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三國之謀伐酷筆記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從洛陽去青州怎麼走最快?

當然是坐船順河而下。

可惜現在的黃河流過冀州境內,陳暮現在坐船就是找死,只能從兗州繞路走。

兗州當年經過黑山軍襲擾,劉岱戰死,曹操和鮑信回師救援。

由於二人的兵力不多,一開始與黑山軍大戰的時候,僅僅處於僵持階段,曹操和鮑信佔領東郡,徐徐圖之。

結果第二年劉備回師青州,從兗州借道而過,浩浩蕩蕩幾萬大軍,幾乎是一路推平。

甚至都不需要劉備出手,公孫瓚的三萬騎兵就給曹操鮑信他們搞定。

當時公孫瓚已經得知自己的老家幽州被襲擾,回師心切,乾脆率領三萬騎兵一路推平了兗州黑山軍,再從平原國借道渤海,回師幽州。

所以現在不僅鮑信沒死,曹操也是很輕易地拿下了整個兗州,兩個月前向中央朝廷遣使納貢,成功地擔任了兗州牧。

雖然現在大家都已經成爲了大諸侯,但以前的交情還在,而且一直沒有敵對,雙方經常還有信件來往。

因此當陳暮從河內郡進入東郡的時候,受到了曹操的熱情款待。

東郡濮陽。

從洛陽到濮陽其實很近,大概六百多里路,走了五六天,曹操提前得到消息,已經在濮陽設宴。

城外西門亭,九月的秋風拂過遠方的山崗,山林已經變黃,最近的氣溫下降得很快,天氣也陰沉沉的,雖未下雨,但秋意很濃郁,有時候溫度很高,有時候溫度又很低。

曹操駐足在亭中,遠遠觀望,就看到在官道盡頭,踏着秋風之中,成羣結隊的騎兵如排山倒海一般涌來,像是要將眼前的一切碾爲齏粉。

等到接近西門亭,騎兵開始緩緩減慢速度,陳暮並不是在隊伍最前面,而是被衆人團團保護在最中央。

到了近前之後,諸多幽州騎士才展現出高超的馬術水平,紛紛減速停下。

衆人分散而開,陳暮越衆而出,來到曹操面前下馬。

看着這一系列花裡胡哨的操作,曹操無語。

這世上似乎就沒有比陳暮更怕死的人,出門隨時帶着一千重甲騎兵保護不說,這些騎兵還是一人三馬,幾乎武裝到了牙齒。

沿途別說山匪路霸,就連正規的諸侯軍,沒有上萬人軍隊,怕是輕易不敢招惹他們。

亂世確實不安全,可至於嗎?

很多遊歷四方的書生,腰間帶了一把劍,就敢縱橫天下,雖然也死了不少人,但至少說明漢朝儒生的膽氣。

陳子歸卻整天一副“總有刁民想害朕”的架勢,屬實漢朝儒生之恥。

陳暮當然不知道曹操已經給他標榜爲漢儒恥辱,翻身下馬之後,露出了經典的假笑,一臉久別重逢的喜悅感,高興地拱手行禮:“孟德兄長,又是一年餘未見,令小弟甚是掛念。”

曹操回了個禮,不管是虛情還是假意,也是堆滿了笑容道:“子歸賢弟,經久不見,愚兄也是想念得緊。這次聽聞你路過兗州,特意備下酒宴,請。”

“多謝兄!”

陳暮與曹操並肩進城,他一邊走,一邊注意到曹操身邊還有幾個人作陪,看面相有年輕的士子,也有年長的士子,皆含笑地看着他,心中雖有猜測,但知道現在不是詢問的時候,因此只是點點頭,往城裡去。

一路上兩人說說笑笑,十餘人穿過濮陽中心大街,抵達了縣衙府邸,衆人魚貫而入,進了中堂,步入大殿,曹操坐在主位之上,陳暮則坐在他下首第一位,其他也是分列而坐,按照位置坐好。

“子歸,來,我爲你介紹一下。”

曹操一邊吩咐開席,一邊在上菜的功夫,對陳暮說道:“這位是我徵辟的張壽令程昱,字仲德。”

“昱見過光祿大夫。”

“先生有禮。”

陳暮看過去,程昱約五十上下,一張國字臉,相貌堂堂,下頜長着山羊鬚,雖然年紀偏大,但目光炯炯有神。

看到陳暮望過來,程昱拱手一禮,面容十分嚴肅。

陳暮也回了一禮。

就這儀表堂堂的長相,誰知道會是一位給軍糧中參雜人脯的狠人呢?

