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

“主公所言甚是!”

荀攸本來就爲了查漏補缺,這纔有了那一問,結果李易是給家裡女人們留的,得,其他事情還能探討一下,這個就算了。

荀攸躬身後退,然後蒯良也上前,對着李易行了一個大禮,說道:“主公今日是爲了天下人,爲了天下長治久安?”

蒯良的語氣稍稍有些不尋常,乍一聽是詢問的語氣,但稍稍品一品,更像是一種陳述,或者說是自言自語,等待着對方的確定。

李易點點頭,道:“自然是如此。”

蒯良又道:“縱然主公思慮周全,縱然我等聽從主公號令,可讓天下人明白主公苦心,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這其中不知多少坎坷,甚至誹謗污衊,難道主公就不在乎?”

直到這時,李易才明白了蒯良的語氣因何怪異,低頭想了想,旋即爽朗一笑,道:“當年我只是一介布衣,尚能隻身除賊,今日中原在手,誰還能讓我畏懼?更何況,今日之事若成,必然福澤千秋,莫說小小阻擾,就算刀山火海,我也會走上一遭,而且,我還有諸位相助,這還有什麼理由退縮?”

李易聲音不大,態度卻異常堅定,使得蒯良身軀微微一震,其餘許多人也是暗道一聲慚愧,他們想的只是利,李易想的卻是千秋萬代的事情,這一比較,他們就差太多了。

“屬下知道了,請主公放心!”

蒯良再度躬身,然後退下,旁人不覺得有異,可作爲血脈兄弟的蒯越卻是敏銳的感覺到,這位素來穩重的兄長,似乎想要做些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蒯越正考慮着自己要不要將這事情攬過去,就聽李易起身笑道:“好了,事情大體框架便是這樣,不過,等到具體施行,細節方面肯定會有不同,這期間,我會叫人仔細推敲,儘可能將其完善,當然,諸位若有有何建議,亦可提出,畢竟集思廣益,只要合適,我都會採納。”

“喏!”

衆人齊齊躬身,李易擡了擡手,又道:“好了,軍師、奉孝,公明,你們三人留下,其他人暫且散了吧。”

衆人再度行禮,然後很快的,涼亭下就只剩下了李易等四人。

人少了,李易也就沒不太過端着了,往後一仰,靠在了涼亭的石頭柱子上,背後的冰涼讓他心頭舒適,長長的吐出口氣,道:“這件事我想了太久,終於可以開始了,呵呵,感覺還算不錯。”

徐晃三人看着李易,彼此都很熟悉了,自然能看得出李易心頭的壓力不小,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倒是李易見沒人吭聲,有些奇怪的道:“怎麼都不開口?”

郭嘉拱拱手,道:“屬下在想,所謂明君聖主,也不足主公萬一啊,能爲主公大事出上一分力,屬下縱死無憾!”

徐晃與蒯越對視一眼,然後齊聲道:“爲主公效力,屬下縱死無憾!”

相比其他人,他們這些基本算是一人之下的存在,對於身外之物是看的最輕的,也最能明白李易的苦心,同時,他們還能想到,這件事情做成了,以李易本就有些神神叨叨的名聲,很有可能真的成爲“神”,享受萬代香火,而他們這些緊跟在李易身邊的人,所得的榮耀,雖然遠遠比不得李易,但同樣不會是尋常青史留名那麼簡單。

雖然都是身後事,對現實的現代人來講不是太過重要,可對於他們來說,其意義卻足夠讓他們熱血沸騰了。

李易笑了笑,道:“我叫你們留下,其一不用說你們也能猜到,自然是籌備此事,雖然時間寬裕,但干係太大,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不同讓功臣寒心,不管是拿了分紅的,還是交出了田地的人,都得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僅沒有吃虧,其實還佔了便宜,同時還要應對可能引發的不好的變化,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蒯越拱手道:“請主公放心,屬下縱然肝腦塗地,也不讓主公失望。”

李易輕輕點頭,繼續道:“好了,這個事情不是一朝一夕,你們現在主要多想想,過兩日我們再好好詳談,現在我讓你們留下,其實是給你們備了一份禮物。”

“禮物?”

