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

真的有人會將個人的道義凌駕於國家統一之上?

聽到陳暮肯定的回答,田豐充滿了愕然。

現在青冀幽三州局勢明暗不定,三方膠着態度不明,如果某一方掌權者如此按個人情感做事,難道是一件好事?

統治者有個人喜好,在大是大非面前卻不能做抉擇,這樣的一個勢力,恐怕也長久不了多少。

一時間田豐眼中露出驚疑不定的神色,廳內極爲安靜,衆人都陷入了沉默。

其實包括偉人也是這麼評價劉備的,劉備善於團結各方勢力,是因爲他有道義,很多人都信服他,但他不能區分主次矛盾,歌女喜歡感情用事。

這樣的人頂多算是一個草莽英雄,或許在顛沛流離之中勉強能夠得到一塊棲息之地,卻不能像曹操一樣成爲梟雄奪得大半天下。

可真是因爲君主帶有濃重的個人情感色彩,才爲桃園結義的兄弟情誼平添了那一份浪漫,一份意難平不是嗎?

過了好一會兒,田豐才長舒了一口氣,搖搖頭道:“爲主上者,多有任俠之氣,絕非好事啊。”

陳暮苦笑道:“元皓兄,正是這樣,他纔是我大哥。元皓兄想一想,如果你在袁紹手下,以你剛直性格,多次犯上頂撞,袁紹會如何?”

田豐默然不語,他其實對袁紹不太瞭解,但仔細想想,任何一個人被自己這麼多次剛而犯上,恐怕早就治罪了吧。

唯有明公多次寬厚包容,從未苛責,哪怕前些年關過他一次,後來也是屈身道歉。

這樣的主公,在當時各路諸侯之中,簡直是一股清流。

“我倒是認爲劉使君不是沒有意識到公孫瓚的威脅,只不過他不願意與其撕破臉皮,揹負道義而已。”

就在此時,閻忠忽然說了話。

他之前一直都沒有說話,因爲他纔剛加入,目前甚至連具體什麼官職都還沒有定,在劉備面前沒有太多話語權。

不過現在只有田豐陳暮徐榮三人在場,自然可以聊一聊。

“明公知道?”

田豐不解,看劉備那麼信任公孫瓚,怎麼也不像是對公孫瓚起疑心的模樣。

然而陳暮卻說道:“大哥不是傻子,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公孫瓚是什麼想法,只是礙於情面,不會去說而已。”

“嗯......”

田豐點點頭,說道:“子歸,你覺得公孫瓚這事該如何處置?”

陳暮搖搖頭:“談他的問題還是太遠了,看待事物要分清楚主次,先解決袁紹,再談公孫瓚的問題。”

目前北方局勢已經跟三國差不多,劉備和公孫瓚聯合起來抵抗袁紹。

三家當中,袁紹實力最強,相當於曹魏,劉備和公孫瓚就相當於劉漢和孫吳,二人聯盟,與袁紹打了個五五開。

劉備跟公孫瓚現在聯盟還是很緊密,但關於擊敗袁紹之後,

北方歸屬,二人最近有些分歧。

按照劉備的意思,河北當然是要歸屬於朝廷,由洛陽朝廷派遣官員來治理。

而公孫瓚則認爲他們二人對半開,劉備拿渤海、清河、河間、安平等靠近青州的土地,而公孫瓚則得中山、常山、趙國、魏郡、鉅鹿等地。

光從地圖上來看,相當於把整個冀州從中間劈開,二人各得一半。但公孫瓚實際什麼想法,用腳指頭都能想到。

假設袁紹被擊敗,冀州是他們兩個人一起打下來的,公孫瓚想獨吞冀州,劉備肯定不願。

因此最好的結果就是對半分,除非他打完袁紹立即和劉備撕破臉皮。

但不管從任何角度上來看,與劉備直接發生衝突,還是二人分道揚鑣,都不符合公孫瓚的利益。

所以他得左半邊冀州,可以從幷州取關中,也能南下略兗州,至少還有幾條出路。

只是劉備因爲不同意他的想法,雙方發生過幾次爭論,都沒得出個結果,最終在田豫的勸說下,兩人目前達成一致,擱置爭議,先擊敗袁紹,佔領冀州再說。

很多人只是覺得劉備和公孫瓚只是有一些小小的分歧而已。

然而在田豐這樣的人眼裡,就已經看到了他們雙方不可調節的矛盾。

這不是佔不佔地盤的問題,而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劉備尊洛陽朝廷爲主,所以打下地盤後,不管是爲了樹立自己忠臣的形象也好,還是真的愚忠朝廷也罷,肯定不能對冀州指手畫腳,而是應該把問題交給劉虞去處置。

而對於公孫瓚來說,他有野心,實力強悍起來之後,就已經不再把洛陽這個朝廷放在眼裡,只是礙於劉備,不好這樣明着來而已。

但讓他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給洛陽朝廷,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雙方在意識形態上,就發生了很大的衝突。

現在矛盾還沒有爆發,是因爲兩人都顧忌着昔日的顏面以及還有一個共同敵人,一旦袁紹涼涼,田豐就覺得,下一場戰爭,就必然是在公孫瓚和劉備之間爆發。

不過既然陳暮說現在談公孫瓚還太早,那田豐也就無話可說,嘆息一聲說道:“子歸說得是,公孫瓚之事還是太早,然則袁紹這裡也十分棘手,我知道你與明公都不願用那斷鹽之計,可除此之外,還能有何法?”