“這位是濮陽令陳宮,字公臺。”

曹操又指着另外一名四十歲上下的清瘦中年男人介紹。

就看到陳宮長袍飄飄,面容清攫,坐在那裡一言不發,等到曹操介紹的時候,才向着陳暮拱手道:“見過光祿大夫,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見。”

瞧着這位將來會背叛曹操的智士,陳暮也微笑着回禮:“陳縣令大才,久仰久仰。”

衆人都以爲他是客套話。

畢竟陳宮混了那麼多年,一直都只是個低級小官。而陳暮從十七歲出道,短短九年時間,早就是名震天下的大人物,雙方又沒有交集,怎麼可能聽過他的名字?

不過大家自然不知道陳暮是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聽的,因此肯定也不知道他的話裡一些內涵的意思。

“這是戲賢,字志才,現爲我帳下主簿。”

曹操指着最後的那名儒生說道。

陳暮好好打量了一下這位曹操早期謀士,就看到他大概三十多歲,面容乾瘦,長得不太好看,但很有精神,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這就是戲志才?

很多人都說戲志才的本名應該就叫志才,但實際上了解漢朝歷史的都知道,雙名只有最底層的賤民纔會取,普通平民都不會取雙名。

賈逵窮成什麼樣?

連條褲子都沒有,冬天只能借妻兄的褲子穿,可依舊是單名且有字。

漢朝“二名非禮也”,可不是開玩笑的,這是寫在《春秋公羊傳》裡的大義,只要是稍微有那麼點點地位的人,都會遵守。

而戲志纔出身於潁川,與荀彧郭嘉他們是好朋友,如果是賤民,士族怎麼可能會和他交朋友?

所以實際上志才肯定是字,只是他死得太早,史書沒有記錄他的名字而已。

今天陳暮就知道了戲志才的名字,叫戲賢。

賢者,有才能之士。

字志才,就是“名以正體,字以表德”的典範,意思是希望成爲一名有才能的賢良之士。

“賢見過光祿大夫。”

戲志才行禮。

陳暮微笑道:“聽聞先生與文若爲好友?”

戲志才說道:“當初在潁川,我與文若時常有來往,他現在在青州,我倒是很想念他,正巧欲託光祿大夫向他送一封信件。”

“小事爾。”

陳暮臉上擺擺手,說都是小事,心裡卻十分陰暗地想,戲志才這廝不會是想挖我的牆角,勸荀彧來兗州吧。

除了程昱陳宮戲賢以外,倒是沒見到郭嘉,看來郭嘉尚未出仕。

事實上這趟回青州,陳暮也打算以劉備的名義招攬天下豪傑,郭嘉、龐德公、司馬徽這些人就在其中。

他本來有考慮過用朝廷的名義徵辟,這樣這些隱士出山的機會非常大。

畢竟現在漢室江山都這樣了,如果他們真的心向漢室的話,說不準會答應出山相助。

但問題在於,陳暮將來的打算可是先利用劉虞這個小朝廷站住名分大義,等過個幾年,慢慢統一北方,劉虞差不多快老死的時候,給老大哥黃袍加身來着。

而龐德公司馬徽這些人都是極其高明的智者,一旦被他們拆穿了小心思,那青州集團和洛陽小朝廷的關係就會非常尷尬。

所以這些人必然不能去洛陽,如果可以的話,儘量安排去泰山學宮,一邊治學,一邊當個顧問即可。

也許有人說,鍾繇的智力也不低,那他在洛陽的話,就不怕被他拆穿?

