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西涼事了

如今的天下,河北風雲莫測,幾方勢力雖然暫時偃旗息鼓,但硝煙味道卻是絲毫不減,各家都在磨刀霍霍,只要一個引子,隨時都可能掀起一場大戰。

司隸一帶,李郭殘暴,不過在與李易達成了一定的默契之後,兩人的行事作風,尤其是在對待百姓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收斂,開始爲將來攢名聲和人品。

兩人都很清楚,他們想要依附李易不難,難的是如何善終。

誰叫他們的名聲太糟糕,乾的惡事實在太多了,天下無數人都想讓他們不得好死,李易爲了大局,應該不會爲難他們,可一旦犯事,或者被人抓住什麼把柄,絕對是會被往死裡整,而且也不可能有人爲他們求情。

於是,他們也需要爲將來準備,最起碼稍稍經營一下司隸,只要司隸情況差不多,就算未來真的有難,李易應該也會拉他們一把。

所以,兩人在行事方面收斂了很多,甚至兩人之間的一些矛盾也在無形之中化解了,沒有如同歷史上那般不死不休,也讓司隸百姓少了幾次戰火的肆虐。

不過,對於朝堂上那些達官顯貴,兩人依舊是該不客氣還是不客氣,反正這些人基本都跟李易不對路,就算將他們全砍了,李易多半也是偷着樂。

很快,時間到了二月底,劉璋向李易派出了一名使者,恭賀李易成爲大將軍,以及青州凱旋。

這份恭賀來的有點晚,不夠李易卻非常高興。

因爲使者名爲法衍,本身不算是名人ꓹ 但他有個很厲害的兒子,叫做法正。

不管是爲了法正ꓹ 還是爲了劉璋的面子,李易都沒道理怠慢法衍,很熱情的接見了他ꓹ 並親自設宴,而且是連着款待了法衍三天。

然而ꓹ 三天的相處雖然愉快,李易心裡卻滿是疑問。

法衍此來似乎真的是爲他來道賀的ꓹ 三天下來ꓹ 法衍沒有談及任何要害的事情,聊的話題不是吹捧李易英明神武,麾下兵馬雄壯,就是圍繞着劉璋說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甚至小到了劉璋喜歡吃什麼,喜歡穿什麼衣服等等,相當的婆婆媽媽。

ωωω▲ тт κan▲ c o

這種套路李易還是頭一次見ꓹ 非常不適應,直到郭嘉向他道喜ꓹ 李易才終於明白了法衍的目的。

按照郭嘉的推論ꓹ 法衍和李易說那些ꓹ 自然不是扯淡ꓹ 而是試探李易對劉璋的看法,試想李易如果不喜劉璋ꓹ 甚至厭惡ꓹ 豈會容法衍如此絮絮叨叨?

但三天下來ꓹ 李易雖然不解,卻也聽得津津有味ꓹ 這充分的說明了李易對劉璋的好感以及善意。

而李易的對劉璋的感官,很可能就是法衍此行的最終目的,並以此來判斷益州今後應該以什麼態度來對待李易。

如果李易對劉璋惡意滿滿,甚至不把劉璋放在眼中,那麼劉璋縱然畏懼李易,但爲了自保,也只能想辦法拉李易的後腿。

可李易既然對劉璋有好感,那麼只要李易別做的太過分,以劉璋那本就不算強勢的性格,很可能老老實實,磨磨蹭蹭,任由李易將天下推平,再來與李易講條件。

至於劉璋主動與李易爲難,可能性非常小,因爲劉璋捨不得冒險壞了李易對他的好感。

被郭嘉點明之後,李易不由想起了曹操。

歷史上劉璋派張鬆去見曹操,本就有着示好服軟的意思,只是曹操瞧不上劉璋,張鬆又是個反骨仔,最終讓雙方關係惡化,被劉備鑽了空子。

試想曹操若是好好對待張鬆,縱然不用張鬆出賣,以曹操的強大,只要給予劉璋善待,未嘗不能和平拿下益州。

想明白這一點的李易,在接下來與法衍相處中,更加熱情,等到法衍準備告辭的時候,雙方已然到了依依不捨的地步,最起碼錶面看上去是這樣的。

最後,李易親自將法衍送出城外,還回了劉璋許多的禮物,是劉璋送來的數倍之多,而且,李易還讓南陽的印書局加班加點,趕出了五千冊的線裝書,贈與劉璋。

尋常那些禮物也就罷了,收下這些線裝書的時候,法衍激動的都忍不住手抖。

這些東西實在是太貴重了,而且,法衍更是聽說,許多荊州世家想要求一本而不得,李易卻一口氣送給了劉璋這麼多,就算這份誠意是裝出來的,但李易能下這麼大本錢,他們也都認了。

