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

田豐這個人除了性格剛直以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極爲固執。

哪怕劉備向他說教,他也依舊不依不饒。

到最後劉備自己也煩了,就對田豐說道:“元皓啊,你真認爲此計能行?”

“明公!”

田豐打着包票道:“絕對可行。”

“那諸公之見呢?”

劉備很聰明地看向衆人,少數服從多數,如果大家都反對,那田豐應該也就無話可說了吧。

大家互相對視,沒有人站出來第一個說話。

其實劉備麾下不止陳暮沮授田豐荀彧這四個謀士,這四人僅僅只是最出彩的而已。

其他還有華歆、王朗、簡雍、孫邵、氏儀、孫幹、左繼、劉謙等最早一批跟着他的文臣,如果再算上泰山學宮鄭玄那批學者就更多。

只是這些人有的擅長內政,有的擅長民生,有的擅長教育,大家各司其職,分工不同,並不是說劉備身邊的謀臣就少。

曹操現在有四大謀士,劉備也有,只是沮授和荀彧坐鎮中央,並不在前線,以至於現在只有陳暮和田豐的能力比較高,其他人的水平就一般般。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衆人看不清楚局勢,自然不敢第一個隨便發言。畢竟不是人人都是郭嘉,能一眼預料到此計之後的結局。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條計策一旦實施,短時間內對袁紹軍事可能影響不大,但對冀州民生傷害卻是無法估量。

只是對於劉備來說,或許他愛惜自己在冀州百姓人心中的名望,不願意去做傷害百姓的事情。

但對於麾下很多文臣武將來說,百姓死不死,跟他們有什麼關係?

所以他們不出聲,並不是像劉備那樣愛惜百姓,僅僅只是在於,他們不確定這條計策能不能像田豐說的那樣,對袁紹造成巨大打擊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利益糾葛。青州海鹽出產,很多大家族大豪強大商賈參與其中,如同無數鯊魚在撕咬一塊大蛋糕。

陳暮很清楚讓老大哥獨吞利益是不現實的事情,食鹽是最賺錢的買賣之一,劉備要是想着佔有整個市場,從開採到售出,整個渠道將會有無數絆子,哪怕在青州勉強能行,但出了青州,海鹽將寸步難行。

因此包括劉備麾下的很多文武大臣在這方面都有利益分配,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層層下來,青州鹽賣到外地去,僅僅只是比現在貴到天上的其它各地鹽稍稍便宜些,總體差不了多少。

若是封堵了冀州渠道,那麼青州海鹽將會失去一個巨大的市場。畢竟隨着漢末大動盪,整個東漢人口現在應該也只有三千多萬人,而冀州就佔了五分之一,是最大的市場之一。

如此一來,跟那些利益集團有瓜葛的臣子自然不好在這方面開口。如果站出來反對,以田豐那個剛正的性格,扯兩句扯到這方面來,反而會鬧到很尷尬的地步。

大家都不開口,

最後自然也就只能陳暮打前鋒,苦笑一聲,站出來說道:“大哥,我反對此計。”

“陳子歸!”

田豐怒目而視,他之前對陳暮和盤托出,還想着他能支持自己,結果依舊是這個態度。

然而陳暮還是認真安撫說道:“元皓兄,稍安勿躁,聽我講來。”

“好,我倒要看看你怎麼說!”

田豐拂袖坐下。

這個計策他予以重望,怎麼能輕易罷休。

陳暮環視衆人一圈,緩緩開口說道:“諸公,元皓兄之計,確實是一個很厲害的計謀,但有三個缺點。”

“一,私鹽橫行,元皓兄的斷鹽之計是封鎖青州鹽流入冀州,想法是很好的,冀州唯一的近海渤海郡如今在大哥與伯圭兄手中,袁紹無法自己製鹽,只能從其它地方購鹽。”

“然關中鹽、益州鹽、淮南鹽都過於遙遠,所以他只能對流入冀州的青州鹽佯裝沒見選擇無視,說不準還暗中大肆低價收購,囤積起來,以做軍用。”

“若是此時我們依照元皓兄之策,斷掉青州鹽,邊境百姓,各地商賈、世家、豪強見有利可圖,有機可乘,必然會偷偷私運販賣。”

“如果不能將這些私鹽禁絕的話,那麼此計根本無法導致袁紹軍中內亂,反而會給予私鹽暴利,危害重大。”

