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南陽奇人

中原兗州,濟陰郡郡府,定陶!

曹操眯着小眼睛,精光四射,手握一卷竹簡,臉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笑容。“文若,荊州子陽接連來信,再三言其出兵乃是爲了剿匪,你覺得是否實言?”

身旁荀彧撫須輕笑,並未直言,卻是隱喻說:“王子陽生平可曾爲別人做過嫁衣?此舉必有所圖,只是其無心侵佔州郡,乃是事實。縱觀當今天下大勢,其兵進益州,得天府之國,纔是最佳之策,不會輕易與我等相爭。”

“嗯!”曹操當場贊同點頭,還若有所思地補充道:“依我之意,其目的必然是錢糧!”

“錢糧?”荀彧何等人也,微一斟酌,頓時明瞭其中奧秘,怡然笑道:“主公所料應當無錯,聽聞密報說荊州庫存金錢空虛,此番剿匪,必然是看中黃巾搜刮的錢財!那主公之意可是……”

“不錯。”沒等荀彧說完,曹操已是異常肯定點頭,若有所思地道:“吾不欲使其安然剿滅黃巾!”

“主公真要出兵阻攔?”驚呼一聲,荀彧急忙勸阻:“此事不可,王子陽此番出兵,僅率精騎六千,其意明顯是不欲與我爲敵,如今兗、豫二州初定,我等也不宜與其交兵,取徐州纔是重中之重。”

“只需守好潁川與汝南兩郡邊地,密切注意荊州主力兵馬動向便可,兩雄若是相爭,豈非使得漁翁得利?只要王子陽始終在黃巾控制地域,便可由得其折騰,待其獲得財物。自然會退去。也可使我不費吹灰之全取潁川、汝南二郡。乃是兩全其美!”

“可若是阻撓,反使得王旭惱怒,必將掀起一場大戰,於雙方都不利,還望主公三思!”

“哈哈哈哈……”曹操聽完,撫須長笑,一派從容氣度,回頭看了看荀彧。笑言:“文若,你所言極對,但太過小看王子陽也!當今天下英雄,子陽乃其中之冠,若我出兵阻撓,他也不會大動干戈!其深謀遠略,隱忍之力非凡,汝大可放心,無論如何,只要益州未定。他便不會進軍中原與我死戰。”

荀彧對王旭有所瞭解,想到曹操此言也有些道理。便沒再說話,轉而道:“那主公阻撓之意爲何?若我大軍出動,其必退,我等還需費力剿滅黃巾賊寇!若不動,將是無意義的戰爭!”

“此言差矣!”曹操不以爲然地搖頭,笑道:“雖無戰略意義,也不可大軍出動,但我之意,乃是尋機留住他,不論生擒亦或者絞殺,都可除去心中大患!”

“此事太過不易,恐怕反而折損兵力!”荀彧當即搖頭。

曹操大笑:“些許折損有何擔憂,只要有微末之機,便當盡力剷除!雖然此次我也無把握留住他,但凡有一絲機會,也不能輕易放過。”

荀彧皺眉,還從未見過曹操這樣純粹爭對一個人,雖然他也深知王旭不凡,但天下不凡者甚多,實在不解曹操爲何如此,不由出言相詢:“主公可是與子陽有怨?”

曹操一愣,但隨即反應過來,長袖一揮,大笑不止:“哈哈哈……想不到文若也有難料之事!子陽乃我今生好友,唯一知己,哪來怨恨?此非私怨相報,而是英雄相爭、天下志向之爭也!不論成敗,其皆是良友!”

荀彧深深折服,看着曹操大步離去的背影,突然有些感慨。“倘若是在太平年間,主公與子陽當爲擎天二柱,共造千古盛世!可惜,可嘆啊!”

