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

“三國之謀伐 ()”查找最新章節!

逐利,是人之本性。

陳暮一手提刀,逼豪強們放血,一手給顆紅棗,當作補償。

恩威並施的手段,在古代向來都非常重要。

項羽何其之勇猛,世人在古代十大猛將之間,對排在第二到底是呂布還是楊再興還是冉閔還是斛律光還是李存孝一直有爭議。

唯有項羽,當之無愧第一,無人不服!

可那又如何?

項羽見有人生病,他會因同情而落淚,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病人。然而等到屬下有了功勞應當受賞封爵的時候,他卻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裡,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棱角,還捨不得封賞。 wωw¸ Tтka n¸ C〇

只有婦人之仁,卻沒有恩威並施的手段,最終敗給了連雍齒都能封侯的劉邦。就可以知道,如果要想獲得別人效力,光有威嚴還不夠,還得讓人有奔頭。

事實上這種現象在現代也是屢見不鮮,公司草創的時候,老闆一邊擺着譜,一邊又給你瘋狂畫餅,都是這個套路,換湯不換藥。

但正因爲套路好用,才經久流傳。

聽到陳暮畫的大餅,滿城的豪強頓時有了動力,紛紛獻出了自己的奴僕,並且將家中囤積的糧食全部拿來市場上低價銷售販賣,很快平抑了臨淄糧價,穩定了市場。

趁着這個機會,陳暮也順勢拉起了一支大軍。

豪強們貢獻了一萬多人,加上原來的臨淄守軍數千人和自己帶來的兩千人,總共兩萬人,算是有了一支可以打仗的隊伍在手裡。

其實原本劉備是打算把他大部分的隊伍都給陳暮,劉備當初的家底就是在冀州收服的五千精兵。

但陳暮知道,濟南現在表面穩定,暗地裡卻暗流涌動,那些不服從劉備治理的地方豪強必然不會善罷甘休,說不準就會鬧出什麼幺蛾子,所以陳暮只帶了小部分人馬,並沒有接受劉備給四千人的要求。

這年頭,只要有手段,想要兵馬還是很容易。孫策只是找袁術借了一千人,打下了江東。劉表陶謙劉焉更是不費一兵一卒,就能獲得一州之地。

所以有時候運用智慧,遠比使用蠻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臨近十二月,在城內豪強的支持下,兩萬兵馬日夜操練,總算是勉強有了一點戰鬥力。冬日其實不是打仗的時候,因爲天氣太冷,需要的物資比平時更多,士兵的戰鬥力也會下降得厲害。

別看皇甫嵩是十一月,也同樣是寒冷天氣擊敗的黃巾。可皇甫嵩的軍隊是劉宏全力支持的中央精銳部隊,物資充沛,準備充足,當然可以持續戰鬥。

所以齊國包括臨淄在內,所有的城池都十分安靜。郡裡格局縣城鄉野地方的黃巾宗賊,都知道了新的刺史到來。

但卻沒有人把陳暮當回事,因爲他們也很清楚,就算開戰,也要等到來年春天再說。

而在臨淄刺史府,陳暮卻開始了最後一次戰爭動員會議。

“如何?”

陳暮問氏儀。

氏儀搖搖頭:“全國大大小小宗賊豪強約六十餘,只有十餘戶願意歸附。”

“嗯。”

陳暮環視四周,看向孫家家主道:“孫先生,物資準備得如何?”

孫家家主滿面紅光,答道:“集我等十多家之力,兵刃甲冑過冬衣物皆以準備充分,糧草也十足。”

“很好。”

陳暮又看向原來吳匡部下的法曹史,問道:“王法曹,佔據地方,抗拒王命,該當何罪?”

王法曹起身迴應道:“回刺史,此乃十惡不赦之謀反大罪也。”

“諸公以爲,我等該當如何?”

陳暮又問。

諸多曹史、府掾、各家家主同時起身拱手應道:“應當盡起王師討伐!”

“好!”

陳暮站起來,下令道:“如今兵馬糧草足備,正是出兵之時,關羽何在?”

關羽起身拱手:“在!”

