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

“三國之謀伐 ()”查找最新章節!

城頭箭矢如雨點一般落下。

管亥睜大了眼睛,滿臉不敢置信下令的人居然真的是平日待他似乎極好的族叔。

在那一刻,管亥甚至能夠看到族叔臉上猙獰的笑容。

爲什麼。

爲什麼不管自己的死活?

不救我也就算了。

還要放箭?

管亥在這一刻充滿了絕望。

哪怕在被關羽打敗的時候,他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拖延時間等待城門關上。

但看到族人的絕情那一刻,依舊讓他感到哀傷,憤怒痛苦不甘等等情緒涌上心頭。

這種被信任的人拋棄,被族人出賣的滋味,令人內心充滿了煎熬。

但管亥不知道,管氏族長早就巴不得他死。

廣縣的人馬組成有兩部分。

一部分是管氏宗族以及他們籠絡的民衆,約有三四千人,數量並不多。另外一部分,則是管亥帶來的黃巾部曲,總數達到三萬,人數最多。

管亥是樂安人,與齊國管氏雖然祖上確實是一脈,而且還是管仲後代。但二族分家一百多年,早就沒有了來往。

原來管氏宗族首領籠絡管亥,是看中了他的人馬,試圖將這些黃巾士兵劃在他自己名下。

畢竟當管亥帶着人馬過來投奔的時候,城裡的力量就已經出現了失衡,管氏首領怎麼可能安心得起來?

兵權自然要握在自己手裡才放心。

然而管亥在黃巾士卒中素有威望,士兵皆服他,很難奪他的權,使得管氏首領不得不巴結着管亥,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現在看到管亥陷在城外,管氏首領當時差點沒笑出聲,立即下令放箭,而且都是往管亥身上招呼。

城樓上的人都是管事首領的親信,自然聽命於他,紛紛向管亥與關羽方向射箭。

“叮叮噹噹!”

關羽揮舞長刀,將射來的箭支格擋。

身後大軍中立即有盾牌手一擁而上,形成堅實的盾牌牆,將主將護住。

“綁上,帶走。”

關羽翻身下馬,在盾牌手的掩護下,緩緩撤退。

衆人將管亥也帶走。

管亥此時哀莫大於心死,沒有任何反抗就被士兵們抓起來。

關羽帶着大軍撤退二里,安營紮寨。

其實回來之後他就有點後悔,光顧着完成四弟交代的任務,居然沒有第一時間衝進城。

如果當時候他就趁着敵人沒有防備,全軍出擊,現在沒準已經佔領廣縣了。

只是管亥來後,關羽覺得手癢難耐,又想起陳暮說看能不能嘗試收服管亥,忍不住上去打了一場,錯過了攻城最佳時間。

這樣一來,再攻打縣城的話,要麼就曠日持久地圍城,要麼就得犧牲不少士兵生命來強攻,似乎有點不划算。

算了。

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還是看能不能想想其它辦法吧。

關羽不像張飛那麼莽,有自己的考量。

營地紮好後已經是傍晚。

軍中生火做飯,除了放哨和巡邏的士兵以外,大部分士兵要麼躲在帳篷裡,要麼架上火堆取暖。

隆冬十二月,雖未下雪,北風卻洶涌澎湃地呼嘯而來,冷得令人發抖。

關羽在自己營帳中看了一會兒書,一燈如豆,點亮了昏暗的帳篷。白色的布料上,映照出一個高大的身影。

天色稍晚一些,大約是人定時刻,也就是晚上9點鐘左右,關羽準備放下書本去睡覺。

今日得養精蓄銳,明天還得攻城。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帳篷外忽然有人說道:“將軍,管亥求見。

“哦?帶進來。”

關羽沒有勸降別人的經驗,他原本是想抓了管亥,讓陳暮去處理,沒想到管亥自己找上門來。

管亥被五花大綁地帶進營帳中,士兵本來想讓他跪下,被關羽制止。

“管亥是條漢子,莫要輕辱,給他鬆綁吧。”

“這......唯。”

士兵本來想說這人力氣很大,萬一在賬內行兇怎麼辦,忽然想起自家主將的武力值,頓時就放心地給管亥鬆綁。

等管亥被解開,關羽才坐在位置上問道:“管亥,你要求見我是有何事啊?”