陳暮笑了笑,輕聲說道:“元皓兄很急嗎?”

“很急?”

田豐一開始有些納悶:“急什麼?”

“急着剷除袁紹。”

“急倒是不急,只是如今青州錢穀充足,士氣旺盛,正該一舉出兵的時候。”

“但是打仗就要花錢,現在錢穀充足,不代表以後會充足。”

陳暮搖搖頭道:“如今青州不大規模徵兵,就是爲了維持洛陽和青州的穩定局面,青州的糧食產得越多,鹽賣得越多,急的就不是我們。”

田豐想了想,思索道:“子歸的意思是?”

“急的是袁紹和公孫瓚啊。”

陳暮笑了起來。

青州現在的大戰略主要突出一個“穩”。

穩在哪裡?

邊境的士兵不多,外圍只有五六萬,加上各郡國的郡兵、縣兵,全州總兵力不過八萬左右,哪怕加上洛陽,也才十四萬。

而袁紹那邊前線大概分佈二十萬大軍,還有各地郡國郡兵以及在西面防守洛陽的幾萬人,總兵力其實已經能達到二十五六萬,總體實力相當可怕。

然而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總兵力以及出兵的兵力其實是不對稱的,全國有那麼多兵力,不代表出征的時候全算上。

還是拿官渡之戰舉例子。

根據《三國志·魏略》的說法,官渡之戰時,曹操的總兵力是三萬,但他只是帶了三萬多人去前線而已,後方還有大批的預備役以及防備其它勢力的守軍。

比如命曹仁防守陽翟,以掩護左側背;命蔡陽率部駐守葉縣,以防止汝南黃巾軍劉闢、龔郝等部;命曹洪率部駐守宛縣,以防禦荊州劉表;命李通率部與汝南太守蒲寵駐守汝南,以備孫策。

還有荀彧鎮守許昌,知後方諸事,鍾繇督運關中糧草,加派衛覬到關中,統制鹽政,招撫流民,進行屯墾等。

根據史料記載,如果算上後方的這些預備役,以及防備其它勢力的守軍,曹操的總兵力最少也在十萬左右。畢竟他這些年南征北戰,在官渡之戰前,地盤面積已經超過袁紹,總體實力,也僅僅只是比袁紹差一線而已。

至於袁紹也是如此,他自己帶了十二萬人去打曹操,後方同樣也有大量的預備役和防備北方胡人勢力的守軍,因此他的總兵力自然是超過二十萬的,這一點在後面打袁譚袁尚就有明證。

因此總兵力和能夠出徵的兵力絕非是一個概念,別看劉備總兵力能有十四萬,但可以出兵的兵力,基本也就是在七八萬之間,硬實力與袁紹還是有點差距。

可這就代表了劉備的真正實力比袁紹差嗎?

顯然不是。

官渡之戰前曹操硬實力比袁紹差,是因爲他自己作死,三徵徐州,把徐州打得千瘡百孔,再加上當時洛陽和豫州受黃巾之亂以及董卓之亂的影響,民生凋敝,百姓艱難。

因此當時曹操只是地盤大,治下的人口、經濟、農業等等遠不如冀州,如果不是他早年得了青州兵屯田,勉強養着軍隊,曹操勢力當時候就已經崩潰。

而現在劉備的青州雖然耕地面積遠不如冀州,但加上洛陽呢?

河內與河南同樣屬於華北平原的一部分,以及弘農和潁川二郡,四地加起來擁有大量的耕地,再加上當初董卓之亂時被強遷關中的人口回來,雖然不如鼎盛時期洛陽附近二百萬人口,但也有近百萬衆。

所以在人口上實際青州與洛陽加起來的總人口數量已經跟冀州差距很小,在耕地面積上雖然有不小差距,畢竟華北平原不跟你嘻嘻哈哈,可總體也差不了太多。

而雙方的治理也不在一個層面,很早的時候陳暮和沮授就針對青州發展做了很多政策。

對內打壓豪強,扶持小農經濟,對外精簡軍隊,發展產業,以海鹽爲根基,商業繁榮,農業發達,教育業蓬勃發展,倉庫錢幣和糧食堆積如山,糧價低得全國各地商人來買糧外售。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青州的軍隊不多,不需要花費重金去養那麼多軍隊,且能夠保證自給自足,同時利用公孫瓚一同來牽制袁紹,自己偷偷摸摸發展的基礎上。