“命你爲大將,率領兵馬出征,第一戰便是攻破廣縣,擊敗管氏宗賊,以此震懾齊國宵小!”

陳暮發下了軍令。

關羽接過軍令,喝道:“諾!”

齊國有八縣,加上治所臨淄,總共九座城池。

青州的宗賊勢力,其實並沒有揚州交州那邊多,與地方豪強相比,只有二十餘家,但都是當地大姓,勢力不容小覷。

比較典型的就是青州管氏,山東人應該知道,管姓在山東源遠流長,春秋到東漢時期,青州管姓名人就非常多,比如管仲、管寧、管輅、管公明、管亥等等。

青州大亂,齊國管氏族人聚攏爲賊,又收攏流民和黃巾賊寇,聚衆數萬,佔據了一縣之地,對抗王法,不服管教,是青州最大的一股宗賊勢力。

如果能擊破宗賊勢力中最大的管氏,那麼其它只有數百數千人豪強和宗賊,立即就會被震懾到,不會再對抗王法,齊國就能安定。

這樣敵人就只剩下黃巾賊,也不用擔心黃巾和豪強宗賊勢力勾結在一起。

陳暮一聲令下,臨淄戰爭機器開始全力運轉。

十多家豪強聯合在一起,出人出力,大軍浩浩蕩蕩兩萬人,在城外準備開拔。

這是關羽第一次做主將出徵,陳暮要坐鎮臨淄,沒有跟過去。

人都要成長,關羽有帥才,不能一味地當猛將來用,必須要開始獨當一面,培養他的能力才行。

不過陳暮還是有點不放心,出了城,給關羽送行的時候,對關羽說道:“二哥,此戰關乎能否一戰定齊國,萬勿輕視。”

凜冬十二月,雖然還未下雪,天氣卻陰沉沉的,遠方的天空深埋在灰濛濛的霧裡,山嶺成了黑影模糊不清。

城外的田地裡空蕩蕩的,只有少數枯草,冷厲的勁風呼嘯而來,吹得人眼睛都要睜不開。

關羽今年已經二十五歲,原來半尺長的鬍鬚又長長了些,輕點下頜,鬍鬚在風中搖曳:“二哥曉得了,四弟,你在城中坐鎮,也要小心。良弼,保護好四弟。”

典韋拍着胸脯道:“交給我吧雲長,我不會讓任何人傷刺史半根寒毛。”

陳暮又道:“我聽說管氏中有賊人管亥?”

“管亥嗎?”

關羽眯起了眼睛,隱約記得,當初在冀州與黃巾大戰的時候,倒是與一個叫管亥的黃巾賊大戰三十回合來者,不知道是不是那人。

“此人素有勇力,原來是黃巾賊,黃巾戰敗後逃回了青州,聚衆爲賊,被管氏宗族收納,二哥看看能否將其收服。”

陳暮提了個建議。

管亥能和關羽打個數十回合,武力值不低了,應該在80-90之間。雖比不得典韋太史慈等一流猛將,但也絕不算弱。

“嗯,我知道了。”

關羽翻身上馬,回頭看向陳暮道:“四弟,安心靜坐,等我好消息。”

“好。”

陳暮點點頭:“我在城中造烈酒,等二哥回來。”

關羽笑了笑,一夾馬腹,飛騎而去。

身後大軍浩浩蕩蕩開拔,跟着關羽,殺奔臨淄南面的廣縣。

等他大軍消失在了地平線上,陳暮這纔回城。

回了刺史府,陳暮招來氏儀。

“刺史。”

氏儀恭敬拱手,如今滿城上下對新來的刺史早已經不敢再輕視。

進城先奪太守權,又降服滿城豪強,如今派出大軍出征,只要軍隊獲勝,那陳暮在齊國乃至青州的威望,恐怕一下就能達到頂峰。

“嗯。”

陳暮點點頭,示意他坐下。

等氏儀坐下後,陳暮纔開口道:“你可知齊國樂安黃巾的勢力具體分佈情況?”

“刺史要對黃巾動手了嗎?”

氏儀心裡一驚,這纔剛開始與宗賊豪強勢力做鬥爭,那麼快就想着要平定黃巾了?難道刺史有百分百把握,就一定能戰勝了齊國的宗賊豪強勢力?

