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第一屆科舉主考官 上

河北這一戰肯定不好打,哪怕河北主力已經全部在南方了,他們燕軍想要殺進去了,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個代價不是不能給,只是如今局勢,不容許他傷亡太大。

到時候要是曹操和孫策心狠手辣,不僅僅想要吃掉河北,還想要一口吞掉了北方,那他就會顯得比較悲催了。

所以能用最小的待見,拿下河北,纔是他所想要做到的事情。

他把希望寄託在李儒身上了。

李儒算是目前劉備最大的一張底牌了,他到底能不能說服那個人,還真是一個未知之數啊。

“大王,李先生若沒有把握,也不會南下,我相信李先生能馬到功成!”關靖輕聲的安撫劉備有些躁動的心情。

“孤也希望如此!”

劉備捏了一下鼻樑,緩和了一下有些疲倦精神力,然後纔打起精神,道:“江東孫氏的使臣,可否還在?”

“還在驛站之中!”關靖點頭。

“此人何人?”

“此人名爲孫靜,孫幼臺,乃是昔日孫堅之弟,當今吳王孫策之叔!”

“孫伯符倒是有點魄力了!”劉備眯着眼眸,腦孩裡面思緒開始轉動起來了,眸子越來越亮:“他到底是存着什麼心啊?”

他不相信孫策當真是如此深明大義,不僅僅孤身入許都,還讓自己的叔叔出面當說客,來遊說自己。

沒有這樣的聖人了。

那把椅子這麼璀璨奪目,這麼讓人瘋狂,曹操不想要,孫策不想要,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如果沒有大明朝的建立,讓漢室諸侯忐忑不安,他們可能早就先幹起來了。

如今的局勢之下,劉備還真未必能看得清楚太多的東西。

總感覺有一種迷霧縈繞在其中。

“大王,吳王到底存了什麼心,我們倒是沒有想太多,但是如今局勢之下,除非大王願意當下一個河北,不然匯流中原,迴歸朝廷,已是大勢所趨!”

關靖拱手,低沉的說道。

“孤知道!”

劉備點頭,這一點他倒是看得清楚了,也不會有太多的僥倖之心,而且他不認爲,自己能避得開中原的大戰。

漢明之爭,已經是大風向,要麼投降新朝大明,要麼就是迴歸舊朝大漢,不然你身在局中,卻不靠邊站,第一個打的就是你。

不管是曹操,還是牧景,那都是城府深不可測的人,哪怕有一天鬥起來了,絕對不會給機會別人黃雀在後的。

投降牧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是劉漢皇室,投降了立刻經營一輩子的名聲就全部失去了。

所以迴歸朝廷,當一個聽調不聽宣的諸侯,是他唯一的選擇。

至於讓曹操這個攝政王拿住了正統大義,壓着他一頭,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了,只要不影響燕國就行了。

而且這一戰決戰,如果沒有曹操擋在前面,他的燕軍可不見得能擋得住明軍的進攻了。

對於強大無匹的明軍,劉備還是有些恐懼的。

“召他覲見!”劉備想了想,道:“孤也想要知道,孫伯符到底在想什麼!”

他相信,孫策不是一個自縛手腳的人。

這時候讓人來朝見自己,絕不僅僅只是爲了遊說自己,肯定還有一些事情,如果能聯合起來,他倒是放心很多了。

“諾!”

關靖點頭領命。

………………………………………………………………

大漢疆域風雲變幻,暗流潮涌,而大明疆域,反而顯得是平靜很多了,大明可不是的大漢這般的權力分散。

大明朝廷雖新建,但是勝在團結,對於地方,朝廷是上下一心的。

意思就是,上面朝廷可以鬥。

但是地方不能亂。

所以地方之上的新氣象,是建設,而不是內鬥,而且如今大明不少的人目光都在建設之上,今年是停戰之年,更多的人心思是想要的大幹一場,建設地方。

特別是一些商戶,地方建設,代表有生意可以做,他們都開始摩拳擦掌了,大明風氣很好,明科之中對一些契約法有非常特別的保障,所以商人們開始名正言順的做生意,而不是好像以前這般偷偷摸摸。

大明朝廷是新建了,精力有限,但是牧景卻不是一個恪守成規的人,官方現在有很多事情做不來,但是一些地方建設的工程,卻可以通過承包的方式,放出去了。

這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的。

當年他立足漢中,修建馳道,就已經開始了這種合作方式,讓商戶承包馳道修建,然後通過後世收費而回本。

這種方式,就是商戶先把成本拿出來了,然後把盈利給商戶,以作爲交換,工程修建好了,就是屬於地方官衙的。

一開始有人還有些懷疑,但是大明朝廷做事一直都中規中矩,規矩建立起來了,商人也開始放心了,他們有錢,不怕花錢,就怕最後朝廷反悔而已,如今朝廷有了公信力,他們倒是願意出手承包。

