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強多了

“三國之謀伐 ()”查找最新章節!

北海國,平壽縣。

關羽平定齊國的消息,早就傳到了北海。

但一月二月對於黃巾來說,是最重要的兩個月,因爲他們要忙春耕。

所以哪怕消息傳過來,也沒有引起多大的重視,該種地種地,該開墾開墾,北海的局面依舊混亂。

也許有人奇怪,爲什麼北海黃巾老老實實種地,局面爲什麼還是處於混亂之中?

原因很簡單。

黃巾與黃巾之間並不統屬,互相時有攻伐。

而且黃巾首領大多不識字,沒有內政能力,全憑自己的喜好做事。

比如時不時要殺人,時不時就搶掠,時不時就奪人妻女。

底層黃巾士兵種地,其實大多是自己主觀行爲,並不是那些首領的命令。

要讓這些大老粗治理地方,實在是爲難他們。

所以實際上別看黃巾佔領了北海東萊,趕跑了地方豪強和貪官污吏,土地也都到了黃巾的手裡。

可正因爲不會治理,地方情況反倒亂成一團麻,比有官員豪強的時候還要糟糕。

特別是他們殺死了大量豪強,外界的商人不敢進去販賣,裡面內部交易有限。這樣就很容易缺少油鹽之類的生活必需品,更引發內部矛盾。

因此當關羽一開始殺入北海的時候,一路攻城略地,輕易就攻破了北海治所據城,並且拿下了平壽縣。

這二地到手,就算是打開了一個不錯的局面,只要繼續往東平推,就能平定整個北海。

但讓關羽沒想到的是,有內部矛盾的時候,黃巾會持續內卷,爭鬥不休。可一旦有外部矛盾進來,就會立即抱團起來,一致對外。

在北海黃巾最大的勢力渠帥張饒的帶領下,二三十萬黃巾大軍聚攏,打了關羽一個措手不及,被圍困在平壽。

若不是關羽據城而守,再加上黃巾內部人心不齊,不願意死命進攻,沒準平壽早已經搖搖欲墜了。

這種情況其實就是轉移矛盾。

一般來說,是後世各國政客們常用的手段。

比如後世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意志帝國,國家陷入內部矛盾,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元首就通過發動戰爭來轉嫁矛盾。

而北海的黃巾,則算是被迫進行矛盾轉移。

這是陳暮預料之中的事情,從關羽當初請命要去打北海的時候,就已經猜到會有這麼個結果。

但沒辦法。

北海的黃巾內部矛盾,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直打到幾年後孔融上任都沒消停。

後來孔融還想要插手其中,結果被北海黃巾差點順手滅掉。

別看孔融也算是漢末羣雄之一,可他在自己的地盤過得那一個叫慘,張饒管亥管承輪番上陣欺負,幾次險些被弄死。

後來被打得顛沛流離,連治所據縣都保不住,最終逃到了據縣南面的朱虛縣,實際控制區域,也只有一縣之地而已,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光鮮亮麗。

所以正因爲北海黃巾猖獗,持續動亂的時間太長,陳暮才趁着這個時候出兵。

他等不了那麼久。

北海是他必須要拿下來的地盤,不然光拿下濟南平原樂安齊國四地,不僅與冀州兗州徐州接壤,而且背後還有百萬黃巾,腹背受敵,這可是陳暮不願意面對的事情。

因此關羽掃清齊國,兵鋒正盛的時候,請命出征北海,哪怕明知道關羽有可能會遇到很大的麻煩,陳暮也不得不同意。

平壽縣城樓上,關羽看着城外一望無際的黃巾大軍,微微皺着眉頭。

這黃巾怎麼像是蝗蟲一樣,永遠都殺不盡似的。

冀州戰場張角也不過聚攏了二十萬,而且分兵各處,現在城下的張饒卻是盡起三十多萬大軍,比張角的人馬還要多,一個地方渠帥比天公將軍還強大,這上哪說理去?

