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三國之謀伐酷筆記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黑山軍是九月份打到了東郡,進攻兗州。

劉岱是十月末被黑山軍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去給鮑信曹操求援。

很多人都說,漢朝的刺史比太守大,且言辭鑿鑿,像是自己住在漢朝,當了刺史頤指氣使可以指揮得動各地太守一樣。

只能說,沒有二十年的腦血栓,說不出這樣的話。

因爲很明顯刺史屬於監察官,只能按照“六條問事”來行使權力,對地方的軍事、政務沒有任何插手的地步,品秩也只有六百石,跟軍政一體,手握大權的兩千石太守比官職權力大小,那純粹是腦子抽風了。

不說漢朝歷史上多次改刺史爲州牧,就是因爲刺史的權力太小,無法約束一州軍政大權。

單就很多漢朝人,也對刺史權力過小,名義上檢查太守,而無法實際掌權頗有微詞。

如成帝綏和元年,翟方進、何武共奏言:“《春秋》之義,用貴治賤,不以卑臨尊,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相準,失位次之序。”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刺史的職位太小,而偏偏卻用刺史的職務去監督兩千石的太守,屬於本末倒置的行爲,不可取。

因此成帝時,就曾經短暫地改刺史爲州牧,意在擴大刺史的權力,讓刺史可以有行政權。

不過到了漢末,以往刺史權輕的境況確實發生了很大改變。

隨着朝廷的權威日益下降,各地叛亂不止,很多官員的野心膨脹了起來。

刺史漸漸開始代掌了州牧職權,擁有了掌控一州軍政的權力,成爲一方諸侯。

而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其實就在於刺史還有一項比較特殊的權力。

那就是特殊情況下擁有兵權。

在以往,幽州、幷州、涼州、交州等地刺史,其實不止是刺史,還會身兼一個臨時都督的職務,方便他們統籌各郡的兵力,討伐外來入侵者。

如涼州刺史耿鄙,就曾經領數郡兵馬討伐韓遂,鎮壓叛亂。

還有幽州刺史劉虞,同樣也是如此,對抗烏桓鮮卑。

根據《漢書》與《後漢書》記載,邊境刺史領兵的事情,不在少數。

但這些都只能算是特例,只有邊境刺史可以這麼做,內地刺史並沒有這樣的權力,在《漢書》與《後漢書》中也沒有記載過內地刺史掌控過數郡兵權的事蹟。

然而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朝廷威信下降,各地叛亂不止,內地刺史也逐漸開始行使這項身兼臨時都督的兵權。

而有了兵權,自然就可以掌控全州,如劉岱就殺了前任東郡太守喬冒,以武力鎮壓兗州叛亂。

鮑信是濟北相,曹操則是陳留人,兩人兵馬接近兩萬。

現在兗州情況不妙,劉岱自然想起他們兩個來,立即以刺史的名義召他們回來救援。

但兗州畢竟離關中天南地遠,當信件送達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

鮑信曹操接到信,大驚失色,連忙找到劉備請辭。

關中,華陰縣。

縣衙府邸之中,劉備正在召集諸將議事。

十一月正是進攻長安的好時機,現在天氣大雪,聽聞董卓終日住於城外的眉塢,朝廷公卿要求他兵進長安,以配合城內對董卓的行動。

他才準備讓人去把公孫瓚曹操鮑信孫堅四人叫過來,就看到曹操鮑信急匆匆地從外面進來。

“允誠兄,孟德兄。”

見二人身上都是雪,劉備連忙站起來過去迎接:“我正欲派人請你們過來,一起商討進攻長安之大計,沒想到你們居然都來了,

那就剛好,快坐下,燙一壺酒,談談此事。”

鮑信曹操拍了拍身上的風雪,感受着殿中火爐的暖意,兩人互相對視一眼,都有些不好意思,羞於啓齒。

畢竟他們兩個當初只是籍籍無名之輩,現在跟着劉備混了這麼大的名氣,被天下人稱讚,結果轉頭就要棄劉備而去,確實有些不講義氣。

但問題在於,自己老家都快被偷了。鮑信的家鄉泰山郡,曹操的家鄉陳留郡朝不保夕,自然也就不是講不講義氣的時候了。

遲疑片刻,曹操還是苦笑道:“玄德,今日我們前來,是要向你請辭的。”

“什麼?”

劉備大驚失色道:“允誠,孟德。眼見長安城破在即,很快就能迎奉天子,你們怎麼能在這個時候離去?”

鮑信只得解釋道:“非我等不願盡忠,然黑山賊進攻冀州,被冀州刺史王文祖擊破,驅趕至兗州。如今兗州危在旦夕,刺史召我二人回家鄉平亂,護佑家鄉父老,不得已而爲之。”

曹操說道:“我父如今就在陳留,如今棄天子於不顧,雖有不忠之嫌,但天子猶有玄德伯圭與文臺在。而我父在陳留一兵馬保護,二又老邁不便行動,若不去救之,則勢必危矣,玄德莫不是要陷我於不孝乎?”

“原來如此。”

聽到二人的解釋,劉備這才明白原因,理解寬慰道:“既是此般,亦是情有可原。二位兄長放心,待會我就寫一道手令,沿途一路糧草可盡取之。且我會派人給四弟知會一聲,你們到洛陽之後,多取些糧草,讓他一路派兵護送你們至兗州,若有需要,儘管言語。”

“多謝玄德!”