管亥苦笑道:“你既然說莫要輕辱,白天在城下又爲何辱我?”

關羽一頭霧水道:“我何事辱你了?”

管亥握緊了拳頭:“你說給某一條生路,難道你認爲某的命就一定掌控在你之手嗎?”

關羽一愣,仔細回味着這句話,如果別人跟自己這麼說的話......

好吧。

確實有點輕視人家的意思。

關羽誠懇說道:“是我說錯話了,抱歉。”

他是個傲上而不輕下之人,管亥要是個豪強出身,肯定不值得他廢口舌。

但人家是貧農,造反也是迫不得已。加上陳暮有過吩咐,所以關羽的態度還是相當不錯。

見他道歉,管亥慘顏笑道:“罷了,我都已經是階下之囚,還能說什麼呢?”

關羽擺擺手道:“非也,我之前就已經說過,你是條好漢子,不爲國效力可惜了,不如隨我加入官軍,投身軍伍,報效國家。”

“這......”

管亥遲疑。

其實他今天來找關羽,就證明了他的態度已經出現了搖擺,現在欠缺的,只是一番說辭而已。

關羽想了想,說道:“莫非你還惦記着你那什麼宗族不成?還想讓他們再放一次箭?”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管亥臉上露出憤怒的表情,喝罵道:“管包那老賊,枉我平日待他如親叔父。沒想到我落難時不救助也就算了,反而.......這該死的老賊,我必生啖此賊肉!”

待他謾罵過後,關羽才嘆道:“我以前聽我四弟說過一句話,世人皆爲利,爲了利益,手足可以相殘,父子可以反目。只有真正的仁義之師,才能被世人敬佩。我兄長劉玄德素有仁義之名,你何不投入我軍帳下呢?”

管亥毫不猶豫地單膝下跪,拱手說道:“我已見識到所謂宗族嘴臉,再不願爲他們效力。劉玄德之名,我亦聽說過。從今天開始,我便跟隨將軍,願做帳下小吏,從此不離不棄,生死相隨。”

“好。”

關羽大喜,上前扶起管亥道:“我得管亥,取廣縣易如反掌矣。”

這其實也是爲什麼關羽會希望管亥投降的原因。

之前陳暮就調查過廣縣的情況,廣縣名義上是管氏宗賊爲首,實際上主力人馬依舊是管亥的黃巾士兵。

管亥在這些士兵當中威望很高,如果能夠收服管亥,那廣縣就非常容易攻破了。

而且陳暮的算計不止於此。

管亥不僅在廣縣威望高,在整個青州黃巾當中,都有名氣。

後來他能夠拉起數萬人馬攻打北海,就是因爲管亥曾經是黃巾第一猛將,被士兵擁戴。

如果能夠利用管亥,謀略昌國的徐和跟高苑的司馬俱,就要輕鬆許多。

第二天,關羽開始下令攻城。

管氏宗賊的首領很快爲自己的目光短淺付出了代價。

管亥親自上陣,身先士卒,登城先入,衆乃蟻附,殺上了城頭。

事實上當管亥變成官軍攻城的時候,城內的黃巾士兵就徹底沒有了戰力,紛紛給他讓路,只有管氏宗賊在負隅頑抗。

但管氏宗賊人少,沒有了黃巾士兵的幫助後,如何守得住四面八方攻上城頭的兩萬官軍?

