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徐庶獻計

王旭在南陽偶得謀臣徐庶,氣勢更甚,率領六千精騎於兩日後,抵達荊州北疆大縣——魯陽。

這魯陽雖然只是一縣治,但卻不比宛城小多少,城高郭厚,乃是一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南陽的門戶之地。爲了防備中原,南陽太守文聘特地派遣健將蘇飛、霍峻二人,領五千精銳在此駐守。

蘇飛和霍峻都是僅次於荊州高層文武的次一流將領,讓二人協同來守備此處縣城,可見其當下的重要性。

王旭統兵到來,早得到通知的二人齊齊率衆出迎。蘇飛早年出身青龍騎士,乃是由王旭親自提拔,算是荊州的老資歷將領,南征北戰,累有戰功!平定豫章之役,其血戰上撩,更是功勞卓著,所以王旭對他並不陌生。

但沿途並沒能有多少時間敘舊,王旭第一時間奔赴縣府議事廳,商議平定潁川黃巾之策。

王旭面色嚴肅,目光一一掃過廳中端坐的將領,便看向了位居後列的蘇飛、霍峻二將。

“蘇飛、霍峻!你等鎮守此地,離潁川最近,便簡短敘述一番當前潁川黃巾的形勢吧!”

兩人身負魯陽安危,對潁川的行動自是相當理解,眼神交流片刻,已是由蘇飛起身回道:“啓稟將軍,目前潁川黃巾共有三部,彼此各自爲政,卻又緊密相連。悍匪何儀手握近兩萬人,勢力最大,目前主力盤踞在魯陽東邊百餘里外的父城,父城東邊百餘里外的襄城,以及父城東南百餘里外的昆陽!”

“何曼勢力次之。約有萬餘人。目前雄踞昆陽東南的定陵縣。及昆陽之南的舞陽縣。最差者乃是黃邵,其手中實力約有七八千,盤踞定陵東南的郾縣。三支兵馬各有統屬,但又彼此相依。”

“聽聞將軍出兵潁川,目前何儀已經開始向父城集結,並向何曼和黃邵求援,意欲在父城與將軍一戰!”

隨着蘇飛話音落下,王旭笑了。不以爲然地道:“他那羣烏合之衆,怎敢與我一戰,他這是見我兵少,所以準備堅守父城,借城池之力抵禦呢!”

說着,又皺起了眉頭,有些無奈道:“可此次初征,雖然全是諸將精銳部曲,上馬能殺,下馬能戰。戰鬥力極強。但若是強攻城池,又未免太過得不償失。”

“主公所言甚是!”徐庶本就渴望展現才華。第一時間出聲認同。“主公威名使何儀等人畏懼,當不會輕易出戰,若欲破之,當另尋妙策。”

“嗯!”王旭點頭,想了想,卻是突然問道:“蘇飛,不知曹操在潁川、汝南二地的駐兵如何?”

“重兵屯駐!”蘇飛立刻鄭重回應,看了看王旭,又接道:“曹將夏侯惇本率五千精銳屯駐穎陽縣,與襄城黃巾對峙,前日曹操又令滿寵率兵五千增援。此外,郾縣以東的召陵,本由夏侯淵率軍七千鎮守,但李典、曹洪昨日率三千兵士抵達,已屯駐萬餘精銳。”

“噢?”王旭皺眉,他一直行軍,尚還不知曹操增兵的事,當下追問:“你可知他們出兵的時間?是在我出兵前,還是出兵後?”

“乃是將軍出兵後!”蘇飛肯定地道。

“這就有點麻煩了!”王旭若有深意地笑道。

徐庶也陷入沉思,感覺有些棘手,片刻後推敲道:“主公,我觀此事恐怕不是爭對黃巾,而是爭對主公!”

“怎麼說?”王旭雖然也是這麼認爲,但卻沒急着表態。

徐庶淡淡道:“曹操乃是當世雄才,當然可以看清形勢。主公未定益州,其必然可以斷定主公不會與其相爭,就算相爭,這六千精騎也難有大作爲,何須添兵?”

