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

這一場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場決戰。

兩邊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着。

劉備是在十一月初,於洛陽進發,往西走了約一百多公里,來到了陝縣。

然後以陝縣爲根基,向函谷關與弘農縣進發,一日之內,就連克一關一縣,進軍速度奇快。

而這個時間段,由於陝縣到谷城這一段,已經屬於秦嶺山區,像後世的澠池縣,就被秦嶺團團包圍,深陷於羣山之中。

所以實際上當劉備抵達陝縣的時候,大軍所攜帶的剩餘糧草,確實只有十日之用,後續糧草沒有跟上。

沒辦法,古代就這交通條件。你糧食再多,羣山裡也沒法飛過去,只能慢慢地運送。

諸葛亮爲什麼發明木牛流馬,還不是因爲蜀中地形不好運糧。

因此正確的情況下,劉備打下函谷關與弘農縣之後,就應該在弘農縣駐軍,等待洛陽堆積如山的糧草送過來。

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如果說劉備大軍每天可以以五六十里速度行軍,那麼糧草運輸的時間,大概在每天十多裡左右。

稍微有點數學常識的人,應該都能算出來,劉備每次攻克一縣,要等多久時間。

只是時不待劉曹孫,三人都覺得,一旦冬天過去,春季到來,對於他們的棉衣優勢,就會造成很大打擊,所以乾脆選擇一路平推過去。

等從陝縣出發的第五日,關羽和孫堅的前鋒軍,就已經逼近華陰縣,實際上華陰縣離函谷關,也就二百來裡。

要不是中間在湖縣與潼河被胡珍段煨耽誤了一天時間,他們早就在華陰縣城下了。

從潼河西岸,沿着黃河繼續往西走,所有人都看到了一處平原。

華陰縣,可以說已經屬於關中平原的一部分。

古代把秦嶺稱爲南山,關中平原,就位於秦嶺與橋山山脈之間,是一片廣袤之地,被稱爲八百里秦川。

所以當聯軍穿過秦嶺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在太華山山腳下,那座聳立的城市,以及這座縣城身後,一望無際的平地。

щщщ¸ тtκan¸ C○

“終於到華陰縣了。”

看着這座縣城與平原,程普鬆了一口氣,從谷城進入新安縣開始,這十多天來,天天在羣山中打轉,人都快看吐了。

韓當雙手叉腰,對孫堅說道:“將軍,現在進入平原地帶,我軍是不是要就地駐紮,等待後方大軍?”

在山區裡大軍要排長蛇陣,分開行軍。

到了平原上,就可以集結大軍,準備攻城了。

孫堅回頭看了眼士兵們,問道:“軍中士氣如何?”

“正盛。”

黃蓋回答。

一路上連戰連捷,到現在還沒打過敗仗,可不正盛嘛。

“既然如此,何不一鼓作氣?”

孫堅拔出古錠刀,對身邊將士喊道:“傳我命令,原地休息兩個時辰,然後攻城!”

對於一名愣頭青,

莽夫,鐵頭娃來說,休息?不存在的。

一路走來,先鋒軍連克函谷關、弘農縣、湖縣、閿鄉以及潼河,連戰連捷,士氣極爲旺盛,孫堅自然是想繼續闖關奪城,立下不世之功。

很快,孫堅的士兵就跑到後方還在往這邊走的關羽處報告。

聽聞孫堅還要進攻,校尉高順說道:“二將軍,華陰縣城池較高,地勢險要,恐怕沒那麼容易拿下,不如勸說孫太守就地安營紮寨,等待大軍到來再做商議。”

關羽卻搖搖頭道:“我軍先鋒出戰,氣勢恢宏,接連擊敗了函谷關的董越,湖縣的胡珍,又在潼河擊潰了段煨,一座小小的華陰縣,怎麼能阻擋我們步伐,孫文臺要打,那便打就是。”

“可是,我們尚不知敵人虛實。若董賊將大量兵馬布置在此地,我軍人少,恐怕難以取勝。”

高順也還算有點頭腦,想得比較多。

但關羽的統率能力,也是跟着陳暮學了不少,笑着說道:“仲達,我問你。如果你是董卓,聽聞關東軍進攻長安,你會是在華陰縣佈下重兵,還是在南山沿途佈下重兵?”