出聲的是郭嘉,因爲某些個人原因,他是收到過李易照顧最多的人之一,但今天相比往日,似乎有些神秘。

李易伸手從旁邊的石凳上拿起了一個小口袋,這是典韋留下的,之前誰都沒有在意。

從中取出六個用綢布包裹的小口袋,放在石桌上,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像是金鐵。

徐晃三人湊近點,發現那幾個袋子上分別寫有名字,除了他們三個,還有賈詡、張遼、黃忠。

“主公,這是……”

徐晃的語氣中不自覺地多了點緊張,本能的,他感覺這東西絕對非常不一般。

李易指了指,說道:“各自拿對應的,另外等蔣幹把今日議事內容彙總之後,抄錄三分,連帶着這三分禮物,與他們三個送去,我會派出親衛,公明也調一隊兵,讓他們護送。”

看到李易如此鄭重,三人面面相覷,越發感覺這禮物不簡單。

“主公,這究竟是……”

這次換了蒯越發問,他也忍不住了,但李易依舊沒有正面回答,只是笑了笑,看着他們的眼睛,認真說道:“拿回去,自己看過後收好,不要讓其他人瞧了去,如果有風聲傳出,落入我耳中,今日的事情,我可是不會認的,而這份禮物,自然也就不管用了。”

見李易如此神神秘秘的,他們雖然心裡好奇的跟貓抓似的,但也真的不敢再問,小心翼翼的將自己的那一份收入懷中,然後有些古怪的對着李易道謝。

李易這就準備打發他們下去,然後去找黃月英,卻見糜芳居然折返了回來,遠遠對着他行了一禮,道:“啓稟主公,剛剛青州傳來消息!”

一聽是青州,李易神色眼睛一眯,道:“青州發生了什麼事?”

見李易回了話,糜芳這才快步走到跟前,目不斜視,從懷中取出一封信箋,打開說道:“十二月初,閻柔等人集結兵馬萬餘,盤桓在漁陽一帶,似要攻城,公孫瓚領兵應戰,但不知爲何,雙方並未交鋒,反而在數日之後,公孫瓚忽然引兵南下,殺入中山,文丑猝不及防,連失數城。”

“什麼,袁紹居然敗了?”

李易登時大喜,直接從糜芳手中拿過信函,仔細看了起來。

其餘三人也是一臉喜色,徐晃拉着糜芳問道:“如今戰況如何?”

糜芳有些遺憾的搖了搖頭道:“若是早兩年,袁紹這次肯定要吃個大虧,可公孫瓚雖然憑藉先手打了一個出其不意,但在袁紹調集兵馬之後,戰事就進入僵持,而且,閻柔等人態度不明,他們一旦出兵,公孫瓚這一戰就非常艱難了。”

包括李易在內,所有人都皺起了眉頭。

對於河北局勢,李易最大的擔心是公孫瓚與袁紹聯合,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也算是一個隱患,不過從現在這場預料之外的動武來看,顯然雙方聯合的可行性已經無限趨近於零,對於李易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是,公孫瓚現在的情況其實是極爲危險的,閻柔現在不動,不代表一直都會按兵不動,萬一和袁紹來個前後夾擊,這一把公孫瓚肯定會栽個大的。

這種結果不是李易想看到的,徐晃等人同樣想到了這一點。

“主公,屬下以爲,閻柔按兵不動,必然是因爲主公的緣故,擔心貿然行事,之後爲主公厭惡,所以,主公何不讓黃將軍在南岸操練兵馬,做出佯攻準備,雖然他們應當也知道這是佯動,但起碼可見主公態度如何,這對閻柔,肯定也是個壓力,讓他心中有所忌憚。”

“不錯!”

李易看向其餘人,徵求他們意見。

郭嘉想了想,補充道:“恩威並濟方爲最佳,那閻柔自稱烏丸司馬,卻非朝廷冊封,這次沒有直接對公孫瓚直接發難,大半緣故也是因爲主公,所以,主公何不趁機舉薦,讓朝廷給他一個烏丸校尉之職,表示善意,他若是接了,雖然不能確保不會對公孫瓚如何,但起碼他不敢與袁紹聯手。”

李易再度點頭,隨後就笑了,有聰明人在身邊就是好,原本還稍稍有些麻煩的問題,馬上就迎刃而解。

“好,就依照你二人的意思去辦。”

兩人應了一聲,糜芳又取出一封信,繼續說道:“還有一事,因爲公孫瓚南下,袁紹親自領兵北上,故而,袁譚在被禁足兩月之後,再度被啓用。”

李易沒什麼表示,以袁紹的性格,這完全就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糜芳繼續說道:“袁紹再度任命袁譚爲青州刺史,並以淳于瓊爲鎮東將軍,輔佐袁譚,駐兵平原。”

“你說什麼?”

李易猛的轉頭,表情不復之前的鎮定,不過眼中卻透着幾分驚喜。

“是袁譚……”

糜芳不知李易喜從何來,下意識的重複了幾個字,忽然發現不對,問道:“主公難道是在意那淳于瓊?”

“真的是他。”

李易嘴角微動,隨後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讓其餘幾人莫名其妙,不知這個淳于瓊有什麼值得李易發笑的。

然而,李易是真的高興。

兗州與青州,一明一暗,一虛一實,再加上自己本身又是強勢的一方,顯然是不可能取代曹操,跟袁紹玩一把官渡之戰。

然而,官渡之戰雖然沒有了,烏巢肯定也沒糧食給他燒,但烏巢的主角卻去了青州,還固執的站在了他的刺刀的正面,這算不算是某種必然?