“將軍,我知道那管承、周陶、李波、王丹等人素來不服張饒,他們聚集在一起,肯定不會齊心協力,不如今夜我率兵夜襲,打亂他們陣腳。”

管亥被關羽收服,如周倉一般自願在關羽帳下聽命,跟隨關羽在齊國戰場立下汗馬功勞。

因爲他比較瞭解黃巾內部情況,所以出言提議。

關羽卻搖搖頭:“敵強我弱,你出城作戰太危險了。我們守住城池即可,不要輕舉妄動。我相信,四弟收到消息後,一定會想辦法幫我們。”

管亥高聲道:“將軍,我不怕死。”

關羽笑了起來,拍了拍管亥的肩膀道:“我知道你不怕死,不過我們現在糧草還算充足,沒必要冒險,再耐心等幾日,看看情況。”

“好吧。”

管亥無奈答應,說道:“若將軍打算出徵,我願爲先鋒。”

“嗯。”

關羽扶着城牆,眺望遠方,輕“嗯”了一聲,略有些心不在焉地道:“衝鋒陷陣少不了你。”

和陳暮在一起久了,關羽也受了一些影響,經常看兵書,學習兵法韜略,慢慢耐得住性子。不像以前那樣衝動好勝,性格逐漸沉穩許多,隱隱有大將風範。

這其實也是陳暮對關羽的影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一個莽夫在一起,你也會變成莽夫。跟一個聰明人在一起,你也會慢慢學會用腦子。

這是必然的事情,跟後天影響有很大關係。

所以關羽一邊在想着四弟或許已經接到了消息,派出了援兵,自己再耐心等幾日就好。又一邊忍不住想,如果四弟在的話,他會怎麼做......

......

......

就在關羽跟管亥在城樓上俯瞰着城外密密麻麻,無邊無沿的三十萬黃巾大軍時,十餘里之外,一支一千人的小部隊正在緩緩靠近戰場。

這支部隊,全是騎兵!

一人雙馬,騎士騎着一匹,又拉着一匹攜帶了甲冑武器的馬,兩側都有馬鐙,馬蹄上釘上了馬蹄鐵。

戰馬沒有奔馳,輕聲緩步靠近,抵達了平壽縣十多裡外的一處丘陵。

在草原上騎過馬的人應該知道,一個人騎馬,其實很難長久奔馳,在草原上頂多跑五六個小時,馬匹就會覺得疲憊,自動放慢速度。

陳暮當初之所以能和劉備雙人騎一匹馬,一來是並非策馬奔馳,緩慢步行之下馬匹馱得動。二來劉備和陳暮重量比較輕,加一起也就比關羽重那麼二三十公斤而已,影響不大。

所以實際上一匹馬很難載兩個人長途奔行。

像當陽一戰,虎豹騎精銳輕騎兵出動,都是一人雙馬,才能保證一晝夜奔行三百餘里,在長阪坡截住劉備。

因此一人雙馬,纔是輕騎兵的標配。

一匹馬用來騎,另外一匹則負重鎧甲武器,極大提高行軍速度。

這一千騎兵,算是劉備的家底,馬鐙和馬蹄鐵,也是陳暮的幫助,才能夠進行升級。

在青州這地方弄那麼多馬匹還真不容易。

好在蘇雙和張世平的生意已經做到了濟南,劉備花了不少錢從他們手裡買了一些馬匹,這才湊齊兩千戰馬。

而且這些騎兵不是普通的騎兵,除了士兵都是精銳以外,另外一匹馬的背上還馱着鎧甲。

打仗的時候,騎兵穿上七八公斤的小札甲,馬匹則在身軀兩側覆蓋上十多公斤的魚鱗甲,防止被人從側面捅傷。

相比於20公斤以上的大札甲,以及40公斤以上的全覆蓋重騎兵板甲,這兩套輕甲的防禦力肯定遠遠不如。

但跟如今很多連一點防禦能力都沒有的普通騎兵一比,有輕甲覆蓋,再加上馬蹄鐵和雙馬鐙的輕騎兵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殺器。

張飛坐在馬上,與沮授一同上了丘陵,遠遠地眺望遠方平原上一望無際的黃巾大軍。

“好多人啊。”

年輕的沮授也是第一次見識到這麼誇張的戰場,第一時間被震撼到了。

就看到遠方的地平線上,無數人頭攢動,密密麻麻,像是蝗蟲大軍一樣,鋪天蓋地,一眼看不到盡頭。

在地平線的另外一端,接近三丈高的平壽城牆,在這無邊無沿的人海面前,像是滄海一粟般渺小,彷彿隨時都會被碾壓過去,被踩爲齏粉。

“哈哈哈哈哈。”

張飛大笑道:“公與,不過是小陣仗而已,莫要害怕。”

沮授被張飛的豪氣感染,生出膽氣,翻着白眼道:“我只是驚訝於他們人多,何時害怕了。”

“那你敢不敢和我一起衝陣,殺入城內?”