“二,時間太長,袁紹不蠢,各地諸侯哪家倉庫不是存有大量糧草、油鹽,一旦計策實施,食鹽開始減少流入,對袁紹的軍隊影響不會太大,只是會造成冀州民生大亂而已。”

“如果袁紹再聰明一些,派出兵馬進駐上黨,南下河東,不管是去關中高價買鹽,還是武力奪取關中鹽池,至少一兩年內他的軍隊不會崩潰。”

“而在這一兩年當中,青州禁鹽的策略除了只會給冀州百姓生活造成危害以外,對袁紹的軍隊影響微乎其微。”

“三,損人不利己,青州產鹽出售天下各地,最終天下各地的金銀銅匯聚於青州,對於穩定青州物價,維護青州財政有巨大幫助,冀州是我們的收入主要來源,若是一斷,青州收入驟降。”

說到最後,他已經是嚴肅且認真起來,對着劉備拱手說道:“因而此計只能算是一個長遠利益的計策,短時間內,受到損害的是我們自己以及冀州百姓,所以我反對。”

陳暮提出的三點當中,私鹽就不用多說。一旦某地缺鹽,私鹽販子們就會如同聞到血的鯊魚一樣,哪怕冒着被砍頭的危險,也要千里迢迢運送食鹽。

而第二點也很明確,各路諸侯都會囤積糧草油鹽等軍用物資,縱觀漢末歷史,真正曾有過彈盡糧絕經歷的諸侯,也就只有曹操劉備袁術。

這其中曹操和劉備是被呂布偷家導致,所有的物資都被呂布給搶走了。

而袁術則是純粹自己作死,非要稱帝弄得衆叛親離。

其他諸侯,哪怕治下百姓過得再慘,至少在保證軍隊供給上,還是沒有什麼問題。

更何況還是袁紹這種漢末頂尖大諸侯,倉庫存貯必然不計其數。

畢竟人每天攝入的食鹽量跟食物比起來,還是差得太遠,只要食鹽儲量足夠,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情況下,軍隊不可能亂。

所以正如陳暮所說的那樣,哪怕是搞定了私鹽問題,在短時間內,還是很難觸動袁紹的基本盤。

第三點就更不用講。

自己是賣鹽的,雖然已經接近於壟斷,不把鹽賣給你,看似你虧了,實際上自己也是半斤八兩,誰都沒佔到便宜。

因此綜合上述,田豐的策略可能是不錯,屬於一個長遠計劃,但這卻不符合青州的利益。

不管是從民心、經濟、治理、軍事等方面來說,都存在一定缺陷。

就好像股票一樣,某支股票你長遠看好,因爲它的發展前景很廣闊,但在近期這支股票的內部混亂,利空頻頻,下跌趨勢大,哪怕未來前景再好,散戶和機構們也不會急於在此時進場被套牢。

所以策略是好策略,但就和歷史上田豐勸袁紹不要急於與曹操進行決戰,而採取騷擾疲敵之計一樣,需要的時間、官府、軍隊、將領以及地方的諸多支持。

簡單來說,實施這個計劃,不僅要一個頂尖微操大師來操盤,還得需要各路將領不是淳于瓊這種貨色,懂得隨機應變。

對於現在的劉備來說,還是很難達到這種層次。

聽到陳暮的話,田豐忍不住想反駁,然而陳暮可跟劉備只會講以人爲本的大道理不同,他是將這件事的利弊全都分析得乾乾淨淨,一時間,田豐居然找不到什麼理由來駁斥他。

一直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長呼了一口氣,緩緩說道:“既然如此,那子歸難道有比這個計策更好的辦法來逼迫袁紹決戰不成?”

陳暮想了想,搖搖頭:“沒有。”

田豐就轉頭看向劉備道:“明公,如今我們與袁紹相持,哪怕加上公孫伯圭,也只能採取守勢。除非我們主動進攻,然則我們總兵力不過八萬,加上洛陽兵馬亦不過十四萬,絕沒有拿下袁紹的能力,因而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只算青州和洛陽那邊的總兵力,確實難以對袁紹進行主動進攻。

不要以爲昆陽之戰、官渡之戰、淝水之戰這些戰役能打贏,就覺得人少打人多沒問題。

那都是偶然現象,袁紹要是沒有個二五仔許攸幫曹操將袁紹的糧倉位置點清楚,你看看曹操會是什麼下場?

所以如果放棄現在的地利,全軍出擊進攻冀州,大概率又會是一場葛亭大敗。

只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田豐隻字不提公孫瓚。

這就是件值得玩味的事情了。

“伯圭呢?”