二人拱手一禮,轉身離去。

等他們走後,劉備纔對身邊的田豐說道:“元皓,如今關中大雪,兵馬出行,甚是不便,軍中士卒防風帳篷、取暖用的柴火都是否準備充足?”

田豐說道:“一切俱已準備充分,帳篷都是從幽州買入的牛羊皮縫製,早在三個月前,我們就在華陰山砍伐秋枝枯木儲備,糧草也一應俱全,足夠軍中將士兵圍長安,渡過這個寒冬。”

“嗯。”

劉備滿意地點點頭。

就在這個時候,公孫瓚和孫堅也被請了過來。

一進門,公孫瓚便嚷嚷道:“玄德,剛纔來時我怎麼見允誠孟德的軍營正在拆分營地,似要大軍遷徙,這是何故呀?”

劉備便解釋道:“黑山賊襲擊了兗州,允誠與孟德不得不回軍守衛家鄉。”

“原來如此。”

公孫瓚慶幸道:“還好我如今與鮮卑烏桓諸多首領締結盟約,誓爲兄弟,幽州附近尚無人敢侵掠,我等家鄉安然無恙。”

當公孫瓚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肯定想不到這會是個flg。

不提袁紹已經設下了詭計,單說他的同姓兄弟公孫度,在徐榮舉薦他爲遼東太守之後,就早已經對幽州虎視眈眈,想要趁機拿下整個幽州,因此眼下的公孫瓚,實際上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二人進來坐下,孫堅坐在席上問道:“玄德,今日叫我等過來,是要商議何事?”

劉備掃視一眼,殿中俱是心腹,張飛典韋田豐王朗黃忠,再加上公孫瓚和孫堅,並沒有其他外人,便放心大膽地說道:“諸位,天大的好消息。”

“哦?”

孫堅詫異道:“什麼好消息?”

劉備笑道:“長安來了消息,朝廷諸公已經策動呂布爲內應,決心刺殺董卓。恐長安西涼軍太多,難以爲繼,因此讓我等假作進攻長安,吸引西涼軍出城駐守各地關隘,以方便諸公行動。伯圭、文臺,我們等了一年,終於守得雲開見日,奉迎天子,匡扶漢室的時機,終於要到了。”

“真的嗎?”

孫堅大喜道:“那可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玄德,多餘的話我就不多說,此戰我必爲先鋒。”

與其他人不同,孫堅是真的忠心於漢室。

歷史上,曹操被徐榮擊敗之後,就撤回了兗州,開始發展自己的地盤。

而孫堅是唯一一個堅守兩年繼續討董的人,哪怕同樣也被徐榮擊敗過,他也一直沒有放棄過。

直到初平三年,也就是192年,才因爲實在沒有糧草,再加上袁紹居然派人偷襲了孫堅佔據的豫州,才迫使他不得已撤兵。

不得不說,孫堅在歷史上除了擅自殺了一名太守和刺史以外,確實沒有什麼其他的黑點。

在得知袁紹派人偷襲他之後,也曾經愴然淚下道:“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若此,吾當誰與戮力乎!”

從這一點上來看,可見在那一票各懷鬼胎的諸侯之中,孫堅也算是少數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了。

現在劉備跟孫堅的關係非常不錯,也很清楚他對漢室的忠誠,因此擺擺手,笑着說道:“文臺兄急於營救天子,匡扶漢室的心情我能夠理解,因爲我與你是一樣的心情。只不過冬日大雪,前期的準備工作還是要做,不然將士們受凍,怕是要死傷不少,還是得徐徐圖之。”

“嗯。”

公孫瓚道:“玄德之言有理, 我現在就挺難受的,去年關中沒有下雪,我的騎兵還好。結果今年就下那麼大雪,騎兵在雪地中寸步難行,真是愁死個人。而且冬季準備草料也很麻煩,好在青州運來了不少菽豆,解決了問題,不然我的馬怕是要死不少。”

“那何時出兵,玄德儘管去說,我先回營中做好準備。”

孫堅表示理解,立即說道。

劉備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我打算先運送大批糧草於鄭縣及下邽,大軍再往西進軍。諸公曾言,如今董卓終日居住於城外眉塢,等閒不會進城,怕是要過冬之後,到了春天才會回長安,所以此事倒也不急,你們回去之後整頓兵馬,等我消息便可。”

“那行,我先告辭了。”

“嗯,玄德,我靜候佳音。”

孫堅公孫瓚聽到這個事情,表示明白,當即告辭離開。

劉備便吩咐下去,儘快展開一切前期準備工作,畢竟長安那邊是等待機會,而他這邊則只是吸引火力,機會不常有,如果不能及時吸引火力,讓長安那邊錯失良雞,那就不好了。

三國之謀伐最新章節地址:

三國之謀伐全文閱讀地址:

三國之謀伐

三國之謀伐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55章關中諸事)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襲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十一章 茶藝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八章 內閣的作用第九章 壽誕第七十一章 典韋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四十八章 長社城內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五十七章 重要講話第六十章 陳暮發動技能——萬箭齊發請假條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七十三章 亂世一鍋粥(1)第一百八十八章 崩潰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請假條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殺之!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四十七章 老友相聚第三十章 青梅煮酒論英雄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八十三章 船隊回航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四章 推諉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個男人不在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三章 漢末羣雄之白馬公孫瓚第四十六章 小細節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二十五章 鹿門山訪賢第四十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請假條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七十六章 安居而天下息,一怒而諸侯懼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二百零四章 圖謀界橋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一百二十一章 張燕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