“有夏侯惇、夏侯淵等良將扼守穎陽、召陵要地,已是阻住去路,足可使其從容調遣主力前來一戰,哪有必要像如今這般,派出不多不少的援軍?此外,黃巾雖衆,但有夏侯惇、夏侯淵等良將駐守,已足以應對,何須添兵耗費錢糧?”

“但其顯然也不是欲與主公死戰,更不是打算與主公爭着剿滅黃巾,不然何以主力大軍不動?所以,綜上所述,屬下大膽推測,其此舉乃是想渾水摸魚!”

這番分析句句在理,王旭當即讚賞點頭:“元直果真善謀,此語實乃一針見血,不錯,我也認爲曹操是欲渾水摸魚!只是我尚未想透魚是什麼?按理說我這六千兵馬,就算被其全數擊敗,也不能傷筋動骨,何苦如此?”

“哈哈哈……”徐庶突然笑了,深深看着猶自疑惑的王旭。

“元直爲何發笑?”王旭疑問。

“主公,您是身在局中,而沒能看透啊!”徐庶搖頭大笑,這些天與王旭接觸,也發現王旭是個很愛談笑的人,當即蠻有深意地打趣道:“主公,此魚很大,也很誘惑曹操,若他能得此魚,將消除心中大患!”

“局中?”王旭被這麼點撥,稍一細想,已是瞬間領悟,驚呼:“哎呀,我不就是那條魚嗎?”

“哈哈哈……”他這自嘲,可瞬間把廳中將領全都逗樂了。

王旭本就故意爲之,看了看衆人,這纔好笑地接道:“想不到孟德如此大費周章,竟是意欲捉我,可是我這條魚可滑得很,小心魚沒捉到,反惹一身腥!”

徐庶也笑夠了,接過話道:“主公,可決定仍然要剿黃巾?”

“剿,一定剿滅!”王旭毫不猶豫,霸氣道:“本將軍出兵,從未半途而廢過,況此乃緩解荊州財政危機的最好機會。孟德既然要參和進來,與我小規模過幾招,那就走着瞧!看看究竟是他捉到我這條大魚,還是這條大魚把他拉下水!”

“主公好氣魄!”徐庶當即出聲讚揚,但很快又接道:“只是主公可千萬要小心。屬下游歷中原時。曾聽到頗多關於曹將的傳言。夏侯惇勇冠三軍,粗中有細。夏侯淵精明善戰,狡詐多謀。李典老成持重,儒雅多略。滿寵立志剛毅,統兵有法,勇而多謀。曹洪,世之福將,文武雙全。”

“此等人個個都皆非凡俗。諸將都要小心應對,不然恐難相敵!”

此話一出,衆將除了張靖,個個都不太高興。管亥立刻出言道:“參軍此言多慮了,怎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管將軍所言甚是!”徐晃也很激動,大聲接道:“曹家諸將當年討董時也曾見過,雖有些本事,但也凡人罷了,若其敢出。末將等必給予迎頭痛擊。”

典韋更是直接,反手拍了拍背上冰火戰戟。聲若雷霆:“夏侯兄弟何懼之有?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

衆人這番激動,徐庶完全不以爲意,反而露出一絲笑容。

王旭本來還疑惑,爲何徐庶突然說出這等言語,使得衆將不滿,但此刻看他老神在在的模樣,頃刻間明瞭其中奧秘,這顯然是在激將呢!