此時的王旭,哪知道已被曹操如此惦記,剛率軍抵達南陽,也沒急着行軍,而是將兵士屯駐城外,進城歇息了一日,順便看望文聘,巡查南陽郡的軍政事務。

文聘還親率太守府官員及軍中將領,出城三十里相迎,百姓也自發得夾道迎接。

夜晚,文聘欲私人設宴爲王旭接風,但遭到婉拒。行軍過程中,王旭從不搞特殊,軍士尚在城外紮營,那麼他若無特殊事情,也會歸於營中。

文聘深爲理解,果斷將宴請轉到城外軍營,還大方地拿出家財,好酒好肉款待所有士兵。他本是無心之舉,卻沒想到這番舉動,讓他突然有了仗義之名,很快傳遍荊州。

次日,大軍再次起行,準備沿西鄂、雉縣一路北進,出魯陽縣,進入潁川地界。

正午時分,排成一條長龍的兵士,剛剛抵達夕陽聚南邊兩裡處,王旭卻陡然聽到遠處山丘上有人高歌。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這詩歌好熟!”王旭喋喋自語,總感覺這曲詩歌在哪兒聽過,可一時半會兒又怎麼也想不起來。

但這首詩歌大氣磅礴,盡顯胸中豪氣自信,敢如此吟唱之人,絕非凡夫俗子,當是奇人異士。

微微一笑,已是忍不住出聲迴應:“乾坤逆覆兮,火難出;大軍欲徵兮,無賢相扶。世有明主兮,枉自嘆哭;賢臣求主兮,卻不知吾。”

這番突然的高歌,氣度駭人,頓時驚住身旁諸將,徐晃心情顯然不錯,朗聲笑道:“主公這是與那做歌之人相對啊!妙極,妙極!”

衆將也隨之出言相贊。

“誒!隨興而起罷了,粗俗不堪,難登大雅之堂!”王旭謙虛擺手,目光卻投向了之前歌曲傳來的山崗。

正當這時,那邊山崗上陡然冒出一人,腰挎寶劍,頭束布巾,身着粗布青衫,腰間繫着一條黑色細繩,腳穿烏黑布履,高立於山崗巨石上。

看到大路上綿延的六千鐵騎,仍是凜然不懼,朗聲大笑:“哈哈哈……何人竟如此高歌相合,但不知明主何在!”

王旭猜測此人乃是一隱士。當即豪氣干雲笑喝:“明主在此!”

“將軍爲何自稱明主?”那隱士笑着質問。

王旭絲毫沒有遲疑。立馬回道:“我以忠勇義士爲劍。百姓仁德爲心,謀臣良將爲腦,文治武功爲軀,理當是明主!”

那隱士一愣,似乎沒想到王旭如此了得,不但以詩歌回詩歌,更有這般凌厲的談吐氣勢,一時不知該如何繼續下去。

隨行的諸位將軍與兵士們都露出笑意。勒馬停駐原地,靜靜觀看。

王旭見其無言,回頭與諸將相視一笑,大方得遙遙回問:“那不知賢臣又何在?”

那人反應很快,見這邊近乎以他原話回問,當即大笑:“賢臣在此!”

“何爲賢臣?”王旭追問。

這次那隱士算明白了,當即套用王旭的話,朗聲相應:“吾以忠義爲心,以百姓爲思,以武略政德爲腦。以堅韌不拔爲軀,可是賢臣?”

“哈哈哈……”王旭大樂。豪邁大笑。“如此自是賢臣。”

說完,已是翻身下馬,左手按劍直奔山崗,身後諸將擔心其安危,也跟着下馬隨行。

行至巨石下,王旭擡頭看着高立於上的隱士,拱手一禮,客氣道:“閣下談吐驚人,歌中豪邁,當是世間能人,不知鄙人可否有幸結識?”

那人之前與王旭對歌,得到意想不到的回覆,已是激動興奮,此刻見其如此禮敬,當即跳下巨石,深深回了一禮。“將軍說笑了,將軍仁德恩威遍於天下,能與將軍相識,乃是鄙人之幸。之前本爲結識將軍,這才放聲高歌,還請將軍恕鄙人唐突之罪!”