高順回憶起這一路穿山過嶺,跋山涉水的艱辛,毫不猶豫道:“自然是在南山之中設伏,至少若我是董卓,絕不會讓我們輕易就過了湖縣閿鄉潼河這等險地。”

“不錯。”

關羽點點頭,說道:“那你說說,爲什麼董卓不這麼做?”

高順想了想,搖搖頭:“我想不出來,將軍以爲呢?”

關羽撫須笑道:“我看是那董卓嚇破了膽子,他的大軍,必然在長安集結,根本不敢派出來,華陰縣的兵馬,絕不會太多。”

“原來如此。”

高順覺得關羽說得有道理,點頭應是。

這就是信息差的問題。

關東軍不知道朱儁那邊也在攻打長安,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董卓不是不想在秦嶺一帶設防,而是兵力不夠。

且除了兵力不夠以外,關東軍在冬季忽然發動進攻,也確實是件讓董卓想不到的事情。

就連徐榮,也是在湖縣被破以後,才知道關東軍打過來了。

所以兩邊都有巨大的信息差。

不過徐榮這邊的信息差,已經隨着湖縣被攻破,現在已經彌補回來。而聯軍這邊的信息差,卻一直存在。

因此當關羽孫堅的前鋒軍發現這沿途兵力居然這麼少,守衛居然這麼鬆懈的時候,就想當然地以爲董卓害怕了,把兵力龜縮在了長安,根本就沒有想到是朱儁在幫他們吸引火力。

這樣的情況下,孫堅想要繼續進攻,關羽自然覺得沒有問題。

於是,在休整兩個時辰之後,十一月中旬,朔風吹拂的嚴寒之中,先鋒軍向着華陰縣發起了猛烈進攻。

在孫堅關羽的帶領下,士兵士氣高漲,奮勇拼殺。

關東軍的衣服都是棉衣,極爲保暖,再加上長時間行軍,血氣保持旺盛,手腳都是極爲靈活。

反觀守城軍,穿的是普通麻衣,比之棉衣差了許多,在冷厲的朔風中吹得瑟瑟發抖,拿着冰冷的武器反擊,手都凍出瘡來,士氣極爲低下。

一列列雲梯架上,聯軍士兵英勇地攀登城牆,幾次險些衝到城樓上。

段煨親自指揮作戰,滾石檑木石灰,不斷地往下傾倒。

“殺殺殺!”

孫堅和關羽身先士卒,衝到城下,架好雲梯後開始向上攀爬。

城上箭雨簌簌地下落。

普通士兵中箭之後,立即倒下,血流如注,哀嚎遍野,但很快又有新的士兵衝過來,跨過之前的屍體,繼續往上攀登。

孫堅關羽身邊有刀盾手舉盾幫忙擋箭,箭簇打在盾牌上,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

“倒石灰,倒石灰,檑木準備,一,二,三,扔!”

段煨高聲叫喊。

石灰傾倒下去,哪怕盾牌也擋不住,孫堅被迫跳下雲梯。

關羽則被一塊檑木打斷了梯子,不得已也撤了下來。

但緊跟着二人繼續進攻,沒有一刻停留。

段煨雖拼死抵抗,可壓力也極大。

在孫堅關羽的帶領下,聯軍士氣如弘,蟻附般向上攀登。

不得的情況下,段煨只得讓所有兵馬全部出動,底牌盡出,將城內所有力量全部放在城牆上,這才勉強抵擋住聯軍的攻勢。

這一戰打了一個多時辰,段煨足足打退了三次聯軍登上城牆,纔將這一波進攻給瓦解掉。

看着聯軍丟下數百具屍體,如潮水般退去,段煨氣喘吁吁,目光充滿了擔憂。

雖然徐榮要求他儘量保存實力,象徵性抵抗一下即可。

但段煨覺得,戲要做全,若是完全不抵抗,直接棄城逃跑,說不準會讓敵人起疑心,反而是一件壞事。

結果沒想到敵人的攻勢這麼猛,差點直接把城給打破。

要不是孫堅關羽是先鋒軍,輕裝簡行,帶的雲梯數量極少,只有幾十架,恐怕華陰縣已經沒了。

“將軍,不能再打了,我軍人少,天氣又寒冷,再打下去,城就要破了。”

