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斬立決

就在崔家四處奔走之時,翼州的五座糧倉竟查出了三座有問題,就連軍備物資也有倒賣外敵的跡象,這可把劉贇給氣得不行。

而做爲翼州刺史的張郃早已請罪解職,並被禁足在了自己的家中。當朝廷派來了張昭和徐榮時,劉贇立馬任命張昭爲翼州刺史,而徐榮爲撫軍大將軍並鎮守翼州。至於張郃則被劉贇調去了軍營,並在徐榮的帳下聽令。

當劉贇在安撫好翼州的官場時,龐統拿着一疊文書就進來說道:“主公,這次的貪腐案總共抓捕了一百二十一人,其中官員就有三十六人,其餘的除了一些商家外,就是各路諸侯派來這裡的細作了。”說着龐統就將那疊文書是放在了劉贇的面前。

劉贇並沒有急着看那疊文書,而是拿起了桌上的兩封書信說道:“這兩封書信分別是季珪和我母妃寄來的,他們在信中倒是沒有替崔家求情,只是讓本王按國法論處就行。季珪還在信中提到要辭去他那戶部尚書之職,不過他的請求已被我駁回。崔家犯事與他無關,所以我讓他不必爲此事操心。

至於那些犯事的官員們,他們屬於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所以我的批覆是斬立決,並沒收一切的家產。還有那些抓到的細作們,同樣不能輕饒。而對於那些商家們也決不能手軟,正所謂有一半的利潤他們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是一倍的利潤他們就敢踐踏人間一切的律法,而要是有三倍的利潤,他們就敢犯下任何的罪行來,甚至被砍頭也在所不惜。”

聽到劉贇的這番話後,龐統忍不住是豎起了大拇指說道:“主公此言精妙啊,一句話就說出了商人的本性來,這次那些商人可就要倒大黴了,哈哈哈。”

還好這次只查出了一個崔家來,而甄家和蘇、張兩家並沒有參與,這倒是讓劉贇有些刮目相看了起來。當張郃再次帶兵進入崔家的時候,崔家的長老崔密忍不住就大哭道:“攝政王,你果真如此絕情嗎?可還記得當初的盟下之約乎?”

崔密所說的盟下之約就是當初劉贇來崔家尋求幫助之事,而做爲老臣子的張郃也知此事。於是他怒目圓睜地就走上前,說道:“崔長老,王爺從未忘記過崔家的功勞,否則也不會將那造紙術與釀酒之法是傳於你們了。而且季珪兄依然還是當今的戶部尚書,不知崔長老還想討要些什麼好處?今日末將來此只是查抄贓款,而王爺也並沒有趕盡殺絕,你等還想怎樣?真以爲有王爺的眷顧,你們就能橫行無忌了嗎?那你們又將王爺置於何地?王爺的新政裡就有一條,那就是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你等還敢抗法乎?”

張郃的話說得崔密是啞口無言,崔家幹出的那些事情他是清楚的,只是沒想到劉贇會下這麼重的手,讓他一時半會兒沒喘過氣來。要說當年與劉贇交好,也是看在濟南王的份上,可沒曾想那一次的站隊竟然使崔家成了真正的門閥,而且劉贇傳給他們的造紙術和釀酒之法也讓崔家掙了個鉢盆滿盈,因此也越發使崔家的人是驕縱了起來,並且還將手是伸進了糧倉裡。

當崔密一想到這裡,也不由得是滿臉淚痕地說道:“我等辜負了王爺的一片苦心啊,早知道是這樣,老朽豁出這條命也要阻止他們幹出這愚蠢的事情出來。都怪權勢迷失了我等的雙眼,才闖下這滔天的大禍來,以後我崔家子弟務必要謹記今日之教訓,否則滅族就在眼前。”

東漢末年的崔家有兩枝,一枝是清河崔家,而另一枝則是博陵崔家。那崔烈就屬於博陵崔家的子弟,不過自從崔烈去世後,博陵崔家反而不如清河崔家了。特別是崔琰成爲了劉贇身邊的重臣後,也使得清河崔家是越來越興旺了起來,再加上那太王妃的身份,因此清河崔家的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大了起來,才最終釀成了大禍。