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這幾年時間,關於水泥的製造規模,在科技院的工匠努力之下,克服了不少的技術問題,以流水線的方式,建立起來了不少大規模製造的工坊,讓供貨開始變得的流暢起來了。

大明的基建工程開始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之中。

而新歲過後,朝堂之上,也是一番新的景象,太武二年的大明朝,將會直接推掉舉薦入仕的制度,建立的科舉制度。

至於科舉制度的成效如何,就要看着太武二年的科舉了。

科舉迫在眉睫,不管是渝都,還是各州縣的讀書人,都開始不斷的躁動起來了,都想要在這個舞臺上一展風采。

十年寒窗苦讀,當一朝爲天下人知。

這纔是讀書人的追求。

………………

進入太武二年的牧景,從復工上班第一天,心情就不太爽,臉色拉的老長了,往年都最少有五六天的休沐,今歲居然只有三天。

第四天就被人從溫柔鄉里面的拉出來了。

所以心情自然不爽。

你要說有特別的事情,也就算了,朕理解你們,就當給犧牲一下私人時間,爲國爲朝效命。

可你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弄得好像天崩地裂一樣,非要把人好好的年假給扼殺在搖籃之中,你就過分了。

過分的是胡昭。

胡昭就是故意了。

這廝吃了一虧,得長一智。

主要是過年之前,牧景自己造孽了,他非要在過年的時候給胡昭穿小鞋,非要欽點值班大臣的是他,讓他大過年的孤零零在大明宮八層樓上的渡過。

這不,報復回來了,這大年初四,直接拿着一封北方送回來的奏本,把牧景從後宮這溫柔鄉之中拉扯出來了。

他就是告訴牧景,你折騰,我也折騰,大家都不要好好過這個年。

牧景那個氣的。

可是也沒辦法啊。

誰讓自己先動手了,胡昭那着雞毛當令箭,那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的,他當皇帝的,還不能說什麼啊。

“曹操已經開始調兵了,這麼急嗎?”

對於的北方的動靜,大明中樞自然盯的很緊,每天都有消息彙報回來的,牧景能想到曹操會在過年之後對河北開戰,不過還是沒想到,曹操會這麼急躁。

這可不是好事。

如果能讓他提前結束河北的戰爭,在讓他把劉備拿下來了,對於大明朝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最重要的是,他們會讓決戰的時間變短。

牧景想要休養生息,積累更多的實力,不是說沒有兵力應對,而是他準備一戰定勝負。

這是大明朝的戰略核心。

一旦被他們反應過來,先騷擾了大明疆域,逼迫明軍出戰,到時候可能會被拉入了戰爭的泥潭之中了。

要是打十年八年的,中原不得被打的稀巴爛啊。

到了那個時候,大明朝廷想要收拾殘局,得付出最少二十年時間來重生大好河山,這無疑是會拖住大明的發展之路。

牧景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在這個時代走一趟,他可不是好像普通皇帝那樣,一統江山,然後就掛在歷史上。

他要改變整個時代,他要推動時代的進步,自己的名字,成爲這個時代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可一旦被戰亂拖住了太多時間,他想做的一切,都將會無限期的拖延,到時候是什麼局勢,自己都說不清楚了。

“魏王雷厲風行,過年都不消停!”

胡昭跪坐牧景案前,淡淡然的說道:“本此事不該叨擾陛下的,不過此事非同小可,事關漢室未來了,於我大明江山,息息相關,還得請陛下過目才行!”

“這事情朕知道不知道,也不會有什麼太多的變化,需要急着讓朕知道嗎?”牧景眯着眼眸,看着胡昭。

胡孔明,你太折騰了吧。

“陛下,戰場一旦拉開,訊息萬變,到時候我們就會有些被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可輕視!”胡昭一副爲朝廷的考慮的忠心樣子,讓牧景有些咬牙切齒。

其實胡昭心裡面也不爽。

不是他大過年的想要折騰,是牧景首先挑起來的事情,本來作爲臣子,面對陛下的怒氣,他也想要收斂一下的。

可牧景如此咄咄逼人,就過分了。

他這個大明朝廷第一臣,也不能太慫了,不然下面的拿下大臣,只會把他當成一個擺件,到時候他就成爲了皇帝的傀儡,哪裡還有當丞相的尊嚴啊。

頭可斷,血可流,丞相可以不當,但是既然已經當了,就要當的有尊嚴一點,他可不是牧景的傳聲筒,而是有自己政治志向的當朝丞相。

“行,此事朕知道了!”牧景無奈,道:“朕會讓景武司的根基,具體的事情,交給樞密院,兵馬的調動,樞密院更加精通,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今的局勢,你和樞密院去商討!”

“諾!”

胡昭拱手領命。

“還有其他事情嗎?”牧景按捺住自己的。

“倒是還有一件事情!”

胡昭笑眯眯的道。

怎麼可能讓你脫身,我既然不好過年了,大家都加班吧,以朝廷爲家,不管是作爲丞相,還是當朝皇帝,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說吧!”

