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

將公孫瓚的事情在腦子裡過了一遍,確定他怎麼折騰都對自己沒有大威脅之後,李易笑問道:“子龍怎麼忽的全盤托出,莫非是打算爲我效力?”

趙雲搖頭,一臉無奈,道:“雖然只是片刻言語,卻已經足見襄侯深不可測,在雲看來,公孫將軍絕非襄侯對手,至於剛剛那些謀算,唉,在襄侯面前恐怕都是笑話,所以,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將一切坦言,只希望將來襄侯北上,可以對公孫將軍手下留情。”

李易微微頷首,沒有多想便承諾道:“只要公孫瓚不死於亂軍,行事不傷天和,以他多年來打擊異族,爲大漢鎮守邊的功績,我不但不會害他性命,反而會有封賞,不過,他也要放棄一些不該有的念頭,比如幽州之主,這些你應該明白吧?”

趙雲鬆了口氣,對着李易拱手道:“如此,多謝襄侯了,雲之後便修書一封,向公孫將軍曉以利害,以襄侯威名,公孫將軍應該能聽進去一些。”

趙雲的表情非常認真,似乎已經開始構思怎麼說服公孫瓚,但李易卻是忍不住爲趙雲暗暗嘆息。

對於公孫瓚,早些時候李易還是很有好感的,畢竟人家在幽州打擊異族,那可是爲大漢守國門,縱然某些小節上有虧,但也應當稱一聲英雄。

只是不知怎地,這人手下兵馬稍稍一多,忽然就飄了起來,腦子也糊塗了,又是殺劉虞又是挾持天使,這種事李易和袁紹都不敢明着幹,他卻做了,硬生生的敗光了前半生攢下的人品。

所以,對於現在的公孫瓚,趙雲的苦心怕是不僅要付諸流水,還要落一身的埋怨。

深深的看了趙雲一眼,李易問道:“既然如此,子龍此行使命也算是有了結果,不知子龍今後有何打算,是否要回幽州覆命?”

“打算?”

趙雲表情忽然有些恍惚。

他雖然厚道,卻也不傻,回公孫瓚那裡肯定不做考慮。

但不去幽州,他又該去哪?

趙雲看向李易,情不自禁的將劉備和李易做了對比。

前者讓他心折,甘願追隨,爲其奔波效死。

後者實力雄厚,百倍於劉備,若是依附於其麾下,將來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可是,他不是很喜歡李易的行事作風,看看董卓和劉表這些人,甚至還有劉備,無不證明李易正像是他自己說的那般,是一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趙雲佩服李易的本事,但他卻不能接受這種做法,而且李易之前也明說了,雖然欣賞他,但真的放在行伍中,許多人都比他強,這對趙雲打擊很大,即便他原本有心投效,現在也無法開口。。

那麼,他到底該何去何從?

趙雲下意識的摸了摸掌心,那是他十多年練槍練出來的老繭,難道今後真的放下鐵槍,改拿鋤頭種地?

趙雲正自猶豫,李易從一旁取過兩張文書,笑道:“得知使者是子龍,我便寫了兩道任命,子龍不妨看看,可二選其一。”

趙雲伸出雙手接過,上面的一張是任命他做李易的親衛副統領,這個就不說了,只是掃了一眼就被趙雲略過,不過等他翻開第二頁,卻是忍不住“咦”了一聲,訝然道:“襄侯這是……”

李易點頭道:“正如其中所述,我麾下各個軍官都要在荊州研習深造之後才能赴任,這些人既要習文,也要習武,雖然我不鼓勵陣前鬥將,但他們的武藝還是不能太差的,否則容易爲人所趁,子龍就是武將,對此應該非常清楚。”

“於是難處就來了,教這些人軍陣謀略也就罷了,那裡先生多的事,都是德高望重之輩,這些傢伙們自然是老老實實的,可教授武藝就難了,他們本就是行伍出身,都有武藝傍身,許多伸手還不弱,莫說尋常人根本交不了他們,就算武藝稍稍勝過他們一些的同樣不行,除非我將前線大將拉回去當教官,不然那些人最多也是口服心不服。”

“原本我有意請童大家出山,只是老先生年事已高,而且行蹤無定,尋覓不得,無奈只能作罷,所以,我就將目標落在了子龍的身上。”

李易拍了拍趙雲的肩膀,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樣子,而趙雲也的確有了幾分心動。

趙雲再次低頭看向那道任命,只見上面赫然寫着“天下兵馬槍棒總教頭”一行字。

又拍了拍趙雲,李易繼續說道:“此事雖然責任重大,卻斷然不會如幽州那般日日勾心鬥角,也不會給你強加那些亂七八糟的雜事,更不會讓你悲傷面對公孫瓚,子龍只要在荊州教授旁人武藝即可,我相信,以子龍之絕對不在話下,而且,那些人將來編入行伍,也算是童大家的半個徒孫,想來他老人家知道後也一定會欣慰的,如何?”