張飛舉矛指向黃巾大軍。

沮授搖搖頭:“這有何不敢,只是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張飛聽得頭疼,齜牙咧嘴道:“說人話。”

沮授鄙夷地看了眼這大老粗,說道:“不要魯莽,先觀察一下形勢,找一個敵人最薄弱的點衝進去,這樣我們面對的敵人就會少很多。”

“好吧。”

張飛聳聳肩:“大哥和四弟都吩咐過,讓我聽你的,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沮授認真觀察了一會兒,說道:“西門這邊看來是黃巾的主力進攻方向,人數多得數不清楚,我不信其它門也有那麼多人,去別處看看。”

“好,走。”

張飛調轉馬頭,帶着士兵轉向另外幾個方向。

西門的確是進攻主力,由張饒率領。

北海黃巾本來互相攻伐,內部傾軋嚴重。

張饒是最大的勢力,有十多萬人。他原本想借着這次機會吞併其它勢力,所以自認爲大首領,要求其他人把兵馬與他匯合一起。

但管承、周陶、李波、王丹等人也不是吃素的,當然知道張饒的狼子野心,堅決自建營寨,不與他兵合一處。

如此一來,就造成西門的兵馬最多,其次是東門,李波和王丹合一起有七萬人。

而管承和周陶的人馬就少一些,一個三萬,一個五萬。

經過沮授的分析,決定去北門把周陶當突破口。

因爲南門的管承人數雖然最少,只有三萬人,但沮授發現管承還有點軍事素養,部隊分佈緊密,防衛森嚴,不太容易衝過去。

反觀周陶的部隊極爲散漫,毫無素養,不僅沒有人放哨,連巡邏的人都沒有,輕鬆可以衝過他的防區。

“穿甲!”

確定好了衝刺方向,張飛大聲下令。

所有的騎兵翻身下馬,從另外一匹馬上將武器鎧甲卸下,行動迅速敏捷,老練地先給自己套上札甲,再幫馬匹穿上保護腹部的魚鱗輕甲。

過了片刻,一支全副武裝,由輕騎兵轉化而來,達到衝陣標準的半重騎兵就已經準備就緒。

“衝!”

張飛長矛一指,夾緊馬腹,命令衝鋒。

平壽城外,廣袤的平原區。

騎隊轟然起行,兩千有了馬蹄鐵的戰馬奔馳,敲打在地面,發出滾滾雷鳴般的響聲。

隔着數裡,周陶的黃巾士兵就發現了遠方地平線上那道可怕的黑線。

“敵襲!”

尖銳的長嘯劃破虛空,將所有人都驚醒。

周陶連甲冑都來不及穿,急急忙忙地跑出營寨,只遠遠地觀望一眼,就差點沒嚇得魂飛魄散。

騎兵,居然是一支騎兵!

“列陣,拿長矛來,給我拿長矛來!”

周陶撕心裂肺地大喊。

但他的部隊訓練散漫,根本就沒有做好準備,還沒等士兵列好陣型,騎兵就已經抵達一里外,眼看轉瞬即到。

在周陶死命催促下,第一排長矛兵總算是列好了隊伍。

然而等到騎兵靠近的時候,所有的黃巾士兵睜大了眼睛,他們絕望的發現,這居然是一支重騎兵,馬匹和士兵身上,全都覆蓋着鎧甲。

這意味着他們的長矛,很難起到作用。

只是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第一排騎兵和黃巾賊兵陣狠狠相撞,鋒利的長矛輕易地刺穿了黃巾賊的身體,將他們連人帶武器,直接撞飛出去。

