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三國之謀伐酷筆記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陳暮十二月從洛陽出發,在路上的時候就遇到了撤回來的曹操和鮑信。

雙方只是在路上進行了簡單的會晤,並沒有太多深入交談。

但陳暮還是給他們透露了一個不好不壞的消息。

劉岱死了。

之所以說是不好不壞,是因爲對於眼下的曹操鮑信來說,肯定是個壞消息。

劉岱一死,兗州就羣龍無首,各自爲政,難以統一兵力。

現在正是要集中力量對抗黑山軍的時候,沒有了刺史調動兵馬,曹操鮑信也怕打不過黑山軍。

不過陳暮卻知道,從長遠眼光來看,肯定是個好消息,因爲曹操有個兗州基本盤。

如果是以前,對於曹操這樣的梟雄,陳暮肯定是如臨大敵,想辦法除掉。

但現在。

呵呵。

不是他吹。

不提他早就安排了諸多後手。

單說曹操現在頭上戴的這頂“仁義君子”的緊箍咒,就夠他喝一壺的。

有了這個約束在,還敢盜掘陵墓,吃人肉嗎?

還敢隨便亂搞別人老婆嗎?

還敢屠城嗎?

站在輿論高地首先就噴死你。

青州有印刷術,發傳單,貼告示,再找幾個受害者現身說法四處演講宣揚你的醜惡行徑,立馬讓你名譽掃地,民心盡失。

東漢底層百姓可能很多人都不識字,但趨吉避凶是每個人的本能。

曹操只要幹了這些事,很快就會被所有人知道。

到時候曹操每攻一城,百姓害怕被屠城,要麼拼命死守,要麼拖家帶口紛紛逃跑。

即便拿下一座城來,要麼死傷慘重,要麼得不到一個人口。

包括那些世家子弟,也不會爲他效力。

這就是技術革新帶來的好處。

畢竟如果沒有印刷術的出現,你沒法大規模貼傳單發告示,想去宣揚別人的罪惡也很不容易。

而有了約束力,那麼曹操想要在地獄難度開局幹出一番大事,難如登天。

陳暮把一切都算計好,早就不在乎曹操這個梟雄了。

十二月中旬。

從洛陽到華陰,總共也就不到三百公里,穿越秦嶺就走了半個月。

當陳暮抵達華陰的時候,劉備已經將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正打算浩浩蕩蕩地起兵,正式開始兵圍長安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封奏摺,進入了長安,擺在了董卓的桌案之上。

現在這天下雖亂,可各地諸侯也沒有閒着,有些諸侯不在乎朝廷的威嚴,擅自做主,比如公孫度自領遼東侯,稱王稱霸,盡顯野心。

而有些諸侯則還需要這個朝廷大義,不時遣使來進貢天子,討要封賞。比如荊州刺史劉表,就請封袁術爲豫州牧。

不要以爲劉表好心,糟老頭子壞得很。

袁術現在霸佔了荊州南部,胃口大得很,不僅想要豫州,連荊州和揚州也想吞併。

由於豫州汝南爲袁氏基業,在郡中多有名望,所以袁術早就派人聯絡了汝南袁家,令從弟袁胤爲汝南太守,一南一北夾攻荊北,取了荊州之後,則立即可以拿下豫州與揚州。

而劉表請封袁術爲豫州牧,那在名義上,整個豫州都是袁術的,現在有一大片兵多糧廣民富而且還沒有人佔領的地盤,你袁術要不要?

要,那荊南就讓出來,我兵不血刃地取了整個荊州,你就跑到豫州去跟豫州各地叛亂打生打死。

不要,那咱們繼續僵持着,放在嘴邊的肉都不吃,饞死你。

所以劉表這番操作,看似是要和袁術講和,對袁術的示好,

實際上就是禍水東引,想要用套路把荊州南部拿下來。

不得不說,這個計策確實挺離譜的,讓袁術怦然心動,被劉表派來的說客一番言語,居然心動了。

只是劉表還是低估了袁術的野心,他不僅豫州要,荊州也要,又引發了其他矛盾。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那邊董卓桌案之上,看着眼前的奏摺,眼皮子直跳。

這奏摺蓋印,是齊國相印,而現任的齊國相,董卓自然知道,正是他恨之入骨的陳暮。

“那陳暮,竟然還有臉往長安上奏摺?”

