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

孫堅的大軍出發了兩日,就忽然停在了偃師縣。

第三日,孫堅又單人回了洛陽。

在皇宮中找到了陳暮,陳暮有些驚訝地看着他:“文臺兄怎麼回來了。”

孫堅苦笑道:“我在路上遇到了前來報信的僕人,豫章郡確實已經被袁術佔據,所幸我長子孫策早年曾經與廬江郡的舒縣周家有舊,已攜家眷逃去了廬江,我來此,是想問子歸,我該何去何從?”

陳暮準確地預判到了袁術的動向,再加上以往無數過人的戰績,足夠讓孫堅信服他是一個足智多謀之輩,因此也讓他對陳暮抱有期待,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指點。

其實也是孫堅在發現揚州已經被袁術攻伐之後,感覺自己南下無望,畢竟帶着自己這幾千人馬,如何跟袁術相扛?

現在江南各地都已有主,孫堅一時覺得這天下茫茫之大,居然沒有自己容身之處。

聽到孫堅的話,陳暮頓時就笑了起來。

自己合縱連橫之術,早就有了想法,現在孫堅送上門,他當然很高興。

於是立即將孫堅拉入明光殿內,二人相視而坐,指點江山。

“文臺兄之來意,我已經清楚。”

陳暮坐下之後,開口說道:“現在天下大亂,忠漢室者已是寥寥無幾,能多一個文臺兄,可謂是漢室江山之福。我大哥知道了,也會十分高興,感慨文臺兄之忠勇。”

孫堅問道:“子歸的意思,是讓我往東去投奔玄德嗎?”

陳暮反問道:“文臺兄不願意?”

孫堅擺擺手:“這倒是無所謂,反正之前也一直在玄德帳下做事,只要能興漢室,我都行。”

看着孫堅敦厚的面容,陳暮心裡也是十分感慨。

這世上還是有一心向漢之人。

不過仔細想想,歷史上孫堅其實到死都沒有翻身作主,成爲一路真正有自主權的諸侯。

從討伐董卓開始,

他就一直是依附於袁術,屬於袁術的將領。

後來之所以會死,也是被袁術派去攻打劉表,最後在江夏中了黃祖的埋伏,被中箭而亡。

所以對於他來說,並沒有什麼稱霸的野心,一直是一個猛將型的人物。

但陳暮卻並不希望孫堅就一直跟着劉備,他有他的作用。

當下,陳暮就笑着說道:“文臺兄忠規武節,令人欽佩。不過以文臺兄的勇略,一直在大哥帳下確實屈才了,我倒是有個好去處,不知文臺兄願不願往?”

“何地?”

孫堅詢問道。

“豫州。”

“豫州?”

“不錯。”

陳暮點點頭,取出一張豫州輿圖。

天下輿圖都收藏於蘭臺,董卓焚燒宮室,毀了很多珍貴資料。

萬幸的是青州還有大漢十一州的輿圖複本,是當初陳暮得寵的時候,從蘭臺借出來偷偷自己臨摹畫的。

畢竟天子喜歡寫字畫畫,鴻都門學也側重於書法與繪畫藝術,爲了討好天子,陳暮的畫畫水平相當高,如果留存個兩千年,賣個兩三億還是沒什麼問題。

孫堅見他把輿圖取出來,便湊過腦袋來看。

陳暮指着輿圖說道:“文臺兄請看,這天下大勢,已經各有分曉。王芬在冀州,劉表袁術佔荊淮,劉焉在益州,韓遂馬騰李傕郭汜這些人佔了西涼與關中,陶謙在徐州,伯圭在幽州,我大哥在青州,孟德在兗州,交州就不去多說,十分偏遠,剩下的,也就唯有豫州無人取。”

“豫州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汝南郡爲袁家老巢,袁術急於攻破劉表,就是想把豫州與荊州連成一塊,再侵吞揚州,則佔領天下三成之地,虎視江北,未嘗不能成就一番大業。所以現在的汝南郡,被袁術派了從弟袁胤所取,爲汝南太守。”

