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

當劉備得知朱儁的兵馬居然在北面河東郡與董軍作戰的時候,已經是第四天。

這份消息是軍中斥候截獲的消息,因爲華陰縣與鄭縣就是後世的華陰和華縣,兩地相隔僅七十里地,所以劉備自然會派探馬與斥候去查探那邊的情報。

而這份情報就是張遼率領了十多名斥候,埋伏在鄭縣城外的交通要道,抓獲了一名從鄭縣往北去臨晉的信使處截獲。

情報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徐榮的求援信,說是他的兵力只有一萬多人,鄭縣已經很難防守住關東聯軍猛攻,所以他打算退守灞橋與長安守軍匯合一起抵抗。

同時徐榮希望牛輔在擊敗朱儁後,儘快趕來支援長安,因爲長安現在的總兵力只有兩三萬人,一旦聯軍圍攻長安,長安將朝不保夕。

看到了這份信件,直到這個時候,劉備才知道爲什麼一路過秦嶺居然這麼輕鬆順利,甚至都沒有打什麼大仗。

原來是有人在替他負重前行,將董軍的大半兵力都吸引去了河東郡。

當下劉備馬上召集來了曹操孫堅鮑信三人以及所有親信將領,在華陰縣的府邸之中召開了軍事會議。

信件給大家一一呈閱。

曹操恍然大悟地說道:“我道之前一路走來,如此順暢,還以爲董賊是怕了,將兵力龜縮在長安。卻沒想到原來是衛將軍已經與鮮卑休戰,同樣在攻打董卓。”

劉備點點頭:“我軍兵力不多,原本以爲攻打長安必然困難重重,卻沒有想到還有衛將軍爲援助,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殘暴不仁,爲禍天下,世人恨不得生啖其肉,現在看來,日子不會長遠了。”

孫堅想得比較簡單,搞不懂裡面的彎彎繞繞,問道:“我有點奇怪,這封信怎麼恰好落在了我們手裡,而且信上不僅告訴了我們衛將軍在與牛輔交戰,還暴露了敵人兵力,這不太符合常理。”

曹操回答道:“這確實挺奇怪的,不過此事應當做不得假,不然的話,又如何解釋敵人爲什麼不在南山設伏呢?”

“這......”

孫堅一時語塞,也沒有想明白原因。

鮑信點點頭:“不錯,雖說確實有疑惑的地方,但董卓也是積年老將,怎麼會不明白南山天險的寶貴之處?如果董軍所有兵力全在南山,恐怕我們絕不會那麼容易來華陰。”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信是真的,衛將軍確實在與董卓交戰。董卓的大部分兵馬,也確實都在河東。”

劉備做了個總結。

事情的邏輯很清楚,也非常簡單。

包括五路諸侯一直在疑惑的一點,那就是秦嶺一帶防線爲什麼這麼拉胯。

光潼河設伏一戰,聯軍有人數優勢和裝備優勢,段煨僅僅靠着地利,就打了個三比一的戰損。

可見要是董卓能派五萬人過來,估計就能把關東聯軍封死在秦嶺耗個一兩年。

因此他們想破腦袋都沒想不明白,爲什麼董卓不好好防守秦嶺。

所以到了最後,他們得出了一個十分牽強的結論——那就是董卓害怕了,

不敢和聯軍打,選擇把兵力龜縮在長安。

只是這個解釋確實站不住腳,畢竟只要不是個傻子,都能看出秦嶺一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董卓也是南征北戰,打了那麼多年仗的老將,不可能不看出這一點。

所以一路上,幾個人都挺奇怪這件事。

但現在看到這封求援信,衆人一下子就想通了裡面的原因。

原來不是董卓不想放手這一帶,而是一者他沒有想到關東軍會在冬日襲擊,二者北面朱儁居然打過來了,他不得不調派兵馬去防守。

如此,那一切就解釋得通了。

再加上衆人想起了當初河內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楊,找的藉口離開聯盟,就是因爲白波軍和鮮卑部的侵擾。

從這裡也能夠側面佐證朱儁已經確實沒有和鮮卑再繼續作戰。

不然的話,鮮卑不可能跑去上黨搞事。

“既然你們這麼說,那看來這件事情確實是真的,衛將軍真的在河東與牛輔作戰,只是......”

孫堅皺起眉頭,說道:“從這信上來看,董卓將大部分兵力都派去了河東,衛將軍那邊,恐怕已經支撐不了太久。我等是不是應該也兵發河東,去援助衛將軍?”

去援助朱儁?

衆人一時沉默。

他們現在的任務是殺入長安,營救天子。

去幫朱儁的話,會不會破壞計劃?

畢竟他們的優勢就是冬季作戰,耗費的時間一久,冬季過去,那可就難打了。

劉備想了想,轉頭看向關羽道:“二弟,你是河東人,你怎麼看?”

關羽搖搖頭道:“太遠了,從華陰去河東安邑,要經過臨晉、蒲阪、解良、猗縣,還得過大河,相當於從此地再回一趟陝縣,正常走都得十餘日,沿途還是董軍腹地,一旦陷入戰事,浪費的時間就更久,恐我軍糧草不濟。”

從陝縣到朱儁所在的安邑大概也就一百多公里,問題是黃河跟中條山脈橫在那裡,不可能過去。

所以劉備要想跟朱儁會師,確實就只有走關羽說的這條路線。

關羽本就是河東解良人,安邑就在解良旁邊,周圍的地形他自然一清二楚。

可要繞那麼一大圈,時間上就來不及,畢竟他們手裡現在只剩下七八天的糧草,沒有食物的話,肯定是沒法打。

衆人鬆了一口氣,如此就不用浪費時間去河東,那麼他們依舊可以按照原計劃等待糧草之後,就趁着隆冬十二月,繼續攻打長安。

曹操看了衆人一眼,緩緩說道:“如果不去援助衛將軍的話,那擺在我們面前的,就只剩下兩條路。”

“兩條路?”

