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覬覦河內

當陳暮聽到又打仗的消息顯然是有些不可思議。

長安那邊居然還有餘力發動新的戰爭?

難道他們不抓緊時間春耕的嗎?

又或者是老大哥再抽一次風,單方面進軍了?

不可能啊。

董卓都拿劉辯做威脅了,老大哥改性了想借刀殺人除掉劉辯?

聽到信使的話,陳暮沉吟片刻,見他氣喘吁吁,便出聲安撫道:“別急,到底什麼事。”

信使擦了擦汗,喘着粗氣道:“是河內太守王匡,在平縣與我們的人打起來了。”

王匡?

他腦子抽了敢來我的麻煩?

聽到這句話,陳暮皺起眉頭:“動靜如何?傷亡怎麼樣?”

“雙方都傷了一些人,衝突鬧得很大。”

信使答道:“河內很多百姓要遷移到河南尹來,王匡便在平縣攔截,甚至派兵衝進了平縣境內,我們的人上去交涉,反被打了一頓,兄弟們氣不過,便殺將起來,只是還算剋制,沒鬧出人命。”

“哼!”

陳暮冷哼一聲道:“走,回洛陽。”

當下陽武也不去了,從官舍出來之後,翻身上馬,直奔洛陽而去。

王匡在歷史上這個時候屍體都涼成灰了,現在靠着自己改變了歷史進場保住了一條命,不好好珍惜就算了,居然又跑到自己臉上來跳,真當自己是泥捏的?

在路上,陳暮也瞭解到了爲什麼雙方發生衝突的原因。

原來跟歷史上一樣,在十八路諸侯解散之後,王匡回到河內郡,立即就開始以酷刑對待河內百姓,一旦百姓犯了一點小錯,就立即抓起來嚴刑拷打,只要交了錢財和糧食才能倖免於難。

按照《三國志》記載:“太守王匡起兵討董卓,遣諸生於屬縣微伺吏民罪負,便收之,考責錢穀贖罪,稽遲則夷滅宗族,以崇威嚴。”

可見王匡對待河內百姓還是相當殘酷,而且實行的是連坐制,一個人犯錯,就要夷滅宗族整個宗族。

爲此河內很多世家大族,乃至平民百姓,都怨聲載道,往河南遷移。

現在的洛陽並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

畢竟一夜之間,整個河南尹、弘農郡的人口幾乎全都被遷走,導致很多縣都非常荒涼,大量的田土荒廢無人耕種,因此官府非常歡迎外來人口來洛陽耕種。

河內一些世家大族,可能還捨不得自己的土地,而那些本來就沒有土地的平民百姓,對於官府無償提供田土的誘惑還是難以抵擋,使得不少難以忍受王匡在河內實行暴政的百姓拖家帶口跑到河南尹。

要是一個兩個,王匡可能還不在意,人口遷移是很正常的現象。但百姓是成羣結隊地走,短短數月之間,就已經有七八千人從平縣渡過了黃河,跑到洛陽周邊領取田地,在河南棲息下來。

也許有人說,七八千人也不多呀,值得這麼大張旗鼓嗎?

然而這是在漢末。

全國人口也就那麼幾千萬。

原來的三河地區人口還是非常多,但董卓遷走了洛陽周邊百姓,導致人口暴跌。

而三河地區唯一沒有被遷移的就是河內郡,按照黃巾之亂前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當時河內郡大概有十五萬戶,八十萬人。

只是經歷了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後,河內郡同樣大受影響,人口在短短七八年內,銳減了大半以上。

這其中除了兵荒馬亂天災人禍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各路諸侯徵兵徵走了。

比如當初漢孝康帝建南軍,就在三河地區徵兵。還有劉備在野王抵禦冀州叛軍,也從河內徵的兩萬兵。以及丁原被任命爲幷州刺史,同樣是在河內徵兵,北上抵禦鮮卑。

緊接着朱儁、袁紹、王匡,各路諸侯像是割韭菜一樣,在三河地區割了一茬又一茬。等董卓將河南尹弘農郡人口遷往長安,河內郡就只剩下二三十萬人了。

現在人口那麼少,還在陸陸續續往河南尹遷移,王匡怎麼可能坐得住?自然是派兵來到平縣邊境,阻止百姓遷移,從而與平縣守軍發生了衝突。

得知這個情報之後,陳暮就開始思索起來。洛陽是他計劃中很重要的一環,如今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這不是把河內郡送上門嗎?

