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冀州

“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聖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衝之勢,方畿之內,簡練之臣,皆垂頭搨翼,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

“故救國之大事,必以賢明之臣於外,伏茲億兆,躬擐甲冑,跋涉山川,櫛風沐雨,豈辭勞倦,遂起西伯之師,將問南巢之罪。”

“而方今之天下,唯備操信堅瓚屬當期運,備皇漢舊臣,宗室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

“操三公之後,濟世之才也。信堅瓚,亦勇摯剛毅,微末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此皆種種,大仁大勇之士,蓋逢明臣,以絕元惡大憝。”

“噫籲嚱,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藜帝后,識夏庭之遽衰。然此五公於此,視死如歸,昭然千古,謂之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誰雲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

“嗚呼!帝去若昨日,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倘能轉禍爲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勳,不忘大君之命......”

《討董記》洋洋灑灑兩千餘字,印刷出來之後,其實就是薄薄的幾頁紙,還不如後世一篇網文隨便一章的字數多。

然而到了東漢之後,無數世家豪強看了愛不釋手,裡面的文字都得背得滾瓜爛熟才罷休。

這可是大儒鄭玄與蔡邕執筆寫就,上面還有兩人的簽名印章呢。

不說這內容有多好,光這簽名印章就老值錢了。

可惜是印出來的,若是親筆寫的原文真跡,那就更加珍貴。

初平二年二月,冀州,渤海郡治所南皮縣。

郡守府中,袁紹臉色鐵青地看着手裡的《討董記》。

裡面書裡倒是提了一筆,只說十八路諸侯聚於酸棗,然後就沒有了下文。

沒有貶低他,也沒有直截了當地說他壞話。

但這提了還不如不提。

因爲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面對董卓的殘暴,袁紹袁術等人知難而退,唯有劉備曹操孫堅鮑信公孫瓚幾人勇往直前。

書裡沒有表面寫作者的態度,也沒有夾雜私貨批評他袁紹。

可兩相對比,高下立刻就有了判斷。

哦。

你袁紹就知難而退,棄天子於不顧,這是什麼行爲,這是忠臣做的事情嗎?

什麼?

你有難處?

那爲什麼人家劉備曹操孫堅公孫瓚鮑信能繼續打,他們就沒有難處?

歸根到底,還是你袁紹不夠忠誠,對漢室沒有盡到責任。

正所謂不怕別人太優秀,就怕同行襯托地好,很多東西一拿來比較,一下子就會區別出很多意思,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來。

袁紹甚至可以預見,接下來的日子,

這樣的風言風語估計不會少,必然會嚴重損害他的名望。

然而他卻沒有辦法。

自己做的事情,就得承擔做了這件事情的後果。

“可惡。”

袁紹將手中的《討董記》撕成碎片,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兇厲,對逢紀說道:“若有一日,我捉到鄭玄蔡邕這兩個老匹夫,必然要羞辱他們。”

逢紀撫須道:“明公莫要憂慮,這只不過是玩弄人心的把戲而已,上不得檯面。真正的大世,兵強馬壯纔是王道。”

許攸也說道:“不錯,王芬不過是守門之士也,又如何能佔得了冀州?待本初圖取之日,天下人自然會明白誰纔是真正的明主,本初切莫因爲這點小事,而干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叫我本初?

袁紹有些不滿地看了許攸一眼。

雖然大家從小就認識,多年好友,可現在我爲主你爲臣,老是叫我字,沒有上下尊卑嗎?

算了。

許攸現在很重要,還是忍他一忍。

袁紹眼裡閃爍過一絲堅韌,點點頭道:“你們說的對,現在的大事是圖謀冀州,奪得一塊根基纔是重中之重,不能因此而過於在意。元圖子遠,讓你們做的事情做得如何?”

許攸笑道:“已有七成把握,冀州已盡在手中。”

“好。”

袁紹大喜過望,對二人說道:“我有元圖子遠何愁大事不成?待我奪了冀州之日,便是爾等功名富貴之時。”

“哈哈哈哈。”

三人同時大笑,對光明的未來充滿了展望。

而袁紹就更加開心。

嘴角抑制不住地泛起笑容,眼神裡的光彩越來越明亮。

袁家,必要在我手中復興!

......

......

冀州鄴城,刺史府。

王芬臉色發黑,看着這《討董記》,有些不高興地對老友荀爽說道:“我雖未領兵,卻也是一直孜孜不絕供應糧草,怎地鄭君就只給我提了一筆?”

荀爽笑着說道:“能在上面提一筆就不錯了,你只是供應了糧草就名留青史,人家五公可是出生入死,連本人都差點死於戰火之中才得了這個名望,你又沒上前線打仗,知足吧。”

一旁的辛評說道:“《討董記》一出,五人聲望怕是一時無量,以我之見,明公不若此時興起義兵,也加入討董之中,構築威名,建立起一方霸業,方爲上上之策。”

“是啊。”

荀諶也說道:“明公治理冀州以來,民富州強,富饒於天下,此番國家危難之際,正是明公出兵之時。正如鄭公所言,謂之忠臣肝腦塗地,烈士立功之會。若興兵討伐,接天子來冀州,輔佐漢室再興,便可謂人臣之極點已。”

“千里去關中嗎?”