“而那冀州的王芬也不甘示弱,用僞帝的調令,派遣部下趙喁自立爲豫州刺史,佔領了潁川,威脅洛陽。現在汝南爲袁氏所奪,沛國相袁忠亦是出自袁氏,樑國與魯國並無國相,陳國相駱俊,素來忠誠於朝廷。”

“現在擺在文臺兄面前,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現在就帶着兵馬回家鄉吳郡,擊敗吳郡太守陳瑀,自領一郡之地,再以吳郡起兵,與佔據半個荊州,半個揚州半個豫州的袁術抗衡。”

自從袁術趁着揚州沒有什麼強力人物,攻佔了豫章與廬江二郡之後,就已經與汝南打通,派遣自己的部將擔任豫州與廬江太守。

如此一來,長沙——豫章——廬江——汝南四地就直接連成了一塊。三面包夾荊北的劉表,形成夾擊之勢。袁術在形成這樣的勢力之下,至少短時間內,劉表肯定難以和袁術相抗,一旦劉表覆滅,那袁術就徹底成爲最大的諸侯王,威脅北地。

所以陳暮的打算很簡單,那就是派孫堅去取了豫州北面,與劉表一南一北牽制住袁術,只要遏制住袁術往北發展的勢頭,等劉備這邊先搞定了王芬袁紹這些人,騰出手來南下,處理掉袁術劉表這些草頭王,便大勢已定。

“那第二條路是不是就是佔領樑國魯國陳國等地?”

孫堅問道。

陳暮答曰:“不錯,樑國魯國陳國沛國四地爲豫州東北部,東連徐州,北接兗州。兗州的孟德兄與允誠兄,徐州的陶謙素來與我等友善,可爲盟友。”

“而公孫伯圭在幽州,大哥在青州,文臺兄在豫州,此南北夾擊王芬,先平定河北,再南下取江南。只要統一大江大河南北之地,雍涼與益州,也很快就會被消滅,如此便能儘快地取得江山,恢復漢室統治。”

“如今我們在洛陽推舉宗正爲天子,便是要樹立正統中央朝廷,宗正無子,待平定天下之後,再如先帝與桓帝一樣,從近親宗室之中選出一個新的天子出來繼任,便又會回到從前。”

“到時候我們幾人立下這不世之功,上則爲王公,出入殿堂,爲三公九卿,掌控中央大權,治理天下。下則征戰南北蠻夷,塞外遠征,如霍驃騎一般馳騁千里。”

“屆時多年之後,我等故人或立於廟堂之上,或寄情于山水之間, 或俯仰於天地,或耕耘于田野。此等閒情雅緻,豈不快哉?”

一通言語說得天花亂墜,孫堅不由心馳神往。

作爲武將,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沙場征戰,爲一方大將,守衛漢土。

所以聽到陳暮的話,頓時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

當下孫堅高興地道:“賢弟之言,令我撥雲見日,茅塞頓開,那我現在就去往豫州去?”

“不急。”

陳暮微笑道:“如今滿朝公卿正在準備宗正登基爲帝的事情,待樹立正統之後,有朝廷的詔令任命你爲豫州刺史,再去也不遲。”

“好,那就我去再等等。”

孫堅點點頭。

現在他的家眷已經安全了,自己孑然一身沒有牽掛,也是時候去豫州給自己給家人掙個未來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八十九章 鄙人不善坐船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一十四章 易陽城巷戰第六十章 關中戰起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一百八十三章 鬍鬚亂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八十五章 炮!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九章 陌上桑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九章 羅市賊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零四章 軍萬馬自北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十章 收斂屍體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二百七十章 劉協的心思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歷城城下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第二十六章 仁義之名傳河北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七十八章 收降四將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八十二章 曹操投降與未來規劃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三十章 羣情激憤第十章 B計劃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四十九章 權謀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請假條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