而接下來,就沒有了下文。

黃巾士兵總共也才聚攏起了第一排長矛兵,能夠在騎兵的衝鋒陣勢下,勉強完成列陣,就已經是周陶的精銳親信部隊。

連這支隊伍與騎兵纔剛一接觸,就順便潰敗,更別說其他士兵,早就跑得遠遠地,不敢靠近過來。

張飛帶着一千騎兵,猶如入無人之境,徑直衝入了周陶的營寨。

營寨十分簡陋,一個個低矮的帳篷隨處搭建,幾乎沒有任何佈局,完全起不到阻攔騎兵的效果。

一千騎兵與兩千戰馬,像是潮水般洶涌席捲而去,沿途所過之處,人仰馬翻,黃巾士兵紛紛躲避,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小命觸其鋒芒,那麼做的結果,只能是被奔馳的馬匹踩爲肉泥, 不可能有第二個下場。

城樓上的人早早地注意到了這邊情況,從張飛在數裡外衝鋒的那一刻,滾滾的塵煙就吸引了平壽城上之人的目光,士兵急忙將情況報告給了關羽。

關羽和管亥騎馬趕來,恰好看到張飛帶着人馬衝出了周陶的營寨,往城門口的方向殺來。

遠遠地瞧見自家三弟,關羽大喜道:“開城門!”

“開城門!”

傳令兵高聲呼喊。

城樓下的衛兵賣力轉動着絞盤,沉重的大門緩緩打開。

在衝過周陶的營寨後,張飛就開始放緩衝鋒之勢。

他是以一字陣發起的衝鋒,用一根七八丈長的繩子將沒有騎兵的一千匹馬拴起來,一前一後,每人兩匹。

這樣就不會造成前馬減速,後馬止不住慣性,前後相撞的問題。

再加上週陶營寨距離城門二里,有足夠的緩衝地帶減速。

等靠近城門的時候,馬匹的速度已經放緩,從奔跑變成了慢跑,速度降了很多。

城門洞開,騎兵緩緩進入城中。

“呼呼!”

沮授滿身是汗,對於他這樣的文人來說,當騎兵衝陣,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

“公與,怎麼樣?”

張飛側頭看向沮授,大笑道:“是不是很興奮?”

“確實興奮。”

沮授平復了一下心情,將手中的劍舉起來,看着上面的血跡道:“我還砍死了一名黃巾士兵。”

“牛批!”

張飛瞪大了眼睛,學着陳暮以前偶爾崩出來的陌生詞彙,豎起大拇指誇讚道:“公與,你比我四弟強多了。”

第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二十三章 巔峰關羽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七章 遠洋船隊第二十六章 坐而論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章 營寨鏖戰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一百七十六章 孫堅遭襲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請假條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五十五章 家庭與傳承(恭喜陳暮喜提兒子一個)第五十七章 歸降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二百七十七章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第二百四十一章 錯誤的道路第五十五章 威脅第七十八章 他回來了第三十三章 學宮最後一天(1)第二十五章 廣年對請假條第八十二章 計中計第九十七章 高順VS麴義第九章 集思廣益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第五十九章 軍情司初建功第三十七章 自古槍兵多.....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六十九章 崩潰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不戰,就要老死了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三十四章 大戰閻行第六十九章 農業規劃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一百零九章 時不待我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蒼穹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他在,袁紹怎麼贏?第五十四章 軍情司第二百四十七章 罵孔融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四十七章 黃道大吉第三十九章 呂布第五十三章 先帝創業未半,花光預算第二百五十三章 受降第三十三章 一世人,四兄弟第七十五章 臥底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一百五十五章 遼東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五十二章 三戰三勝第六十二章 關中大勝第五十八章 奇襲浚儀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紹西遁第八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三章 進軍第三十三章 斬二將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三十五章 民風淳樸蒲陰縣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一十九章 主簿趙琳第一十七章 騎兵的作用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十三章 二桃殺三士第一百一十二章 遠征西域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二十五章 割以永治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子出巡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七十章 孫曹劉一網打盡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一百九十九章 會獵於冀州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八十一章 埋伏第一十一章 正義的夥伴陳子歸第二十三章 南陽之戰(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雛鷹起飛請假條第五十三章 曹操的立場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戰第一十七章 荀攸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武城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