劉備皺起眉頭,如果加上公孫瓚的話,那總兵力和袁紹比,差距就不是很大了。

然而田豐卻道:“明公,公孫瓚不可信也!”

劉備大怒道:“田元皓,你這是在挑撥我與伯圭的兄弟之情!”

“明公!”

田豐苦口婆心道:“明公好好想想,如果擊敗袁紹之後,公孫伯圭該如何自處,到時候必然會與明公兵戎相見。”

劉備卻一甩袍道:“好了,我諒你不懂我與伯圭情誼,不知你罪,下次再敢胡言亂語,必軍法處置,今日會議就到此結束吧,我累了。”

“明公!”

田豐還想說點什麼。

然而劉備已經不給他機會,說完之後轉身就出去。

田豐急急追來,但早有侍衛將他擋住,不管他如何吶喊,劉備卻是頭也不回。

“唉,大事休矣!”

田豐去追劉備無果,回到廳內,錘胸頓足,無比氣惱。

等他拍了一會兒桌子,再擡起頭,忽然看到對面居然還有幾個人沒有走。

正是陳暮閻忠徐榮。

三人都在笑吟吟地看着他,一時間讓田豐又羞又氣。

“元皓兄,你現在必然氣惱大哥吧。”

陳暮站起身,提着個酒壺過來,幫田豐倒了一杯酒。

田豐舉起酒杯,一飲而盡,自嘲道:“明公不納吾言,遲早必生患也!”

“元皓,這你就誤會大哥了。”

陳暮猶豫片刻,還是決定好好勸慰道:“對於公孫瓚的事情,有些話他沒法說,你明白嗎?”

“難道明公還看不出來?公孫瓚同樣有南下略冀州之心。”

田豐指着北面道:“他若是真的忠心於朝廷,怎麼可能會把持着渤海不放,什麼與明公瓜分冀州,我看袁紹覆滅之日,便是他公孫瓚臨陣倒戈之時!”

“元皓兄!”

陳暮左右看看,對徐榮使了個眼色,徐榮會意,走出門去,將大廳門關上,自己則站在門口守衛,不許任何人進來。

“難道子歸覺得吾之言不對嗎?”

田豐反問道。

陳暮坐下來,與田豐在一張席上,輕聲說道:“元皓兄之言,自然是對的。我們作爲大哥麾下,自然是要以大哥的利益去考量問題。雖然現在談袁紹覆滅還早,但公孫瓚確實個很大的麻煩。”

聽到陳暮也支持他的話,田豐不解道:“既然如此,爲何明公還如此相信公孫瓚。”

“因爲大哥不能背棄道義啊。”

陳暮嘆了口氣。

歷史上, 呂布都那個鬼樣子了,劉備還接納他,結果導致呂布反叛,丟了徐州。

後來攜民渡江,但凡看過點史書的都知道,劉備在帶着襄陽百姓渡過漢江,由於百姓衆多,他用船隻來往很多趟才把百姓運過河。

所以實際上渡江是很成功的,並沒有失敗。

但正因爲渡河耽誤了太多時間,導致渡河之後就被曹操追上,然後纔有了兵敗於當陽,趙雲長阪坡七進七出的故事。

因此實際上如果劉備真想跑,完全可以不用管百姓,自己乘船渡江,遠比帶着十多萬百姓方便得多。

還有在路過襄陽的時候,諸葛亮讓他攻打劉琮,奪下荊州,他也沒有答應。

在關羽死後,舉國之力要報仇。

臨死之前將整個國家的權力都交給諸葛亮。

或許在道義上,劉備唯一虧欠的,估計也就劉璋了。

聽到陳暮的話,田豐都有些不敢置信,愕然道:“難道個人道義,要凌駕於國家大義之上?”

陳暮想起了歷史上二哥被害,大哥不顧一切的模樣,仍然只能苦笑了一聲:“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呀。”

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十章 儒生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十章 鳴金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五章 賄賂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六十九章 萬惡之源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征高句麗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三章 盧植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古無雙,國之功勳。第十章 西討關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陽。第五十八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章 儒生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九章 規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縣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九十三章 絕望的鞠義第一百一十六章 總攻開始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攻內黃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雲梯第八十章 劉表東進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四十一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二十二章 朝議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八十三章 浮陽之戰(2)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百二十一章 聲東擊西請假條第一百八十九章 無路可逃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八十二章 他猜到了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二章 反間計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三十一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