很快廣縣城池大破,關羽率軍殺入城內,管亥大聲命令黃巾士兵投降,城內幾乎沒有任何反抗,整個管氏宗族被屠戮一空,關羽收降黃巾士卒三萬人。

很多人奇怪,爲什麼漢朝人只要是個丁似乎就很能打。

英雄人物隨隨便便招募數千人,就能搞起一番大事,攻城略地,士兵個個強悍。

這其實是因爲漢朝百姓每人都要服兵役,除了有錢人家的公子哥以外,貧民百姓幾乎人人都有當兵的專業素養。

所以關羽收降了這三萬黃巾士卒,加在一起就有五萬人。

這五萬人在齊國境內,堪稱無敵。

除了在般陽昌國的徐和以外,再也沒有第二股勢力能聚攏起這樣一支大軍。

到中平三年,也就是186年一月份的時候,齊國境內不服從官府政令,割據縣城鄉野稱霸的豪強宗賊就爲之一清。

其中大部分在廣縣被攻破之後,見勢頭不對,立即派人來臨淄請降。

對於這部分人,陳暮雖然沒有趕盡殺絕,但也絕不會就這麼輕飄飄地放過,勒令他們將窩藏的罪犯交出去,霸佔的田地還回去,上交一筆錢財贖罪。

等齊國境內只有般陽昌國兩地還未收復的時候,陳暮派典韋帶兩萬人駐紮在臨淄西面的西安縣。

沒錯。

齊國的確有個叫西安縣的地方,是西漢時所設,位置在臨淄以西,昌國以北。

典韋駐紮在西安,配合濟南樑鄒、於陵的劉備軍, 樂安臨濟的陸康軍,那麼就是三路將徐和司馬俱包圍了起來,這樣陳暮就能放心大膽地處理北海東萊二郡。

東漢末年的時候,青州有六郡,東萊、北海、齊國、樂安、濟南以及後來劉備擔任的平原國,平原國的地理位置是在濟南國西北方,如果從地圖上看的話,你會發現它處於清河渤海包夾當中,更像是冀州的一塊地方。

事實上後來的曹魏時期,的確被劃到了冀州,不過目前還是屬於青州範疇。只是平原國聽名字就知道,黃河下游主要流經區域,地貌是廣闊的平原,也就是後世的魯西北地區,物產豐富,十分富饒。

由於這裡是平原地區,幾乎無險可守,因此黃巾再傻也不可能待在這地方,所以平原國陳暮就暫時沒有去考慮,他下一步是打算先肅清了東萊和北海二郡,再處理徐和跟司馬俱。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平原相是陳紀,就是陳羣的老爹。樂安太守是陸遜的從祖父陸康,再加上隔壁琅琊國還有個諸葛家,這小小的青徐二州,真是藏龍臥虎。

陳暮這個時候在心裡已經盤算着,差不多也是該開設一個書院,看能不能嘗試一下邀請這些人的子嗣過來進學讀書。

嗯。

陳平留下來的家學經典,就是一個很好的噱頭。

這個年代家學經典可都是珍藏起來的好東西,非自己家人和親傳弟子不能教。

而且自己又是楊賜的學生,在士人中已經小有名氣,有資格教授弟子。

今年開春,就可以正式開設書院了。

名字都想好了,泰山書院!

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七十七章 馬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五十四章 周瑜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五十章 弔唁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八章 回京第二章 孟德第八十一章 大戰前夕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五十七章 第二次中原大戰第九十六章 開戰!第五十章 鬥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子歸的心機第二十八章 船老闆第三十二章 中伏第九十四章 歷史的書寫者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戰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四十二章 壯年黃忠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鐵鎖橫江第五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興得太早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紹不能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命難違第四章 冀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一百二十六章 智取黑山軍,緊急軍情第二十六章 試探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七十章 出兵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五十九章 曹操無路可逃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證明?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十二章 奇襲長安第一十四章 關中諸事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六十一章 三面包夾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鍋第一十七章 盜掘陵墓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四十七章 第二步,親征曹操第六十五章 神鬼之謀第九十一章 攻心爲上第三十八章 夾擊第二百一十八章 聽郭圖的話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陽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四十四章 世間無二此般人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五十一章 分崩離析(新年快樂)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九十一章 張飛戰呂布第七十二章 真假周泰第八十五章 取勝!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戰前後第二十章 南陽之戰(2)第四十三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二十五章 戰術佈置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戰之日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三十二章 呂布東逃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門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縣之戰第六十八章 武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