陳暮說道:“算也不算吧,我這個人向來都比較仁義,如果能夠招降納叛,收攏這些黃巾,儘量還是不要打仗得好。”

向來都比較仁義?

城外兩大豪強的塢堡莊園裡的血跡現在恐怕還沒幹吧。

氏儀心中腹誹,拱手回答道:“刺史,齊國黃巾以徐和爲首,佔據昌國、般陽二縣。樂安黃巾以司馬俱爲首,佔據高苑。”

“此二賊的形勢如何?”

陳暮又問。

氏儀想了想,道:“徐和有十餘萬人馬,司馬俱有數萬人,合兵近二十萬。樂安太守陸康屯兵臨濟,濟南國相劉備屯兵樑鄒,原本是想攻打司馬俱,只是礙於般陽昌國近在咫尺,徐和司馬俱二人互爲犄角,難以處置。”

“嗯,這事我知道。”

陳暮點點頭。

徐和佔據了昌國般陽二縣, 這地方位於四角地帶,北面是樂安郡,西面是濟南國,東面是齊國,南面是泰山。

如果打司馬俱,徐和很容易四面出擊,攻打各郡的老家,來一個圍魏救趙。

而如果打徐和,徐和往南面的泰山山脈一鑽,就跟老鼠進了耗子洞似的,佔山爲王,官軍反而非常被動。

後來的四五年裡,徐和跟司馬俱一直沒有被平定,一直到獻帝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才因爲他們自己跑出來攻城略地,被夏侯淵給處理掉,就是因爲這個原因。

所以陳暮要想徹底平定濟南齊國樂安三地的黃巾,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樂安太守陸康......今年也年近六十了吧。”

шшш• тt kan• ¢O

陳暮若有所指地說道。

氏儀心道這刺史奪權還奪上癮了,剛奪了人家吳匡的權,又想奪陸康的權嗎?

不過仔細想想,一幫老頭子竊據高位,又沒什麼進取之心,確實也該爲年輕的刺史讓位了,氏儀便說道:“應該吧,聽聞過了年就六十了。”

“哦。”

陳暮沒有說話,只是摸着下巴細細思量。

氏儀納悶不解,下一步難道不應該是殺奔樂安,去奪陸康的權嗎?怎麼沒有下文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陳暮其實並沒有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他纔剛在齊國穩定,還沒那麼快想去樂安搞事。

他是在想,隱約記得諸葛亮舌戰羣儒時的陸績陸公紀,是188年生人。

也就是說,陸康這老頭,63歲還生了個袁術席間盜橘子的陸郎。

嗯。

老當益壯,我輩楷模。

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一百七十章 司馬懿第四章 推諉第四十一章 援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二章 清君側第八十八章 林裡捉婿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規劃(1)第一百七十七章 養兵日,用兵一時第八十五章 炮!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一百零七章 賣兒賣女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第一百八十五 將計就計請假條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一十六章 有內鬼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通知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儁重病,攻城之日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五十六章 打潁川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陽許子遠第九十三章 涼州好大雪第一百零六章 夏侯涓請假條第八十七章 陳子歸束髮棄袍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陣地向右移二里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第七十八章 舊時代的消散,新時代的開啓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一百四十三章 死戰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七十六章 名滿天下第八十章 陳暮之計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戰(3)第七十八章 重甲對輕甲第一百二十一章 強漢的二板斧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百六十一章 請陛下禪讓第一百九十七章 張郃投降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六十四章 圍點打援第六十四章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九十章 呂布的選擇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九十八章 黃忠戰甘寧第三十三章 請陛下飲酒第一百六十六章 襲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鞠義練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山夜話第五十一章 青州諸子家第一十六章 朝堂驚變第三十二章 滿滿的套路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請三辭第八十六章 戰術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六十八章 上陣父子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個圈套第七十二章 圖謀第一十五章 攪亂天下格局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四十章程昱陳宮戲賢與聯盟破滅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章 谷陽之戰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測第八十一章 賊往東去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一百九十三章 絕望的張郃端午節請假條第二十九章 論仁第六十章 大儒鄭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