只是法衍沒有注意到的是,那五千冊線裝書,其中有一半都是李易自己的著作,前後都有李易署名不說,還夾帶了許多的私貨。

剩下的一半則是先賢作品,不過其中註解雖然是李易找的大儒級槍手,但署名全都是李易。

所以,這五千冊線裝書送到益州,往小了說是提升李易的知名度,往大了說,這就是文化入侵,絕對能給李易養出一批腦殘粉出來,而且還都是世家出身的腦殘粉。

這筆買賣李易絕對賺大了。

在法衍離開之後沒過多久,西涼那邊終於傳來了消息,韓遂與李傕郭汜,三方共同設計,在馬騰去接聘禮的時候故意刁難引起衝突,使得馬騰怒而發兵,結果卻落入三方早就準備好的包圍之中,最終,馬超於亂軍之中戰死,馬騰被生擒,現在的馬家只剩下了馬鐵馬休等小輩困守陳倉,而且人心惶惶,只要韓遂等人願意攻打,破城不過就是旦夕之間。

韓遂向李易請示,後續應該怎麼辦,是徹底斬草除根,還是逼迫馬休馬鐵等人投降。

雖然韓遂在書信中說的隱晦,但李易看得出來,韓遂是想要將馬騰一家滅門的,畢竟韓遂與馬家算是結了死仇,馬家人不死乾淨,韓遂不安心。

李易想了想,無視了韓遂的暗示,讓韓遂按照原計劃逼迫馬家的小輩投降,然後將馬騰父子連同家眷一起送到荊州來,由他給予馬家安置。

李易這麼做,一方面確實是有些狠不下那個心,還有一部分是做給韓遂和李傕郭汜等人看的,讓他們明白,自己其實不是那麼心狠的人,對馬家都用不來絕戶的手段,更何況他們?

郭嘉與蒯越等人也覺得李易的處置很好,沒有問題,將馬騰的一家人養上二十年,與其富貴,消磨其意志,就算是英雄,出來也變成了狗熊,自然不可能再對李易有威脅。

可是,李易的後院卻是開始不太平了。

這麼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瞞着馬雲祿,也根本瞞不住,李易索性讓伏壽將消息告訴馬雲祿,之後不出所料的,馬雲祿與韓遂的女兒翻了臉,被人攔着纔沒打起來,馬雲祿沒辦法,只能哭哭啼啼的求伏壽和李易爲她做主。

李易很頭痛,過去他的後院裡雖然不時的也會有一些風波,但內部矛盾並不尖銳,而且因爲他的地位越來越高,許多妹子也開始有意識的在處事方面變得“矜持”起來,所以後院一直都是很平和的。

直到這一次,李易的後院終於起火了。

但李易也很無奈,這件事真正的幕後黑手是他,韓遂是給他辦事的,他總不能把韓遂,或者韓遂的女兒給賣了。

最終,李易能做的也只是安慰馬雲祿,表示會去信威脅韓遂,讓他不敢傷害韓遂傷害馬家的其他人,不然一定會讓韓遂好看。

可實際上,李易卻是上書天子,讓天子給韓遂封了侯,緣由是守衛西涼有功。

馬雲祿雖然不清楚李易做的那些事情,但也大概明白了,李易對付韓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畢竟韓遂能派長子到荊州,馬家在這方面卻什麼都沒做,他們在李易心中的地位肯定不如韓遂。

於是,馬雲祿消沉了數日之後,就開始刻意的奉承伏壽與李易,顯然是想通過討好李易,來加重她說話的分量,伏壽也就罷了,她並不知道李易乾的齷齪事,可李易心裡是真的不是滋味,尋思着等馬騰被送到荊州之後,先做一做馬騰的思想工作,然後在讓馬騰去說服馬雲祿了。

不過,讓李易意外的是,他還沒有等到韓遂將馬家人給他送來,長安李傕卻是先行傳來了消息。

袁紹上書天子,直言李傕郭汜是董卓餘孽,乃是國賊,天子不能淪於賊人之手,他袁紹願意提十萬鐵騎,殺入長安,迎天子入鄴城。

這消息一出,整個長安震動,許多人歡欣鼓舞,直言袁紹不愧四世三公,乃是國家棟梁,紛紛請天子做準備,等袁紹大軍一來,大傢伙一起去冀州。

但還有一少部分人認爲袁紹此人居心叵測,看似忠良,實則奸詐,不過是想利用天子與李易爭鬥罷了,勸天子千萬不能去冀州,不然李易與袁紹打起來,朝廷就危險了。

只是持反對意見的人很少,而且地位普遍不高,於是,便陸續有朝臣開始做李傕與郭汜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放天子北上。

如果是早兩年,李郭二人肯定不懼袁紹,袁紹敢來,一拳打回去就是了,可幾年折騰下來,兩人手下的兵馬已經不剩多少了,長安內部又到處都是反對他們的人,欺負一下馬騰還可以,真的對上袁紹這樣的強手,肯定要吃大虧。

於是,兩人便發信向李易求助,請李易出兵,幫助他們阻攔袁紹。

這個事情也確實引起了李易的重視,他自己不稀罕挾天子以令諸侯,卻也萬萬不願意看到天子落入袁紹手中,不然三天兩頭一個聖旨過來,也是非常噁心人的。

考慮到袁紹路遠,且兵力肯定不會真的有十萬,一番商議之後,李易給徐晃下了一道軍令,讓他就近調集兵馬兩萬,屯於酸棗,等袁紹進入河內之後,就向西進軍,於後尾隨,袁紹退兵也就罷了,若是繼續進軍,斷其退路。