趙雲深深的吸了口氣,起身離席,拜道:“多謝襄侯,雲必然不負襄侯所託!”

趙雲幾番猶豫,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他不想跟着李易打仗,但一個堂堂男兒,而且還有着天下一等一的武藝,讓他年紀輕輕的就開始閒雲野鶴,那也未免太殘酷了一些。

相比之下,這個槍棒教頭雖然沒有當將軍那般威風,但也真心不差,就像李易說的那般,這件事做好了可以得名,更是傳承他這一支的槍法。

“子龍無需言謝,你能應下此事,乃是替我排憂解難,我當謝你纔是啊!”

李易哈哈大笑着,看上去非常高興,但他內心深處,還是有些遺憾的。

對於趙雲,李易是真的想把他留在身邊,可是李易來回琢磨之後,最終只能承認兩人的行事風格相差太大,就算強行將趙雲留下,也很難成爲那種無話不談的主從,甚至就連融入他身邊的圈子都很困難。

除非李易對趙雲破格提拔,但破格提拔說來容易,其實都是在用上位者自己的威信做擔保,李易不願意冒那個奉先,畢竟趙雲自己都未必樂意。

思來想去,李易最終還是暫時放棄了讓趙雲帶兵打仗的想法,選擇在後方給他找了一個合適的位置將他留下,算是稍稍彌補一下心中的遺憾。

不過,這並不代表李易真就放棄趙雲了,將來天下太平,以十年時間讓百姓休養生息,十年之後,就是他向外探出爪牙的時候。

十年時間,李易相信足夠趙雲做出一些改變,他麾下也一定會多出一個願意爲他縱橫塞外的白馬銀袍趙子龍。

定下趙雲的事情之後,李易很高興,又在當晚爲趙雲擺下宴席,衆人知道李易的安排後也對趙雲非常熱情,畢竟趙雲的位置與他們任何人都不存在競爭關係。

不僅如此,許多武將都想趁早與趙雲拉拉關係,雖然趙雲的那個位置看上去存在感不高,但事實上誰也不能輕視,因爲今後所有低階武官想要上任,都得往趙雲那裡走一遭,不把關係處理好,誰知道趙雲會不會給他們的部下們小鞋。

李易瞧着下面人的反應,笑而不語,趙雲的人品可是剛剛的,如果某天真的發生了趙雲給人穿小鞋的情況,李易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九成都是對方有問題。

雖然收到了衆人的善意,但趙雲卻很低調,渾然沒有半點因爲是李易“老相識”的關係而表現倨傲,反而謙虛的緊,倒是讓許多人真的對趙雲生出了幾分好感。

在酒宴之後,李易當即就寫下書信,叫人連夜給公孫瓚與田楷送去,說明了此行的情況與他個人的決定,然後又休息了一日,便拿着李易的任命去奔向荊州去了。

李易並沒有多做挽留,只是在最後的時候交代趙雲,讓趙雲去新野探望一下張飛,順便再替他祭拜一下劉備與關羽。

趙雲自然是答應了,只是想到劉備的時候,趙雲神色中依然難免黯然。

又過了一日,李易的大軍再度拔營,東平陵一代的防衛工作由後面陸續跟上的輔兵接管,李易則帶着兩萬五千人開往臨淄。

李易看過趙雲給公孫瓚和田楷的書信,可謂言辭懇切,而且也儘量的照顧了公孫瓚的顏面,但李易依然按最糟糕的情況來佈置,依照原計劃向着田楷所在進軍,進一步的給田楷製造壓力。

與袁譚的那一戰已經證明了實力,目的一萬達到,所以對於田楷能不動手,還是儘量不動手的好。

之後李易一邊行軍,一邊打探田楷反應,讓李易失望的是,雖然青州東部從上到下都對他心懷畏懼,可田楷依舊是不管不顧的往臨淄召集兵馬,甚至強拉壯丁,似乎是鐵了心要與他在青州決一死戰。

這讓李易很是不滿,當即又從後方調來一支兵馬,將兵馬人數增加到了三萬,以此讓田楷知道他的決心,不要對將來存有妄想。

如此過了數日,李易的大軍到了昌國縣城,縣令開城投降,李易沒有爲難城中官吏,下令大軍修整一天在繼續前進,因爲下一站是臨淄,到了那裡就要開打了。

可就在這一天,又有使者登門,而且還是一次兩家。

大帳內,在李易面前站着兩人,一個是原幽州牧劉虞的下屬齊周,還有一個是公孫瓚的別駕單經。

李易的兵馬落腳之後,斥候巡邏,發現有幾十號人在距離他大營七八里的地方殺做一團,當即呵止,那些人見是李易的人馬,不敢造次,這才紛紛停手,但即便如此,地上也躺了二十多號人,可見廝殺慘烈。

