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巡視各州郡 (下)

這訓練好的鷹隼就如同放了一顆衛星在天上,並隨時監視着敵軍的一舉一動。當初劉贇在玉門關時,就見識過西域人放出的鷹隼。後來西域聯軍戰敗後,劉贇竟然將此事給忘記了,要不是看到呂布手臂上立着的那隻鷹隼來,劉贇還真沒想過靠鷹隼來偵察敵情。

而呂布之所以會有鷹隼,也是他本人喜愛打獵,在見了鷹隼的英姿後,便從西域人那裡弄來不少的幼鷹,並開始學習西域人的熬鷹術,訓練起了自己的鷹隼來。

當他聽到劉贇要七八隻鷹隼時,頓時就搖起了頭來說道:“王爺,我這只是幼鷹,還沒有完全訓練好,你想要真正的鷹隼就去找那些西域人要吧。對了,我從玉門關回來時,向西域人討要了幾名熬鷹高手,他們那裡有訓練好的鷹隼,不如你將他們帶在身邊,這樣也能幫你訓練出更好的鷹隼來了。”

聽了呂布的話後,劉贇點了點頭,道:“不錯,這西域人訓鷹確實是一把好手,那本王就卻之不恭了。”

當劉贇坐在大堂上聽取了陳宮等人的彙報後,便點着頭說道:“公臺治理漠州辛苦了,如果還缺少什麼儘管上書找朝廷要,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公與他們卻不會爲難你的。現在異族部落也算是穩定了下來,下一步就是發展畜牧業的政績了。我現在需要大批的戰馬,而牛羊等牲畜在中原也是供不應求。公臺可以用馬匹和牛羊來換取你們急需的東西,而異族部落也同樣可以用這些牲畜來換取糧食、布匹、鹽、茶葉等物品,我打算在彈汗山一帶增設貿易場所,這樣對你們或者是朝廷又有了一筆稅收。等天下太平後,我定會在這漠北多建起幾座城池和貿易之地來。”

“王爺,你什麼時候南下時,可一定不要忘了我們,我等漠州軍可是隨時都在等着你的召喚。”

劉贇知道呂布好戰,便點了點頭,說道:“我與那曹孟德還有兩年之約,到時候必少不了你們漠州軍的功績的。不過這塞外同樣很重要,我可不想有半點的閃失。”

當劉贇啓程前往雁門關時,做爲雁門關的守將牽招親自出城來迎接了劉贇等人。劉贇在見到牽招時,不由得就說道:“子經,數年未見你也越發地精神了,看來你在這雁門關過的不錯啊,哈哈哈。”

“主公休要取笑末將,末將恨不得隨時跟在主公的身邊,替主公是征戰沙場。”

牽招是袁紹的降將,此人文武雙全,其才能絕不再田豫等人之下,因此劉贇纔將他任命爲了雁門太守。而牽招也確實沒有辜負劉贇的期望,將雁門一帶打理得是井井有條,讓劉贇對他也是讚不絕口。

三日後,當劉贇趕到晉陽城時,早已得到消息的張遼和張燕等人也是親自出城迎接了他。張遼可是劉贇身邊的老臣子了,而且劉贇也特別的信任他,因此張遼一見到劉贇後,是倒頭便拜地說道:“數年未見主公一面,還真是想煞末將了,恨不得日日夜夜陪在主公的身邊,替主公是鞍前馬後。”

而這時的劉贇在扶起了張遼後,便說道:“文遠有大才,可鎮守一方,而本王也急需文遠這樣的帥才,因此纔會將這幷州交與你來治理,望文遠莫要辜負了本王的信任。等到天下太平時,必少不了諸位的封侯拜相。”

劉贇的話聽得張遼、張燕等人是熱血沸騰,而劉贇又繼續說道:“幷州乃是古九州之一,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爲九州,而幷州就是其一。同時幷州也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因此本王希望你們能治理好幷州,讓幷州成爲我大漢朝的中流砥柱。幷州有礦山、有好水,所以本王打算在這裡建起一座酒坊來,而你們在尋得了礦產後,也能增加你們的財政和稅收了。到時整個幷州也會繁榮昌盛起來,而百姓們的生活也會越過越好。”