衆將之前都沒有把這次剿匪放在心上,覺得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缺乏戰意和渴戰的態度,如今不經意間擡出曹將的威風,便大大刺激了將領們的鬥志,渴望爭個高低,明顯感受到不同之處。

王旭心中高興,臉上卻非常嚴肅,揮手打斷衆將發言。“元直說得不錯,夏侯兄弟、李典、滿寵、曹洪皆是上將之選,此役若是相對,諸位要小心應對,不然將難以匹敵。”

ωωω ◆ttka n ◆¢〇

這話一出,衆將臉上的煞氣更甚,誰都不服,只是也不好反駁王旭的話。

徐晃悶悶地呼了口氣,忍不住憋屈,突然起身道:“主公,以末將觀之,既然曹操意欲阻撓,那此次剿滅黃巾餘孽,襄城與郾縣將是關鍵,末將請領兩千人,於今夜奔襲黃巾襄城,定阻擋穎陽夏侯惇與滿寵。”

“末將亦願往!”一直沒說話的徐盛也起身相合。

“誒!公明、文向不急,待定下此戰戰術再說!”說着,也不管生着悶氣的徐晃和徐盛,轉而看向徐庶,笑道:“元直,可有妙計破黃巾?”

徐庶胸有成竹,微微一笑,已是輕聲迴應:“有三計,不分高低!”

“三計!”這次王旭也驚訝了,他目前也只想到了一條戰略路線。“元直快快道來!”

“諾!”徐庶緩緩閉上了眼睛,良久才整理好思緒,徐徐說道:“其一計,耗時最久,變數最多,但損耗最少。黃巾餘孽敢再度聚衆起兵,侵略郡縣,乃是因爲他們此次依附了袁術,得到袁術暗中支持,但兩方必然未能真正齊心。”

“若齊心,兩股黃巾自會率衆奔赴淮南,爲何在潁川、汝南等地作亂?顯然黃巾餘孽並非全然信任袁術,他們只是藉助其名,以求名正言順,擺脫盜匪之名。而袁術甘於這麼同意其依附,不外乎利用他們,給曹操境內增添些隱患。早年其敗於曹操之手,逃奔淮南,時刻都渴望着復仇。”

“所以,第一計可從此點入手,主公密信袁術,勸其別與黃巾餘孽攪合一起,吹捧他身份金貴,天下名士,曾是平定黃巾的大功臣,不該與這些匪類同流。”

“再告知荊州文武都仰慕他,可如今這般卻讓衆人言語都不太尊敬,那時,以袁術好大喜功,又自視甚高,愛惜名聲的性格,必然會疏遠與這些黃巾賊的聯絡。”

“此時,黃巾失去袁術的支持,又同時面對主公與曹操兩邊的壓力,必然驚慌。主公只需一邊傳遞書信、言明利害、迫其歸順,一邊以強兵壓之,尋機勝得一兩場,黃巾餘孽必降!”

徐庶話音剛落,王旭已是脫口驚讚:“好計!好計!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決勝千里之外,唯一的缺點就是耗時日久,易生變數,但確實爲可行之良策。那不知第二計若何?”

徐庶微笑,再次接口:“這第二計,同樣乃是離間之計。何儀乃是阻擋主公之主力,絕大部分兵力都集結父城,同時必定請求黃邵與何曼支援,三方聯合抵禦。如此雖使我軍無法拿下父城,但卻讓黃巾身後空虛。”

“何儀共得三縣,父城、襄城、昆陽。西邊父城主力要阻擋我軍,東邊襄城也要留守兵馬,防備北方穎陽的夏侯惇,如此一來,南方昆陽勢必異常空虛!”

“再者,東南邊潁川邊境的黃邵本身最弱,卻要防備其東邊召陵縣的夏侯淵等部,又抽調兵力協助何儀防守父城,必然空虛。這時便可發現,唯獨何曼遊刃有餘!”

“他的舞陽、定陵二縣,在何儀勢力的南方和東南方,在黃邵的郾縣西方,受到兩方勢力保護,他出兵協助何儀和黃邵,自己的本地卻沒有太大危險。”

“此時,主公率軍兵壓父城,與何儀對峙,若其出,則尋策擊潰。若不出,便另遣上將兩員,皆扮作黃巾,一將扮作何曼兵馬,悄悄搶掠何儀空虛的昆陽。另一將同樣扮作何曼兵馬,對郾縣發動搶掠,同時裝作掩藏蹤跡,在郾縣周邊虛張聲勢,越神秘越好。”

說到這裡,徐庶已是笑容滿面。“此時,主公覺得何儀和黃邵會怎麼想?”