董卓很是不高興地道:“簡直是在欺辱我,你們也真是,這種奏摺還拿到我這裡來做什麼,就不能直接燒掉?”

被任命爲尚書令,在長安監視皇帝,負責處理政務的李儒卻力勸道:“太師,此信事關重大,還是要看看。”

董卓無奈,便打開奏摺,一封形體方正,筆畫平直的楷書白紙信件,就出現在他眼前。

楷書在東漢名叫正書,爲隸書演化而來,流行於漢末,正是大行其道的時候。

董卓自然是識字的,看着這封信,掃視了片刻,皺起眉頭。

“王芬居然要另立皇帝?”

將奏摺合上,董卓臉色非常不好看。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冀州刺史王芬居然要給他來一個釜底抽薪!

李儒亦是愁眉苦臉道:“是啊,我就是爲了這件事情發愁。那河間王劉陔爲孝穆皇帝玄孫,按族譜,爲先帝從侄,當今天子的從兄,若他真的被立爲皇帝,那我們手中的天子,恐怕......”

孝穆皇帝其實並不是真的皇帝,他的名字叫做劉開,是漢桓帝劉志的爺爺,漢孝康帝劉宏的曾祖,所以被兩代皇帝先後追尊爲皇帝。

劉開的兒子不少,子孫開枝散葉。像現在河間王劉陔的曾祖,就是漢桓帝劉志的親叔叔。劉陔的爺爺,同樣也是漢孝康帝劉宏的親從叔,本人跟兩代帝王的關係,非常相近。

如果劉陔真的被立爲皇帝,被天下人承認,那麼劉辯的位置就難保了。

關東軍之所以不敢進攻長安,就是擔心劉辯的生命安全。而一旦劉辯失去了這個皇帝位置,少了天子大義,那麼關東軍恐怕將肆無忌憚,長安將陷入很大的危機之中。

李儒的話顯然也成了董卓擔憂的問題,一時間竟有些彷徨,沉默了許久,才問道:“文優,可有辦法否?”

“......”

李儒同樣沉默了許久,搖搖頭道:“我也不知該如何應對。”

“不若召誠漢與王允過來,共同議事吧。”

董卓想到了他另外兩個智囊,也許他們有辦法。

李儒卻道:“太師,誠漢是西涼人,又早年跟隨太師,出計無數,立下汗馬功勞,必然可信。唯那王允,世居幷州太原,出身世家,與朝堂諸公走得很近,還是要小心提防一二纔是。”

雖然王允現在匍匐在董卓腳下,向來表現得都十分忠心。但不知道爲什麼,李儒卻總覺得他不可信,背地裡醞釀着什麼陰謀。

而且最近董卓也很反常,上次明明勸說他讓他將妾室送予呂布,可是依舊沒見什麼動靜。

不過好在經過李儒從中調和,董卓氣也消了大半,除了不許呂布進入眉塢以外,其他時候還是讓他跟隨左右,關係倒也恢復了從前,沒有讓這對父子出什麼大亂子。

董卓聽到李儒的話,想了想道:“那行,就先召誠漢過來,看看他有什麼辦法。”

說罷就命令侍從回長安叫閻忠過來。

眉塢就修在長安西面的潷河邊上,周圍環繞着昆池水與蓬萊池,離長安不足二里,只片刻功夫,目前在長安擔任司隸校尉的閻忠就已經抵達。

閻忠來了之後,李儒將情況給他說了一下,末了又道:“誠漢兄,你覺得此局,應當如何破之?”