左右校尉向段煨苦勸道。

目前在東線戰場,董軍佈置的兵力只有三萬人,函谷關與弘農縣是董越駐守,總兵力只有五千,已經全軍覆沒。

湖縣的胡珍部也是五千,同樣損失慘重,所以段煨和徐榮手裡的兵力已經不多。

而且大頭兵力在徐榮手裡,段煨手裡總共只有八千人,之前在潼河還與孫堅關羽打了一仗,損失千餘人,現在只有七千。

雖然歷史上著名的睢陽之戰,張巡也是依靠七千人,抵擋尹子奇十多萬大軍一年。

可問題是睢陽是江淮流域的重鎮,城池高,城牆厚,有抵抗大軍的條件。

而華陰縣就是漢代的一座普通小縣城,城高不過二三丈,差不多四五米高,根本沒法與睢陽這樣做的重鎮相比,所以再這樣打下去,城破確實是遲早的事情。

段煨苦笑道:“我也不想打,只是想抵抗試一試,哪知道對方如此兇猛。”

左右問道:“既然如此,現在該如何是好?”

“關東軍的前鋒軍就已經這般兇猛,等到他們大軍壓進,恐怕我等都要葬身城內。”

段煨毫不猶豫道:“傳令下去,今夜就撤兵,往鄭縣去。”

“唯!”

左右校尉大喜, 連忙去傳令。

天色已經暗下來,遠處聯軍就近砍伐樹木,準備安營紮寨。

段煨悄無聲息地帶着自己的人馬,從西門撤離。

而在離開之前,段煨的所有兵馬,都站在了華陰縣糧倉前,每個人手裡都舉着火把。

隨着段煨一聲令下,無數火把向着糧倉裡丟了過去。

火光沖天,照耀在段煨嚴肅且緊皺眉頭的臉上,陰晴分明。

即便要撤軍,也萬不能把糧草留給聯軍。

當天夜裡,孫堅關羽看到城中起火,知道事情有變,便派了斥候去查探情況。

得知城內守軍已經撤兵,二人立即盡起大軍,將華陰縣拿下。

兩日後,劉備大軍抵達,入駐華陰縣。

七萬大軍通過了最險要的秦嶺,而這個時間,僅僅花費了七八天左右,如果算上從洛陽到陝縣的時間,也才半個月而已。

現在是十一月下旬,冬季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氣候極爲苦寒,至少這個天氣,對於劉備曹操孫堅等聯軍來說,是極爲有利的。

最主要的是。

過了秦嶺,離長安已經非常近。

從華陰縣到長安,已經只有不到三百里路程,一路上都是一馬平川,再也無險可守!

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一百七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六十二章 出城,死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二十七章 父母第五章 善與惡的抉擇第三十八章 劉備回鄉第九章 陌上桑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四十九章 洛陽大火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五十四章 肘,跟我進屋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十六章 黨人第二十章 他在想什麼?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六十二章 宮廷亂第五十八章 趙雲雨夜入禹州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九章 晉升資本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淹安陽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一百零二章 幫公孫瓚完成戰略勝利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陽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六章 呂布的處境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二百五十九章 構築防線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一章 雖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五十九章 內部壓力第四十四章 我也是有兄弟的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二百四十三章 試探第一十三章 大幕濺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戲亭,關雲長萬軍衝陣第一十一章 董太后重病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二十章 儒生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陳子歸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五十三章 厚臉皮的袁術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三十五章 天下無主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六十一章 怒擒馬超第九十章 狼狽逃竄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師曹操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一十二章 母親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第六十四章 把曹操往南逼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八十八章 攔個張郃折磨第九章 規劃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十章 天子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百零四章 章武七年第四十二章 呂布投冀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虎踞河東第一百一十九章 靈魂拷問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