剛好河內百姓對王匡怨聲載道,再加上雙方已經發生了衝突,出兵都藉口都有了,那還想什麼?

想到這裡,陳暮心中就已經有了主意。

第二日,平縣。

平縣又名小平津渡口,是與孟津渡口一樣,爲洛陽的兩大北面門戶。

之所以這裡會成爲兩處重要關隘,就是因爲此地的黃河是最窄處,河面上有很多島嶼沙洲,洲島之間建造了浮橋,百姓可以通行。

當初黃巾之亂,何進就曾經在這些島嶼沙洲之上設立關隘,守衛洛陽北面,後世的孟津溼地,就在這裡。

從黃河南岸遠眺,就看到河中央兩個島嶼之間,雙方兵馬整齊排列,互相對峙。

陳暮招來平縣守將問道:“事態如何?”

平縣守將只是個軍中裨將,領了千人駐紮在平縣暫時充當地方守軍,幫助當地官府維持秩序而已,聽到陳暮的話,連忙答道:“四將軍,衝突發生之後,我們就帶了木棍上去和他們打,將他們趕出了渡口,只是他們把守住了河岸,不允許百姓過來。”

“嗯,我知道了。”

陳暮又問道:“王匡有沒有出面?”

“沒有。”

守將搖搖頭:“昨日我們就派人去質問,他們說王郡守不在此地,我就又問他們爲什麼打人,他們卻說是我們先動的手。”

陳暮細細思索了片刻,淡淡地說道:“撤兵。”

“啊?”

守將以爲自己聽錯了。

“去把島嶼上的兵馬全都撤回來,守住平津渡口即可。”

陳暮對他說道:“這段時間,莫要和對面起衝突,也不要去管他們,做我們自己的事情就行。”

守將詫異道:“可是明明是他們先打的人.....有個弟兄還被打成了重傷,一腦袋都是血,現在還躺在牀上癱着,四將軍是要我們息事寧人嗎?”

“自然不是。”

陳暮倏地冷笑起來,淡淡地道:“我只是想讓對面的守軍放鬆警惕,想讓河內的民怨更大一點而已。”

看到他陰惻惻的笑容,這守將也是當初跟了劉備多年的老兵,忽然想起了這麼多年下來,被四將軍陰死的無數敵人,不由打了個冷戰,心裡已經爲王匡默哀起來。

惹誰不好,偏偏惹到四將軍頭上,活該你倒黴。

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八十一章 在廣陵畫上一個圈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六十四章 慘幕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請假條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二百八十二章 傳位第二章 反間計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獄第九十五章 荊州風雨第七十四章 盟主孫策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債第二十四章 別怕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一百章 收復荊州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二百三十章 要變天了第三十七章 學宮最後一天(完)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六十一章 陰謀、陽謀、明爭、暗鬥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五十六章 繁星點點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請假條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二百六十七章 攻打鄴城第十章 B計劃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二百二十九章 關門打狗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七章 定徐州(2)第四十六章 各自戰略第二十三章 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十九章 戰爭機器運轉請假條第二章 活着第四十六章 人皆螻蟻第六十七章 不打了第六十八章 武課第八十四章 大漢光明的未來第四十五章 一聲長嘆第七十六章 火起第六十六章 鮮卑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戰(1)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四十九章 曹呂之戰(感謝歆帥帥的盟主)第六十六章 呼朋喚友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九章 規劃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完結感言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一百一十章 開戰吧第三章 天下大勢第二十三章 呂布歸順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