其實劉贇很明白崔家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在這封建王朝的社會裡,只要一朝成爲了權貴,他們就會藐視律法,甚至與衆多權貴連成一系來與皇家共治天下。如那宋朝就是這般的與士大夫們共治天下,才最終倒置了宋朝的滅亡,而劉贇是絕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在他的身上的。不管是誰踐踏了律法,都得付出血的教訓來,他絕不允自己的新政得到任何人的藐視。

很快刑部就派下了人來審理這樁貪腐案,凡是證據確鑿者,一律依法處置。而那些貪腐的官員們也很快被送上了刑場,等待他們的自然梟首示衆,以整朝綱。

崔家的家主崔泓及長子崔霸做爲這起案子的主犯,依然沒能逃脫罪責,當他們被押赴刑場時,整個翼州都轟動了起來。畢竟崔家與濟南王一家可是有姻親的關係,但當大家看到崔家的家主被押上了斷頭臺時,才明白了劉贇的那句話,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這起貪腐案很快就傳遍了大漢各州郡,使得劉贇控制的地盤上是人人自危。同時有很多人也看出了劉贇在維繫着新政的實施,因此整個官場頓時是煥然一新,再也沒有人敢輕易地去觸碰劉贇的新政了。

而曹操在得知了此事後,不由得是仰天長嘆道:“某不如子安多也,就算當年某設下那五色棒來,也不如子安的新政啊。”當年曹操被任命爲雒陽北部尉時,就親自在衙門外設置了五種顏色的棍棒,而蹇碩的叔父犯了禁令,被曹操用五色棒教訓了一番後,也使得曹操是名聲大噪。可惜沒過多久,曹操就被趕出了雒陽城,並調到頓丘縣當縣令去了,這也是曹操最出名的一次經歷,但依然無法與劉贇的新政媲美,因此才讓曹操不得不是感嘆了起來。

當劉備也得此消息時,便找來了諸葛亮說道:“先生對那劉子安的新政可有看法乎?”

而孔明搖了搖頭,就說道:“劉贇的新政就如同那王莽一樣代漢建新,但終歸不會長久的,等到天下人羣起而攻之時,就是劉贇的末日到了。”

第一百三十章 調兵入京第三百一十二章 保存實力第二百三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三十五章 郭嘉與陳羣第三百九十四章 巡視各州郡 (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司馬家族的覆滅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面夾擊第二百八十九章 隔岸觀火第三章 大膽的決定第二百一十七章 攻伐徐州 (上)第五百一十章 來去如風第五百五十六章 潛伏的暗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三百四十八章 預謀巴郡第一百九十四章 攻取司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舌戰羣儒 (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三百零八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馳援封丘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漁陽 (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刺殺韓文節第七十九章 黑名單第五百一十一章 陰謀論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四友第四十九章 春雨貴如油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敗袁軍第四十二章 造精鹽第五百八十六章 將門虎子(下)第三百零七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上)第二百五十八章 分化鮮卑部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罰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域來使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三百七十八章 羅布泊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四百九十八章 順昌逆亡第二百七十一章 雙星閃耀 (六)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第五百九十五章 與彭城共存亡第二百一十章 詐城第八十八章 初顯鋒芒 (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八十五章 調兵遣將第十二章 打臉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登陳元龍第三百一十二章 保存實力第四百九十九章 索要大小喬第二百三十七章 活字印刷術第四百六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第七十八章 黨錮之爭第三百七十八章 羅布泊第二百三十七章 活字印刷術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議和、只應戰第三百零一章 水鏡先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兵高陽第四百四十三章 膽顫心驚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軍登陸第六百零六章 夜宴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罰第六十八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九十三章 小霸王孫策 (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迎回少帝第十八章 清河崔家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創鮮卑大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鮮卑人的入侵第三百二十三章 膽怯的劉璋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一百四十三章 酸棗會盟 (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將門虎子(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遼東公孫度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下)第七十一章 廣宗城破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肥之戰 (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徐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漁陽 (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狼軍團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三百九十八章 劉備得子第七十二章 黃巾覆滅第二百三十五章 得勝而回第四百八十章 犧牲小我第五百四十七章 圍追堵截(上)第二百零一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四百一十六章 截獲糧草與兵器第三百六十章“冢虎”司馬懿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第四十三章 新年臨近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零一章 接踵而來第三百七十二章 遷都還朝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復幷州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夏城破第四百二十七章 生擒孟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