如果現在全面開戰,劉備咬咬牙,斷掉每年給洛陽朝廷的稅款,斷掉每年給青州百姓的農業、糧食、鹽價的補貼,斷掉每年給泰山學宮的教育經費,斷掉全青州高額的官員工資,那麼短時間內拉起二十多萬大軍,與袁紹一決高下,絕對有這個實力。

因此簡單來說,劉備其實一直在扮豬吃老虎,一直在借力打力,對外僞裝成軍隊數量不多,對內則是穩定局勢。利用公孫瓚牽制袁紹,二人爲了保證消滅對方,都在軍隊競賽,劉備則表面維持着少量常備軍,暗地裡搞經濟。

葛亭之戰後,袁紹被消滅了不少兵馬,但如今兵力一直在增加。公孫瓚也被迎頭痛擊,白馬義從全軍覆沒,自己的騎兵死傷慘重,可他卻不能減少兵力,只能不斷地從幽州徵兵,從北面胡人那僱傭兵馬。

如此一來,不管是袁紹還是公孫瓚,在整體實力上,都屬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經濟、政治、商業、農業,頂多維持一個秩序沒有崩潰,若說各自地盤情況有多好,那顯然是想多了些。

至於這一系列戰略和操作出自誰的手筆,就不用多說了吧。

包括葛亭之戰,就是他一手安排。

爲了讓青州這些年可以安穩發展,積蓄力量,一舉將袁紹和公孫瓚擊敗,陳暮也算是煞費苦心,寧願接受一場葛亭之戰的失敗,也要造就今日的局面,便是爲了完成日後吞併北方的大戰略!

田豐聽了他的話,沉思了許久,最終點點頭:“不錯,急的確實是袁紹和公孫瓚,他們的內部壓力極大,每年用於軍隊上的開支不菲,必然都希望速戰速決。”

“所以我們真沒必要太急。”

陳暮說道:“我們利用公孫瓚一同牽制袁紹,逼得袁紹沒法發展,公孫瓚的北地本就貧瘠,如今坐擁六萬兵馬已是極限,再擴軍必然內亂不止,他們二人都急,繼續消耗下去,我們纔是佔優勢的一方,難道不是嗎?”

“嗯。”

田豐沉吟片刻,問道:“那依子歸之見,莫非是打算繼續對峙,繼續消耗?”

“非也。”

陳暮搖搖頭:“已經對峙兩年了,再繼續下去,何時是個頭。所以我想了一計,雖然在大戰略上不如你那斷鹽之計來得效果明顯,卻可以逼迫公孫瓚離開冀州。”

“逼公孫瓚離開?”

田豐一頭霧水:“把他逼走對我們有何好處?”

陳暮神秘一笑:“把公孫瓚逼走之後,袁紹壓力驟減,到那個時候,也將是他自己做出一些錯誤決定的時候。”

嗯,逆風戰神,如果變成順風呢?

冀州埋下的那麼多釘子,他們是該發揮他們的作用了。

田豐被陳暮的話弄得一頭霧水,袁紹能做出什麼錯誤決定?

公孫瓚被逼走,他怕是高興死,到時候對於他來說, 就有兩個策略。

一是繼續北上,消滅公孫瓚,穩固後方,再圖南下。

二是立即對劉備動手,剪除後患。

後者肯定是個弱智行爲,袁紹不可能選,畢竟公孫瓚隨時有可能捲土重來偷他屁股。

那麼袁紹一定會選擇前者。

公孫瓚和劉備目前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由於劉備的軍隊都是步卒,機動性較差,且利用的是黃河中下游的大量河流湖泊進行防守,其中一部分都是水軍,陸軍只有五萬左右。

到時候袁紹只需要安排十萬人防備洛陽和青州,利用城池防守即可,主力北上解決公孫瓚,徹底清除後患。

等穩定幽州之後,再南下與劉備一決雌雄,這纔是正確做法,難道袁紹還會犯什麼蠢不成?

帶着這樣的疑惑,田豐問陳暮道:“那子歸是打算用何計逼公孫瓚離開?”

陳暮淡淡地道:“撤走鄃縣靈縣繹幕的兵,全面龜縮平原!”

田豐的眉頭瞬間皺起來了。

這計。

挺噁心人的。

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蹤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通知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一百五十六章 上鉤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四十一章 呂布,我要你的命!說明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請假條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一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二章 結義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一十九章 年輕袁紹,雄主之姿(感謝魯比大佬盟主)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長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十章 B計劃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六章 觀察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十八章 溫柔鄉,英雄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