子都能當你孫女了,咱們去普通酒樓吃個飯就行。”

張飛依依不捨地被關羽拉走,其實他倒不是對女孩感興趣,他是聞到了胡樓裡的葡萄美酒的香味。

幾人挑了家酒樓,門口的小二迎幾人進去,正是飯點,樓裡菜香飄溢。

花生和大豆在北方已經廣泛種植,花生油和豆油榨取技術也是非常成熟,油類作爲炒菜必需品加入漢人食譜之後,各類菜餚就已經傳遍大江南北。

長安作爲西都,通過航運運輸能得到大量的食材原料,酒樓有各種菜式,辣的不辣的,麻的不麻的,香的鮮的什麼都有。

一進門,店門口頭髮花白的掌櫃就笑臉相迎道:“幾位客觀,一樓和二樓大廳滿了,三樓還有雅座。”

“那就上三樓吧。”

劉備點點頭,走在最前面。

掌櫃正準備讓小二帶他們上去,目光在沮授臉上掃過,頓時愣了一下,然後連忙從櫃檯裡出來,向沮授拱手道:“莫不是沮閣老?”

沮授頗爲納悶,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暴露的,便擺擺手道:“掌櫃認錯人了。”

“哎呀,真的是閣老。”

熟料他不說話還好,一說話老掌櫃頓時老淚縱橫,磕頭要跪。

衆人一時不解,身邊有隨從連忙上去把他攙扶住。

沮授無奈道:“你是如何認出我來?”

老掌櫃擦了擦眼淚道:“二十三年前,馬騰潰兵襲擾長安,秦國公派人將那些潰兵打敗,閣老召集我等無家可歸的百姓,幫助我們建立村莊,開墾田地,當時小人就是在閣老的幫助下,重建了家園,閣老的英容相貌,小人常記於心。”

“是沮閣老。”

“閣老聽說陪伴天子巡視關中,他在這裡豈不是?”

“大家看那位,是鎮守關中多年的關將軍呀。”

酒樓內的騷亂很快影響到了整個大堂,原本數十桌熱鬧非凡的酒樓裡瞬間變得鴉雀無聲,衆人一個個竊竊私語。

此時他們才注意到在那一行人身後,跟着大量隨從,顯然不是一般的人來酒樓吃飯。

“陛下,是陛下!”

人羣當中忽然有一個耄耋老人站起身,這位老人今日過小壽,沒有擺宴,家人就帶着他來酒樓吃個飯。

哪料到他眼睛忽然瞪直,顫顫巍巍站起身,跪地磕頭道:“草民謝陛下救命之恩,當年董卓肆掠關中,若非陛下,我全家老小死無葬身之地了。”

“參見陛下。”

一時間滿堂的吃飯百姓確定了劉備在其中,也是紛紛起身行禮,就連半堂的胡商,也是有樣學樣,跟着大漢百姓叩見皇帝。

大家倒沒有磕頭,只是鞠躬拱手禮。

之前酒店掌櫃和耄耋老人磕頭是因爲救命大恩,唯頓首以拜。

劉備無奈道:“得,這飯也吃不成了,回宮吧。”

說着又向衆人擺擺手:“諸位免禮。”

門外的許褚立即走進來,高聲道:“陛下微服私訪,大家不要驚詫。”

幾個人便離開了酒樓,掌櫃雖然挽留,但因怕驚擾百姓而不得不離開,就連今日私訪也只能告一段落。

出來之後,走到大街上,果然動靜鬧得不小。周圍百姓紛紛前來圍攻,多有行禮者,甚至磕頭感謝劉備沮授關羽等人救命之恩也不在少數。

三人對關中百姓多有恩惠,劉備早年討董之時救了很多人,關羽沮授坐鎮關中時,關中可謂是民不聊生,是關羽打跑了賊寇,經過沮授十多年治理,纔有了今日這片嶄新的面貌。

可以說他們對關中百姓樹恩深厚,令人銘記於心。

回到皇宮當中,幾個人站在章城門的城樓上俯瞰着遠處萬年縣佔地連綿數十里的城市,沮授向劉備告罪道:“陛下,是臣擾了陛下雅興。”

“哈哈哈哈。”

劉備大笑道:“有百姓記得公與恩情,就說明公與治理關中做得很好,我豈能怪責公與?”

沮授只覺得幸盛,感激涕零道:“能爲陛下效力,臣三生有幸矣。”

劉備環視衆人,認真道:“這大漢今日之興盛,亦有諸位之功勞呀,青史一筆,千秋萬代,自當銘記。”

聞訊趕來的京兆尹在旁邊已經聽了好一會兒了,忍不住說道:“陛下,臣有奏。”

“說。”

“關中百姓多念陛下秦國公及閣老恩情,多次請願希望能在城中凋塑造像,以留碑紀念。”

“准奏了。”

劉備點點頭,這是關中百姓對他們的認可,豈能不要?

“陛下不可。”

沮授頓時受寵若驚,連連推辭。

要知道當時公卿留碑往往都是死後纔有,乃是莫大的殊榮。而生前留碑,只有特別大的功勞纔會出現。

比如西漢時期霍去病封狼居胥,東漢竇憲燕然勒石,還有漢武帝和光武帝泰山封禪,纔會以碑文的形勢記載,以名垂千古。

而沮授自認爲僅僅只是治理關中的功勞,而無霍去病竇憲遠征塞北之功,就連兵出漠北的張遼都沒有這樣的功勳,他何德何能可以生前留碑?

劉備認真地看着他說道:“公與之功勳,自當享之。何況此乃百姓之願,公與難道要違背關中百姓之意嗎?”

“陛下......”

沮授只覺得心潮澎湃,雙眼淚流滿面,鼻子居然流出血來,激動磕頭道:“臣生生世世,願萬死以報陛下之恩。”

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六十三章 狂獅第六十章 孫策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斬文丑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八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一章 黃河以北,三分之勢第九十八章 平安縣城內的呂奉先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章 活着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二章 孟德第一百五十九章 算計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四章 冀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四十四章 曹操發動技能——奸雄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五十章 傳國玉璽與守墓人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擊馬車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三十二章 關羽的眼鏡請假條第三十章 東漢門閥第八十七章 浮陽之戰(完)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一十三章 連環擊與火起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諸侯響應號召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七十章 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