牧景有些有氣無力了。

他算是栽了。

所以說人不能太飄。

不是說你是皇帝,那麼你想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這年頭,規矩最大,君有君權,臣有臣責。

哪怕你貴爲九五,真惹怒了這些大臣,他們報復起來了,也是讓你吃不了兜着走了。

“科舉在即,何人主考?”

胡昭輕聲的道:“縣考,州考,然後是會考,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不然到時候手忙腳亂的,徒招笑柄!”

“主考官?”

牧景倒是有了些精神。

他看着胡昭,問:“你有什麼想法?”

“蔡相!”

胡昭很直接的說道:“論士林地位,論學識造詣,論天下聲望,論朝廷公平,他最合適!”

牧景聞言,第一心思倒不是誰最合適,而是胡昭的到底是什麼意圖。

朝堂之上,君臣必鬥。

胡昭既然坐在這個位置之上,絕對不會讓自己獨攬朝政的,不是信不過,而是他認爲這樣是不利於大明的。

他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不再有所期望,一心爲朝廷,爲天下,所以無懼,無畏。

很多事情別人或許不敢硬鋼牧景,他肯定敢。

這時候把蔡邕推出來當第一次科舉的主考官,要說他沒有一點心思,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蔡相倒是合適!”

牧景沉思了一下,道:“不過這乃我大明第一次科舉,是不是應該讓你這個左丞相親自上陣,方顯得我大明對科舉選賢納才之決心啊?”

第一次科舉,意義上還是不同了。

牧景甚至有親自上陣的想法,不過不管是胡昭還是蔡邕,都不肯的,風險太大了,一旦崩盤,牧景首先聲望受損。

他們主考,一旦科舉失敗,整個制度崩盤,他們大不了抗下所有的罪責,辭官下野,還能有一個緩衝。

但是牧景是天子,天下人可以錯,牧景不可以錯,任何事情都不行,他必須是對了,天下人才會對他有信心。

那剩下的,只有左右丞相最合適,是左丞相還是右丞相,問題都不大,就看誰能爭取這個位置而已。

“臣不合適!”胡昭搖搖頭:“不管是論士林之中的地位,還是論學識造詣,論天下威望,論對讀書人的影響,都不如蔡相!”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柴桑之戰 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執金吾丞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二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抉擇 中第六百零五章 南陽攻略 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挾帝西去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決戰上黨 十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能用糧食解決的戰爭 三第九百七十九章 奪南陽 二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抉擇 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雒陽戰起 七第六百零九章 商賈本質,利字當頭! (補更,5/15)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圍殺張飛 五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大明立朝,太武!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要來就來,不過一戰而已!第九百九十四章 告天下書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戰後大動作 七第七百四十一章 襄陽血戰的拉開第三百五十八章 拿下西涼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風波 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被圍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壯哉!雖百死而不悔! 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當爲人子,生死歸京! 下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羌王 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破夷陵 中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雒陽之戰 續四第一千一百章 佔領長安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中原大戰的爆發第二百一十八章 戰北邙 四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神衛軍大統領 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定雒陽 九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捉摸不透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三大諸侯會盟 五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混戰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決戰之雒陽失守 完第六百零三章 荊州水師的兇猛 下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五分 六第三百六十二章 河東之行 四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擋不住的戰爭 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入冬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新政辯論 四第四百零二章 關下鬥將,三英戰呂布!(第二更)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三大諸侯,各有心思! 上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明魏決戰 十九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孟津之戰 (補上12號缺的一更)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上黨之戰 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出使 (補更,9/15)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潼關之戰 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殲滅韓遂部 九第五百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千零三十章 去向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司馬懿的猜測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劉備的圖謀 下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天下定 八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四個主力營的兵力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奪荊州 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某家,南陽黃忠!第五百八十五章 參狼羌 下第九百四十三章 初平七年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皇叔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新武器 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襄陽未來的發展方向 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益州局勢第八百九十一章 大祭司的遺言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新政風暴 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婚 一第七百六十六章 南陽的局勢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心境的昇華第三百四十四章 誅袁氏 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先下手爲強 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戰北邙 四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出征第七百八十二章 荊州城戰役 中第一千零六章 忽悠蔡圖第五章 圖謀舞陰 四第六百六十章 出兵第八百四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二百章 風起 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北上 二第二百四十章 定雒陽 五第三百五十六章 勤王聖旨傳天下 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趕盡殺絕斬飛熊 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鹿門山三大祭酒 上第九百零一章 大軍臨,談判!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荀彧第九百三十五章 蠻軍來了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滅燕 八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此戰無悔,生死有命!第四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之殤 下二 (第一更)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明魏決戰 十六第四十六章 月黑風高夜 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北上巡軍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滅燕 十二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豫州戰場第三百八十九章 閃電戰 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趕盡殺絕斬飛熊第六百九十八章 遊說張津第二百二十章 戰北邙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