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四月中旬已越來越近,日頭也日漸暖了起來,董卓西出新鄭兩日後,一直到正午時分,大軍終於行到虎牢關近前。
“虎牢,哈哈哈,我回來了,我終於再次回來了。”仰首望着巍巍雄關,董卓一時間有些失神,從他來到這個陌生的時代,一直都在爲着改變命運而努力着,虎牢關,正是他記憶由深的一個轉折之地,直到如今,他終於能夠挺直了脊背,大聲對着世人宣告,他董卓,新生了!
新生?是的,是新生。
一個四十歲的身體,粗獷、臃腫,說的再難聽一點,他董卓如今的身體甚至可以用醜來形容,更爲主要的,是那柄看不見,卻實實在在懸掛在頭頸之上的大刀,時時刻刻在提醒着他,死亡,正在逼近。
他自己,如今其實也不過才只是一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整天混混日子,衣食無憂,面對着如此巨大的落差,沒有能瘋掉,除了在接受了董卓原本的記憶後對着周邊有些熟悉的陌生外,也有着他對這段歷史熟知的緣由存在,李儒、華雄、賈詡、郭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因爲熟悉,讓他沒有了那種格格不入的陌生感。
然而卻直到此時,死亡的壓迫自他生命裡逐漸剝離,仰頭望着天際烈烈的日頭,呼吸着暖暖風中泥土的味道,董卓纔算是徹底的做成了他自己,一個不再僅僅只是董卓,或者僅僅之後後世的董林。
暢快的大笑聲中,董卓神采迸發,沒有人能夠知道,這是屬於他自己的新生的喜悅。
“兩天了,董悍、董勇那兩個小子是怎麼搞得?不是說讓他們晚一天就出發的嗎?難道說他們兩個還玩上癮了?”暢快淋漓的一陣發泄,董卓只覺得心頭爽利,隨即便想起了主動請令留下押後的董悍、董勇兩個,轉而對着身邊的傳令兵詢問道。
“回主公,我們已將探馬放到了五十里外,如今還未發現兩位將軍的蹤跡。”出聲回答的,是魯川,作爲那次襲殺曹操唯一一個活下來的人,董卓便將他調入了親衛之中,而後其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升了旗令,專司董卓明令下達與傳達。
“行了,待會兒派一隊人原路回返,去通知他們兩個迅速帶兵回來,新鄭那邊已經沒有呆着的必要了,而且此時想必袁紹他們的援兵也快到了,呆的久了,他們那點人就危險了。”兩千精騎,董卓還不放在心上,他擔心的是兩個人的安全,在他剛醒過來的時候,那時候他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即便是想要收攏一支隊伍,都要靠他親自出馬,對董悍、董勇兩個,董卓心裡是很有感情的,只是男人好戰,戰場雖然危險,他卻也不能一味的將兩人強留在身邊。
“諾。”魯川點點頭應了下來,稚嫩的臉龐上,有着與其年齡不相符的沉穩,讓董卓看着就心中欣喜。
“走吧,我們入城。”擺擺手,董卓當先驅馬疾馳起來,他身後,那專屬於他的大纛迎風飄展着,再加上大軍一路上並未遮掩,數萬人行進聲勢浩大,早早就被關中士卒發現,前軍也早有人回報關上,就在衆人駐足的那段時間,關門早已洞開。
很快,董卓就被聞訊趕來的郭嘉等人接住,一道入關,大軍隨後,徐徐而入。
就在董卓這邊相見盡歡,大擺筵席的時候,之前還被他掛念的董悍、董勇二人卻陷入到了巨大的麻煩之中。
“勇子,你先走,我留下斷後。”漫天塵沙的戰場上,年紀稍長一點的董悍猛然一推董勇,意圖讓其先行離開,用盡力氣大聲的嘶吼道。
“不,兄長,你先走,我斷後,該死的公孫瓚,就算是拼了我這條命,我也得啃下他一塊肉。”董勇毫不所動,反而大聲呼喝着讓人上前將董悍架走,他自己則狠狠的瞪着後方,大聲的呸了一口。
新鄭距離虎牢,兩地之間的距離其實很近,騎兵奔跑起來的話,最多一日夜的時間足夠用了,董卓他們先後花了三天多的時間,主要還是他們隊伍中不只是有着士卒,其中更是包括了先行一步的傷兵與遷徙的百姓,董悍、董勇兩個今天一早的時候估摸着時間可以了,便開始帶隊準備撤出,只是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麻煩到了。
楊橋戰場結束後,數萬大軍便相繼駐紮進入到了楊橋中,作爲大軍糧草等物資囤積的地方,楊橋裡面自然不會少了大帳等物件,在派人去向袁紹報喜之後,一衆諸侯就在楊橋休整了起來。
沒有人會想到袁紹等人數萬大軍會敗得這麼快,而且還是這麼悽慘,求援的消息傳到楊橋時,幾個諸侯還正在擺宴慶功呢,興奮中的衆人頓時被驚得呆住了,大喜大悲的起落落差實在有些太大,大部分的人直接被鎮住了,惶惶不安。
“諸位,盟主戰敗,可我等手中還有着十數萬大軍,我們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諸位試想,盟主他們原本也有着數萬大軍,董賊即便是用軌跡得逞,想要取勝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如今的新鄭城,只怕已經沒有多少的戰力了,此正是我等建功的時候了,諸位可敢隨某傾力一戰?”衆人中,還是公孫瓚最先回過神來,戎馬一生,他很快就想到了其中蘊含的另外深意,對着衆人大聲激勵道。
一針見血。
如果說董卓在此,只怕也會爲公孫瓚的反應拍手叫好。不是說袁紹無能,曹操無才,只是他們身在局中,尤其是被董卓連環襲營之後,兩人心中已經埋下了陰影,這個就需要時間來抹平了。
幾個人一想也是,轟然應諾。作爲騎兵的公孫瓚當仁不讓,率領着大軍火速回返,在董卓走後的第二天傍晚,終於與袁紹等人匯合在一起。
騎兵攻城顯然是不可取的,夜色已起,想要袁紹的等人攻城顯然也是沒了可能,再加上大軍奔馳而來,也需要休息,公孫瓚索性便應了袁紹的提議,帶着士卒安心休整起來。誰成想第二天一大早,剛剛準備要叫戰的他,卻正好碰到董悍、董勇兩個帶兵撤退,公孫瓚心中一動,便悄然尾隨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