“誒!先生何罪之有?”王旭伸手相扶,微笑詢問:“不知先生可否告知姓名?”

那人擡起頭來,雖穿着樸實卻頗有一股智者神韻,臉上從容自若。“鄙人姓徐,名庶,字元直,潁川人氏!因避戰亂,這才帶着家中老母遷到南陽。”

“徐庶!”王旭當場大驚之色,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是他。

這可是名人,歷史上受到諸葛亮等人看重,堪稱大才,他的故事在後世廣爲流傳,讚許無數,就連諸葛亮本身也是他舉薦給劉備的。

也是這一刻,王旭終於想起,之前那首詩歌爲何會那麼熟悉,那根本就是後世書上寫的。

他這一番驚色,反倒讓徐庶有些不明所以,狐疑道:“將軍知道鄙人?”

“呵呵!”王旭高深莫測地笑了笑,卻並未回答。

шшш ◆тTk án ◆℃O

他當然知道,還知道他年少好俠,精於劍術,爲人打抱不平,結果犯罪下獄,後來在各方好友的幫助下走脫。隨後改名徐庶,又醒悟到憑藉一人之力、一把利劍,無力扭轉天下不平之事,這才棄武從文,遊歷天下遍尋名師,學得滿腹文韜武略。

但王旭並沒有揭露人家過往的打算,什麼也沒說,只是深深躬下身子行禮,鄭重道:“先生乃是世間大才,如今荊州正缺先生這樣的人,不知可願助鄙人一臂之力,匡扶天下,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鄙人雖無德無能,但也有匡扶天下之心,定鼎亂世之志,懇請先生看在鄙人一片誠心,出山相助!”

這番話說得很快,徐庶一愣神的功夫,已是全數吐露。

“將軍言重了!”徐庶回過神來,立刻伸手相扶。“將軍文治武功冠絕當世,恩威仁德交口相傳,徐庶能得將軍看重已是萬幸,如何受得如此大禮,願爲將軍效犬馬之勞!”

“受得,受得!”王旭樂壞了,沒想到這趟出兵,順路還撿了個一流的謀士。

看着一身粗布麻衣的徐庶,越看越是喜歡,言辭懇切地道:“元直,能得到你的輔助,是我此次出兵最大的收穫。你是當世的賢臣,願意輔佐我,這是我的榮幸,也當得起那一拜!”

這讓徐庶很是感動,目光柔和:“將軍言重了,實不相瞞,其實庶久聞將軍大名,傾慕已久!”

“噢?”王旭驚奇。“那元直早前爲何不直接來投?”

“哎!”徐庶一聲嘆息,搖頭道:“庶雖出身富家人,但早年因犯禍事出逃,遊歷天下苦修武略,前不久才歸於潁川,因見黃巾禍患又起,而荊州安穩,便帶着家人遷到南陽。雖傾慕將軍,可對這荊州卻不熟,一直無人引薦。”

“本欲設法先爲小吏,但突然聽聞將軍出兵潁川,意欲剿滅黃巾,這便出此下策,到這荒郊野外的路邊高歌,引得將軍注意,還望將軍見諒,不計此等擅越之舉!”

王旭聽後,也是有些感慨,但立刻搖頭道:“身逢亂世,非常人當行非常事,若從小吏做起,豈非大材小用,屈默了那一身才華?如今天下大亂,正是用人之際,元直此舉無錯!”

徐庶很高興,但沒再多說這個,反而開口請命:“將軍此去潁川剿滅黃巾,謀奪錢糧,可否帶上鄙人,略盡綿薄之力?”