衆人看向他,難道不繼續執行原計劃了嗎?

“不錯,第一條路,就是按照原定策略,等待後勤糧草輜重,然後再出兵攻佔鄭縣,往灞橋進攻,再徐圖長安。”

曹操點點頭,頗有種指點江山的意思:“可是大家想一想,衛將軍在河東與董賊作戰,從信件上看,衛將軍處於不利條件,隨時可能會敗。一旦牛輔將他擊敗,再回師長安,那董卓的兵力就遠高於我等,到時候要是沒在冬季拿下長安,春天天氣回暖,我軍就會陷入劣勢了。”

“當初先帝派衛將軍去幷州與鮮卑作戰,是調集了冀州約三萬郡兵,再加上丁原之前留下的一些人馬,幷州的兵馬恐怕最多四萬,以長安現在只剩下兩三萬兵馬來看,董卓至少派了六七萬兵馬去河東,那衛將軍確實處於不利狀態。”

劉備接過他的話茬提了一句。

“孟德所言有理,天氣回暖,綿衣的優勢就蕩然無存,而且長安城高牆厚,裡面的糧草必然也是堆積如山,哪怕圍困三五年,恐怕都不一定能破。”

“衛將軍的兵馬都是郡兵,守雁門關打打鮮卑還行,遇到如狼似虎的西涼軍,又是人少,確實討不了好。”

“那照孟德與玄德的意思,北面衛將軍難以爲繼,我軍如果不能短時間內攻下長安,等牛輔回防,我軍豈不是必敗?”

衆人議論紛紛,對前景十分擔憂。

曹操繼續道:“所以我覺得可以兵行險招,用第二個策略。”

“什麼策略?”

衆人好奇不已。

曹操看着衆人,一字一頓道:“奇襲長安!”

奇襲長安?

聽到他的話,衆人細細思索起來。

從現在得到的情報來看,那就是長安兵少,只有兩三萬人。

而且冬日作戰是聯軍優勢,這一點至關重要。

如果能夠在牛輔擊敗朱儁回防長安之前,七萬大軍突襲長安,那麼有很大機會,他們真的可以破城擊敗董卓。

如此,這擊殺國賊,營救出天子的潑天大功,就全記在五人身上,到那個時候.......

想到這裡,包括劉備在內,所有人都開始呼吸急促,心動起來。

揚名立萬,飛黃騰達的機會,可就在此時!

唯有王朗勉強還算穩住了頭腦,出言提醒了衆人一句:“可是我軍糧草已經不足,在華陰留守,還能勉強等到第一批糧草抵達,要是奇襲長安,那就是置身於險地,成功了, 便是霍驃騎,失敗了,那就是李陵了......”

這句話如一盆涼水潑在衆人心頭,讓衆人冷靜下來。

的確。

現在大軍已經算是孤軍深入,別看華陰到陝縣就那麼點距離,可道路太難走,輜重來得緩慢。即便是在華陰,大軍也得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才能等到第一批糧草。

要是直接奇襲過去,那就意味着直接是放棄糧草,人是鐵飯是鋼,一旦在長安城外僵持幾日,士兵沒有糧草,必然軍心大亂,直接潰敗。

到那個時候,聯軍就真的危險了。

孫堅沉吟片刻,說道:“從華陰去長安已經不足二百里,若腳程快的話,三五日就能到,現在軍中尚能夠支撐七八日,也就是說,留給我們攻城的時間,不足兩三天,確實是一步險棋呀。”

曹操苦笑道:“可若我們不打,即便留在這裡等糧草,那等牛輔回師,就更加沒有勝算了。董卓只要依仗兵力固守長安,春天到了之後,我軍就只能退回洛陽。”

“如此看來,奇襲長安,就是我們唯一取勝的辦法。”

劉備目光堅毅,拍案道:“天子還在長安等着我們,我可不想浪費這個機會。既然如此,那就奇襲長安,定要將天子救回來!”

看他拍板決定,三名諸侯互相對視,點點頭,拱手道:“那就尊盟主令!”

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十四章 聽四叔的話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二十三章 長輩的快樂第九十九章 二聲巨響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說明第二十八章 講學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九十章 主動出擊請假條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三十三章 此間涼第五十七章 火燒曹營第三十五章 學宮最後一天(3)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百九十章 誅顏良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洛陽的意圖(感謝歆帥帥大佬的盟主打賞)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三十四章 孫堅兵敗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七章 覬覦河內第五十六章 剛而犯上第三章 盧植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七十五章 吾才滿腹,袁本初竟不從之請假條。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第五十九章 起風了第一百一十章 邗溝通航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三十八章 敲三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二十章 閻忠的二個任務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五十章 官渡對峙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一十二章 剝奪曹操的未來第五十四章 知識的力量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個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四十九章 記仇的曹操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壞水第七十一章 給年輕的周瑜上一課第三十九章鍾繇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七十章 等人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七章 弟,咱家沒錢了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劉虞第三十三章 拉開序幕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長統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亂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三十九章 最後一功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開端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門學問第四十章 人心所向,優勢在我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一十八章 忍一手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九十二章 滹沱河驚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總有一處門會打開第三十九章 陳丞相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七章 定徐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