“這是個死局。”

閻忠想了想,搖搖頭道:“不太好破。”

李儒嘆氣道:“是啊,如果劉陔的帝位得到天下諸侯承認,那當今天子就徹底失去了作用,到時候關東軍羣起而攻,恐怕長安就危險了。”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閻忠思索道:“我曾經聽聞,那關東軍盟主劉備,深受孝康皇帝之恩,因此對孝康皇帝極爲尊崇。後來在洛陽的時候,劉備曾經反對廢后、廢帝,其實都跟這個有關係。如果他站出來反對劉陔稱帝,我們就還有希望。”

“劉備?”

董卓啞然失笑道:“他如今是我最大的敵人,會幫老夫這個忙?”

閻忠笑道:“太師,其實你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劉備爲什麼要下這麼大力氣進攻長安?如今天下都亂成這樣,聰明人早就會想到離開了,怎麼會有這麼傻的人會花費如此多人力物力繼續打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爲了孝康皇帝的子嗣。”

“劉玄德不傻,升官發財肯定也有他的意願。畢竟如果他能夠迎回當今天子,那他以宗室身份攝政,擔任三公,總攬大權。但如果這個時候換一個皇帝,那麼好處就全歸了王芬,你說他會不會答應?”

“所以在我看來,劉備尊崇孝康皇帝,想要奪回孝康皇帝的唯一子嗣不假,還想要總攬大權,做一個權臣也不假。可這一切的前提是,當今天子還是皇帝。”

說到最後,閻忠看向了李儒。

李儒不愧是聰明人,幾乎一點就透,恍然大悟地說道:“不錯,如果變成了劉陔,劉備一旦承認了他,那麼劉陔一道詔書,立即就能解除了他的兵權,甚至連性命都不保。所以劉備要想獲利,那麼當今皇帝,只能是現在長安的天子,而不是遠在冀州的天子。”

這個邏輯很簡單。

劉備現在花那麼大力氣打長安,還不是想把劉辯弄在手裡,奪了大義之後,奉天子以令不臣。

那麼如果他尊冀州的劉陔爲天子,那麼劉陔現在在誰手裡?

王芬手裡。

那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人就不是劉備了,變成了王芬。

只要劉備不傻,都不可能承認劉陔的皇位。

所以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在董卓李儒他們看來,劉備在這個時候,也許確實可以幫上他們的大忙。

畢竟這世上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嘛。

聽到閻忠李儒的分析,董卓只覺得豁然開朗,高興地道:“哈哈哈哈,誠漢文優之言,當真是令我撥雲見日,茅塞頓開。我有你們二人相助,真是天賜英傑也。”

“都是爲明公效力。”

二人拱手一禮。

李儒又道:“太師可以讓天子下詔書,讓劉備東討僞帝,攻打冀州。此策乃一舉兩得,又解決了王芬立僞帝的麻煩,又能調走關東軍,誠漢兄真乃大才也。”

閻忠心裡在想這都是陳子歸乾的壞事罷了,嘴上卻謙虛地道:“哪裡哪裡,我也只是靈光一現而已,比不得文優兄素有急智。”

嗯。

跟陳暮比起來,我跟李儒還真是單純得像一張白紙。

連自己大哥都算計,還有什麼事他幹不出來?

三國之謀伐最新章節地址:

三國之謀伐全文閱讀地址:

三國之謀伐

三國之謀伐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56章陳暮之謀)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十八章 這TM的就是驚喜第五十一章 步戰之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五章 賄賂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愛你們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傾城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五章 曹操的處境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七十五章 從地獄裡回來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七十九章 奪冀州的第二步戰略第一百六十一章 戰起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八章 回京第九十四章 鞠義的痛苦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十四章 反間計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戰再起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四十四章 孝出強大請假條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二百零七章 十勝十敗第一十三章 與空氣鬥智鬥勇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八章 瘋狂的何氏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年大業換帝位第六十四章 張讓之死第九章 羅市賊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師攻兗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襲魏橋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六十三章 折磨之王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二十七章 廣年對(3)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五十章 鬥將第八十章 平青州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八十五章 炮!第三十一章 勸服馬騰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章 孟德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三十九章 公孫瓚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間第二十三章 董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