劉贇每到一處都會根據地方特色來爲大家出謀劃策,而他最關心的就是當地的民生。他知道每一個州郡都有所不同,所以得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地解決民生問題,決不能急於求成地實施改制,那樣只會將矛盾擴大化,使得各州郡是更加的混亂起來。

劉贇在幷州巡視了一番後,又轉道進入了雍州,並直接來到了長安城。而做爲雍州刺史的辛毗率高覽、張繡等人親自出城是迎接了他的到來。

長安做爲古城,曾是西漢時期的國都,當劉贇每次來到這裡的時候,都會拜祭一下劉家的先祖。而辛毗也曾是袁紹的降臣,但劉贇看中了他的才氣,因此也將他招致在了麾下。

而辛毗也確實沒有令劉贇失望,這座古城在遭受了董卓等人的暴政後,又開始漸漸地復甦了起來,這也多虧了辛毗治理有方的功勞。

劉贇在各州郡巡視的時候,並沒有過多的指手畫腳。而是耐心地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後,纔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來,這讓各州郡的刺史與大臣們都忍不住是鬆了一口氣。他們就怕劉贇過於強勢地推行新政,這樣會使得他們大感頭痛的。

劉贇這次的出行一直走到了涼州,他將紀靈任命爲了酒泉太守後,又對馬騰是勉勵了幾句,最後還將馬岱放在了海頭城,這才啓程前往了三輔。不過在走之前劉贇還召見了羌胡、氐人、鮮卑、匈奴及烏桓等異族首領,與他們暢談了一天一夜後,衆首領纔將劉贇是恭送出了涼州地界。

當劉贇來到三輔的時候,竟然意外地見到了蓋順。想當初就是因爲蓋順的投誠,才讓他是救走了劉協,所以一見到這位故人之後時,劉贇就欣慰地說道:“子煜,一見到你就讓我想起了你父親元固公來,你父親乃是我大漢朝之功臣,而你們蓋家世代忠良,不知子煜可願隨我去雒陽城?我必不會虧待於你的。”

“多謝王爺的美意,但順知道自己的能力,比起父親來差之甚遠,所以順願留在這裡,繼續替大漢朝看護好這三輔一地。”

“好,既然子煜心意已決,本王也不勉強,現在本王就任命你爲扶風太守,希望你能治理好這裡的一切。”

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六十六章 桃園三兄弟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五十九章 火燒長社第六百一十六章 臨終贈言第四百零八章 楊家的預謀 (下)第五百零三章 鼓舞士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攻打的理由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取司州第九十一章 山谷埋伏第五百章 孫權的算計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三百一十三章 火燒博望坡 (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第五百五十八章 互相利用第六百章 拿下開封府第五百六十章 建平之戰(下)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第二百四十章 暗流洶涌第九十一章 山谷埋伏第五百九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二百九十一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上)第二百八十章 漢軍出擊第七十九章 黑名單第五百六十九章 華佗現世第十九章 惡來典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世家門閥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九章 製造亂象第一百七十六章 崛起的曹操第二十八章 才女昭姬第五百九十五章 與彭城共存亡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燒連營(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三百三十三章 定襄陽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一百零五章 蝴蝶效應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五十七章 交易完成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四百六十九章 江東虎臣墜第一百三十四章 驃騎大將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智取扶風城 (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智取扶風城 (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進攻會稽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慈遁術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備反叛第五百九十四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五十七章 界橋之戰 (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相殘殺第三十四章 潁川第四百二十四章 鬥法三百五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四十六章 管承投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烽煙四起 (七)第十六章 河間四將第三十章 巧遇田豐第二百八十七章 分贓第三百六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擊袁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智取扶風城 (中)第一百七十章 長安之亂 (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五百零一章 江東從此無孫家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六十八章 大勢已去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智取扶風城 (上)第四百零五章 空中斥候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的到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夷王高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劉備得子第二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巫術第四百五十八章 烽煙四起 (六)第七十七章 東萊亭侯第五百八十三章 馳援封丘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創鮮卑大軍第六章 取名“燒刀子”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九十九章 機械發明家馬鈞第五百六十六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四百六十三章 以一對六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小二喬第三百零六章 搶人才 (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徐庶迴歸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中計 (上)第六十三章 “虎癡”許褚第六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的到來第四百零七章 楊家的預謀 (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劍閣難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長安之亂 (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分裂西涼第二十二章 漢靈帝劉宏第三十章 巧遇田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