李易的反應不算激烈,他想讓袁紹看到威脅,但也不至於威脅太大,徹底斷了袁紹的念想,如果袁紹腦子一熱,真的繼續進軍長安,那麼徐晃前腳堵住袁紹的後路,李易馬上就會拋下所有雜事,調集一切可用的兵力,將袁紹消滅在司隸,提前結束三國亂世。

然而,並非所有事情都能讓李易稱心如意,在李易明裡暗裡佈置了半個月之後,河北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讓李易的一些佈置落空。

原來,袁紹在河北調集兵馬是真,也確實是向着河內發兵了,可是,在快到河內的時候,袁紹忽然對前來匯合的麴義發難,麴義對此完全沒有防備,被殺的打敗,從麴義本人到家眷,以及軍中親信,全部爲袁紹所殺,前後約有三千人喪命,剩下的部曲則被袁紹打散吞併。

這一次內鬥讓袁紹的實力稍稍損傷,更是失去了麴義這員大將,但對於長久來說,袁紹這一次卻是賺了,因爲在他的形勢越發糟糕得時候,麴義也是越發跋扈,袁紹殺麴義,不僅不是嫉賢妒能,反而是衆望所歸。

李易聽說之後,很是鬱悶,本以爲袁紹昏了頭,主動跑過來讓他打,卻不想袁紹這一次卻是將天下人都忽悠了一通。

同時李易也是暗罵麴義不爭氣,都告訴他袁紹要幹掉他了,不尋思着與袁紹撕破臉,反而還一直磨磨唧唧,結果把小命給磨沒了。

李易心裡不順,被袁紹晃點了他一通,他也必須要噁心袁紹一把才甘心。

於是,李易寫信給李傕,讓李傕以天子名義責問袁紹,問問袁紹明明說好了接他去冀州,朝堂文武百官都已經做好了準備,爲何中途折返,難道是故意戲耍,眼中還有沒有他這個天子了?

同時,李易自己也上書天子,說袁紹忠心可昭日月,建議天子召袁少進長安,擔任司徒一職。

李易這是純粹的噁心人,不光噁心袁紹,也順手噁心了一把王允。

對此,袁紹也不敢示弱,同樣上書天子,慫恿天子移駕荊州,甚至還上書勸天子賜李易王爵。

李易與袁紹的隔空罵戰持續到了五月底才結束,因爲李易要將他的大將軍搬到定陶去了,自然顧不得繼續與袁紹扯皮。

袁紹那邊更是緊張的厲害,因爲李易搬遷的可不僅僅是他的大將軍府本身,更是代表着李易麾下主力兵馬的北上,在定陶落腳之後,只要李易一聲令下,數日之內黃河南岸就能集結十萬大軍,這對袁紹而言,自然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第523章 孫策自立門戶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112章 新軍第279章 諸葛亮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24章 呂奉先要封侯?第241章 以德服人第299章 坑姐第167章 金腳趾跑的快第454章 時機已到第482章 不接招第290章 李易要辭官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745章 年後有禮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157章 要在南陽設書院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172章 將軍,我們中計了!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762章 魏文長白衣渡江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583章 泥潭第556章 攻城第201章 別怕,是我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264章 糜竺有一妹第462章 備,拜見襄侯第737章 巡視第535章 斷貢第774章 破門第536章 富春第670章 必殺曹操第301章 襄侯救我第228章 黃忠的選擇第701章 副院長第145章 岳父大人莫要自誤第214章 易數之法第482章 不接招第242章 又見蔡邕第63章 伏家大門不可入第721章 衝鋒陷陣第680章 喪家之犬第502章 陳登到來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676章 以命換命第705章 交州獻禮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569章 鄭家堡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16章 陶謙的黑歷史第43章 呂布的怒意(求票求收藏)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604章 活死人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647章 有勇有謀,有擔當第658章 又得一員猛將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33章 董卓問計第226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719章 呂蒙第223章 欺負老實人第567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706章 臧霸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518章 壽春 人心惶惶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690章 遷民,開府第223章 欺負老實人第95章 對不住了第270章 準備坑黃祖第215章 開山大弟子第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719章 呂蒙第591章 襄侯十倍於袁紹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612章 飛仙崖第75章 遷都之始第349章 謀士多體弱第362章 火侯第225章 請大公子提劍殺之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443章 魏延取桂陽第226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402章 鴻門宴與投名狀第486章 溫水煮青蛙第523章 孫策自立門戶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121章 幷州張文遠,一戰,勝!謝謝“尼加提你嗯”的打賞!第360章 高順又想保媒第303章 你想去南陽?第355章 荊州陰雲第231章 一羣烏合之衆第309章 典韋又囂張了第286章 自家人第564章 贍養有功之人第644章 我與許褚有一面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