“呵呵!”王旭也樂了,笑道:“二人早就壓力重重,心驚膽顫,那時定然疑心何曼,覺得他欲趁此機會搶奪他們底盤,搶掠其大量錢糧物資充實自己勢力。”

“對!”徐庶撫須長笑。“如此一來,到時再散播些謠言,傳何曼見曹操與主公勢大,欲奪取何儀與黃邵的兵士錢糧,然後投奔袁術,甚至是投奔主公或曹操,謀得高位,你說此刻何儀與黃邵二人信不信?”

“必然內亂!”王旭虎目精光四射,已是非常興奮。

“那黃巾匪患定矣!”徐庶笑道。

王旭聽完前兩計,已是心懷大暢,決心採用,但還是忍不住詢問第三計。“元直,那不知第三計如何?”

徐庶這次笑而不語,並沒有回答,而是高深莫測地道:“主公,第三計乃是爭對變數所用,當有曹操破壞時纔可言明,且需據形勢而論,若是提前說出,恐不起效用,還望主公恕屬下暫且不能告知!”

“此乃理所應當,無妨!便先行一二兩計!”王旭大手一揮,笑着定下了此役的戰術部署!(……)

第644章 但求一敗第485章 哪兒騙來的?第367章 戰局逆轉第39章 舉薦信第467章 威震荊益第230章 深夜造訪第387章 揮師北伐第171章 潛水尋寶第286章 烽煙初起第515章 沙摩柯的憤怒第343章 智將與勇將第306章 活捉徐榮第516章 一線生機第647章 兩份約定第242章 生死相依第389章 意料之外第61章 未來的女神醫第696章 艱難的選擇第422章 假死做戲第674章 初戰告捷第172章 驚魂一幕第792章 拭目以待第450章 大好機會?第77章 先鋒大將第791章 月下神將第612章 不知廉恥第602章 南陽一役第193章 兵行險招第530章 束手無策第178章 一夜夫妻第574章 暴怒的顏良第756章 茅廬定計第427章 曹操來了第455章 狂轟亂砸第248章 常山趙子龍第329章 軍備競賽第558章 生死一線第680章 青雲山道第95章 張靖甦醒第418章 算計劉焉第105章 窮途末路第523章 勾搭成奸第627章 八百里加急第131章 大功告成第120章 戲耍張樑(上)第104章 千里逃亡第659章 無心插柳第39章 舉薦信第713章 臨危受命第461章 你可還記得?第665章 交換條件第151章 尷尬的行竊第734章 後繼有人第767章 出人意料第494章 南陽奇人第573章 再見顏明第97章 過五關斬六將第776章 新的戰局第134章 徐淑的哥哥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779章 于禁的無奈第655章 亂世用重典第612章 不知廉恥第288章 喜迎車駕第807章 周智的算計第215章 大規模擴軍第160章 飛來橫禍第622章 人盡其才第695章 拐個人回家第12章 秒殺對象(上)第326章 傅易山大捷第732章 生死交託第298章 羣雄展威第588章 內憂外患第270章 王粲破案第412章 “緣”來是你第442章 大收編第628章 再起波瀾第820章 名將之威第237章 訓導周智第829章 破街亭第502章 濺他一身腥第434章 陰雲密佈第869章 何以笙簫默第187章 偶遇良才第263章 大婚之日(上)第238章 興建馬場(上)第754章 都不是問題第227章 朝堂之爭第664章 羣臣進諫(下)第408章 習家的選擇第334章 賊曹掾第276章 書房定計第274章 天下將亂第747章 野心的膨脹第493章 貂蟬輕舞第245章 黑暗中的英雄第400章 留條後路第715章 北伐還是東進?第218章 荀攸,荀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