想了想,雖然認定了淳于瓊是個大坑,但李易也不打算干涉太多,按下心中喜意,對糜芳吩咐道:“告訴陳登,那淳于瓊乃是好酒貪杯,行事時多送些美酒,當能投其所好。”

糜芳眨了眨眼睛,他怎麼都想不明白,隔着幾千裡,李易都知道淳于瓊是個好酒之人,自家主公實在是太厲害了!

……

“這袁譚也太不是東西了!”

青州,臨淄,魏延怒目圓瞪,不斷的用右手拍着大腿,像極了被抓了尾巴的野貓,想撓人卻夠不着撩撥他的人,看上去很是氣急敗壞。

然而,在魏延旁邊的陳登、周瑜、霍峻三人,霍峻面無表情也就算了,陳登與周瑜臉上卻全都還帶着笑意,讓魏延越發鬱悶,卻只能徒呼奈何。

似乎是感覺到自己這樣不厚道,陳登咳嗽兩聲,安慰道:“文長何必動怒,這件事雖然不好聽,但是以主公英明,只要我等操作得當,文長有什麼好擔心的。”

魏延揉着腦門道:“我不是擔心主公那邊,可是,現在許多軍士看我的眼神都不對了,這,你叫我如何受得了!”

陳登咧咧嘴,繼續安慰魏延,心中倒是對着傢伙多了幾分同情。

李易征討青州,魏延絕對算是最倒黴的一個。

其實對上顏良那次還好,畢竟雙方實力本就有着明顯差距,甚至魏延自己都有打不過對方的最壞考量,後來的事情,也並非魏延怯戰,完全是運氣不好,這才讓他一個人全背了戰敗的責任。

在那之後魏延消沉過一段時間,但畢竟也是名將,很快就恢復了過來,尤其是李易賦予他重要任務後,魏延更是熱血沸騰,心裡還多了一種將來自己一鳴驚人,讓其他人刮目相看的驕傲念頭。

然後,按照計劃,李易剛走,魏延就被陳登給提拔了上來,爲了報答陳登的恩義,魏延就開始對陳登“忠心耿耿”,同時派人與黃河對岸的商人接觸,準備先構建一條商業通道,畢竟他們不能直接聯繫對面袁家勢力下的官府,不然意圖難免太過直接,很容易就會被懷疑用意。

因爲紙張本身的巨大利潤,這件事情進展的非常順利,只是一個月的時間,儘管雙方都保持着相當的警惕,但也建立起了不錯的成果。

可是,在接近年底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個預料之外的情況,

第762章 魏文長白衣渡江第766章 華彥獻計第279章 諸葛亮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683章 屬下以爲不妥第540章 贈劍第123章 徐晃有大將之風第220章 豫章太守,諸葛玄第22章 再遇魏續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590章 虞翻第407章 典韋獻計第118章 對自己人最狠 謝謝“水水水冬天”打賞第236章 兩全其美第356章 賢侄啊第375章 韓嵩獻計第671章 戲忠去也,主公勿念!第13章 吾可力舉千斤第756章 西路軍,李傕!第165章 別怕,我會保護你的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陽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524章 陸康身死第473章 陳宮獻毒計第261章 忽然不想死了第73章 殺盡不法之徒第180章 只願天下處處有良醫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這來了第312章 徹底暗淡第30章 來自董太師的邀請第47章 呂布的困局第300章 揚州大公子第79章 胡車兒第495章 我對不住玄德公第593章 “小人”得志第773章 兵臨城下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618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763章 攻佔平原津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146章 坐等郭嘉當牛做馬(4000字加更)第488章 呂奉先,不弱於人!第二百六十章 蒯家的決斷(二)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495章 我對不住玄德公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139章 挑撥離間 謝謝“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賞!第195章 這個殺千刀的第579章 天使又來了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422章 劉表的落幕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558章 壽春城破第423章 黃忠不知所蹤第286章 自家人第650章 地道第357章 高順來訪第320章 誰是亂臣賊子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209章 不信,你可以摸摸第10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738章 張揚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298章 孫策的請求第595章 司馬氏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第49章 藏刀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壞(6000字大章)第162章 快將襄侯攔下第20章 見過牛將軍第568章 孫策和周瑜第517章 鍾離城破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701章 副院長第221章 請州牧速速殺之第429章 任命第304章 諸葛亮的迷茫第455章 陳登第24章 呂奉先要封侯?第79章 胡車兒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451章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第743章 我全家仰慕大將軍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149章 將軍!某有一計!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490章 呂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748章 蒸汽機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547章 顧雍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205章 師尊的故交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518章 壽春 人心惶惶第65章 張遼的不甘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