“你怎知我剿黃巾是爲奪錢糧?”王旭驚愕。

徐庶從容一笑,打趣道:“若無此點見識,又如何敢攔將軍大駕。將軍胸中韜略堪比百萬甲兵,絕不會無故出兵。縱觀荊州當下動向,不難看出欲奪益州,尋得根基之地,怎會無故出兵潁川、汝南,妄自操勞?聯繫近日謠傳,說將軍府向士族豪門借了大量錢財,當然可推知乃是爲了爭奪財物。”

“徐元直果真慧眼如炬!”王旭毫不吝惜自己的讚賞。

隨行的將軍們本來還對徐庶不以爲然,對其才能保持懷疑態度,但只聽完這番話,便彼此默默相望,認同這人並非虛誇之輩,至少也有些才能。

王旭想了想徐庶之前的請求,猜到其是希望通過此役建功,從而在將軍府得到立足之地。他也有意扶持徐庶,當即笑道:“好!那便遂了元直心意,汝暫爲參軍,隨軍出征!”

“多謝主公!”徐庶激動地拱手一禮。

“典韋!”

“在!”

“你速速從備用馬匹中挑選最好的一匹,供元直代步!”王旭喜悅地回頭吩咐。

“諾!”

隨着典韋快步離去,王旭親自上前拉住徐庶的手,緩緩走向原地歇息的大軍。“元直,你便與我同行,我還有很多事想向你請教!”

徐庶對於王旭的器重大爲感動,急忙擺手:“主公言重了!”

兩人並肩先行,諸將在後彼此對望,臉上都露出一抹笑意……

ps:抱歉,昨晚應酬喝醉了,凌晨醒來,這纔剛碼完,補上!

第259章 何進的陰謀第78章 憋屈的罵戰第640章 天降鴻福第785章 喜憂參半第284章 齊聚張府第288章 喜迎車駕第299章 諸侯敗退第391章 錯誤的佯攻第181章 人才之爭第157章 太湖寶藏第157章 太湖寶藏第518章 一張畫像第610章 好事連連第580章 深仇大恨第502章 濺他一身腥第56章 退保長社第339章 混戰中原第262章 馴服白霜第794章 逆轉的形勢第220章 禍事連連第407章 冬日的訪客第640章 天降鴻福第280章 趙雲的承諾第480章 砸鍋賣鐵第571章 一個承諾第728章 破局者第606章 上有老 下有小第413章 嚴峻的形勢第488章 那是桃花源?第375章 絕美妖女第190章 點將發兵第215章 大規模擴軍第443章 新的開始第343章 智將與勇將第641章 無可奈何第27章 朝廷的中央軍(中)第37章 張角的神秘幼子(下)第619章 野性與自卑第730章 人間極品第69章 陷陣營與大斧騎兵第485章 哪兒騙來的?第243章 驍將蘇飛第277章 肅清吏治第240章 組建騎兵第25章 臨行準備(下)第769章 三過家門而不入第867章 隨風而去第338章 暗探蔣琬第89章 小美女貂蟬第6章 王氏族人(上)第36章 張角的神秘幼子(上)第271章 郭嘉出手第255章 貼身侍女第519章 非同凡響的周瑜第79章 袁紹之威第235章 整頓荊南(上)第231章 洛陽風雲(上)第639章 用人不疑第574章 暴怒的顏良第644章 但求一敗第114章 主公第165章 天下英傑第448章 大男人不好做第209章 算計王睿第120章 戲耍張樑(上)第12章 秒殺對象(上)第659章 無心插柳第762章 三辭而爲王第698章 啓用賢才第867章 隨風而去第626章 沙摩柯的委屈第674章 初戰告捷第786章 再度興兵第756章 茅廬定計第754章 都不是問題第830章 立腳之地第809章 巧用心思第561章 怪異的獵戶第184章 三十軍棍第843章 你沒資格!第372章 郭嘉爆發第223章 宮中佳麗第687章 謀取二郡完本感言第493章 貂蟬輕舞第123章 廣平沮授(中)第415章 歲月的沉澱第706章 愛惜性命第124章 廣平沮授(下)第652章 不甘心第129章 身先士卒第89章 小美女貂蟬第583章 巔峰戰力第520章 錯綜複雜第156章 調戲顏明第612章 不知廉恥第741章 屍首在哪裡?第523章 勾搭成奸第455章 狂轟亂砸第755章 精明的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