斥候詢問之後得知,這兩夥人居然都是求見李易的使者,只是彼此之間有矛盾,於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直接在半路上對對方下了殺手。

甚至,現在到了李易的大帳內,兩人也依舊不停的對對方怒目而視,若非有李易在,怕是已經又打了起來。

李易眯眼看着兩人,雖然還沒有具體問詢他們的來意,但李易已經從斥候的口中得知了一個重要情報。

劉虞在任的時候,無論是對百姓,還是對周遭異族,態度都很寬容,非常得人心,後來劉虞身死,劉虞曾經的部下們便一直都在謀劃爲公孫瓚報仇,也與公孫瓚的人馬發生過爭鬥,只是因爲沒有好的機會,雙方的衝突規模一直都不算大。

可這次不一樣,李易出兵青州,對袁紹固然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可對公孫瓚的影響更甚。

公孫瓚掌握幽州之後剛愎自用,已經非常不得人心,如果再傳出與李易交惡的事情,對公孫瓚來說絕對是雪上加霜。

於是,劉虞的那些老部下們認爲時機已到,推舉閻柔爲首領,四處召集兵馬,準備趁機對公孫瓚發難。

結合這樣的背景,李易很容易就將齊周與單經的來意猜了個大概。

輕輕咳嗽一聲,齊周與單經趕忙站好,即便前幾日單經還在與田楷一道備戰對付李易,可真到了李易跟前,單經一點也不敢放肆。

李易品着茶,看上去有些漫不經心,緩緩道:“我知道你們有仇怨,所以,之前在我營外廝殺的事情我就不做計較了,不過下不爲例,等事情談完之後離開,我大營方圓三十里內不可妄動刀兵,動輒軍法處置,三十里外,你們要做什麼,便任由你們。”

齊周急忙一躬身,道:“謹遵大將軍令!”

單經沒有與齊周爭搶,反而故意落後一步,等齊周說完方纔道:“多謝大將軍照顧。”

齊周先是一愣,然後就瞪了單經一眼,李易則是微微皺眉,沒有接單經的話。

兩撥使者人數相仿,但齊周是遠道而來,所帶護衛明顯要精銳,之前那陣廝殺單經吃了不小的虧,如果不是李易的斥候出現,他怕是要把性命交代下去。

就這點而言,單經的確應該謝謝李易,但他道謝的時候卻不恰當,根本就是厚着臉往李易身上貼。

李易有些看不上單經的這種小把戲,沒什麼用,只能平白叫人看不起。

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單經居然還當過兗州刺史,是公孫瓚封的,對此李易都不知道該怎麼吐槽。

輕輕搖頭,李易看向齊周,一擡手道:“遠來是客,你先說吧,見我所爲何事?”

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第372章 曹操膽子小第600章 龐統第69章 天子要跑路?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741章 還請將軍成全第89章 兩個戲精第333章 能躲多遠躲多遠第624章 謀定第367章 糜竺,見過主公!第100章 果然來了第710章 卑鄙無恥第194章 不勝而勝第455章 陳登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272章 典韋東遊記(中)第611章 蒯越之謀第229章 郭嘉坑黃忠第66章 又暈了一個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392章 國有疾,何以醫?第762章 魏文長白衣渡江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432章 留扇窗戶第71章 入營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357章 高順來訪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255章 天子稱我亞父第453章 劉備入徐州第429章 任命第615章 交代後事第97章 居然是你第286章 自家人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62章 差點就被感動了第688章 亂世埋沒英雄第730章 青州是朝廷的青州第499章 戰後安排第354章 絕非忠義之臣第78章 天下?野心?第235章 諸葛要做小舅子?第191章 不愧惡來之名第414章 世家與百姓第675章 一人抵萬軍第692章 各方動態第673章 戰局第565章 周瑜歸心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27章 見袁隗第144章 我實在忍不住了!第31章 高順升官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612章 飛仙崖第95章 對不住了第90章 張繡不見了第562章 送袁紹大禮第53章 當街刺殺第210章 我爹爹是黃承彥第505章 以死明志第22章 再遇魏續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395章 雙喜臨門第22章 再遇魏續第728章 趙子龍入青州第428章 舍妹就交給襄侯了第117章 夫君有錯,妻當規勸 謝謝“黯然丶失落”的打賞!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256章 參觀軍營第424章 話裡有坑第459章 真的不甘心!第335章 殺人者,周倉是也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294章 袁術欲稱帝第479章 誰可爲良配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40章 張遼戰徐晃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681章 昭然若揭第188章 借你家牆壁一用第534章 又得賢才第442章 重情重義魏文長第758章 四十萬大軍第420章 道不同第130章 你要對朕做什麼 謝謝“水水水第674章 前進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769章 袁紹的絕望第774章 破門第674章 前進第45章 張遼的針線活第613章 修仙第612章 飛仙崖第202章 情不自禁啊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368章 謀劃徐州