王芬蒼老的臉上露出一抹憧憬,但片刻後搖搖頭:“算了,我倒是有這心,卻已是無這力。名聞天下的事情,就交由劉備曹操他們這些年輕人來做吧,我還是替天子好好打理這冀州,等待漢室光復之日。”

沒辦法。

王芬太老了。

早在延熹九年,也就是公元166年,王芬那時候就已經是世人翹楚,聞名天下。

黨錮之禍的時候,王芬便名列其中,那個時候他就已經三十多歲。

現在又過了三十多年,他已經六十多歲,年近七十了。

脾氣雖然還是跟以前一樣暴躁,但一來他的軍事能力不怎麼樣,二來他的身體越發不行,實在沒法再去戰場顛簸。

關於這一點,華歆就曾經評價過他“性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

可見在領兵打仗這件事上,他確實無能爲力。

見到王芬是這樣的心態,辛評荀諶對視一眼,都能看到對方眼中的深意。

如今王芬帳下文臣猛將還是非常多。

文有,荀爽荀和荀攸陳逸襄楷周旌辛評荀諶郭圖審配耿武閔純李歷劉惠等。

武有,張郃高覽曲義等。

其中大半都是潁川派系,畢竟東漢潁川確實產謀士,經常是拉一個,互相介紹,很快就能拉出一串來。

但王芬手下各路文武臣子雖大多出生於潁川,派系卻相當錯綜複雜,不能單純地用地域來區分,而應該用這些人的志向和意圖來劃分派別。

比如荀爽荀和陳逸這些人其實不是王芬的手下,並沒有在冀州出仕,只是先帝駕崩的時候,他們因爲抨擊董太后與董卓廢立皇帝,被朝廷通緝,因此過來投奔王芬。

另外辛評和荀諶則是被同爲應潁川人的族人或者朋友介紹過來,但他們卻與介紹他們來的荀爽荀和等人並不是一個想法。

辛評荀諶希望的是有一個雄主率領冀州,因爲作爲聰明人,他們已經看到了這天下又到了西漢末年的時候,龍蛇並起,漢室頹傾,需要的是找一個明主來建功立業,而不是跟着一個毫無志向的糟老頭子。

而荀和荀爽陳逸襄楷周旌這一批人就又不一樣,他們跟王芬一樣,屬於當初一起被黨錮之禍弄得家破人亡的黨人。可能他們都出生於世家、豪強,但他們的經歷造就了心境的不同。

簡單來說,他們是舊時代的殘黨,雖然被漢室虐得千百遍,可在內心深處,依舊認爲他們是漢室江山的忠貞臣子,不像其他人那樣,有一顆犯上作亂的心。

志向不同,造成的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所以一定要區分的話,那王芬帳下應該分爲保皇派與激進派。

雙方的主張和立場不同,但因爲王芬自身就是個堅定的保皇派,所以現在保皇派勢力最大,辛評荀諶郭圖審配這些激進派,反而並沒有太多話語權。

當然。

也許就有人會說了,你王芬都敢廢立皇帝,居然還是保皇派?

然而廢立皇帝跟保皇派是兩碼事。

正如荀彧並不是皇帝的死忠粉,而是漢室的死忠粉一樣。

霍光也廢立皇帝呢,誰敢說他就不是漢室忠臣?

因此在保皇派勢大的情況下,激進派的主張幾乎毫無作爲,根本不被接受。

包括這一次辛評和荀諶的進言,其實也是一次試探,看看王芬到底有沒有野心,有沒有銳意進取的意圖。

但還是那句話,王芬太老了,不說他的心思想法,單說他的身體,也確實已經吃不消。

即便王芬想要搞什麼皇圖霸業,估計還沒搞兩年,就已經老死。

所以不管是他的身體,還是他的想法,都足以讓激進派失望,讓他們明白,王芬並不是一個好的雄主。

看來。

確實是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袁紹了。

想起逢紀許攸曾經找過他們說的一些話,辛評荀諶郭圖審配等人便再一次開始重審起一些其它的想法。

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二十八章 我回來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會來救我的請假條第七十一章 莽夫會套路,誰也擋不住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四十三章 慘勝第四章 運籌帷幄,決勝裡之外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來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五十九章 內部的一把火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二十二章 呂布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畫雕像第六章 哥,咱家有後臺了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三十四章 學宮的最後一天(2)第四十七章 進城第一十三章 出頭鳥完結感言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二十七章 南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章 劉備登基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一百六十二章 許攸偷家,荀彧守家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三十四章 洞悉人心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五章 定策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七十七章 離間計完結感言第七十六章 高前亭之戰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二十四章 襄陽城下第一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七章 內政改制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三章 盧植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三十六章 海內聞名,天下皆知第六十六章 張遼高順歸屬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