然而鍾繇的智力是不低,但陳暮的心思深如海,他的打算連劉備都不知道,鍾繇就更加不可能猜出十多年後的事情。

至少在明面上,現在的陳暮是忠於洛陽朝廷的,也向三公九卿做了保證,只要平定了天下,劉虞退位或者老死的時候,就輔佐劉備從宗室之中挑選合適的人繼承皇位。

所以陳暮並不害怕智力在90左右的鐘繇,而是害怕龐德公司馬徽這些瞭解不深,不知道他們到底有多聰明的人。

簡單來說,三國智者如過江之鯽,但大多數人陳暮都通過歷史對他們有所明悟,知道他們是怎麼樣的爲人,瞭解他們的一些事蹟,從而做出判斷。

而龐德公司馬徽這些隱士,就屬於你不瞭解的對手,萬一出了錯誤,那就滿盤皆輸。

因此爲了不出錯,陳暮自然不能胡亂下招,讓他們去洛陽。

介紹完身邊的幾個人之後,還有夏侯惇曹仁這些人就不用介紹了,都認識兩三年了,這個時候菜也上齊,酒宴開始,一時間推杯換盞,其樂融融。

酒過三巡之後,曹操忽然長吁短噓,不斷嘆氣。

陳暮想了想,該配合他的表演不能視而不見,便說道:“兄長爲何唉聲嘆氣呀?”

曹操愁眉苦臉道:“上月那陶謙無端進攻我濟北國,然後兵進東阿,發乾,雖被我奮力擊敗,但他佔領了濟北,允誠兄也不得不退回東平,抵禦來自徐州的進攻。”

“什麼?”

陳暮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皺起眉頭:“陶謙居然無端攻擊你。”

“不錯。”

曹操嘆息道:“我兵少將寡糧草也不多,徐州這些年素無亂象,兵強民富,我恐難以抵擋呀。”

陳暮在腦子裡瞬間思緒過了千萬遍,大腦如一顆電子計算機一般運轉起來。

他最初的策略,就是南北夾擊之術。

公孫瓚在幽州,從北面對冀州打擊,劉備在青州,陶謙在徐州,曹操在兗州,關羽在司隸,這樣衆人連成一條線,變成聯盟,幾乎是從四面八方將冀州包圍起來。

到時候不管冀州是王芬還是袁紹,基本上都逃不了被圍攻落敗的下場。

而孫堅在豫州配合劉表抵禦住袁術的進攻,接着只要劉備佔領了冀州,馬上可以聯合諸多盟友,南下進攻袁術。

這樣一來,覆滅了二袁,又利用了劉虞小朝廷凝聚了實力,再掃平關中與益州奪取天下,也是遲早的事情。

等到多年之後,劉虞老死,劉備實力最爲強大,黃袍加身,基本也就是順理成章,沒有任何阻礙。

可現在陶謙無故進攻兗州,最初的聯盟就打破了。

也就是說,自己的計策還未實施,就已經讓陶謙給破壞。

到底是怎麼回事?

陶謙腦子抽了,還是有人暗中與他勾結,破壞了自己的計策?

一瞬間,陳暮的腦海裡,快速地思索,想這個問題的答案。

三國之謀伐最新章節地址:

三國之謀伐全文閱讀地址:

三國之謀伐

三國之謀伐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81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敵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二十六章 試探請假條。第七十三章 投石問路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七十四章 張讓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四十九章 責任第一十一章 玉堂尋賢訪陳生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三十一章 先發制人第七十章 等人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七十五章 進山第九章 規劃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一百八十四章 體力消耗戰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八十五章 養寇自重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四十章 表功第四章 半個大漢人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陳子歸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一百三十五章 教育晚輩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九十六章 袁術.....不用死了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七十八章 官軍下來戰書,約我等明日決戰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七十三章 洛陽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七十六章 三股勢力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一百一十一章 泰山封禪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一章 董卓兵敗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